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愛黏人、兩歲說不要、三歲搶第一、四歲愛告狀等,孩子零零總總的小問題,都具有發展上的意義。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點擊標題下方」親子天下資訊平臺」關注
或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關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簡介│廖笙光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被小朋友們暱稱「光光老師」。專長為兒童操作知覺整合評估、兒童發展訓練、感覺統合治療、親職教育等,親子天下小行星專欄作家。光光老師最新著作《光光老師 專注力問診室》, 專注力,是發展來的!幼兒時期的各項發展,都是未來專注力的基礎。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
我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但是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醫院裡面。十七年的工作中,評估超過三千多個孩子。在協助爸爸媽媽的過程,常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爸爸媽媽很疼愛孩子,但卻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特別是當自己有孩子以後,這樣的感觸更加強烈。
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所以非常感謝家裡的大寶貝、小寶貝,讓我有許多親眼觀察的機會。帶著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我也跟著在學習,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家裡有兩位相差一歲的寶貝,扎紮實實地教導我一課,那就是「今年的姐姐,就是明年的妹妹」。今年才在抱怨姐姐愛告狀,稱讚妹妹如何地乖巧。等到明年同一時間,你就會換成抱怨妹妹愛告狀,姐姐安靜的坐在那裡。這樣如此相似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你會知道一件事─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與歷程。
一歲愛黏人、兩歲說不要、三歲搶第一、四歲愛告狀等,零零總總的小問題,都是孩子發展必經的歷程,這不是爸爸媽媽努不努力的問題。
即便你非常努力的防範,長大後還是會悄俏地跑出來,一個問題也不會錯過,因為這些都是發展必須經歷的「回家作業」。
多一點用心,觀察與傾聽孩子的想法,當你愈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就愈容易引導孩子,也不會誤會孩子在調皮搗蛋。
孩子行為後面都具有發展上的意義,即便像是小寶寶愛吃手、亂丟東西……,背後都隱藏著階段發展的秘密。
孩子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練習,發展出良好的人際互動、學業學習、專注力。問題關鍵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我們夠不夠了解他的世界。
我們已經太習慣上班,常常以為要坐著才能學習,所以要求孩子聽從指令;我們已經太習慣工作,常常把遊戲變成作業,所以限制孩子的創造力。
結果現在孩子坐著的時間愈來愈長,卻也變得愈來愈不專心,最後大人還氣得要命。
不是孩子不配合,而是專注力這件事情,不是只看念書時專不專心,更要同時擁有四種能力。就像是孩子一看書就聽不到你說話,即便你叫了十幾次,還是在看書不理你。你覺得孩子是專心,還是不專心? 在書桌前,最多只能練到視覺專注力,但是聽覺、動覺、情緒的專注力,卻是完全練習不到!
不要責怪孩子不認真,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聽話,而是要用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了解孩子,這樣才能給予他最正確的引導。請記得,孩子不是進入學校才開始學習專心,而是靠爸爸媽媽在成長的每一刻逐漸培養。
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加了解親親寶貝的行為與想法。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也不是寵愛,而是學會正確的方式。請運用我們大人的智慧,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自然就會變得專心又聽話。
請記得,孩子需要的不是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是你細心的引導!
專注力,是發展來的!幼兒時期的各項發展,都是未來專注力的基礎。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尊重原創,請依照上述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若您覺得文章內容不錯,歡迎點選 "在看",讓更多親友看到您關注的好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親子天下的原創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