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親子關係失落疏離 如何構建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親子教育以塑造父母與子女之間和諧的親情關係、促進子女健康成長為目標,在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規範個人行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市場化、交往網絡化、服務社會化的發展,當前我國的親子教育出現了一些道德困境和倫理風險,如果不能妥善應對,輕則不利於孩子成長,重則影響家庭乃至社會的和諧。

當前親子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慈孝不對等的道德困境。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二是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中國儒家倫理認為,慈孝精神是人最基本、最原初的道德,是仁義之本、禮儀之源。一般說來,父母子女間慈孝的倫理關係是對等存在的,都在與對方的關聯中獲得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是一種基於血緣、生發於情境和角色互換的親子倫理。但如今,親子關係日益單一化、教育培養日益知識化、家庭勞動日益社會化使得許多原來家庭的職能趨於萎縮和退化,親子教育的中心發生轉移,導致親子關係淡化。比如,在線生存和網絡交往日益增多,面對面的親情關懷卻日益減少;很多子女沒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

生、養、教不對等的倫理風險。一般說來,子代的撫養要由父母親代完成,但現代社會生、養、教鏈條出現斷裂,不少父母只擔負生育的責任,而撫養與教育的責任往往由隔代或以社會化方式來承擔,這就使得親子教育出現了新的倫理風險。一是隔代撫養的倫理風險。父母與祖父母輩對孩子不同的撫養理念、方式和做法導致產生很多代際矛盾,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和諧。二是社會化撫養的倫理風險。嬰童撫養本來是私人家庭領域的事務,現在則出現了社會化趨勢,比如,育嬰機構、月嫂、保姆等參與進來。這在給家庭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了親子關係失落疏離的倫理風險。

構建新型親子教育價值體系

解決當前親子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一個途徑是構建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家庭親子教育價值體系。那麼,如何構建這樣的教育價值體系呢?這無疑需要從多方面做出努力,其中應該把「界線倫理」作為一個倫理基礎。界線倫理要求親代和子代都有自己獨立而明晰的精神邊界,這種精神邊界是指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間、時間、自由意志、自我責任、個人主權和情感距離等。可以說,精神邊界決定了人們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指導著人們怎樣與外在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並且影響著這種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合理恰當的界線,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對親代和子代雙向關係和道德素質必然會產生良好影響,並由此促進親子關係的全面提升。具體來說,親子教育的界線倫理建立在以下幾個基本價值原則基礎之上。

自主原則。自主原則凸顯了人之為人的重要意義,也體現了道德主體對價值進行排序的選擇能力。認可、尊重每個人的主體存在,認可、尊重其自我決定的能力,是進行一切倫理討論的前提和基礎。在親子關係中,無論是親代還是子代,只有具有自主意識,才能明確「界」、確定「線」,才能形成新型親子關係。

愛的原則。愛的原則是親子關係中的基本原則,而且這種愛是雙向的、互動的。這一原則不僅是平等、尊重、權利與義務對等諸原則的基礎,而且延伸出理解、關心、愛護、責任等具體價值規範。愛的原則貫穿於親子生活的始終,對親代和子代具有安撫和心理慰藉、溫暖、親密等情感功能,從根本上保證了親子關係的和諧與幸福。

