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會被「繪本」反噬嗎?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小喵老師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碩士媽媽分享了關於自己2歲半孩子讀繪本的心得,既有意思又耐人尋味,所以拿出來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跟很多媽媽一樣,這位媽媽很重視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很想把孩子培養成「書蟲」,也非常享受她從閱讀中收穫到比同齡孩子懂更多、識更多、會更多後帶給她的滿足感。

她家的繪本基本上每月更新一批,在她的培養下,孩子確實比同齡人更優秀一些,唐詩、童謠、童話故事都能信手捏來。

在她一心想通過繪本將孩子塑造成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時,她發現了一個被她忽視已久的問題:她帶孩子走進了一個「功利性」讀書,孩子被繪本「反噬」了。

她經常帶著孩子有目的性地閱讀,比如:孩子不喜歡刷牙,這位媽媽就買《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孩子比較挑食,我買來《肚子裡的小人》、《如果不吃青菜》.....

與此同時,她發現孩子接受信息的速度也逐漸變緩,甚至到了排斥的狀態,故意模仿繪本中反派的不良行為。而她自己也因此越來越沒耐心陪伴孩子讀書了。

雖然孩子仍然喜歡閱讀,但愛看的書卻總是她在「買買買」初期「無心」購買的那些,那些沒有什麼太多「意義」的繪本。

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總會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渠道去搜索關於親子閱讀,繪本的信息,而繪本的作用卻在這個過程中被「無意識」的放大了。

導致親子閱讀這件事更「功利化」了,而這恰恰是與閱讀本身的意義相違背的。

說到這裡,小喵忽然想起電影《銀河補習班》裡的一句經典臺詞「當學生以撕書來紀念高中生涯結束時,還能說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嗎?」

不管是現實中還是網絡中,這樣的撕書「儀式」隨處可見,與其說是高三生們最後的狂歡,不如說是對一種「功利化」教育制度的諷刺與另類吶喊。

孩子是學到知識了,但是學完就扔,考完就忘,這是教育的目的嗎?生活才是最難的考試,這些每天「刷題」的孩子們在拿到這份既沒有選項ABCDE,也沒有標準答案的「考卷」時,是否能順利交出滿意的答案呢?

又是否能有扔書「儀式」上那般的輕鬆和灑脫呢?考試可以應付,但生活不能。未來還有更長的路等著他們。

功利化的教育確實快進了孩子的成長速度,但也剝奪了他們在學習中該有的快樂與滿足,而失去了這些等於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這是非常可怕的。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不願吃讀書的苦。」吧~而成功往往屬於愛吃讀書苦的那少部分人。

你希望孩子將來「十年寒窗苦讀」終究還是淪為上面的「大多數」嗎?

所以,真的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揠苗助長」,功利化地灌輸各種知識,因為你正在一點一點剝奪孩子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親子閱讀本是一場輕鬆愉快的家庭教育,因為功利化,幼小的孩子開始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開始應付式閱讀,甚至排斥閱讀,變得不愛讀書。

大人也吃力不討好,陪伴也漸漸流於形式。而閱讀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得不償失。

因此,小喵老師覺得,那為什麼不讓孩子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繪本閱讀?儘管裡面沒有那些你想讓孩子學到的道理,So what?

孩子能夠從繪本中懂得道理、學會知識,那麼當然更好,但如果孩子明顯更喜歡「無壓力」閱讀,更享受和媽媽在一起「沒有意義」的玩鬧,為什麼不去滿足呢?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孩子所需要的「養料」就好,沒必要快進孩子的成長,以至於錯過這個年紀該有的快樂。

