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應該傳承的中國人餐桌禮儀

2020-12-11 我亦芸

不說不知道,原來我們國家從2006年就設立為「文化遺產日」,時間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從2017年起,國務院把它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國家文物局每年都會在這一天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

有形的遺產能夠眼觀手摸感受,無形的遺產靠的是口授心傳。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餐桌禮儀,雖然不見得能上升到文化遺產之列,但是於最日常處顯真知,這也是民以食為天的民族作為禮儀之邦給出的第一印象。

很多年輕人都對座次沒有概念,哪個位置涼快,哪個位置看電視、看表演方便,先到先得。

其實這裡面包含著長幼尊卑的大講究。

從小聽廣播說書,裡面就有「分賓主入座」的說法。

「室中以東向為尊」,次之是南邊,再次之是北邊,坐在西邊的是最不重要的位置。

鴻門宴的座次是這樣安排的:「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項羽是主人家設的宴,項伯是他的叔叔,所以他們一起坐在最尊貴的位置,坐東向西。

劉邦是客,坐西向東,面向主人家。

現代的房屋建築已經沒有古代那麼講究都是坐北向南,也沒有一定的東西長、南北短的採光避風需求,因地制宜的坐法讓圓桌從民國開始盛行。

圓桌沒有方桌嚴明的等級界限,但是依然沿襲傳統的主次、長幼、賓主規則,同樣有章可循的。

面門為上座,左高右低。

面對門口的是最為重要的位置,一覽來人,有掌握全局之勢。

入座時要先請長輩,領導,主人,重要的客人坐在這些位置上。

相反,背對門口的位置很多時候需要避讓上菜,添拿東西,這是年輕晚輩的位置。

在上座的左手邊,是第一次要的位置,右手邊是第二次要的位置。

入席順序應該要等上座的先坐下,其它人才能入座。

《紅樓夢》裡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賈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們不在這裡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黛玉的推讓就是深諳坐席的長幼尊卑倫理,小心翼翼地先觀察而後行事。

如果搞亂了這些規矩,不但她個人被恥笑,是林如海疏於管教,是整個林家家風都受損。

每上一道菜時,都要先放在上座面前,請他們先品嘗,以示尊敬。

長輩或客人要先動筷,其餘的人才可以動。

菜品的擺放儘量圍成團,一字排開是不吉利的,因為那是祭祀的擺法。

夾菜的時候不可以翻來揀去,一盤菜裡也不能夾別人面前的區域,只能夾自己面前的那一角。

在別人正在夾菜的時候,切記不可以在上面跨過去夾。

即使在實行分食制的外國餐桌上,你想要拿別人面前的胡椒,鹽,蕃茄醬等,也不能自己伸手去夠,而應該和別人提出,讓對方遞給你。

用餐過程中還要隨時觀察酒水的情況,添酒加茶的分量以「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為原則,茶只能倒7~8分滿,白酒一般用小杯品嘗,滿上以示好客和尊敬。如果是紅酒,那就不能超過高腳杯的1/3。

別人給你添茶,應當食指中指併攏,在茶杯旁的上輕叩三下,以示感謝。

在家裡給長輩、客人添飯加湯後要雙手奉上。

吃喝的動作要儘量安靜,不管是多麼美味的食物,也不要發出大聲響。

其它的還有,筷子不可以插在米飯或者任何食物上,不能拿著筷子揮舞,嘴裡有食物時不要說話,轉轉盤的時候先看看有沒有人正在夾菜,保持自己的區域乾淨,左一飯粒,前一湯汁,右一菜葉,就給人邋遢、丟三落四的感覺。

吃飯也要觀察節奏,配合長輩,客人的速度,不可以早早吃飽晾在一邊或者離座,也不可以慢悠悠大家都結束了你還在吃。

不小心掉筷子了,以「筷落筷落(快樂)」圓場,摔碎了碗或湯匙,一句「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就可以避免尷尬。

