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2020-07-07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家孩子好像越來越&34;了,但是她卻開心不起來。她覺得自家孩子太過乖巧了,什麼事情都是&34;&34;,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

小一些的時候看著這麼乖巧的孩子還覺得挺懂事,但是漸漸大了一些之後,朋友就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心裡出什麼問題了,日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通過一番了解,我才漸漸明白,朋友口中孩子的乖巧是假裝的,表面上的母慈子孝也是也不過是&34;。那麼,到底什麼是&34;呢?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一、 什麼是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

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即是父母與孩子雙方都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為對方付出,但不幸的是,實際上這種付出並不是對方真正需要,從而對方不僅領受不到,反而可能心生怨怒。近來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也可以窺見這種感情模式的身影。

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裡有這麼一句話,&34;互惠關係原本是一種共生的關係,是有利於利益雙方的一種生存模式,但是當這樣的模式變成了&34;,那麼就會變得不利於利益雙方的發展。

&34;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坦誠和真誠的相處模式,父母滿心歡喜地給孩子安排了自認為完美的人生規劃,但是卻忽略了什麼是孩子真正喜歡和需要的東西。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親,為了能夠不讓家人失望,只能壓抑自己內心所想,順從父母已經規劃好了的人生道路,從而日漸迷失自我。

&34;的親子關係和相處模式,對父母和孩子雙方來說都會有極大的壓力,不加以改變的話,可能會落得一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二、 假性互惠親子關係的影響

1、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內心壓抑

假性互惠的關係使得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會讓孩子內心壓抑,造成假乖的現象。由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不真誠,孩子認為自己只要聽從家長的話,家長就會高興。於是孩子藏起本來的自己,變得懂得看父母眼色行事,投其所好,失去自我。

可能一開始,有的父母還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機靈,人小鬼大的,惹人疼愛。但是長期以往,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就會被麻痺,更加難以觸碰孩子內心所想。

孩子的感情難以發洩,只能壓抑在心裡,最後父母給予的愛在心裡悄悄發生了變質。孩子對自己家人的愛,不再是毫無防備的信任,不再是在母親懷裡肆無忌憚地撒嬌,而是變得乖巧得&34;。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2、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導致親情疏離

假性互惠使得家庭雙方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容易導致家庭關係疏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正如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所說,&34;

家長在互惠關係中給予的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而僅僅是一種自我感動的愛。許多家長假性互惠關係中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會覺得&34;所以,孩子回饋給家長的愛,也不是真誠的愛,而是包裹著不滿、迷茫的乖巧的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都不是絕對平等的,家長可能會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去完成自己設定下來的目標,孩子在這樣的不平等中選擇了一份&34;去偽裝自己的孝順,乖巧,從而構建出一個&34;的家庭環境。但是,這一份母慈子孝僅僅是表面的慈和孝,是極度脆弱的,是家庭關係疏離的印證。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3、假性互惠導致孩子自我缺失

假性互惠容易導致孩子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變得自我缺失。孩子為了使家長高興,變得事事以家長的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變得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本性。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過分依賴依賴父母,或者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

孩子長期對自己父母的要求唯命是從,導致孩子缺乏判斷能力和決斷能力,在孩子面對人生的重大決定的時候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做決定。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學會放手,捨得放手。如果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你也下定決心了,但是遠遠望去發現自己的孩子面對社會時毫無招架之力,走得搖搖晃晃,那麼不讓人放心,我們是不是會後悔不曾加強他們面對風雨的能力呢?

