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020-12-17 一起學詩詞xn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鑑賞:本詩是杜甫以自己居住的茅屋為描寫對象,寫就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肅宗上元二年(761)八月。肅宗上元元年(760)春,自安史之亂始歷經磨難的杜甫,在「三年飢走荒山道」後,輾轉來到成都。在親友的資助下,杜甫在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這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地。由於劍南節度使兼戍都尹嚴武的照顧,杜甫的生活稍稍安定了一些。但第二年(761)八月,草堂屋頂上的茅草被一場秋風捲走,大雨又緊跟而至。面對屋漏床溼的情景,窘境中的詩人感慨良多,難以入眠,於是寫下了這首名篇。

全詩根據內容的轉換,可劃分為四部分:前五句是第一部分,交代秋風捲走茅草的具體情況:「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到「歸來倚杖自嘆息」是第二部分,描寫對象由天地轉為人;接下來八句是第三部分,寫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不幸遭遇;「安得廣廈千萬間」到最後是詩的最後一部分,這五句詩點明全詩主旨。詩人由自己想到他人,並發出了疾呼。

第一部分,開篇與題目相對應,五句話句句押韻,通過一系列的動態描寫,勾勒出秋風卷茅草的景象。首句點名時間。「風怒號」寫出了秋風的特點:來勢猛、聲音大、速度快。「卷」給人以動態的感覺,同時又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包含其中。「飛」是對「卷」的補充說明,告訴人們捲起的茅草已經「飛」過江去,落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說明「飛」走的茅草已經弄不回來了。「卷」、「飛」、「渡」、「灑」、「掛罥」、「飄轉」六個緊密相接的動作,不但給畫面賦予了動感,更撥動了人們的心弦。

第二部分由前一部分發展而來,同時又對前者做了補充。前三句塑造出頑劣的群童形象,與衰老無力的詩人形成鮮明的對照。後兩句表明,即使只是一群頑童,詩人也只能受盡欺侮,無可奈何。「忍能」句中的「盜賊」,並非真的說群童是盜賊,而是著力表現詩人此時焦急氣憤的心情。

第三部分中,「俄頃」兩句,既寫出了大雨來臨前的徵兆,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愁雲慘澹的氣氛。這種氛圍也是詩人此時心境的寫照。「布衾多年冷似鐵」到「雨腳如麻未斷絕」四句,是對詩人現實窘境的描寫。前兩句寫出詩人心中無以為家的痛苦,後兩句看似絮叨,卻不禁讓人聯想到詩人坐在床邊獨自嘆息的悽涼境況。「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前半句為縱,從眼前的困境擴展到戰亂中所經受的種種磨難,從自己破敗不堪的小家擴展到動蕩不安的國家;後半句是收,再回到痛苦的現實中來。

第四部分,是全詩關鍵所在。前三句,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期盼廣廈的願望。三句詩蟬聯而下,境界廣闊;「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詞,字字鏗鏘有力,氣勢不凡,迸發出如波濤洶湧般的激情。這激情奔放有力,只能通過嗟嘆來表達。「嗚呼」兩句,詩人表達了犧牲自我來換取天下窮苦者溫暖的渴望。詩人博大的胸懷、崇高的境界在這裡一覽無餘。

這首歌行體古詩充分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句式長短交錯;韻腳兩韻一轉,多次變換;層次清晰分明,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內容有揚有抑,波折不斷。

