李娜 「寫讀創」教學實驗教師 滑縣英民中學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蘇教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文言文單元的第六篇課文。本文的單元主題是「知人論世讀經典」。《語文教學參考書》在單元教材支配表中對本篇課文在教學目標上有這樣的建議:1.提高講道理、發議論的能力;2.學習欣賞文言文精彩簡練、生動傳神的敘述方式;3.掌握部分句式的特點;4.通過合理想像,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改寫成記敘文。
這是一首能唱的詩。杜甫自幼生長在士大夫之家,懷有「致君堯舜上」的理想,但因奸臣當道,他竟應試不第,貧困交加。這「安史之亂」後,他抵達成都求親告友在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有了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秋風破茅大雨接踵又給全家帶來了痛苦。此情此景,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此詩。此詩以一茅破漏之痛竟想到天下寒士之苦,這種推已及人而憂國憂民的思想是使這首詩世代傳誦頌的產要原因。
結合教參建議與該詩特點,我認為該詩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解讀和教學:一、極盡層次的鋪敘,綜合使用各種表達。在八月秋風所渲染的悽涼陰冷的氛圍中,詩人記敘了狂風破茅、群童抱茅、夜雨溼茅三件事,層層鋪敘,展示出詩人在時局動蕩國運衰微之時的悽楚處境和憂愁鬱悶的心情。最後推已及人水到渠成地抒發出了自己的理想——舉國有廈,這理想有關國家命運,有關寒士的生存狀態,卻無關自己的痛苦哀傷。
超越自我的省察,跳出自我的立意。該詩與同學們平時的思想境界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所以從指導學生寫作的立意提升方面來說,本詩一開始極盡生動的渲染痛苦的氛圍,生動地鋪敘自己生活的痛苦,到最後卻一筆蕩去,跳出了自我,推已及人、憂國憂民,關注到自己以外的群體與國家,使得自己的痛苦顯得微不足道,詩人的思想境界瞬間照亮了灰黑的痛苦,立意開闊而崇高。
三、指導學生找點,合理培養想像。這首詩是一篇典型而生動的記敘文的範本,第一人稱生動真實的記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景物描寫渲染事情發生的情景,又在有層次的敘述中對人物進行了正面的動作、心理的描寫,還有南村群童的側面襯託,及至到了最後,作者又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痛苦的同時,發出了震撼歷史的迴響,更多的關注到了自己以外的事與物。所以,如果能運用一定的思維,培養學生進行有層次的想像,通過改寫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與詩人情感的理解,達到寫讀結合,讀寫共促的目的,也是一個很好的出發角度。
本設計側重對作者「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立意進行定向閱讀,進行「超越自我的省察,跳出自我的思考」的寫讀結合的訓練。
學習目標:
1.在疊加誦讀中,理解本詩的大意,理出本詩的寫作思路,明確本詩的立意(基礎目標);
2.在詩詞的對比閱讀中學習文章立意提升的方法(提升目標);
3.掌握並運用「超越自我的省察,跳出自我的思考」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
學生練筆展示:《說說這些痛苦的事》,組內交流展示,代表發言,梳理初寫中遇到的問題。
中招考試作文滿分作文中關注四個要素:
①有深度;②有個性;③有文採;④有創新。
這其中的深度就涉及到文章的立意。
那麼如何解決咱們習作中的問題並使我們的文章立意得到提升,體現文章的深度呢?讓我們走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來探取真經求得秘訣吧。
同學們,大家都喜歡流行歌曲吧?來,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理由。
對呀,一首傳唱的經典,它會有美的原素吸引你:旋律美、內容美、歌詞美、高潮美。杜甫其實也是這樣的一位歌者。它寫的這首詩其實也是一首唱了一千多年的歌。問題來了!
問題:你能從文中找到傳唱至今的原因嗎?