關懷原則。親子之間的關懷是出於內心的自覺,而不是外在的強迫。只有這樣,界線倫理的構建才具有真實的生活基礎。因為只有出自真心關懷的動因,才能理解親子關係中「分界」的獨立意識的重要。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香港親子關係疏離
    中新網香港四月四日消息:香港一項調查指出,三成半的被訪學生家長,尤其是父親不會每日都與子女傾談,而他們與子女的溝通活動也頗單調,最多只是與子女一起看電視,有學者指這顯示香港親子關係疏離。  香港基督教信義會趁今日兒童節之際發表一項有關親子關係的研究。
  • 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如何構建?
    日常生活中,她與父母親之間的關係很疏離,父母也很少主動打電話給她。即使長大後的自己有能力過想要的生活,也逃不脫童年時期不和諧的親子關係帶來的創傷。提倡&34;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大多也會用&34;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長大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對愛情沒有信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良好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親子關係好→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會互相信任→孩子遇到困難或者高興的事會與家長分享→家長會更加了解孩子→孩子會更信任父母→良性循環。
  • 小時候和父母親近,長大後變得疏遠,親子關係的疏離是怎麼來的?
    二、親子疏離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1.影響孩子的家庭觀建立發生在親子間的疏離讓孩子對於家庭關係非常的失望,孩子對於父母的信任度也會大打折扣。而這對於孩子的家庭觀影響來說可謂是顛覆性的,即便孩子成年後也會因為這些不愉快的體驗而發生家庭觀上的偏差。
  • 與青春期孩子關係疏離,謹記這三點,重新拉近親子距離!
    臺灣奇美液晶電視有一句很扎心的文案:「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親子關係的怪物,叫做長大
  • 《婆婆和媽媽》林志穎:疏離的親子關係也有愛,即便曾經有傷害
    做了母親,面對孩子和自己,如何選擇做了媽媽,有了孩子,還能做自己嗎?有了孩子,全身心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忽視自己,也勢必會影響自己的事業,有時候不止是停滯這麼簡單,可能就是放棄。所以現在母子倆的相處方式也能夠理解,疏離的母子關係,充滿了想親近卻忍不住逃離的矛盾。雖然在親子關係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林志穎媽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不管是事業還是愛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孤獨感的增加,對親情也會更加渴望。
  • 親子關係太「冷漠」?未必是壞事,禮貌、疏離且「深愛」
    我們對於親子之間的關係是否親密往往保持著比較敏感的態度,不少家長不能確定和孩子之間什麼樣的相處模式算是合理的親密程度。很多家長都是頭一次成為家長,有的家長即使是有了第二個孩子,依舊沒有足夠的自信斷定親子關係該怎樣維持,並且往往會發現自己的兩個孩子性格不一樣,就更加無法判斷了,畢竟孔子都說過"因材施教",怎麼能用對待大寶的方式對待二寶呢?
  • 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01 什麼是親子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我們這裡都以親子親密關係及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來討論。親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父母本身的教育撫養孩子有極大關聯:如有的父母自身性格比較內向,待人情感有些疏離,這可能主要源於Ta的原生家庭,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給予的「愛」,有些父母在教育撫養孩子過程中缺少對孩子的撫摸、愛撫。「愛」就好比一個儲水池一樣,自己沒有愛,或者不知道如何釋放愛,就很難教會孩子表達「愛」。
  • 過度寵溺導致親子關係疏離,家長請承擔起責任
    但是這個只是和爺爺奶奶親的孩子,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和他的爸爸媽媽的關係和矛盾就比較明顯了。也有可能是父母忙於工作,平時對於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溝通都比較少,導致了孩子把所有的依靠都給了爺爺奶奶。那麼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爸爸媽媽怎麼做呢?
  • 【巾幗心理課堂】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這就是今天我要同朋友們討論的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話題。01 什麼是親子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密關係指的是兩性之間,男女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是心理學的一個流派,也叫關係心理學。在這裡引入的親子親密關係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簡單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2、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導致親情疏離假性互惠使得家庭雙方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容易導致家庭關係疏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都不是絕對平等的,家長可能會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去完成自己設定下來的目標,孩子在這樣的不平等中選擇了一份&34;去偽裝自己的孝順,乖巧,從而構建出一個&34;的家庭環境。但是,這一份母慈子孝僅僅是表面的慈和孝,是極度脆弱的,是家庭關係疏離的印證。
