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兒童發展專家光光老師:問題關鍵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

2021-02-20 親子天下資訊平臺

一歲愛黏人、兩歲說不要、三歲搶第一、四歲愛告狀等,孩子零零總總的小問題,都具有發展上的意義。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點擊標題下方」親子天下資訊平臺」關注
或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關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簡介│廖笙光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被小朋友們暱稱「光光老師」。專長為兒童操作知覺整合評估、兒童發展訓練、感覺統合治療、親職教育等,親子天下小行星專欄作家。光光老師最新著作《光光老師 專注力問診室》, 專注力,是發展來的!幼兒時期的各項發展,都是未來專注力的基礎。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

我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但是不是在學校而是在醫院裡面。十七年的工作中,評估超過三千多個孩子。在協助爸爸媽媽的過程,常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爸爸媽媽很疼愛孩子,但卻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特別是當自己有孩子以後,這樣的感觸更加強烈。

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所以非常感謝家裡的大寶貝、小寶貝,讓我有許多親眼觀察的機會。帶著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我也跟著在學習,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家裡有兩位相差一歲的寶貝,扎紮實實地教導我一課,那就是「今年的姐姐,就是明年的妹妹」。今年才在抱怨姐姐愛告狀,稱讚妹妹如何地乖巧。等到明年同一時間,你就會換成抱怨妹妹愛告狀,姐姐安靜的坐在那裡。這樣如此相似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你會知道一件事─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與歷程

一歲愛黏人、兩歲說不要、三歲搶第一、四歲愛告狀等,零零總總的小問題,都是孩子發展必經的歷程,這不是爸爸媽媽努不努力的問題。

即便你非常努力的防範,長大後還是會悄俏地跑出來,一個問題也不會錯過,因為這些都是發展必須經歷的「回家作業」。

多一點用心,觀察與傾聽孩子的想法,當你愈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就愈容易引導孩子,也不會誤會孩子在調皮搗蛋。

孩子行為後面都具有發展上的意義,即便像是小寶寶愛吃手、亂丟東西……,背後都隱藏著階段發展的秘密。

孩子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練習,發展出良好的人際互動、學業學習、專注力。問題關鍵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我們夠不夠了解他的世界。

我們已經太習慣上班,常常以為要坐著才能學習,所以要求孩子聽從指令;我們已經太習慣工作,常常把遊戲變成作業,所以限制孩子的創造力。

結果現在孩子坐著的時間愈來愈長,卻也變得愈來愈不專心,最後大人還氣得要命。

不是孩子不配合,而是專注力這件事情,不是只看念書時專不專心,更要同時擁有四種能力。就像是孩子一看書就聽不到你說話,即便你叫了十幾次,還是在看書不理你。你覺得孩子是專心,還是不專心? 在書桌前,最多只能練到視覺專注力,但是聽覺、動覺、情緒的專注力,卻是完全練習不到!

不要責怪孩子不認真,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聽話,而是要用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了解孩子,這樣才能給予他最正確的引導。請記得,孩子不是進入學校才開始學習專心,而是靠爸爸媽媽在成長的每一刻逐漸培養。

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加了解親親寶貝的行為與想法。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也不是寵愛,而是學會正確的方式。請運用我們大人的智慧,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自然就會變得專心又聽話。

請記得,孩子需要的不是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是你細心的引導!

專注力,是發展來的!幼兒時期的各項發展,都是未來專注力的基礎。孩子的各種惱人行為、分心失神,光光老師從17年問診經驗帶你從發展看解方!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尊重原創,請依照上述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若您覺得文章內容不錯,歡迎點選 "在看",讓更多親友看到您關注的好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親子天下的原創好內容

