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飯的禮儀

2020-12-16 夢裡小達人

關於吃飯的禮儀 在中國吃飯的禮儀應該是怎麼樣的呢?特別是到別人家裡用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當自己一人到別人家用餐時,自己不是第一個吃完的,但在那坐著又尷尬,該怎麼辦?

現在說說中國吃飯的禮儀。 開始用餐,要講究文明禮貌,要注意自己的「吃相」。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裡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幹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

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咽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裡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裡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裡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在吃飯過程中,要儘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水盂,其中飄著檸檬片或花瓣,作洗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這裡僅舉幾例,權作參考: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 「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

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裡的燕窩,海參宴裡的海參,魚翅宴裡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宴席裡的大致順序是: (茶)-在酒家裡,因為要等待,所以先來清口茶。但不是必須的。因為古人喝茶多是單獨的。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幹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隻,整塊,整條的高貴菜餚,比如一頭乳豬,一隻全羊,一大塊鹿肉什麼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飯)-如果還沒吃飽 水果-爽口,消膩 此順序非一成不變,如水果有時可以算在冷盤裡上,點心可以算在熱菜裡上。

較濃的湯菜,應該按熱菜上;貴重的湯菜如燕窩等要為熱菜中的頭道。 至於季節的考慮,則還有冬重紅燒,紅燜,紅扒和沙鍋,火鍋等;夏則清蒸,白汁,清炒,涼拌為主。此外顏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樣化也應考慮。

酒樓和家宴,各種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講究一成至兩成冷菜;三成熱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將大菜減少,冷菜增加。

至於盛器,可謂歷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所以盛器在這個講究飲食文化,又盛產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講究。

一般要備大中小平盤(碟),大盤熱菜,中盤冷拼,或靈活選擇,小盤點心,小吃。

還要有深盆盛油大湯多之物,大湯碗盛湯。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鍋,烤爐之類;還有水具,茶具,酒具。 至於盛器的選取,質地要好,當然名窯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據所盛菜餚的顏色,性質,質地,名稱,選取不同質地,形狀,顏色,花紋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雜,土洋不分,不倫不類。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華貴的黃底細文福盤;如清蒸魚要用白瓷或青瓷魚盤,紅燒乾燒魚則用色彩濃烈的厚重的魚盤。色彩清亮的涼菜冷拼,則宜用對稱的細底紋小碎花圓盤。

宴席不可無酒,純粹的中餐,應該避免啤酒,歐洲葡萄酒(當然中亞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過似乎沒人能嘗得到)。所以中餐,最好配備高度名酒(其實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才有),但似乎中低度的宴酒(30度左右),各種黃酒,米酒比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數低,酒具也較為龐大,隨著白酒度數於明清逐漸增高,酒具也越來越小。但均以瓷為主。敬酒則要適度,古人飲酒要行酒令,現已近絕跡。應當重新推廣開來,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強行勸酒,我凡遇到此種粗人,立刻酒量大漲,定將此等劣人喝倒,省得為害宴席,至今還頻頻得手,因為真正高人酒仙是不會勸人喝酒的,此等強拉硬勸之徒,多不會有超過1斤7,8兩的酒量,所以大可將此種人除掉而後安。

宴席環境,最好完全中式,進門兩盞迎客宮燈。繞過落地屏風,落座於紅木八仙桌旁,手執象牙箸,聽著絲竹軟曲,空氣中遊移著絲絲檀香。透過窗欞木格,和窗外的修竹柳蔭,只見湖光山色。美哉其極!

所以廳裡宜擺幾盆花木盆景,造成春意襲人,百花迎賓的氣氛;四圍牆上,張懸書法字畫,燈光音響要儘量保持中國特色。

至於正規的宴席,作為店家,應該大概按如下次序招待: 迎賓——列隊,引導至席,接掛衣帽,引至座位,遞香巾淨手,上茶,(敬煙——不可取,中國古人不吸菸的,屬舶來品)

入席進餐——上茶點,冷盤,斟宴酒,介紹,開餐,上菜,續酒水,撤盤。 餐畢——遞香巾淨手,上清口茶。遞帳單送客 至於國宴,現在用分席制,四(熱)菜一湯,外加冷菜,甜點,果品,冷飲。酒水為白酒茅臺,黃酒紹興加飯酒,青島啤酒,還有礦泉水。

