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疏離 新舊「留守兒童」渴盼親情關懷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5月30日電 (記者 申冉)花季少女早戀致孕,頻頻偷竊被刑拘,長期外出務工父母絕望求判重刑管教;獨苗孫子體恤祖父母心情,輾轉離異父母之間,幼小肩膀扛起一家三代的情感連接。今天,在兒童節到來前夕,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發布兩例涉少案件,兩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親子關係疏離,造成新舊兩種「留守兒童」。

  懷孕少女頻頻偷竊被刑拘 父母絕望求重刑管教

  張雪菲(化名)是江蘇北部某鄉村的無業少女,小學畢業後,無所事事,喜歡上網,習慣撒謊,經常夜不歸宿,在家動輒與父母拌嘴。2012年底,張雪菲偷盜鄉親600元現金,被江蘇蘇北某公安分局取保候審。這期間,她未經公安機關批准,擅自跑到南京遊玩,被南京好友善意留宿。豈料,張雪菲不思悔改,竟然趁人不備,偷走好朋友的黃金戒指(價值1456元)並變賣。次日,根據被害人提供的線索,公安機關成功抓獲張雪菲。

  基於張雪菲的年齡未滿18歲,是完全可以取保候審的,再加上法院在審理案情期間發現張雪菲因為早戀而身懷有孕,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通知其父母。不過和張雪菲父母聯繫時,其父母的態度讓審理法官非常驚訝。張雪菲的父母得知此事以後,竟然覺得女兒讓他們顏面盡失,不僅不願出庭,不願意交付保金,還要求法院對女兒從重判處。而女兒張雪菲也聲稱寧願坐牢也不想看到父母。

  「在和張雪菲家長溝通聯繫時,我們發現,張雪菲從小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極少與父母共同生活,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與之更缺少溝通交流。」審理此案的少年庭法官王萍向記者介紹,「其小學即因對學習缺乏興趣而輟學,法律意識淡薄,有偷竊的習慣,不僅多次對周圍親戚下手,還好幾次偷母親的錢,導致母親懷疑父親從自己處不問自取,讓本來感情很好的父母關係破裂,長期分居兩地。」

  「在本案中,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女孩是想以偷竊這種方式來引起家人關注,是一種少年期的心理問題。」江蘇警官學院心理專家周朝英對此案作出分析。

  最終,法院依法判處張雪菲罰金1500元,1465元贓款予以追繳。案件宣判後,張雪菲接受了法官的法庭教育。在指出其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的同時,也向其介紹了父母掙錢養家的種種艱辛,引導她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結果,張雪菲當場下跪,與父母、姐姐抱頭哭成一團,向父母懺悔表示痛改前非。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判過程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因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導致未成年人存在脫管、叛逆或者情感孤立等問題,最終滑向了犯罪的深淵。」王萍法官對此案作出如下總結,「雖然經過此案,最終消除了女孩和父母之間情感上的隔閡,從經驗來看,張雪菲的成長道路還是會有反覆,不過,相信只要有親情的持續支持,女孩最終一定會走出陰影,順利回歸社會。」

  獨苗孫子擔負三代感情連結 輾轉離異父母間的苦澀童年

  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小明(化名)非常聰明懂事,三代單傳的他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自從小明父母離異之後,他被判給了父親。雖然與小明同住一屋,不過整日忙於工作的父親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爺爺奶奶成了照顧小明生活起居的「隔代父母」。

  不久以後,媽媽看到小明在老人的照顧下,缺乏現代的教育,便上訴法院要求變更小明的撫養關係,希望能由自己來照顧和教育小明。

  「在和小明的初步接觸後,小明即表示自己很愛媽媽,希望能和媽媽一起生活。當時覺得這個案子案情很簡單,小明一表態變更問題就迎刃而解,十周歲以上的孩子,按照法規是尊重其意願,願意和誰生活就裁判給誰的。」負責此案審理的法官方澄瀅向記者描述,「可是在之後的接觸中,小明哭了,他很糾結地告訴我,捨不得奶奶。」

  小明父母對變更撫養關係的官司一直瞞著雙方的老人,不過得知了這一消息的奶奶立馬趕到了法院,向方澄瀅表示,小明是自己的命根子,如果把他判給了女方,她死的心都有,爺爺更是患了重病的病人,不能受到這樣的刺激。

  一件簡單的案子由於牽扯到一家三代、老人孩子,突然變得複雜起來。

  「現在很多城市裡的年輕父母為了工作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把孩子丟給老人撫養,這些孩子可以稱為新一代的『留守兒童』,只能在周末節假日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平時往往都是祖父母撫育。這樣一來,很多涉及孩子撫養問題的離婚案,最後往往是兩家三代之間的情感糾葛。」

