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華島的存在對於明軍有戰略意義。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城失敗的情況下,轉而襲擊覺華島。因為袁崇煥受制於後金的圍困,無法騰出手援救,時值冬日,海面冰封,島上七千守兵有多為不善戰的水手。在後金數萬人馬的絕對優勢攻擊下,覺華島失守,所有官兵和七千名老百姓全部遇難,島上囤積的物資全部被焚毀。
覺華島的戰略意義
此島距離戰略要衝寧遠城只有三十裡,是扼守遼西水陸兩路的戰略要地。島上有居民七千人,水師約七千人。
覺華島所承擔的功能有三個:一是存儲戰略物資,如糧食、軍械等,為遼西官兵提供戰略保障;二是以水師配合遼西各軍的陸路軍事行動,以期收復遼東;三是與寧遠城形成掎角之勢,拱衛寧遠城。所以,覺華島雖然不大,但起到的戰略意義絕不小,是孫承宗督師遼東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
覺華島之戰過程
覺華島之戰可以說是後金一次計劃外的閃擊戰,整個過程只用了十天的時間。本來,努爾哈赤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對寧遠城的圍攻上,沒想到袁崇煥準備得很充分,紅衣大炮把八旗軍轟得血肉橫飛,連努爾哈赤自己都受了傷。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拿不下寧遠,努爾哈赤也不能空手而歸,他一面令少量部隊繼續攻城,主力部隊迅速調轉槍口,直奔覺華島。
後金騎兵數萬,島上只有七千水師,根本不善陸戰。守將姚撫民令士兵鑿開一條十五裡長的冰壕,試圖通過冰壕為掩體,阻擋金軍進攻。鑿冰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在地面挖壕溝,這些水師連盔甲都沒有,又凍又冷,好容易鑿好的壕溝,一場大雪又填平了。
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士兵不善陸戰,又沒有基本裝備,金軍毫不費力地攻破掩體,從北城門攻入屯糧城。守護屯糧城的金冠父子全部戰死,後金一把火,燒光了覺華島所有糧食。
而後,金軍又以絕對的人數優勢,對覺華島明軍和居民,展開屠殺!等皮島總兵毛文龍趕來增援時,覺華島已經變成了死島,努爾哈赤下令全軍撤退瀋陽。
後金攻佔覺華島的優勢
覺華島之戰時間很短,後金以聲東擊西的策略,迅速掃蕩了全島。這場戰鬥,努爾哈赤之所以進展得如此順利,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戰術的突然性。明軍根本沒有防備到,努爾哈赤會突然改變進攻目標,周邊沒有增援部隊,島內防守力量也不夠。
二是時機點選擇恰當。正好冬季海面結冰,騎兵能發揮作用,而明軍的守軍恰恰是水師,根本不善陸戰。
三是戰術對路,切斷了援軍。本來努爾哈赤在寧遠城吃了大虧,但當他調轉槍口攻覺華島時,還留了一部分人馬繼續攻城,讓袁崇煥根本沒有精力搭救覺華島。
覺華島之戰,明軍在關外的後勤補給基本被徹底摧毀,島上官兵及居民一萬四千人喪生,儲存的八萬石糧食和兩千多條船隻全部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