國宴更重排場,如輝煌的大廳,或如釣魚臺的亭臺水榭。間或有樂隊伴奏,講壇。國宴每席上必有一立體的冷盤雕刻,擺盤。

至於想要了解明清官府大家或街巷市井宴席酒桌舊制,當重讀紅樓夢,金瓶梅,和眾多的明清小說。 小小一桌席,說凝結了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一點不為過 同食共餐,能很好的增進感情,而吃中國菜則為此提供了一條捷徑。一道 菜大家吃,我為你盛菜,你勸我喝酒,大家其樂融融,這是中餐的氣氛。

但是在用餐過程中也要講究一定的禮儀,不能高興過了頭,要不就亂作一團了,在和諧融洽、井然有序中享受團聚的熱鬧,這是中餐的文化。

如果你看過紅樓夢,或其它明清小說,一定對裡面繁複的用餐禮儀記憶尤深,小小一桌席,可以說凝結了中華千百年的文化積澱。現代用餐雖然用不著這些繁文縟節,但必要的禮儀還是少不了的。相信,只要我們多一些尊重和細心,中餐的禮儀文化一定能流傳千古,而我們的用餐心情也會更加愉快和諧。

相關焦點

  • 酒禮:中國人從古至今堅持的禮儀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到今天表現對於禮的尊重,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在餐桌禮儀上。酒禮和餐禮有一定的交集,但也不完全一致。如果一個人回到古代,最熟悉的禮儀,一定是餐禮。一、餐禮中國人餐桌禮儀講究十分多,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流傳下來。這些都是酒禮的基本,是需要每個喝酒的人需要明白的禮節。
  • 與領導吃飯需要注意的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整個生活秩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吃飯不僅是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經驗。因此,掌握一些中國餐桌禮儀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主人還是客人,你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 中國人要注意的8個餐桌禮儀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將筷子插在米飯裡,因為這一般是在葬禮時才會看到的場景,但是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禮儀嗎?如果你是在中國的正式場合吃飯,以下這些禮儀都是你必須要了解的。
  • 從用手吃飯到筷子吃飯,中國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比如2018年的D&G廣告,裡面出現的亞裔面孔,使用筷子的模樣,仿佛在說:「中國人可真夠奇葩的,怎麼會用這種玩意兒吃飯?」這個廣告挑釁的不是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使用筷子吃飯的其他民族。因為今天世界上每5個人,就有1個選擇用筷子吃飯。
  • 老外談中國餐桌禮儀:中國人可能是最沒有吸引力的用餐者
    中國餐桌文化和西方餐桌文化有很大區別,比如中國人喜歡一群人分享食物,而外國人喜歡一人一盤的就餐方式,所以就有老外認為中國人這樣吃飯不衛生,實際上這並沒有不衛生。相反西方人用手指接觸食物在我們看來才是不衛生的飲食習慣。
  •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米飯,這種由水稻產出的食材,在亞洲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將米飯看作是自己的主食,即便是在土地遼闊,有著南北方區分的中國,大部分中國人還是認為米飯是他們的日常主食。
  • 你知道吃飯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禮儀場合嗎?
    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時候有不少傳統習俗皆與禮節禮儀有關。但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定也能意識到,當下的中國人不僅僅是對於中華傳統的禮儀、儀式傳承的不夠,對於孩子和成人在社會中的禮儀教育也有許多需要借鑑與學習的。
  • 中國人請吃飯的方式
    中國人的請客吃飯、聚餐共食,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緣,則其方式禮儀,自然也就以和為貴。和,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更重要的是,火鍋最為直觀地體現「在同一口鍋裡吃飯」這樣一層深刻的意義,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共食」。更何況這種「共食」又絕不帶任何強制性,每個人都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愛的主食燙而食之,正所謂「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局面。所以,北至東北,南到廣州,西入川滇,東達江浙,幾乎無人不愛吃火鍋。何況火鍋還把火直接端上了餐桌。
  • 從吃飯看人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生活處處有學問,大家在聚餐時,不知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人在吃菜時,只挑自己喜歡的食物,他還一直在菜盤裡來回地扒拉著找自己喜歡的食材,他甚至一直不讓大家轉動餐盤,只為了守著自己的食物,這樣的人,大家雖在吃飯時不會說什麼?但之後大家都不會和他深交。
  •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筷子不能插飯上?而把筷子擺碗上就代表吃完了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也會隨著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傳統習慣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餐桌禮儀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不能敲碗,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咕嚕嚕的聲音,並且筷子不能插在飯上,那麼這些講究都是為什麼呢?
