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課在物理課程中的應用探究

2020-09-15 夏蟲不可語冰2008

論文摘要:積極心理學是幸福課的理論基礎,學習即生活,物理即生活,格物致知窮究物理,創設臨在當下的物理情景。

關鍵詞:幸福 心流 活在當下

首先回顧一下幸福課的前世今生。

幸福心理學是在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研究治療神經症(主要是抑鬱症)時設計的一個實驗開始的。這個實驗就是有名的"習得性無助"的狗的實驗(具體實驗情況可以網上找到,這裡不再贅述。)實驗的結果令人意想不到,抑鬱症患者外在表現與狗的習得性無助的表現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從而有人就把抑鬱症與習得性無助聯繫起來。認為抑鬱症就是習得性無助(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心理學家大部分人並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

但是通過這一實驗讓人們看到了抑鬱症治癒的希望。因為習得性無助是在狗遇到生存困境無論做出什麼努力都無法擺脫困境的情況下產生的,其產生機制與人罹患抑鬱症的客觀環境十分相似(人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而又無法擺脫時的困境)。為此馬丁.塞裡格曼就結合認知心理學的ABC理論(A代表事件、B代表認知、C代表情緒。情緒由B激發與A無關)提出了習得性自助的理論。

習得性自助理論(以感恩、三件好事記錄、與負性自動化思維辯論等)與認知心理學結合進一步發展出了改變思維模式的幸福心理學方法。為此馬丁.塞裡格曼出版了巜幸福的方法》等近二十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從上世紀的六十年代積極心理學在西方大力發展。引起轟動效應的事件是哈佛大學的教授本.哈沙爾所開的課程《哈佛幸福課》。這一課程的視頻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遍及全球。

為此,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裡格曼才為外人所知。

其次,要給幸福一個定義。很多人認為快樂就是幸福,這個提法是有錯誤的。快樂原則是精神分析學鼻祖弗洛伊德提出的。認為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實際上這把人等同於動物。所以快樂原則已逐漸被心理學家放棄。因為哈佛大學教授所著巜忠誠的哲學》中提出人僅僅滿足了衣食住行等可致快樂的生活條件後並不幸福,甚至有人還會自殺。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就是人生是一團欲望,不滿足時痛苦,滿足後無聊(這與佛教何其相似)。今天大中小學生雖然生活條件優越甚至也沒太大壓力但並不快樂。更感覺不到幸福,甚至罹患"空心病(人生無意義感無價值感即類似於抑鬱症的感受)"。

那麼什麼是幸福呢?馬丁在巜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提到當人處在一種"心流"狀態下才能稱為幸福。用禪宗的說法就是"活在當下"。但還是有微小區別的:活在當下是體察和感覺,即佛教中的彼岸或者基督教中的天堂。心流是專注於一件事情,心無旁騖!(類似於庖丁解牛的狀態)。

那麼在物理課程中如何才能讓學生浸潤在幸福當中呢?

根據杜威的理論學習即生活!同樣,物理即生活。如果由這個理念做指導就可以讓學生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中體驗到幸福。

一、物理即生活

把物理課與生活聯繫起來,可以帶學生參觀實地考察,也可以把生活場景、物理場景製作成視頻或其他可視性如圖片、教具、實驗等甚至可以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帶上頭盔體驗虛擬場景從而進入生活狀態。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當然我們現在更常用的是PPT或者視頻及實驗。這些也具有一定的帶入感,也能接間體驗到生活場景中的感受,當然如果加上冥想和正念就更好了。

二、激發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任何事情要做好必須要有熱情及好奇心。好奇心是產生興趣愛好的前提,一旦磨滅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出現厭學和怠惰。

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強化理論和條件反射理論提高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講直線運動一章時經常可以提到各種車輛的運動,在教學中穿插一些賽車、無人駕駛汽車,高鐵進站出站的圖片或視頻如果是新疆班可以加進火車,風力發電機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視頻及圖片通過老師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或者調動學生講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創設良好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使學生有儘量多的時間處於心流狀態(幸福狀態)而實現正強化。

當然老師在課堂上本身就是一種心流狀態。老師的狀態往往感染著學生,所以老師上課的熱情會傳染給學生。因此要讓學生有熱情,老師對所教的內容要有更大熱情。

三、打通科學與人文的聯繫,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對物理課程的要求是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和核心素養。