最後呢,希望寶媽寶爸們能夠引以為戒,繪本雖好,但也不能讓孩子被「反噬」哦~好好享受與孩子共讀的的快樂時光吧,因為成長終究會如期而至,我們靜待花開便好。

相關焦點

  • 先給父母定個規矩,別讓繪本閱讀反噬了你的孩子
    有多少父母是從簡單的與孩子共讀享受美好時光,漸行漸遠,開始刻意追逐特定「學習能力」的提升,將共讀作為學習計劃去「執行」的?又有多少孩子是在這樣的親子共讀中,被繪本閱讀「反噬」了讀書興趣和親子關係的?為了我們更好的深度陪伴、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在選讀繪本時,父母可以給自己定下這四個規矩,防止親子共讀變了質。
  • 你會給孩子選繪本嗎
    好的繪本,通過對世界善意的表達,讓孩子們從光明的方面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即使成長的過程裡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也會用樂觀的心態去處理,去面對,然後繼續愉快地生活。  所以挑選繪本,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你自己是否喜歡這本書,它是否讓你和孩子都感覺愉快。
  • 不是讓孩子「看」繪本,而是「玩」繪本,你知道怎麼玩嗎?
    一位媽媽和女兒坐在花壇邊閱讀繪本,遠看畫面很溫馨很溫馨。當我走過她們身邊,媽媽突然機關槍一樣的語速夾雜著憤怒,看著繪本衝著女兒吼:你跟他有什麼區別,別人在那裡輪滑,你……噠噠噠、噠噠噠。在一個美好的養成教育的場景中,因媽媽的反應孩子獲得不好的體驗。女兒以後會不喜歡和媽媽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埋怨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和你分享他生活、工作的一些事情),更嚴重的是也許不喜歡閱讀,從而難以培養享受閱讀。
  • 各位家長你陪伴自家孩子閱讀繪本嗎?繪本閱讀孩子探索世界的開始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早起閱讀是促使幼兒獲得口語,使用書面語言的基礎,能提高嬰幼兒讀寫技能,積澱文化素養,擴展見識;家長讓自己的孩子繪本閱讀能使孩子處於豐富的智力環境中,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嬰幼兒情感和心理社會能力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做過研究,有42%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歲以前都有持續閱讀繪本的習慣。
  • 為什麼孩子會要求反覆讀同一個繪本?家長需要幹涉嗎?
    當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時,TA偶爾會因為接受太多新信息感到不知所措。到晚上,重複一個熟悉的故事,孩子可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有種感覺「總有事情還是原來的樣子」,這將使TA放心,有安全感。重複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與廣泛閱讀相比,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閱讀會學得更好。這件事應該很好理解,想想我們以前翻著白眼背單詞的樣子,還不是靠一遍一遍重複才記下來的嗎?而記憶,只是重複的初級目的。
  • 你給孩子讀過這些有意思的繪本嗎?
    這本書透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帶領孩子認識各種動物的大小便,滿足其好奇心,幫助孩子健康地面對大小便的正確常識。本書的作者是深見春夫,他總是能夠捕捉到孩子的笑點,這也使得他深受孩子的喜歡。 想知道11隻貓會吃到噴香的烤鳥肉嗎?那就快到布克船長小程序裡搜索,答案盡在其中! 在孩子眼裡,11隻貓的形象不就是孩子自己嗎,他們的滑稽可笑、伶俐可愛讓大人們也忍俊不禁。
  • 媽媽在繪本上發現「奇怪內容」,看完後細思極恐,你會給孩子看嗎
    有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進行早教的時候,都喜歡給孩子買一些繪本、益智玩具等等,開發孩子的腦力,提升孩子的智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先人一步」。但是,父母在給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一定要自己看過之後再買,不然容易碰上「毒繪本」。
  • 買了那麼多繪本,你講對了嗎?繪本這樣給孩子講,才發揮它的價值
    給孩子花這麼錢買繪本,你真的會講繪本嗎?以《大衛不可以》為例,大多數家長是這樣來講的:「這本書的名字叫大衛不可以,這是一個調皮的男孩,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麼」,然後就翻頁。儘量不要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讀」給孩子聽,枯燥無趣,這樣既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不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 繪本推薦,我家小朋友念念不忘的繪本,相信你家孩子也會喜歡
    小派從小開始看繪本,平均一個月看20-30本新書。在眾多繪本裡,有一些即使已經歸還圖書館很久,他依然會念念不忘,不知道你們家孩子會不會也有所共鳴?,這本繪本是必備之一。翻到最後,當火車跑遠,不見了,只剩下幾道輕煙,孩子會展開想像的,火車去哪兒啦?帶著孩子一起進行顏色認知,空間認知,加速度認知。