  • 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大人說一些老話、俗話教育自己:關於做人,關於處事,關於禮儀。這些俗話意思並不高深,卻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學,從中可以窺見傳統文化一角,比如這句「桌上不擺三盤菜」。
  • 那些應該傳承的中國人餐桌禮儀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餐桌禮儀,雖然不見得能上升到文化遺產之列,但是於最日常處顯真知,這也是民以食為天的民族作為禮儀之邦給出的第一印象。很多年輕人都對座次沒有概念,哪個位置涼快,哪個位置看電視、看表演方便,先到先得。其實這裡面包含著長幼尊卑的大講究。
  • 請人吃飯的基本禮儀
    基本禮儀是個人素養的體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適當掌握合適的基本禮儀,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同時也是自身家教素養的體現。那麼,如果要請人吃飯,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怎樣才能禮貌又周到呢?首先,要根據請吃飯對象的不同來區別對待。
  • 淺談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從分餐到合餐
    談及中國人吃飯的方式,似乎不分城鄉,也不論是百姓在家的起居生活,還是在外結交朋友去餐館享受美味,但凡兩人或以上的多人就餐,我們目光所及的情形,都是各自坐椅子或凳子,圍著一張餐桌一塊兒吃飯。差別只在於人們就餐時桌椅板凳的形狀、質地或有不同而已。
  • 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日本人吃飯要端碗,我們中國人吃飯端碗嗎?
    日本人喝湯 那麼我們中國人吃飯的時候,要把碗端起來嗎?這樣的習慣在中國不同地區,有著截然不同的回答。大多數北方人認為,吃飯是不能端碗的,因為看起來很粗俗,端起碗吃飯不莊重,而且端碗吃也不方便。更不能趴在碗邊大口往嘴巴裡扒飯,這樣看起來像是「乞丐要飯」。但大多數南方人認為,不端碗吃飯像是豬拱食物,所以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端碗,再不然也要用手扶著碗。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 中國人吃飯為什麼會用筷子?聽到這位老奶奶一說,網友:恍然大悟
    中國人吃飯為什麼會用筷子?聽到這位老奶奶一說,網友:恍然大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國家了,尤其是每個國家,他們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也是存在了很大的差別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了解過,除了我們中國以外哪一些地方他們都是有一些非常好的禮儀呢,其實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是存在了一些不一樣的禮儀。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每次大國的,而且也是一個禮儀之邦,讓很多的老外他們看到以後都是非常的佩服我們中國。
  • 沒想到韓國人吃飯的禮儀這麼多,網友:不愧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
    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周代,中國的飲食禮儀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飲食禮儀便是表現飲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種嘗試,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能忘了,不然會使當地人感到不愉快。在古代韓國或者說朝鮮、高麗,作為古代中國的附屬國,在飲食文化上,也和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就是,韓國和中國的飲食禮儀差異。在中國,我們通常吃飯的時候,都會有將碗端起來,然後用筷子夾著吃的習慣,但是在韓國人眼中,這就是一種不合規矩的行為。
  • 吃飯時,懂禮儀的女人,會讓男人動心
    那麼餐桌禮儀既是一種文化,同樣也能夠體現愛情,不然現在相親怎麼會那麼流行吃飯呢。有的時候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頓飯,那些小小的細節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兩個人之間感情的發展可以說是從餐桌上開始的。也可能是因為一頓飯,就可以讓一個人明白自己在對方的心裡是什麼樣的地位。
  • 孩子吃飯總是追著跑,用一日三餐的禮儀,讓孩子乖乖吃飯
    ,就得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需要有規範的家庭餐桌禮儀。如果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但孩子的餐桌禮儀還是需要再加強,那麼就可以試著和孩子約定一個「髒髒日」,也就是每個月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用他想要的方式吃東西。比如用手抓食物,比如邊吃飯邊說話等,如果他喜歡,也可以一邊吃東西一邊發出聲音。與「髒髒日」相反的,也可以約定一個「騎士日」,這天只能用手吃飯,而且說話的方式還要像騎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