  方澄瀅法官感慨道,「小孫子和祖父母之間的感情非常深,本該天真無邪的孩子弱小的肩膀需要承擔父母離異、親情缺失屬不易,父母應該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不要讓他產生不安全感和不安定感。」

  最終,對小明都抱著深厚感情的母親和奶奶各退一步,達成調解,孩子的撫養權不變更,但孩子將隨同母親共住兩年,小明的爺爺奶奶隨時可以探視他。

  親情疏離成隱患 新舊「留守兒童」渴盼關懷

  過去所說的「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據統計,這些孩子80%以上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缺乏溝通和關愛讓這些孩子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根據南京法院多年來的統計,我們發現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佔了整體的七成以上;同時,在南京犯罪的未成年人犯,七成為非南京籍孩子。」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長周侃向記者提起了兩個「七成」。

  這兩個偏重極為明顯的數字,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的「留守兒童」在親情和教育雙重缺失之下,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無論是在老家留守,還是隨父母進城打工,這些孩子的身心都有可能被高速發展的社會帶入歧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成長亟待更多社會的關注。」周侃庭長在採訪中這樣呼籲。

  同時,在城市裡,另外一種「留守兒童」也在逐漸引起注意,像文中第二個案例的小明一樣,很多城市裡的年輕父母,在工作壓力之下,往往選擇由祖父母一輩來照顧孩子。「雖然相比較農村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是衣食無憂、深受祖輩寵愛的掌上明珠,但祖輩的溺愛和在教育上的疏於管教,往往會寵出了一個個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小公主,即使像小明那樣懂事的孩子,也會由於成長過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留下心理陰影和情感創傷,造成孩子嚴重的不安全感。」幼兒教育學專家對此分析。

  「現在什麼職業都有持證上崗的要求,唯獨對於社會最重要的父母這個職業,沒有資格證書。」王萍法官在採訪中苦笑道,「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茁壯成長,減少成為社會的邊緣人的危險。」(完)