  • 不可錯過的中秋繪本,你與孩子讀了嗎?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秋季一個多彩而又浪漫的季節。她給大自然帶來了豐碩的果實,給包括人類在內的眾多生靈賞賜了無數得以延續生命的食糧。秋天,是積累的季節,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一道豐富的精神食糧—繪本,和孩子們一起在繪本的世界中找尋秋天的童話。
  • 給孩子讀完繪本,需要延伸嗎?——教你幾個讀繪本小竅門
    媽媽們不禁會想:一本書讀完了,還要不要繼續聊點什麼?繪本讀完了要延伸嗎?下面,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下我對繪本具體是怎麼個玩法:一、配音遊戲玩配音遊戲有個前提,那就是你真的需要練練嗓子。練嗓子並不是說需你的聲音要多優美多好聽,其實就算不好聽也沒關。,但是,不一樣的角色要用不一樣的聲音和語氣來讀,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繪聲繪色,就是這個道理。
  • 「繪本推薦」《菲菲生氣了》讓孩子從憤怒走向平靜
    《菲菲生氣了》只有極少的文字,全書都在用極其鮮豔的顏色表達著菲菲的情緒,在繪本的前半部分你可以看到滿頁的紅色,仿佛菲菲將要溢出來的憤怒。如果你是想通過這本書讓孩子不發脾氣,恐怕你要失望了。不只是孩子,成人在憤怒時內心也會有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也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 高學歷的家長就一定會挑繪本嗎?挑選繪本也是有講究的
    更可怕的是,孩子一旦接納了某些觀點,就有可能會任其根深蒂固地留存,另外孩子強大的模仿能力也是可能造成可怕後果的原因之一,所以說孩子閱讀、觀看的讀物、動畫一定要嚴格控制,謹慎挑選!除了由於擔心孩子模仿而產生可怕後果的原因,要求謹慎挑選動畫、繪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不當的情景扭曲了孩子的三觀、或者誘導孩子崇尚暴力、產生階級觀念等。
  • 還要繼續給孩子買繪本嗎,到底值不值
    「別人家的孩子又懂事又聽話,拿著一本書能專心看半天,真想自己的孩子也能有那樣的專注力。給他讀了不少的繪本,怎麼沒有改掉看書左顧右盼的習慣,而且還是一遇到困難就放棄,說兩句就哭......」「你家孩子還聽你說,我家的小神獸已經不願意跟我說話了,才幾歲就這樣,以後真不知道怎麼管。」
  • 爸媽英語不好,能給孩子讀英語繪本嗎?
    因此很多爸媽都不敢買英語繪本或者讀英語繪本給孩子聽,難道迫於現實大家就要放棄閱讀英文繪本了嗎?當然不是,給孩子讀英文繪本的意義其實不是教會他怎麼發音,而是對其進行英語啟蒙,營造英語環境,也就是家長常講的「磨耳朵」。幫主曾經到一個朋友家裡做客,被她家4歲孩子流利的英語問答驚訝到了。
  • 會講故事的圖形,讓孩子自己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繪本故事
    現在的孩子真的特別幸福,從小就能閱讀到各種形式的繪本故事,但我們大多數父母給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都是選擇有文字有圖片的繪本,然後按照繪本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給孩子聽。這個故事的梗概也附在繪本的書籤中,我們可以結合圖示和故事梗概來給孩子講這個繪本,孩子一邊看著每一頁的圖形,一邊聽著大人講的故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閱讀一個個會講故事的圖形。當然,我們完全可以拋開這個故事的原型,通過這些16個圖形,讓孩子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一個獨一無二的繪本故事。只要孩子願意發散思維,放飛想像,勇敢表達,就能創造出屬於孩子自己的故事來。
  • 陪孩子2年讀完300本繪本,會有什麼變化
    看完繪本,孩子還快速學會了如何表達餓「肚子咕嚕咕嚕」,如何表達吃飽了,肚子圓滾滾的。很多媽媽也會問,不買大師繪本、經典繪本,就不能啟蒙了。當然也能。但是孩子的閱讀興趣會降低。也許孩子看了一遍兩遍,就不會再讀。但經典繪本無論是畫面還是文字,帶給孩子的影響都更深遠。
  • 別的孩子的繪本是故事海,你給孩子的繪本只是漫畫書
    其次,有字繪本往往會限制孩子的想像空間,但無字繪本並不是。有字繪本每一頁都帶上了我們成年人的想法來對故事的解讀,孩子很可能在看某一頁的時候有自己新的想法,但是看到旁邊的文字解讀,往往會使最初的想法扼殺在搖籃之中。
  • 繪本這樣讀,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你
    讀這樣的繪本,給孩子提問的問題可以相對少一點,可以先把繪本內容讀完。這種字數比較多的繪本本身已經內容很豐富,文字比較多,那麼我們的做法就是先不要去提問,著急和孩子互動。因為這樣會分散孩子對於本身故事的關注度,所以先把故事讀完,讀完一頁之後可以耐心的等幾秒鐘,看看孩子的反應。
  • 「孩子會被欺負嗎…」從小讀這17冊繪本,比求教室裝監控管用
    ,剛讀可能沒那麼好讀懂,但是多咀嚼幾遍會瞭然一笑:哪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幻想過一個朋友呢?:「其他小朋友是什麼樣的」「他們會喜歡我嗎?」看完故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是你永遠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