其實這三個方面是有密切聯繫的,建立物理觀念就是提升科學素養。物理概念都是由漢語表達的,如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很多概念就可以望文生意。比如"物理"這個名詞解釋就是格物致知,窮究物理。

人類知識都是通過格物而來。物理實驗,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就是格物。從而發現自然規律。無論物理學、哲學及其它社會科學都是格物的結果,只是方式和對象不同而已。

從古代的巜天演論》到現代西方的量子力學都是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物理學和心理學中都有"理",本身具有共通性。比如講力學中的物體平衡觀念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心理平衡。平衡是大道,就像簡諧運動中的振子或單擺中的擺球一樣總是在設法回到原點以達到平衡狀態,但是不平衡是存在的常態也是振動本身,一旦平衡了運動就停了下來。這顯然是不符會自然規律的,自然規律就是萬物都在運動,所以不平衡是自然的存在形式,追求平衡才是自然的動力。

對人來講,心理不平衡是常態,一旦平衡那就是寂滅。中美貿易不平衡有順差,逆差。追求貿易平衡是兩國努力解決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客觀距離、心理距離與分子在不同狀態下距離的關係的類比,物體慣性與人類惰性之間的類比,電場中勢的觀念和社會上勢的觀念的類比等等。也許有一天科學會證明意識也是一種物質,心理是某種物質。

和平是武力對抗的平衡……

總之,物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物理研究的範圍是從無窮小的量子到無窮大的宇宙,無所不包。從對量子理論的研究很可能精神現象也是一種物質,冥冥中感覺到宇宙本身就是有意識的,用佛教理論來看自然界似乎是人心的投射。自然界的意識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

四、課堂上感當下所悟、覺當下所察

物理課重在覺悟,老師的啟發、情景的創設、語言的誘導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悟科學之理。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和覺察,在全神貫注的狀態下本身就是一種心流(幸福)的體驗。

一個人臨在當下時就是禪宗的坐忘狀態:只有感覺沒有自我,觀自己所見,覺自己所察。這種狀態就是幸福生活的狀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當下。

當然上面所講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課堂,而真實的情況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把課堂當成道場來修行,但是我們可以力求做到讓學生心無雜念,專心治學。

總之,幸福是一種心靈層面上的感受,只有老師與學生的靈魂處在同一頻率時才能相互感知,互相影響。所以和諧的師生關係,每個人感同身受的課堂體驗才能讓同一課堂的師生同頻共振從而達到心有靈犀和惺惺相惜的感覺和體驗。

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老師借鑑瑜伽課程的教學方法,結合自身的特點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將積極心理學和幸福課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像傳教士一樣的虔誠於自己的信仰。求真務實,達到靈魂影響靈魂的境界!