相關焦點

  • 耒陽:為留守兒童架起「親情橋梁」
    短短五天,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近百名留守兒童懂得了感恩、知禮、尊師、重教的道理。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2019年底,全國有700多萬留守兒童。從「候鳥兒童」到「冰花男孩」,農村留守兒童一直牽動人心,也成為鄉村一道管理難題。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絕大多數跟隨年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少數寄居在親戚家或者在私立學校讀全託。這種「親情斷層」直接影響孩子的家庭認知。
  • 深入解析《米花之味》: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家長要如何彌補
    在這部影片中,同樣是留守兒童的題材,依舊反映出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缺失拍得十分真實。不僅有主次事件反映出親情缺失的問題,事件中的細節也處理得非常好。當然,整部影片不再像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一樣,改灰暗、晦澀的色調為輕鬆、歡快、明亮的色調。為此,平遙國際影展給電影這樣的頒獎詞:"明亮豔麗的畫面,鏡頭後蘊含的是人文主義的關懷,讓我們看見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 都市親子關係失落疏離 如何構建
    親子教育以塑造父母與子女之間和諧的親情關係、促進子女健康成長為目標,在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規範個人行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市場化、交往網絡化、服務社會化的發展,當前我國的親子教育出現了一些道德困境和倫理風險,如果不能妥善應對,輕則不利於孩子成長,重則影響家庭乃至社會的和諧。當前親子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慈孝不對等的道德困境。
  • 山西「童心圓」關愛留守兒童 讓監護在線親情補位
    項目團隊結合回訪反饋,為留守兒童解決了一系列問題,「童心圓」的服務能力和幫扶成效形成了階梯式上升。   在總結匯演上,孩子們和志願者共同帶來了感動、成長的精彩,帶隊老師劉玉花老師帶領志願者唱著生日快樂歌、點上蠟燭為40個留守兒童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孩子們手捧生日蛋糕和生日禮物泣不成聲,「童心圓」的口號響徹積翠示範小學。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桃源縣楊溪橋鎮:趣味親子遊戲點亮了留守兒童的心燈
    為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拉近學校、社會與家庭的聯繫,解決兒童中特別是留守兒童群體裡普遍存在的親情失落、學習失教、心理失衡等問題,12月4日下午,桃源縣婦聯家長學校課研組、楊溪橋鎮婦聯攜手桃源縣若水家庭教育服務中心一行在楊溪橋鎮沙堤村家長學校開展了異彩紛呈的「親子遊戲」活動,50餘位親子參加了此次活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及其祖父母。
  • 調查顯示香港親子關係疏離
    中新網香港四月四日消息:香港一項調查指出,三成半的被訪學生家長,尤其是父親不會每日都與子女傾談,而他們與子女的溝通活動也頗單調,最多只是與子女一起看電視,有學者指這顯示香港親子關係疏離。  香港基督教信義會趁今日兒童節之際發表一項有關親子關係的研究。
  • 百色:兒童服務站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百色市民政局:發揮兒童服務站作用 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今年以來,百色市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要求,積極引入社工機構與深圳壹基金合作,在隆林各族自治縣鶴城新區、靖西市康城社區、樂業縣諧裡村、德保縣德福社區、右江區深圳小鎮、田陽區老鄉家園
  •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由於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64.9%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加之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1.缺乏良好的親情教育「早期的親子關係定出了行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後的行為。」
  • 淳安威坪法庭:「向日葵」成長計劃,關注每一位留守兒童
    在審理涉及婚姻家庭類糾紛案件時,法官發現,一旦父母解除婚姻關係,「留守」加「單親」,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不容忽視。小葉出生於2013年,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其父母在2015年協議離婚,協議約定由父親撫養,但實際由母親代為照顧。2016年,小葉的母親起訴要求變更撫養關係,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母親撫養。
  • 新化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頒獎慰問晚會
    活動現場   紅網新化縣分站6月19日訊(分站記者 陳懿)6月16日,新化縣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頒獎、慰問晚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曉英、中國武術家協會副主席晏西徵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
  • 留守兒童的「親情綠洲」——記「全國優秀留守兒童之家」平江城北...
    老區山裡的留守兒童,感受應該比歌裡唱的還要濃烈。那種長夜無人陪伴的寂寞,生病時只能獨自承受的痛苦,受了委屈無處訴說的壓抑,遭遇困境茫然的沉默——這一切都需要親人去呵護。7月5日17時,平江縣城北學校「守望之家」,返校的留守兒童正快樂嬉戲,生活老師李雨珍上前集合:「孩子們,吃飯啦!」
  • 肯德基小候鳥基金為留守兒童家庭推出親子溝通手冊
    2018年春節,肯德基小候鳥基金聯合公益機構「上學路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發起「候鳥歸來·有愛好好說」公益行動,聚焦幫助久別重逢的留守/流動兒童與父母更好地溝通,邀請專家編寫《2018「小候鳥」親子溝通指南》,幫助小候鳥家庭的父母們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盡享新春期間的美好團聚時光。
  • 留守兒童考上北京大學,難嗎?
    原因二,缺乏撫慰,親子分離和隔代教養,不利於留守兒童養成健全的性格據研究調查,96%的農村留守兒童留給大家庭的成員——通常是從事繁重工作,沒有受過教育甚至不識字的外/祖父母——照看的孩子面臨得不到足夠照顧的風險。往往也缺乏管教。
  • 為留守兒童配安全手環是種「精準關懷」
    ■ 來論解決留守兒童安全問題,多些務實的治標也挺好。據新華社報導,為給留守兒童保駕護航,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南州投入資金近2400萬元,為10萬餘名小學階段留守兒童配發安全手環,實現兒童信息與公安機關報警平臺和天網工程無縫對接。
  • 挑戰與機遇:解決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新思路和新對策
    針對疫情對留守兒童的影響,2020年2月24日至3月20日,課題組對遼寧、安徽、貴州、廣西、河南等12省做了調研。結果發現,疫情下留守兒童的情緒問題、學業問題和親子關係問題比較突出:疫情期間有17%和12%的留守兒童出現了害怕和焦慮的情緒,出現壓抑、恐懼和悲傷情緒的留守兒童分別為8%、6.5%和6.8%。
  • 鹽都區樓王鎮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為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長效機制,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鹽都區樓王小學依託學校「鄉村少年宮」現有資源,積極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樓王鎮組織關工委、司法所、婦聯、團委等部門定期開展文體娛樂、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努力給留守兒童提供多方面的關愛服務。多年來,藉助「鄉村少年宮」,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
  • 小時候和父母親近,長大後變得疏遠,親子關係的疏離是怎麼來的?
    二、親子疏離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1.影響孩子的家庭觀建立發生在親子間的疏離讓孩子對於家庭關係非常的失望,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度也會大打折扣。而這對於孩子的家庭觀影響來說可謂是顛覆性的,即便孩子成年後也會因為這些不愉快的體驗而發生家庭觀上的偏差。
  • 邵陽搭建「橋梁」聯絡親情 關愛留守兒童成優秀案例
    8月10日,在邵陽市大祥區板橋鄉立新村「兒童之家」,邵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趙喜娥、範躍娥等志願者的身影一出現,孩子們立刻歡呼起來。「『兒童之家』讓孩子們得到了精神關愛和心理撫慰。」立新村「兒童主任」嶽海燕介紹,該村現有留守兒童42人,2017年建成「兒童之家」,常態化開展關愛兒童活動,心理專家、志願者及村裡的「陽光媽媽」「陽光爸爸」等與孩子結對,為他們提供缺失的陪伴與關愛。
  • 與青春期孩子關係疏離,謹記這三點,重新拉近親子距離!
    臺灣奇美液晶電視有一句很扎心的文案:「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親子關係的怪物,叫做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