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商引航:孩子太「乖」,並不是好事

2020-08-28 靈商引航教育


雖然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聽話,但是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有缺陷,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身上的問題會逐一顯現,到了那個時候,家長再想重新幫助孩子塑造性格,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孩子過於「乖巧」,會產生哪些影響?

1、不敢對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這些孩子的眼裡,父母很嚴厲,如果想讓父母開心,自己就得聽話,如果自己不乖,父母就會大發雷霆,時間久了,孩子不敢再對父母說出心裡話。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特別沒有安全感,不敢與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喜怒哀樂,孩子只會藏在自己的心裡,孩子長期受到壓抑,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

2、沒有人生目標

孩子過於乖巧,和父母失敗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就會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讓孩子乖乖地按照預設的軌道前行。

這種孩子特別依賴父母,獨立性很差,等到成年之後,孩子不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只會選擇安逸的生活,並且隨波逐流。

3、沒有創新能力

「乖孩子」已經習慣了聽從長輩的意見,而長輩的思想和眼界很有限,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種落後的思想和眼界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會對社會的發展和改變無法接受,孩子的思想會很落後,沒有創新能力,當孩子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之後,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家長如何避免養出過於「乖巧」的孩子?

1、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有些父母對孩子十分寵愛,把這種寵愛變成了溺愛,只要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家長都會提前辦好,也會為孩子規劃好人生,並且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家長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應該鍛鍊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不要怕孩子犯錯誤,因為只有讓孩子犯錯,孩子才會成長,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完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起來。

2、別太強勢

雖然說嚴厲的家長能夠教育出守規矩的孩子,但是嚴厲不等於強勢,家長不要搞混了,孩子年齡比較小,做錯事、走錯路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家長硬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會讓孩子特別反感,表面上表現得很乖,但實際上卻非常叛逆,當孩子將來離開了家庭,叛逆的性格就會表現出來。

孩子雖小,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凡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過於強勢,這樣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對孩子的成長也很有利。

3、別讓孩子失去自我

讓孩子變乖,並不等於讓孩子失去自我,如果是這樣,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凡事不會積極爭取。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不要失去自我,面對誘惑時,也要保持初心,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應該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迎難而上。

最後,「乖」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標準,只要孩子達到了這種標準就可以,家長不要讓孩子太「乖」,否則就是家長失敗教育的表現。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變乖而去指導孩子未知的人生,剝奪了本應該屬於孩子的話語權,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缺少歷練,雖然暫時看不出什麼,但是當孩子長大了之後,孩子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快樂的成長,不要幹涉過多。

