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產後恢復」恢復的到底是指什麼?
生娃後,身體的各項器官需要逐步恢復到孕前的狀態。增大的子宮會一點點回縮,被寶寶擠到一邊的臟器需要一點點歸位,多餘的血容量需要排出體外;同時乳腺開始分泌乳汁,子宮有惡露排出,分娩時擴張的軟產道也在一點點收縮,而這些臟器恢復到孕前的生理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一般是六周左右。這個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為「產褥期」。
但是,有些恢復並不是六周時間就可以完成的,比如體重、產後的腹直肌分離和盆底肌鬆弛等問題。雖然很多正規醫院目前都有開展產後恢復中心,但是大街上的私人會所中心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種類繁多的產後恢復項目加上各種天花亂墜的宣傳,容易誤導人,一不小心就進了坑。
那麼,到底哪些恢復有必要?哪些又是坑呢?
生完就立馬綁上收腹帶嗎?
產後第二天就綁上,否則子宮會收縮不好、肚子大?為什麼要用收腹帶呢?有人說是為了瘦身,有人說是為了防止內臟下垂。那麼,收腹帶到底綁還是不綁?懷孕會改變母體內臟的位置,但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內臟就會慢慢的回到原來的位置,用不用收腹帶,這個過程都會發生。而用了收腹帶,增加了「外力」來擠,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對於臟器組織和肌肉的恢復沒有太多幫助。何況,這樣反而可能會減少臟器組織和肌肉的「復健練習」,甚至會導致子宮脫垂。
盆底肌恢復有必要嗎?
產後42天複查,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進行「盆底功能」的評估。很多產後女性會出現陰道壁膨出、子宮下垂、壓力性尿失禁甚至性功能障礙的情況。這些問題很可能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它們的根源都在於盆底功能障礙。對於產後盆底功能的問題,發現後應儘早進行治療。哪怕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也應該進行一些康復訓練,越早進行效果越好。
對於輕度的陰道壁膨出、偶爾漏尿等問題,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來鍛鍊。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比如:經常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或出現子宮脫垂、壓迫導致有膀胱刺激症和排尿困難,以及進行盆底肌肉鍛鍊無顯著效果的,可以考慮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
應該快速瘦身嗎?
產後減重並不是越快越好,一般我們會建議在產褥期結束後,再考慮減重的問題。也不要迷信「十天減重18斤」的誇張宣傳,因為產褥期結束後,很多女性的身體狀態還沒有完全恢復到孕前,過度、快速減重並不利於身體健康。能夠在六個月左右的時間,恢復到孕前的體重水平,或者稍微偏重(三斤以內),才是比較合理健康的速度。
提前做好預防,便於產後恢復
1、首先,孕期控制好體重
從懷孕開始,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控制好自己體重的增長,重視體重的管理。要知道,孕期肥胖,容易導致胎兒體重過大,增加巨大兒的機率,這不僅會造成產後體重恢復的困難,還更容易發生生產時盆底肌的損傷。
2、孕期和產後都要適度運動
只控制飲食還不算完美。飲食的適度控制,再加上適量的運動才是最佳搭配。不管是孕期還是產後,溫和的有氧運動都是首選。孕期的你可以選擇散步,而產後的你可以沒事就推著嬰兒車去遛彎,即完成了看娃任務,又減掉了身上的肥肉。
3、最好可以堅持母乳餵養
進行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幫助子宮儘快復舊,還可以促進惡露的順利排出。所以,如果可以,最好是堅持母乳餵養,寶寶小嘴吸吮的過程,就是幫助媽咪恢復的過程。
4、還要好好練凱格爾運動
這個凱格爾運動的精髓,簡單點說就是:憋斷尿,夾斷屎。然後你就可以躺下,試著收縮陰道和直腸周圍的肌肉,並且儘可能努力地把這些肌肉抬升。不需要動作太大或者速度太快,不要向下用力,需要向上抬升。了解盆底肌肉功能狀態是進行盆底康復的基礎,所以在沒有明確盆底肌到底是哪一型的時候,盲目地進行治療,有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