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年,魏國有一名大將名叫樂羊。有一次,國君派他帶兵去攻打一個叫中山的國家。這個國家,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強大的了,不過它其實是個蠻夷之國,也就是說,沒有經過王室冊封的。當然了,當時的魏國,也才剛剛得到王室的冊封呢,因為在此之前,他的國君從名義上講,也只能算是晉國內部的一個大夫。當時在位的國君,就是魏文侯,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在他的帶領下,魏國變得十分地強大,所以就開始打鄰近的中山國的主意了。
接到文侯的命令之後,樂羊就領著兵去了中山國。但是這裡面有一點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樂羊有一個兒子,正在中山國裡做官,也就是說,他這一回帶兵前去,其實也是去與自己的兒子為難,天底下有多少父親會做這樣的事呢?所以當時就有很多魏國的大臣認為,此人前去,必然會不盡力,甚至還有可能反叛呢。比如當敵國被圍甚急的時候,就有可能以他的兒子來威脅,到時候他就會進退失踞了。
所以在樂羊出徵之初,反對他的人就有很多。但是這些人的話,文侯都沒有聽進去,他是很信任這名將領的,在此之前,樂羊也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他相信,就算中山國以其子來要挾,此人也肯定不會就範。所以不管有多少人來說樂羊的壞話,他都不放在心上,反而還會主動地為樂羊開脫。但是沒想到,樂羊這一去,居然過了很久也沒有將敵國攻破,甚至三年過去了,他都沒有成功。
而且他採用的戰術,也比較奇怪,那就是明明在有優勢的情況下,卻不選擇強攻,只是將中山城給圍住而已。正是因為如此,這場戰事才會一直持續這麼久。消息傳到魏國之後,大臣們就開始議論,很多人認為樂羊這麼做,就是在忌憚對方會對自己的兒子不利。所以當初派他出徵,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要知道,軍隊在外面這麼久,是要消耗很多的錢糧的,再這樣下去,恐怕得把魏國拖垮了。
總之,不少人其實也不是真地對樂羊有什麼惡意,他們只是站在魏國的角度,用自己的觀點來評價這個情況罷了。在這三年期間,類似的進諫書估計都能夠塞滿一間屋子了。這倒也不是誇張,而是因為當時沒有紙,大臣們有奏摺要交上去的話,就只能夠用竹簡了,所以就算堆滿了一間屋子,其實從字數上來說,也是不會太誇張的。但是總的數量,在當時肯定還是比較少見的。雖然文侯很信任這個將領,可是在大家的不斷勸說下,他還是有些動搖了,於是就派人去前線告訴樂羊,讓他速速出戰。
接到國君的命令之後,樂羊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誹謗他了。就在這個時候,中山城內也終於出現了鬆動,於是他們就將樂羊的那個兒子給推了出來,威脅說再不撤軍,就會將此人殺掉。其實這話,對方肯定也說過很多次了,但是很顯然,樂羊沒有動搖。可是這一回,中山國是動真格的了,因為他們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再這麼下去,城裡就得人吃人了。所以他們就來了個狠的,把樂羊的兒子給殺掉然後煮成了肉湯。並且還送了一碗給樂羊,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將魏軍的將士們給震懾住,從而解除被圍之困。
接到肉湯之後,樂羊非常地傷心,但是他沒有被嚇得,而是把這種傷心化成了鬥志,當即就下令大軍猛攻。將士們見到主帥的兒子慘遭殺害,也都義憤填膺,沒過多久,就把中山城給攻破了。就這樣,樂羊完成了任務。可是他雖然成功地攻破了敵國,卻也損失了自己的兒子,當時他的內心,是高興,還是悲痛呢?
參考資料:《史記》
原創作者:採薇 嚴禁抄襲,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