茹毛飲血是生存的需要,餐桌禮儀彰顯的是文化涵養。

這樣的文化遺產體現在中國人的日常餐桌中,流淌在中國人的精神血脈裡。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要注意的8個餐桌禮儀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將筷子插在米飯裡,因為這一般是在葬禮時才會看到的場景,但是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禮儀嗎?如果你是在中國的正式場合吃飯,以下這些禮儀都是你必須要了解的。
  • 孩子應該知道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什麼禮儀都懂,而是需要被父母教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餐桌禮儀呢?
  • 老外談中國餐桌禮儀:中國人可能是最沒有吸引力的用餐者
    中國餐桌文化和西方餐桌文化有很大區別,比如中國人喜歡一群人分享食物,而外國人喜歡一人一盤的就餐方式,所以就有老外認為中國人這樣吃飯不衛生,實際上這並沒有不衛生。相反西方人用手指接觸食物在我們看來才是不衛生的飲食習慣。
  •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可謂是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一套相當完備的餐飲禮儀制度,這也是我國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表現。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入座前應該讓長輩先入座,然後孩子再坐。2·言傳不如身教給孩子說100遍,讓他做到尊長,不如給孩子做好示範動作,先讓長輩上桌,先給長輩盛飯,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們都不能動。在吃飯時不要摳鼻孔或者是邊吃邊說話,如果感覺要打噴嚏,應該把頭轉向後面,然後用餐巾紙捂住嘴……餐桌禮儀不容忽視,雖然孩子尚小,但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多點關注4·引導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都是不錯的引導方式。比如:繪本《小小餐桌禮儀》通過一個個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幫助孩子來規範在餐桌上的行為。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 與領導吃飯需要注意的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整個生活秩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吃飯不僅是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經驗。因此,掌握一些中國餐桌禮儀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主人還是客人,你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 中式餐桌禮儀攻略,你都知道嗎?
    知禮懂禮,一直都是中國人的對自己及他人的要求,與此同時,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對吃尤為講究,一貫重大事項都會舉辦相應的宴會。 時至今日,傳統習俗逐漸被遺忘,靠著約定俗成的禮儀制度,人們依舊會在餐桌之上謙讓座次、對舉杯高低有著一定的講究……
  • 餐桌禮儀有講究 女性在飯局中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尊禮,重禮,我們作為中華子孫,應該繼承這種優良傳統。食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環,在中國人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關於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1、座次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 文明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小餐桌大文明>飲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餐桌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朋友們在您心目中什麼是文明餐桌?我們又該如何倡導文明餐桌?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綜上,中西禮儀千萬種,以下是我對餐桌禮儀的一些淺析方法。  一、出席時間的差異  中國人是多樣化時間觀念的人,西方人是單一時間觀念的人。在西方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很不禮貌的,正式的宴會要求準時到達,十分鐘後不到者,將會被視為不合禮儀,是對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異  面向北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傳統觀念,南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至高無尚德象徵,代表了地位和身份。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小餐桌」折射「大文明」。餐桌文化從另一個角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和國民素質。美國擁有豐富多彩的餐桌文化,可是別有一番情趣呢!
  • 餐桌上的禮儀
    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   中餐宴席座次禮儀總結:   排序原則:   1.以遠為上,面門為上。   2.以右為上,以中為上。   3.觀景為上,靠牆為上。
  • 酒禮:中國人從古至今堅持的禮儀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到今天表現對於禮的尊重,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在餐桌禮儀上。酒禮和餐禮有一定的交集,但也不完全一致。如果一個人回到古代,最熟悉的禮儀,一定是餐禮。一、餐禮中國人餐桌禮儀講究十分多,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流傳下來。這些都是酒禮的基本,是需要每個喝酒的人需要明白的禮節。
  • 透過《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禮儀,看英國淑女餐桌禮儀文化
    人們常常對《唐頓莊園》中精緻的服化大加稱讚,也有人對於電影電視劇中經典的餐桌禮儀而流連忘返,更多人是因為英國人看似強硬實則柔軟的英國品格所吸引。禮儀、榮譽、責任和忠誠,這些共通於人類的不變追求亦是其最大的魅力。
  • 從吃飯看人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孩子孤身在外少一些碰壁,我們應該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正確的就餐禮儀,好孩子都是從小教育和引導的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中西方的就餐文化,因為餐桌禮儀( table manners)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中國的就餐禮儀:第一,用餐時須微溫爾雅,從容而坐,不能急躁,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要關心他人,尤其左右兩側的;第二,不要在餐盤裡來回翻動食物,更別用嘴咬或舔筷子;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東方的「禮節」,西方的「儀式」:現代韓國的餐桌禮儀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於「禮儀」的看法都不太一樣,然而,雙方在眾多的「觀念差別」中也有不謀而合的地方,比如東西方都高度重視餐桌上的禮儀。無論是餐前準備、餐具選擇,還是進食規則,東西方都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標準。數千年來,二者的餐桌禮儀雖然互有借鑑,但都驕傲地保持著自己的特點,維護著古老的傳統。
  • 餐桌禮儀之——「吃相不太好看」
    假期回家和親戚朋友好久不見,少不了話話家常後坐一起吃吃飯,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我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飯間的一些事情讓人感覺不舒服,想拿出來吐槽一下。餐桌上,坐著三代人,倆個家庭。是的,我的圖片已經揭露了我今天的主題:孩子的餐桌禮儀。 我很幸運,生在這樣一個比吃得飽穿的暖更美好的時代。現在家庭孩子數量少了就要質量高,一切先緊著孩子。孩子無禮,是父母的沉默造就了今天的他。我們是禮儀之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生而不教就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