相關焦點

  • 孩子不乖沒有錯,孩子太乖要小心!
    每次欣欣媽媽帶欣欣去參加媽媽聚會都特別驕傲,別的媽媽都會羨慕自己有個乖女兒,省心又懂事。但是最近欣欣媽媽憂心忡忡,因為她聽了一位幼教專家說,孩子3歲時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逆反調皮好動是正常的,相反太乖更應該要注意。恰好老師也反映欣欣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老師的話,但是沒什麼主見,做事都很被動,而且不愛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欣欣媽媽糊塗了,難道孩子乖不是好事嗎?
  • 孩子太「乖」也是問題嗎?
    【編者按】為了搭建起一個更專業、更高效的心理服務平臺,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多心靈溝通的機會,《心悅教育周刊》「心悅信箱」欄目每期會分享大家在生活和學習中最關心的問題和案例,並邀請《心悅教育周刊》的心理專家進行解答。如果您也有心理困惑和煩惱,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我們將在下期為您解答,期待您的留言。上周,有一位家長向我們諮詢:孩子太乖、規則性意識太強要如何進行引導呢 ?
  • 太乖的孩子,缺乏創造力
    受訪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 孫宏豔本報實習記者 嚴立新「我兒子從來不頂嘴,讓他幹嘛就幹嘛,可乖了」「我孫女也是,從來不吵著要這要那的,帶她逛街特別省心」。很多大人都喜歡乖巧的孩子,甚至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說類似於「你要乖、要聽話」「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懂事」這樣的話。
  • 「乖」孩子會被老師喜歡嗎?
    可是,當女兒降臨到我生命之中的時候,卻讓我大失所望,她不僅不乖,還經常令我抓狂。生活中的「乖」孩子,往往討人喜歡。而不乖的孩子,卻讓人很崩潰。每當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你要淡定,你是學心理學的,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搞不定,怎麼去幫助別人呢。於是就很快就把情緒調整過來。
  • 為什麼李開復說不培養「乖」孩子?
    也是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反思的問題: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嗎?你了解他的痛苦和快樂嗎?你知道他什麼時候需要傾聽、什麼時候需要幫助嗎?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信任、鼓勵和欣賞孩子,儘量多地去了解他、理解他、傾聽他的想法。探索、發現孩子本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上海兒童普遍較"乖" 女孩"智體美勞"全線勝男孩?
    上海兒童普遍較"乖" 女孩"智體美勞"全線勝男孩?   父輩帶養勝過祖輩帶養   父輩帶養PK祖輩帶養,這是一個現階段中國家庭繞不過去的話題。這次調查觀察了不同主要照料者帶養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情況。   結果顯示,父母自己帶養的孩子在所有的指標上均優於祖輩主要帶養的孩子。
  • 「不乖」讓他們如此美麗
    似乎可以說,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域,「乖」都是永恆而統一的主題。從小,我們就被要求聽話,順從,作一個乖孩子,因為乖孩子更招人喜歡。上學後,我們被要求聽話,順從,做一個乖學生,因為乖學生更逗人喜愛。到我們登上講臺,作了教師,無論在哪裡教學,無論執教哪門學科,我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努力爭取做一個乖老師,因為沒有哪個校長會真正喜歡「刺頭兒」教師。
  • 不要做循規蹈矩的「乖」孩子
    蔡康永曾言,如果孩子什麼都不要,太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相信,這話肯定不少孩子感同身受。好孩子和壞孩子,好像只要懂事、不向父母討要東西、不頂撞長者老師、不做任何出格的事、不跟成績不好的孩子交朋友、老老實實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靈商引航:孩子太「乖」,並不是好事
    1、不敢對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些孩子的眼裡,父母很嚴厲,如果想讓父母開心,自己就得聽話,如果自己不乖,父母就會大發雷霆,時間久了,孩子不敢再對父母說出心裡話。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特別沒有安全感,不敢與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喜怒哀樂,孩子只會藏在自己的心裡,孩子長期受到壓抑,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
  •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明明媽媽不在的時候,寶寶就非常獨立,自己玩的很開心,但是只要媽媽一出現,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嬌氣,粘人,男寶寶也是如此。不僅如此,家裡人還會指責媽媽,寶寶不乖,都是你慣的...那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 孩子乖真的好嗎?你可想過:乖娃易慫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
  • 孩子乖真的好嗎?你可想過——乖娃易慫
    從事兒童心理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注意!這裡強調的是「我的話」,而不是「正確的話」。
  • 武志紅:越是乖的孩子,越容易輸在起跑線
    朋友告訴我們,他不僅沒收一分紅包,還告訴家長們孩子們都很乖,而且每次一說完孩子很乖便能讓焦急的家長們放下心來。所以,乖在當下不僅是很多家長們對孩子最大的希冀,比如「你少給我添麻煩」,「你就不能像鄰居家孩子一樣乖嗎」這樣的話語比比皆是,同時也是他們學校老師安慰家長最好的話術。
  • 孩子很乖,但是到了青春期後性情大變,怎麼辦?
    我們知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一些孩子在兒童期一直非常的乖,可是到了青春期後突然性情大變,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而家長看到這巨大的變化,也變得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小強,高一,從小就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父母特別慣孩子,很少打罵。
  • 被愛泡大的孩子,才不需要乖
    不禁思考到,那些孩子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變得乖巧、懂事,處處為人著想,內心卻有著太多的苦澀,是不是真的會在長大後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  就像那句話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2「我乖,可我沒有了自己」  我們總以為,孩子乖是好事,讓人省心。
  • 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父母需警惕那些平時不哭也不鬧的孩子
    小區兒童樂園裡,一個媽媽正在安慰哭鼻子的小孫女。原來小女孩跟別的孩子一起搶鞦韆玩,沒有搶到,就哭了起來,她媽媽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強調「哭是不乖的行為」,最後在那個媽媽的「媽媽不喜歡不乖的孩子」、「你再哭,媽媽就走了」的威脅下,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可是,明明孩子心中還有情緒在,卻為了讓媽媽覺得自己很乖,讓媽媽繼續喜歡自己,而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不禁思考到,那些孩子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變得乖巧、懂事,處處為人著想,內心卻有著太多的苦澀,是不是真的會在長大後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就像那句話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02「我乖,可我沒有了自己」我們總以為,孩子乖是好事,讓人省心。可我們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沒有了真實的自己。日本的一個模特綾乃,她今年26歲,是一位單親媽媽。
  • 為什麼孩子和媽媽在一起就不乖?
    我是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的老師,最近一位媽媽遇到了一件很苦惱的事情,她實在想不出自己的教育存在什麼問題,於是過來尋求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