假性互惠的親子模式,容易導致的孩子變得只會迎合家長,導致自己的人格缺失,形成膽小懦弱自卑的性格,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三、 如何破除親子間&34;的關係

1、親子雙方相處要真誠

破除親子雙方的&34;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做到雙方的相處要真誠多一些,套路少一些。真誠是人與人相處,交心的前提條件。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孩子真誠一些,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就真誠地表揚,不要別彆扭扭地拐著彎批評,也不要過度誇張地表揚讓孩子感到壓力。

家長還可以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可以選擇自己覺得適合的話題和孩子&34;對策。給予的人將會被給予,家長給予孩子信任與真誠,孩子也一定會回饋家長以真誠的。

只要親子雙方用真誠打破了&34;的關係屏障,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雙方的和諧。

2、親子雙方要合理溝通

面對&34;的關係,親子之間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溝通。如果親子雙方都同意的話,兩方可以大大方方的坐下來,好好敞開心扉地談一談。

溝通的方式,決定了溝通的質量。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給孩子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

同時,家長在孩子表達情感的時候,不妨多加思考,把孩子的話聽在心裡,把改變做出來讓孩子看到。讓孩子只相信自己是真心的,是值得信任的,從而再次構建起親子雙方較為友好密切的關係。

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3、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決定空間

愛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是人類文學史上永不褪色的主題,其基礎是尊重。即家長對孩子的愛,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在&34;時要先考慮孩子的意願,詢問孩子是否願意接受自己的好意。

當然這份詢問的好意也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家長要儘量選擇比較溫和,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的問法。而不能像這樣問&34;這樣的問題就不算是商量,而算得上是一個委婉的通知了。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不單單是言語上要做到,行為舉止上也一定要做到。

總而言之,&34;的親子關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34;,但是卻會導致感情雙方感到疲倦,對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發展都極為不利。打破&34;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與父母之間多一點真誠,也多一點甜蜜與幸福吧!