相關焦點

  • 探究式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物理教學大綱已明確將「具有創新意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作為物理課程的目標之一,而物理學中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物理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物理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建立基於探究的情境探究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這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來創建不同的教學環境。這樣,可以以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增加了教學過程的興趣。
  • 玩中學物理——第四章第二課《物質三態》
    真正將學習變成一種閱讀,將閱讀變成一種遊玩,將遊玩變成一種探究,將探究變成一種習慣,將習慣變成一種幸福!   為方便讀者交流學習,現為所有中小學讀者、家長、老師開設交流學習互動QQ群:498383881。
  •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
    從亞里斯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
  • 【高中部】新課程新教材教學探討系列之電磁感應 ——高一物理備課...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即將落地,真正走進校園和課堂。作為一線老師,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怎麼把新課程理念落實融合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去,為了做好全面準備迎接新課程的落地生根,高一物理備課組將本學年教研活動的主題確定為分模塊來研討高中物理主線知識的新課程具體實施方案和課例。
  • 成都七中普高&國際部攜手,共同探究面向新時代的中西融合物理教學
    ,以《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為課題,在子云書院舉行了「高中物理中西融合教學研討會暨同課異構公開課」。這一理念是不分國界的,如何傳遞知識和如何高效有趣的傳遞知識一直是全人類共同探究的問題,以此契機,成都七中和成都七中國際部以《人造衛星,宇宙速度》這節物理課攜手探究中西方融合課堂。
  • 初中物理:「透鏡及其應用」單元課程設計
    最後介紹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及眼睛和眼鏡。在這一單元中將第三節生活中的透鏡和第四節眼鏡和眼鏡整合為一個課時,增加社會實踐活動:關於同學近視問題的調查報告,讓學生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知道怎樣去愛護我們的眼睛,更加關注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應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 主題探究 課程整合——洛陽國際學校小學英語探究整合課教學研討會
    課堂設計緊緊圍繞著洛陽國際學校國際部IB PYP英語學科探究課教育理念,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二年級學生們踴躍發言,通過小組合作,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了本節課的學習成果。  【英語整合課 Mr. Arnold 《The Basic Parts and Needs of a Plant》 】  Mr.
  • 初中物理:《透鏡及其應用》教材分析
    《透鏡及其應用》教材分析一、本章內容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本章是在光現象的基礎上、講述透鏡及透鏡的實際應用.主要內容有:透鏡的初步知識;生活中的透鏡: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編者把這些內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這些內容都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
  • 【教研動態】露珠不定始知圓——哈三中物理教研室青年教師線上匯報課《液體的表面張力》
    活動由物理教研室高二備課組組長毛紅丹老師主持。哈三中黨總支書記、校長王明偉,副校長梁英輝,副校長程大海,教務處劉春霞主任、楊柏春主任,以及物理教研室的全體老師和哈三中青年教師成長加油站的各位教師觀摩了本次活動。
  • 專業教研,精心打磨 平安好學青少兒重磅推出物理課程
    初中物理學習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為背景,側重與物理現象有關知識的學習,從觀察現象到探究規律,從而揭示物理世界妙趣橫生的本質。因此,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側重於學習、理解並掌握物理概念,重視畫圖與識圖,觀察與操作。
  • 【教學反思】《探究電阻定律》
    本節課我講的是選修3-1中第三章第三節內容《探究電阻定律》,本節課算是一節基本定律課,內容簡單但比較枯燥,學生不怎麼喜歡上的課,根據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我校高效課堂的要求,我本著以學生為本,注重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教學理念。所以我採用的實驗輔助教學,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去解決問題,學生的興趣很濃。
  • 基於POE策略的初中物理實驗試題編制探究
    實驗試題是初中物理考試的重要部分,現有的實驗試題的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連線、簡答題等,以填空題和簡答題為主。本文借鑑NAEP中的POE試題的特點,探究將POE策略應用於初中物理實驗試題的編制。在國內,POE策略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上也有較多應用研究。而POE策略不僅可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應用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NAEP還將這一策略應用於科學試題的設計,NAEP2009年科學框架新增加的試題類型POE項目集正是這一策略在命題設計上應用的典型案例,各種試題類型也可運用POE策略進行設置。表1是NAEP科學框架對POE的說明,以運用POE項目集來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
  • 教學研討|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舉例
    ,明了向量在物理中應用的基本題型,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向量的概念和向量運算的認識.2.過程與方法:經歷以向量和向量的運算為工具解答物理問題的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究解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善於發現物理及其他科目中的數學及思考領悟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良好習慣.
  • 365節物理動畫實驗課,贈送實驗盒子!!!
    對剛接觸物理的孩子來說可能會略顯鼓譟,解決不好容易引發厭學的情緒。為此,課程特採用孩子百看不厭的趣味動畫視頻講解物理知識,真人操作+動畫互動,通俗易懂,孩子看了就能學會,激發學習興趣。先來一段試看視頻,感受一下生動有趣的課程內容▼魔豆實驗課足足包含365個不同的小實驗!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一、說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科學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自主、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產生對科學這門課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為終生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初中科學教學的實踐中,談談探究性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促進思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鑽研情境教學法,通過合理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為其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探究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嘗試
    與前人相比,布魯納更注意探究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使之具有科學的基礎。秉承探究式學習法的精神和要義,幸福學堂的老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實踐。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基於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在幸福學堂六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劉老師帶著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的學習和嘗試。
  • 應用型院校大學物理課程線上教學探索與實踐
    目前,大學物理為我院所有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共96學時,分別在大一第二學期和大二第一學期實施。根據我院實際,確立物理課程教學的宗旨是保證基本概念理解、重視基本原理認識,加強實際應用訓練。1.3 線上教學實踐為了切實保證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對於教學內容組織、課堂教學模式、過程管理等反覆考慮,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1)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好課前準備。根據線上教學實際,設計教學模式、考核模式、過程管理、紀律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