相關焦點

  • 讀古詩 知情懷(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情此景倒讓我想起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既然睡不著,那就重溫一下吧。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杜甫,詩壇第一苦人,讀一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知道了!
    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每每讀來總感覺苦哈哈的,就好像在黃蓮水裡泡過一樣!我個人感覺,讀杜甫的詩,要善於咀嚼其中的「苦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苦的夠味兒,讀後不禁悽神寒骨,讓我們看到了杜甫當時的悽慘的處境和被命運折磨後依然堅硬的初心。成都草堂,折射命運悽慘!
  • 2021年八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八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秋天漠漠向昏黑。   (2)俄頃風定雲墨色,。   (3),嬌兒惡臥踏裡裂。   (4)自經喪亂少睡眠,!   (5),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秋天的詩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 杜甫詩歌音樂會開啟 唱一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月21日上午,杜甫草堂大雅堂琴聲悠悠,樂音婉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且詩且歌,詩韻千古」杜甫詩歌音樂會詩意呈現。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陳彼得將杜甫的《成都府》譜曲演唱,唱出對故鄉的眷戀與渴望,張靚穎演繹的《春夜喜雨》,讓人們在歌聲裡感受巴山夜雨,體會成都這座城市獨有的溫婉魅力。 ↑活動現場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被尊為「詩聖」,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實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由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之事,一躍聯想到在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的窮苦百姓,表達了自己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既是詩歌,教學中指導學生誦讀詩歌、以讀促品、以品促悟,在讀品感悟中去把握詩歌內容、領略詩人情感,進而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與博大的胸襟,這是我的教學設想。
  • 杜甫的偉大之處在哪裡?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告訴你答案
    而此時的杜甫在戰亂中一路向西,終於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的浣花溪邊蓋起了一件簡陋的茅草屋,雖然簡陋不堪,但總算有一個棲身之地,一家人總不至於流落街頭。今天我們品讀杜甫的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受杜甫的偉大之處。然而,上天總是不那麼眷顧杜甫,一個深秋的八月,此時狂風席捲而來,瞬間便捲走了杜甫草屋上的茅草。
  •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作者:杜甫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裡。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 「寫讀創」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李娜   「寫讀創」教學實驗教師   滑縣英民中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蘇教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文言文單元的第六篇課文。
  • 古人易悲秋,詩詞中的傷感意境之二——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 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本文由作者煙雨古詩詞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千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 徐利明行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新書首發
    徐利明行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徐利明,1954年2月生,文學博士,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書法創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張娟專欄】憂國憂民腸內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課堂設計
    師:設想一下「茅屋」是什麼樣的屋?(預設:茅草屋、農家樂、稻草屋……)師:在今天看來,草堂已經成為人們眼中的農家樂,即如當初建造的時候一樣。展示杜甫《堂成》及其翻譯:背郭堂成蔭白茅, 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 竹大煙籠露滴梢。暫止飛烏將數子, 頻來語燕定新巢。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英文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風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 杜甫茅屋的民法問題分析
    一日,陪女兒讀唐詩,偶然想到詩聖的不朽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然而,從民法的角度分析開來,也頗有趣味,和大家分享如下
  • 世界讀書日草堂千人誦詩致敬杜甫
    今天,杜甫草堂成了詩詞的海洋,超過四千名熱愛詩詞的朗誦者齊聚草堂,在世界讀書日這天,在杜甫千年前居住的地方,用杜甫的詩詞向成都人千年的老鄰居致敬。《客至》《絕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贈花卿》……下至三四歲的兒童,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一首首詩詞在草堂的亭臺樓閣、蒼松古柏內迴蕩。
  • 迎接十月「雙節」,相約杜甫草堂
    沿著浣花溪河畔,同事們沉醉在膾炙人口「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韻中,來到翠竹環繞的杜甫草堂。活動負責人李團生講,今天活動主題是「迎中秋,慶國慶,參觀杜甫草堂。」在歡聲笑語中,同事們對祖國七十一年來,從無到有,現在矗立於世界之林,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 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不禁潸然淚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詩聖」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全詩如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屋子也十分簡陋,一到雨天,屋頂就會漏雨,床邊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上的雨水連綿不斷,滴入我這破敗不堪的茅屋。自從「安史之亂」到現在,我一直難以成眠,長夜漫漫,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如何能夠安心睡到天亮?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明亮的房子,用來為天下貧窮的讀書人遮風擋雨,讓他們能夠開開心心地讀書,造福社會。
  • 遇見杜甫
    戰火連月,杜甫是多麼盼望能夠收到一份家書啊!國愁家憂齊上心頭,連綿的憂愁染白了杜甫的髮鬢。長安在春天裡衰敗,杜甫心中充溢離情,苦悶哀愁湧上心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老年的杜甫定居在成都近郊的一座破舊茅草屋八月秋風呼嘯,卷襲了屋上的茅草,四處散亂,仿佛杜甫內心的愁情。嬉戲的群童抱走了茅草,年老的杜甫,無力追趕,只好倚著拐杖,輕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