我是尼莫媽媽日記,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成年人的假性親密關係,病根在童年,親子之間的「微妙交易」影響...
    成年人的假性親密關係,病根在童年,親子之間的「微妙交易」影響孩子的一生童年時期的生存機制和創傷最終決定了我們以後如何處理每一種關係。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假性親密關係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作者深入探討導致假性親密關係的三個原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愛無能。最後一個部分,作者描述一種理想親密關係的藍圖,並且分享關於如何實現的具體方法。這裡我想講講關於自己對導致假性親密關係的三個原因的理解。第一個,不了解自己。
  • 其實「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還可怕
    比方說有種情侶,每天聊天,一起過周末,假期一同去旅行,彼此陪伴,關係穩定。表面上看起來十分親密,但其實所做的一切都充滿了一種例行公事的感覺。關係只停留在了一起吃喝玩樂這種表面的事兒,而沒有對對方敞開心扉,表達自己或者關注對方的需求,探索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其實,在這段關係中,她從未對丈夫的過去,以及未來有什麼期待。總覺得只要過好當下就可以了。她要求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跟丈夫分房睡,甚至提出要求,沒事的話不要相互打擾,如果丈夫在以上要求中冒犯了她,她整個人便會抓狂。可以說,在這段關係中,她的防備意識很強。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中年婚姻的痛點:假性親密關係,符合條件的夫妻不在少數
    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在情感中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彼此雙方對此又沒什麼作為,這是一個心理學的術語,但又是感情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用一句話來概況:你以為你們彼此內心的距離很近,其實很遠。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諸多這種親密關係,比如像父母和你的關係,你和孩子的關係,這種感情一定是彼此互相呼應,就像你投到水裡一顆石子,最終它會蕩起漣漪,隨著波紋一圈一圈散開在這個池子裡。而假性親密關係,就像你投在萬丈深淵中的石子,等待你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即使你一直等待,也終究不會有迴響。
  • 中國式夫妻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婆媳問題,而是假性親密關係
    而他從未把自己的壓力告訴自己的妻子,因為害怕妻子的擔心與問及,會更加增添他的煩惱。其實這個男人的出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是很多次,他想用這種方式建立起在妻子面前的好印象,好丈夫的形象。從某種方面來說,這個男人對妻子是有愛的,但是他和妻子的愛卻陷入了一種假性親密關係中。
  • 被「假性親密關係」榨乾的夫妻,後來都變成了室友
    丟垃圾的時候,看到一對夫妻從車上下來,男人抱著五六歲的孩子,女人拎著一堆手提袋,兩人一前一後地走著,頃刻間,女人沒看清腳下的路,猝不及防就摔在了地上,冬日的水泥地,又硬又冷,她手中的袋子散落,略顯狼狽,誰知丈夫看到了,非但沒有扶她起來,反而怒斥了幾句,「怎麼走路的,這麼平的路還能摔了,還不快起來,沒把東西摔壞吧?」
  • 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第二個部分,出現假性親密關係的根源是什麼?第三個部分,要改善假性親密關係,我們該如何思考與行動。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假性關係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後果。也許你會說,不是我不想跟他聊,是聊不起來。除了嗯就是啊,要不就是沒說兩句吵起來。都累了一天了,還是圖個清靜,翻翻手機睡覺吧。如果你也有過這種情況和想法,那就很遺憾地成為作者口中的:因為「沒有認真地活」,而陷入「假性親密關係」的人了。你們兩個人雖然表面上是在一起的,和睦相處。
  •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用心經營
    孩子昏昏欲睡,而一旁媽媽嚴格要求。最後,快要崩潰的女孩拿起電話,向110報警求助。小姑娘一怒之下報警的行為,頗具童趣。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我們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倒是這對母女展示出來的關係讓人擔憂,寫作業竟然驚動警察,這是不是有些失控?綜藝節目《婚前21天》,請來了藝人吳尊和林麗吟這對夫妻。節目中就有一幅相夫教子的畫面。
  • 靈商引航:孩子太「乖」,並不是好事
    雖然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聽話,但是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有缺陷,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身上的問題會逐一顯現,1、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有些父母對孩子十分寵愛,把這種寵愛變成了溺愛,只要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家長都會提前辦好,也會為孩子規劃好人生,並且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 質愛情感言成:多少婚姻,死於假性親密關係
    這就是典型的假性親密關係。這種關係之所以讓人心累,就在於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只覺得不對勁,就像和一個「假人」生活在一起。現在不妨看一看你的關係,是不是也有些假性親密。01你的親密關係,是真是假?處於假性親密關係的夫妻,往往只在相處形式上親密,但情感上疏離。
  • 看起來「正常」的夫妻,其實只是「假性親密關係」
    生活過成了程序化,每天回家幾件事就是問問孩子作業寫完了嗎,問問今天晚上吃什麼,再接著就是回房玩手機,準備睡覺。有時候小迪很想和老公吵一架,證明兩個人之間是有聯結的。可是,結婚多年,該吵的架都吵完了,該說的話也說完了,除了「吃什麼」「知道了」「孩子怎麼樣」,已經沒有什麼話題可以探討了。
  •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親密關係對於夫妻感情的維持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不過很多的夫妻往往都認為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許多的理論裡面描述的那些安全形的關係。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說起假性親密關係,也許我們很陌生,但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人際關係都在經歷假性親密關係。
  • 315打假:比假貨更可怕的是假的親密關係
    但其實最應該加入「打假」考驗的還有我們和戀人的親密關係。看到過一句話:最好的親密關係,就是不必偽裝。但真相卻是,親密關係是蒙蔽和偽裝的重災區。比起其它關係,親密關係的特殊性在於難以分割。也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分割的成本,所以人們往往為了維持表面的平靜,習慣性的將「暗流湧動」隱藏在彼此不易察覺的地方。
  • 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母慈子孝」?
    你家有沒有「不輔導孩子母慈子孝,一輔導孩子雞飛狗跳」??很多人都說:老母親,太難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疫情期間,我家神獸在家待的時間無比長,所以「家庭大戰」處於隨時爆發的狀態。以前看了很多育兒書,唯一的作用是自己心裡知道:育兒出了問題,原因肯定在家長身上。所以抓緊繼續充電學習,偶然看到了老溫的《清華學爸教子經》。
  • 可能你正墮入假性親密關係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為什麼會這樣?有研究顯示,「假性親密」是習得型的行為模式。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我真的討厭我的孩子!」母慈子孝的包裝撕開後,多少媽媽在掙扎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親子關係都很融洽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當母慈子孝的包裝被撕開以後,裡面是無數媽媽夜裡輾轉難眠的痛苦掙扎。1.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寶媽們之所以對這條吐槽都如此感同身受,說明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合作關係,而非單純的管理關係甚至是敵對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