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著名小提琴家寧峰下了飛機,飯也沒吃,直接趕到了黃浦區青少年藝術活動中心,他知道早就等候在那裡的幾位小朋友,特地為他帶來了自己最愛吃的小楊生煎。不過,他捧著熱氣騰騰的生煎,只吃了幾口,便放下了,不是因為沒有醋,而是因為作為「大師帶飛計劃」的第一位老師,他要開始上課了。
圖說:同學們在認真聽課 官方圖
點點滴滴教得仔細
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大師帶飛計劃」。顧名思義,就是頂級音樂大師帶著青少年音樂愛好者一起飛。這項活動是由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上海東寶文化運營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的;而邀請小提琴家寧峰開設大師班,在演出前一天進行「演前講授」,是實施這項計劃的生動形式之一。接下來,就看看寧峰老師是如何帶著小朋友一起飛的——
一共5位青少年琴手有幸和寧峰老師面對面,最小的只有5歲。他們聽說寧峰老師愛吃小楊生煎,為表達尊師之情,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熱氣騰騰的那一幕。雖說收下了「見面禮」,寧峰上起課來可絕不會「吃人嘴短」。因為小朋友第二天都要上課,寧峰第二天也要演出,這節課原本只安排了半小時,結果寧老師生生地把半個小時的課,「拖」成了一個半小時。
面對小朋友,寧老師從譜架的高度開始教起,「不要擋住臉呀!」圍繞在鋼琴的距離、位置也有講究。「舞臺上,要自信。我們該做紅花的時候,一定要展現自己;該做綠葉的時候,也要懂得襯託。」寧老師還叫小朋友們不要光顧著拉琴,也要有眼神的交流……一招一式,寧峰都不厭其煩言傳身教。他說,「我問幾個問題。這裡有幾個好吃的生煎,誰回答的好,我就給誰吃。」
圖說:寧峰拿著生煎鼓勵同學們 官方圖
下課了,同學們依依不捨地拉著寧峰拍照。寧峰和幾個「小不點」說:「你們要答應我,一輩子不離開小提琴,我就和你們合影。」「小不點」似懂非懂地答應著,「嗯,好的。」琴緣,就是這樣,在好的老師引領下,懵懵懂懂間開始了。
期待更多名家「帶飛」
為了讓更多青少年有機會得到音樂大師的精點,除了寧峰這樣「演前講授」的形式之外,10月20日晚將在上交演藝廳舉行的「梅蒂斯鋼琴弦樂五重奏音樂會」前,來自立陶宛的一些著名演奏家們,將與上音和上音附中學生組成的「東平四重奏」進行「暖場」演奏,並在演出後對這些學生的表演進行專業點評。這是「中外大師帶飛計劃」的第二種形式。上海進行的這項「中外大師帶飛計劃」,也得到了遙遠的「南澳弦樂名家五重奏」的支持,已來函預約上音附中和黃浦區青少年藝術活動中心、徐匯中學學生弦樂團、平和中學學生交響樂團的孩子們,屆時進行同臺演出,從而成為實施「中外大師帶飛計劃」的第三種形式。
圖說:同學們在演奏 官方圖
上海有著實施「中外大師帶飛計劃」豐厚資源和眾多形式。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曾在上海帶領千名青少年小提琴學生齊奏;什洛莫·敏茨曾在東藝帶領三百多位上海青少年小提琴手齊奏拉赫馬尼諾夫的《練聲曲》。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麥斯基在新落成的上交音樂廳帶領上音劉大海教授訓練的50位青少年大提琴學生齊奏。事後,米沙.麥斯基既熱情讚賞上海演藝機構甘於投入,藉助來演大師帶動青少年音樂人才成長的舉措,甚至細膩地用中英文把所有與他同臺的青少年大提琴學生的姓名印入節目冊,這對孩子們將來求學、工作都會有用。同時,他也誠懇指出上海在這方面與國外先進做法的一些差距,例如,他在日本就曾一次帶領500名青少年大提琴學生同場演奏。他希望上海樂界演藝界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門,能更重視「中外大師帶飛」工作,讓更多青少年音樂學生、音樂人才,獲得與大師面對面、零距離接觸,甚至同臺演奏的好機會。他說,至少上海國際藝術節每年都會有幾十臺中外名家名團來演,如果能動員、安排這些名家名團都來「帶飛」,總有一天,會促成中國更多的未來大師湧現,讓上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藝術素養提升得更快。
大師和少年一起飛,大師曾經也是少年,少年也能成為大師!(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