  • 長大後跟父母關係疏離的孩子,從小就看得出,父母要多上心
    但是,自己跟孩子的關係卻是劍拔弩張,要麼一天說不上兩句話,要麼就是一說話就吵架。其實,這種情況就跟很多家長,越長大越跟自己的父母疏離一樣。我們想想自己為什麼不跟父母親近,就能明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跟我們親近了。最關鍵的是,長大後跟父母關係疏離的孩子,從小就看得出看,父母要多上心。
  • 親子關係疏離 新舊「留守兒童」渴盼親情關懷
    今天,在兒童節到來前夕,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發布兩例涉少案件,兩案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親子關係疏離,造成新舊兩種「留守兒童」。  懷孕少女頻頻偷竊被刑拘 父母絕望求重刑管教  張雪菲(化名)是江蘇北部某鄉村的無業少女,小學畢業後,無所事事,喜歡上網,習慣撒謊,經常夜不歸宿,在家動輒與父母拌嘴。
  • 心理抗「疫」:珍惜共處時光,構建和諧親子關係!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當放慢忙碌的腳步,你是否在努力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段時間你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你在珍惜這段難得的親子相處時光的同時,是否也在為親子衝突而煩惱、焦慮?溫暖的親子關係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無比期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建立溫暖的親子關係。
  • 爸爸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多少親子關係,疏離於分寸與距離
    親子父女反目成仇,貌似血案即將發生……民警火速介入,遂發現不過是虛驚一場,但同樣給我們留下無數的深思。女兒看到視頻,滿臉羞愧卻因為是自己父親的關係,暫時偃旗息鼓。結果到了晚上,女兒躲在房間裡生悶氣之際,父親再一次沒敲門,破門而入走到女兒床前,直接掀開女兒的被子,訓斥女兒「每天就知道睡!」
  • 優先構建積極的親子關係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優先構建積極的親子關係。  ---------------在疫情中一個短暫的「窗口期」,姍姍和媽媽走進了我的諮詢室。又是一個孩子與父母相愛相殺的故事,居家隔離,仿佛使兩代人相守的日子更難。假如孩子正好是畢業季,面臨中高考,那簡直壓力加倍。
  • 親子間的這些「疏離瞬間」,孩子都想離開你,還有多少家長不在意
    人際間的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親子之間也是如此。雖然是有天然的血緣存在著,但家長如果不注意對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很疏離,在長大後孩子就想離得家裡遠遠的。 青青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讓媽媽傷心不已。
  • 明心見「教」——父母養育子女之320個要點 之 青春期親子關係
    第十部分 青春期(11-18歲)身體發展S111810 親子關係1.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是逐漸走向疏離、甚至發生衝突的階段; 父母對青少年成熟行為的欣賞,是最好的支持!青春期的少年,再也不是依偎在母親懷裡的小綿羊,而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行為能力、渾身充滿力量,急切想去闖蕩世界的翩翩少年;所以我們的父母必須意識到,在青春期階段,如何給青少年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承擔更多的責任,是父母和青少年需要共同討論確定的主題。
  • 被劉鑾雄從家族基金除名,父女關係疏離?呂麗君18歲女兒首度回應
    網友向劉秀盈提問的問題可謂五花八門,譬如問她平時如何釋放壓力,最喜歡的舞蹈風格,最喜歡的歌手,愛犬的名字以及身高等等。 不過,以上問題都不算太尖銳,這位網友竟然直接提問劉秀盈,她跟父母的關係好不好?沒想到她也回答了,她強調感情非常好,她很愛這個家。
  • 構建親子關係三大支柱:無條件關愛、孩子的價值感和終身成長心態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家長們開始重視起親子關係的構建,網上有關親子關係的話題引起了熱烈討論。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親子關係有三大支柱:無條件關愛+孩子的價值感+終身成長心態,只有穩固了這個"鐵三角",親子關係才能得以加深。
  • 《陪孩子終身成長》:構建新式親子關係模式
    那麼,如何才能夠當好父母這一角色,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相信是每個父母都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如何才能夠與孩子建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終身成長》就是值得借鑑的一本好書。《陪孩子終身成長》《陪孩子終身成長》是擁有著千萬粉絲會員的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論,他在這本書裡建立起了親子教育的三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