(請從文章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情感等方面思考)
請大聲自由誦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
小結:
1.這首詩很有韻律。
全詩幾乎句句押韻,且中間換韻,使得本詩既有韻律美又靈動多變。第一段的末尾的字韻母全是「ao」,第二段的末尾字韻母都是「—i」,第三段的末尾字韻母都是「ie」,第四段末尾字的韻母都是「an」。
好,讓我們準確的齊讀,用我們的聲音讀出本詩的韻律感。
2.這首詩記敘的事件完整生動,極有層次的展現出作者所處的痛苦狀態。
圍繞茅屋寫了三件事:秋風破茅、群童抱茅、夜雨溼茅,還暢想了一件事,舉國廣廈。通過剛才的背景,我們也了解到了有層次的敘述,將作者秋風破茅後的焦灼、怨憤、無奈、舉家人的痛苦、對國運衰微的憂慮全部展現了出來。(在此處出示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建茅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當時杜甫所處的家國處境。)
點撥:請大家劃出文中的記敘部分,來,讓我們聚焦文中的敘事部分,找一兩處自己有感覺的句子,把自己的所得批註在書上,並通過重讀某些詞,或者變換語調、調整語速兩人一組練習誦讀,讀出故事的生動性表現出文中詩人的情感。
3.練讀文中的景物描寫,為本選擇適合的背景音樂,並說出理由。(注意練讀的時候,怎樣讀就能讀出文中的畫面感)
點撥:好,同學們,讓我們配上音樂,加上前邊的敘事部分,再來讀一下這秋風破茅的故事。
這遍誦讀你有什麼感覺?加與不加環境描寫有什麼不一樣嗎?
4.這首詩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
像一首歌一樣,本詩也有像歌一樣的高潮,讓歷史銘記了千年。文章的最後一段話讀起來開闊愉悅,激情鏗鏘,一洗之前綿延不絕的個人的悲憤與痛苦,最終成就了詩聖杜甫。來大家一齊讀最後一段,想想秋風怒號大雨如注的雨夜,這是一個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靈魂才會發出這樣的痛苦並愉悅的慨嘆!注意重音、語調、語速!
點撥:它的立意是怎樣提升的呢?由自己想到了寒士,由自己的破茅想到了舉天下的大廈,由犧牲自己的溫飽換取天下寒士的歡顏。可以說是跳出一個人關注一個群體,由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所破的痛苦想到了天下寒士得到大廈的歡喜。這種提升立意的方法就叫跳出自我,積極省察。
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能唱的詩,感受其跨越千年讓人痛苦的事,歷經千年令人讚嘆的思想境界吧!
狂風破茅——收不得(焦灼、怨憤)
群童抱茅——呼不得(激憤、無奈)
夜雨溼茅——住不得(痛苦不堪)
自經喪亂——睡不得(悲憤抑鬱)
舉國有廈——理想得(深沉、激越)
有層次的鋪敘 有畫面的描寫 水到渠成立意升
1.請借鑑剛才學到的立意提升的方法,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吧。(4分鐘)
2.四人一組,組內展示修改的隨筆,互相提建議,組長梳理,總結情況,班上展示。
同學們,依據剛才我們學到的如何水到渠成立意與提升立意的方法,請以《說說 的事》為題寫一篇文章,字數600字面左右。
陽光照在我們身上
林清玄
三十年代最當紅的男明星白雲自殺去世了。
當年白雲在上海的盛況,據說目前最紅的明星秦漢、泰祥林、王冠雄,李小飛加起來都還比不上,我父母那一輩的影迷,一提起白雲,總是勾起一些傷感的回憶;誰想到那個時代在銀幕上最閃亮的明星,死後竟是黃土一,連墓碑都找不到。卅年的年華,把白雲從地上最明亮的地方,埋到最黑暗的地下。
白雲自殺的同時,我最喜歡的智慧型明星英格麗褒曼也逝世了,可是兩人的身影卻是完全不同的景況,褒曼逝世的時候,她的兒女都圍繞身邊,倍極哀榮。第三天台灣電視公司還播出一個一小時的專輯「英格麗褒曼的榮耀」,來紀念這位為全世界尊敬的影人。