相關焦點

  • 孩子不乖沒有錯,孩子太乖要小心!
    每次欣欣媽媽帶欣欣去參加媽媽聚會都特別驕傲,別的媽媽都會羨慕自己有個乖女兒,省心又懂事。但是最近欣欣媽媽憂心忡忡,因為她聽了一位幼教專家說,孩子3歲時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逆反調皮好動是正常的,相反太乖更應該要注意。恰好老師也反映欣欣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老師的話,但是沒什麼主見,做事都很被動,而且不愛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欣欣媽媽糊塗了,難道孩子乖不是好事嗎?
  • 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父母需警惕那些平時不哭也不鬧的孩子
    原來小女孩跟別的孩子一起搶鞦韆玩,沒有搶到,就哭了起來,她媽媽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強調「哭是不乖的行為」,最後在那個媽媽的「媽媽不喜歡不乖的孩子」、「你再哭,媽媽就走了」的威脅下,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可是,明明孩子心中還有情緒在,卻為了讓媽媽覺得自己很乖,讓媽媽繼續喜歡自己,而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表面上看上去是好事,但是長此以往的話,對孩子來說後患無窮。
  • 當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發現,孩子太乖,未必是件好事
    在很多家長眼裡,好孩子那一定就是聽話的乖孩子。我們經常會聽到來自他人的誇獎:「你家寶寶真乖。」「你家孩子這麼聽話。」但是,孩子太乖真的好嗎?因為我的乖,我沒能為自己的夢想拼一把,這是我終身的遺憾。在我們看來,聽話不鬧就是乖孩子,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發現孩子乖巧未必是件好事,他們通常都有以下三點特徵:
  • 孩子乖、人見人愛是好事?乖巧的背後藏著這個秘密,家長要知道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在孩子不乖時,經常脫口而出就是這句話。我們都以為孩子聽了這句話後,就會聽話了。實際上,孩子真的可能來個180度大轉彎,比以前更聽話更懂事了。當你說「大家都喜歡乾乾淨淨的孩子」,我們會發現,孩子這幾天變得更愛乾淨了。
  • 孩子太聽話不是好事,總是要求孩子太乖,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足夠聽話足夠乖巧的孩子,並且對於父母們來說,只有把孩子培養的既聽話又乖巧,才能使他越來越優秀,也有利於他未來的人生發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特別嚴厲,總要求孩子事事聽話,不允許孩子做出一點違背家長的舉動,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太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 崔玉濤答疑: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想養個聰明寶寶,得先看這幾點
    四、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孩子太乖,一味地遵從家長的指令,時間長了,他的自我意識發展就會受限。幫助孩子,是面對孩子的需求,家長主動幫孩子完成,取代了孩子的主體性;協助孩子,是面對孩子的需求,以孩子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為主,自己從旁協助,完成事情的主體還是孩子自身。02高頻問答Q1:高質量陪伴,除了吃睡,怎麼安排寶寶每天的時間?
  • 「乖」是你對孩子最大的褒獎嗎?「好孩子」應該是什麼樣?
    《馴兔記》講述了調皮的孩子皮皮魯在同學、老師、家長的洗腦下,變成了乖兔子的故事。皮皮魯上小學了,雖然一切都很新奇,但是學校的生活好像不是很自由。老師說小學生要有規矩、要聽話,上課時不能亂動,而皮皮魯卻覺得座位上像是有釘子在扎屁股。守規矩、聽話的孩子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都變成了兔子,那是榮譽的象徵。
  • 太乖的孩子,缺乏創造力
    很多大人都喜歡乖巧的孩子,甚至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說類似於「你要乖、要聽話」「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懂事」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為了得到家長的喜愛與誇獎,慢慢變得順從、懂事、安靜,通常表現為任何事情都聽父母的、不能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在本該爛漫的年紀卻變得沉默寡言等。
  • 不要把孩子養得太「乖」,這個社會不會善待「乖」的人
    ,「你家的孩子好乖啊,我家孩子就不乖。」「乖」是中國人的專屬名詞,英文單詞沒有乖這個解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乖」來要求孩子,用「乖」來誇獎孩子。因為孩子的「乖」可以省心,是父母炫耀的資本,也是大家都喜歡的老實人的標準。
  • 孩子在幼兒園吃到吐!了解原因後才發現:孩子太聽話並非是好事
    轉眼之間,對於初入園的孩子來說,如今已經在幼兒園上學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中,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了內心的焦慮,忐忑,擔心和不安,直到現在孩子在學校已經基本上適應。但是,孩子表面上看似適應了幼兒園的大環境,而孩子的內心是不是真的已經完全融入到新的環境,是不是在幼兒園已經釋放天性,生活的快樂自在?
  • 小時候太乖、不哭不鬧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問題更多,父母別忽視
    一、小時候太乖其實這就是因為趙偉的媽媽對他要求太嚴格造成的,讓趙偉的自主性變得非常差。2.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每個人在不開心的時候都會產生負面情緒,但是對於太乖的孩子來說卻很少有不開心的時候其實這並不是他們不會感到不開心,而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生怕自己表達真實的情緒會引起父母的不滿,所以只有把自己的情緒深深的隱藏起來。但是這樣會導致孩子承擔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最終會導致他們的心理髮育出現問題。
  • 別再教你的孩子乖!他:太「乖」的孩子,出社會可慘了
    偶然聽到某教授稱讚學生乖,覺得不可思議,怎會稱讚一個成年人乖?怎會在該養成獨立批判思考的學術殿堂中,出現乖這樣讚美詞?我其實很厭惡聽到人家稱讚我乖,倒不是我生性叛逆,而是我開始工讀接觸社會後,我發現成人世界中的乖跟小時候我想的乖截然不同,完全兩碼事。
  • 孩子,你不可以學壞,但是可以不太乖
    可是我真的很想抱抱他,告訴他不要再逞強,你也是個孩子。」做一個乖孩子,總是把別人的心願看得更重要,卻只能委屈自己。不想讓別人為難,便為難自己。乖孩子總是討喜的,因為他讓成人免去了為難,省卻了麻煩。但他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最容易被忽略。在心底,我一點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那麼「乖」。
  • 李開復: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
    只是聽話不是優點「教養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其他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當然,並不是說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就讓他要獨立。當孩子還分不清楚對與錯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輔導,但是父母親要學著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去決策。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李開復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是我培養小孩的目標。但如果乖是善體人意、懂禮貌,這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 孩子太「乖」也是問題嗎?
    上周,有一位家長向我們諮詢:孩子太乖、規則性意識太強要如何進行引導呢 ?本期,我們邀請到《心悅教育周刊》的心理專家楊春老師來解答這位家長的疑惑,分享給大家。案例內容:周刊的老師好,我是一位媽媽,我家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他非常乖,但是我覺得疑惑的地方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特別高,每次考試必須第一名、100分,每天給自己定目標要背單詞,少背一個都不開心,即使我們大人都覺得他做的非常棒了,也常鼓勵安慰他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1、孩子天生對母親就有一種依賴感「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常人以為的媽媽的育兒方式出了問題,相反,其實是,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健康又親密。
  • 【精選書摘】兒童發展專家光光老師:問題關鍵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
    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我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但是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醫院裡面。十七年的工作中,評估超過三千多個孩子。在協助爸爸媽媽的過程,常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爸爸媽媽很疼愛孩子,但卻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特別是當自己有孩子以後,這樣的感觸更加強烈。
  • 不要做循規蹈矩的「乖」孩子
    蔡康永曾言,如果孩子什麼都不要,太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相信,這話肯定不少孩子感同身受。>孩子太乖並不等於優秀>裝乖,通過這個手段來獲得認可和關注還有愛,可是表面上的乖就是真的乖了嗎,這類孩子表現的乖的一面,背後卻有另外的想法,他日後會怎麼樣呢?
  • 父母太寬容不是好事,容易讓孩子不孝,這些辦法可以讓孩子孝順
    2.覺得孩子太小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父母覺得自己家裡的孩子實在是太小了,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做錯了事情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想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因為過多的寬容對於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不孝順。
  • 孩子的筆記做得太詳細、整齊,可能不是好事,家長別高興太早
    朋友的孩子倒也聽話,幾次放假回家,朋友檢查他的筆記,筆記內容都非常整齊詳細。書上的筆記,密密麻麻,還夾雜有小紙條;筆記本上的筆記,知識點也是林林總總。然而,朋友炫耀的時候,我提醒他先別高興太早,可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