可是白雲呢?白雲的逝世在電視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新聞,更何況是專輯了。當初他為自己取名為「白雲」就已經為結局下了斷語,他生前有兩句話:「生是飄客,死是遊魂。」是有著多麼深沉寥落的寓意,怪不得一些老演員像葛香亭、歐陽莎菲在他墳前致祭時也免不了老淚縱橫。
中國演員老來的處境,總是令我油然地興起衷感之心,他們不能像西方的演員,終其生都閃爍著明星的光澤,他們不是恆久的星星,而是瞬息消逝的流雲。但是又何嘗演員如此,這觸及到我經常思考的時間問題,時間,對一位曾經光芒萬丈的人是一個多麼無情的殺手。怪不得白雲逝世的時候,一位影劇記者慨乎言之,問起如今當今的年輕演員,他們竟茫然的問起:白雲是誰?白雲是誰呢?白雲千載空悠悠,白雲只是在乾淨的天空中飄過的一朵雲吧。它在清晨的旭日中,在黃昏的夕陽裡,都會反射出五彩的光澤,但一到了黑夜,再美的雲也沒有人看見了。
我最喜歡辛棄疾的「破陣子」,這是辛棄疾為紀念當時一位具有軍事和經濟才華的思想家陳亮,所吟賦出的壯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雷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的詞意是美的,在美的背面卻有一種對時光流逝的哀傷,我覺得最令人動容的是「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從這兩句詞來看看白雲,實在最貼切不過。多少令人懷念的人物,終也免不了白髮生的處境,更糟的是,在輝煌後的寂寞,使一位曾扮演過顧盼生姿的英雄人物,最後在偏遠的旅館喝藥自殺。
前幾天,兩位菲律賓的華裔畫家洪救國、王禮博來臺灣,我抽出兩天的時間,陪他們到臺中去探望老友席德進的墓園,同行的還有畫家李錫奇、朱為白,以及席德進的生前知已盧聲華。
我們到達大度山花園公墓時,正好是陽光最烈的正午,陽光遍照在墓園上,附近的相思林裡傳來喧譁的鳥聲。席德進的墓園是他生前親手規劃,格局很像中國明朝小小的園林。在墓園裡有一座「望鄉亭」,頗能見到畫家最後的心願。我站在「望鄉亭」的圓門,往山下望去,那裡沒有畫家的故鄉,只有櫛比鱗次的樓房層層相疊,我們的心情在那一刻都沉默了起來。
席德進曾以高超的畫藝,感動過千千萬萬的心靈,他逝世時也是倍極哀榮。可是在他逝世一周年舉行畫展會場裡,觀眾卻是三三兩兩冷冷清清,我曾在畫展會場坐了一個下午,直到畫廊的燈暗了才默默離去,心中浮起的仍是辛棄疾「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兩句。
在席德進的墓園裡,種了兩種他生前最愛的植物,兩株鳳凰樹和三株木棉,經過一年的培植,都已經長得比望鄉亭還高了。鳳凰依舊,木棉無恙,而我們這位曾享大名的藝術家長眠地下,他的名,他的藝,可嘆的在時間衝刷下,成為群眾心裡一個暗淡的記憶。
離開席德迸的墓園,車子往大度山下疾馳,我回頭還看見那一株長得特別高的鳳凰木,我在想著,這一株鳳凰花開的時候,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心中,席德進還能留下什麼樣的形象呢?
陽光是那樣無私地覆蓋著我們,而太陽的沉落總是那樣無情的不肯為黑夜停留,那些死去的藝術家們躺在陰冷黑暗的地下,他們再也不能享受陽光下的喜悅。
我的檔案裡,有一幀我為席德進拍的照片。他站在中部大平原怒放的野花群中,鮮明的清晨曝光把他的臉刻成一座明暗分明的塑像,他仰起頭來呼吸著陽光,如今,那種情境再也不能重回了。
我們每天能走過陽光的小徑,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能讓陽光或溫柔或狂野的照射,是一件多麼開朗的事,我想說的是,就珍惜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的歲月吧,因為陽光不會為我們停留,再偉大的藝術家也留不住它。
一九八二年十月六日
【讀後思考】
1.本文有一句話,「中國演員老來的處境,總是令我油然地興起衷感之心,他們不能像西方的演員,終其生都閃爍著明星的光澤,他們不是恆久的星星,而是瞬息消逝的流雲。」請問你是怎樣理解其中「流雲」一詞的?他僅指中國的老演員嗎?
2.作者是怎樣發出「就珍惜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的歲月吧」的倡議的,請你簡要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
說說那親眼看見的事
滑縣產業集聚區英民中學 陳冠彬
我是騎自行車上學的,路上有一個大坡,這個坡坡度特別陡,從這面一點也看不見另一面。
過了一個路口,就到那個坡了。前面有一對青年夫婦,騎著一輛挺敞亮的三輪車,車後面還坐著兩個五六歲的孩子。
我騎得慢,但也樂的悠閒。前面的夫婦已經快到坡頂了,我還在坡底。
蹬著自行車,越向上蹬越吃力,真怕一個不小心再滑下來。
咦!他們怎麼還在這?
快到坡頂時,這好看見那對青年夫婦抬著一個很大的用透明塑膠袋裝著的空塑料瓶,正要往三輪車後面扔,兩個孩子還幫忙抬。
我心中滿是厭惡,這對夫婦可真行!這橫財發起!人家遺落的東西也拾,要是一框金子或許可拾,帶著孩子還撿人家辛苦撿拾的垃圾呢!
我奮力登上坡頂,卻不料旁邊還站著一位老漢。
老漢的皮膚黑黝黝的,是那種常年在太陽底下暴曬才會有的顏色,他戴著一頂老舊的手編草帽。臉上滿是焦慮和汗水,但也遮不住眼中的喜悅與感謝。
「真是謝謝啊,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掉了,這是今早才收的,可是謝謝啊!」老漢也不知道說什麼,只是不停的搓著手,嘴裡不停地說謝。
「沒事大爺,這不正好找著嘛!」青年男人熱情地說。
「謝了,謝了!」
「別謝了大爺,你車在哪?我給你送過去」青年男子說。
「前面,在前面咧,不遠就是。」老漢笑著說。
我不僅覺得好笑,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啊,以後做事啊,得多想想,眼見不一定為實。用有色的眼睛看人總會讓自己無言的愧怍。
【教師評點】
這篇文章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小角度,從一件小事產生的誤解寫起,小說的結尾卻由事情反思折射社會上人與人信任缺失,而這種缺失就是人們經常會以世故的眼神去看特人理解人的原因。小事件折射大現象,到了結尾點題立意升。
說說這些幸福的事
滑縣產業集聚區英民中學 9.16 孟子涵
我必須承認我生命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幸福的,我不斷成長是在幸福中可以做的最好的事。在我看來,幸福無處不在,有時你會開心、歡喜,甚至喜極而泣,這些都是幸福。
幸福的成長
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
在我學習累了的時候,便會跑著去廚房看媽媽做飯,日積月累,自己也會照著樣子做了。媽媽便在做飯時,讓我打下手,幫她打雞蛋、削土豆皮、剝蒜等。經過這些歷練,媽媽就算不在家,我也能養活自己了。
爸爸媽媽工作挺忙,有時出差一周都不在家,我便獨自一個人在那空蕩蕩的房子中住著,父母不在,正是體現自己獨立能力的好時機。
在學習時要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心態,在做飯、吃飯時要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意識,在為自己的理想付諸努力時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堅定信念!這便是獨自在家的成長,是有收穫的成長,幸福的成長!
幸福的夢想
夢想是什麼?夢想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中國有一句諺語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體現的正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夢想面前,只要你為之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做出了最大的堅持,即使結果不好,也不重要了,因為你有堅持的過程,幸福的過程。
我總夢想著成為一名設計師,便從畫畫開始,有空了就動動畫筆,讓靈巧的雙手不忘記畫法,但是,我將近一年沒有碰畫筆了,我把之前的努力都葬送了。
俗話說「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堅持每天畫一幅畫,哪怕只是一幅很簡單的簡筆畫,也會找到感覺,也會找到經驗,有所收穫。
有夢想,並為之努力和堅持著,這是幸福的。
收穫是一種幸福,付出也是一種幸福,名利雙收是幸福,淡泊寧
靜也是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在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足印裡。
【教師評點】
本文有小標題的形式,述說了什麼是幸福,並且在文章結尾點題,深化了中心。從平常的生活中悟到了人生中的微感動,特別是引用的詩句說明學習與用餐時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表達自己獨立能力增強的一種信心。從這篇文章看,文言詩詞的積累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三峽丨「寫讀創」教學課例
陋室銘丨「寫讀創」教學課例
黃河人家(小說)丨長篇連載
如何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 素養
從方法論的角度初探寫景文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