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姐出品
01
「感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問題越多。」
前天和閨蜜聊天時,她突然發了這麼一個消息。
原來,閨蜜聽說她的一個小學同學得了抑鬱症在鬧自殺,才如此感嘆。
那個同學曾經是個聽話懂事,從來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兒。
小時候的她,每天早晨會自己起床,然後關掉鬧鐘喊弟弟起床。每天晚上,她會輔導弟弟完成作業。
上下學總是很準時,從來不會遲到早退,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沒想到,如此懂事的女孩,有一天會出現心理問題,並且在醫生的開導治療下才知是因為從小懂事留下的後遺症。
看著閨蜜的消息,想起電視劇《想見你》中的陳韻如,她也是這樣一個乖孩子,每天照顧晚歸的媽媽,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著出名的「校規達人」。
可她卻過的一點也不開心,不止一次想過去死。在日記裡寫到拼命去發光,想要別人發現自己,最後等待的還是墜落。更是在知道大家都喜歡和自己長得一樣的黃雨萱時,她決絕選擇自殺,也不願自救。
不禁思考到,那些孩子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變得乖巧、懂事,處處為人著想,內心卻有著太多的苦澀,是不是真的會在長大後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
就像那句話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02
「我乖,可我沒有了自己」
我們總以為,孩子乖是好事,讓人省心。
可我們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沒有了真實的自己。
日本的一個模特綾乃,她今年26歲,是一位單親媽媽。她身為模特,卻更多地在拍平面照,即使有電視和雜誌的邀約,也都推掉了,因為她害怕和人接觸。
她站在人前,會呼吸困難,止不住的顫抖,甚至身體會僵硬,更嚴重的時候還會暈倒,這些使得她不得不拒絕很多的工作機會。她有這樣的症狀,是因為她患有雙向情感障礙。
在攝影師面前,她特別瀟灑,完全看不到是一個「病人」。而綾乃患上雙向情感障礙的病症和她小時候的經歷脫不了關係。
孩童時期的綾乃,十分地聽父母的話,從不違背他們的意願。父母還經常給她施加壓力,但她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不斷回應他們的期望。
確實,她是變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可她乖的背後,卻寫盡了童年的心酸,她為了討好父母,忽視了自己,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和乖,卻沒看到冰山之下,孩子有多無奈。
等到綾乃讀了高中後,她變得聽不進去家人的話語,漸漸地和父母產生了隔閡,更在交了男朋友後,改變了她的人生。
美國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在《薩提亞轉化式家庭治療》一書中指出:
「討好是一種求生存的應對姿態,在壓力情境下,一個人忽視自己的感受,認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盡力取悅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這便是討好。」
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就會變成一個討好型的人。
孩子的委曲求全只是為了換取愛,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覺得只要我乖就行了,但內心卻有一個聲音在叫囂著「我要做自己」。
於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變了,不再乖巧,不再懂事。
然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03
「為了成為父母的乖女兒,我活成了兩面派」
電視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中的白一諾,是一個兩面派的孩子。
在父母面前,她是一個乖乖女,穿著整潔的白襯衣,拉著媽媽一心想要的大提琴,從不和父母頂一句嘴。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如此乖巧的孩子,卻做著最叛逆的事。
從家門出來,白一諾就轉身換掉白襯衣,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化著大濃妝,做起了陪練車的兼職。
為什麼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卻是另一副面孔呢?
只因白一諾需要做一個乖女兒,聽媽媽的話,必須懂事,苦練十五載媽媽喜歡的大提琴,也不能表達自己不喜歡拉大提琴的真實想法。
明明心裡很討厭大提琴,卻只能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音樂家。真實想法和現實表達完全割裂。
結果,就是她變得懂事,卻沒辦法處理內心的積壓情緒,只能用另一面來對抗和釋放。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孩子乖巧,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卻沒想到,在父母「逼迫」下,讓一個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無法適從,只能隱藏起真實自我。
懂事的孩子,為了讓別人感受到快樂,獨自咽下了悲傷。他們不敢去表達真實的情緒,活得擰巴。
就像鄭爽一樣,總是在公眾面前情緒失控。她也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太早懂事,再回首時,發現早早就懂事,並不是件多幸福的事情。
被迫乖巧,被迫長大,就是逼他去承擔不符合自己實際年齡的負擔。在這種環境下,只能不斷壓抑自己,付出更多努力去適應。
結果,孩子丟了原本的童真,也活成了一個兩面派。
04
被愛泡大的孩子,才不需要乖
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是被愛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愛來滋潤。
被愛著的孩子,就像天使一般,照耀著自己,也溫暖著別人。
《弗洛伊德的使命》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
傅園慧就是那個深受父母寵愛的孩子。她從小在父母愛的教育下,成了一個願意愛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在她剛進省隊時,和比她大一點的隊員說,自己是個天才,引起了嘲笑。
當別人對傅爸說,「你們家傅園慧在遊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時,傅爸堅定地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在孩子被抨擊、被嘲笑的時候,傅爸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後,給予了孩子對抗挫折的勇氣。
她拿到奧運獎牌後,成了「洪荒少女」,在全網爆紅。但不久,因為傷病嚴重,比賽連連失利,她在遊泳池大哭,壓力大到讓人嘔吐。
為了逃避網絡暴力,她選擇消失。父母整整找了她一天,最後找到她,傅爸沒怪罪她一句話,只說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然後陪她回家。
她明白了,就算全世界的人對她失望,但父母不會。
有父母的愛做底氣,讓她有了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能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有了今天的成績。
正是因為有父母的愛做支撐,她可以不乖,只需做自己,能沒心沒肺地去逗樂別人。她擁有豐沛而敏感的內心,也就更願意活成一個表情包。
一個人強大的內心和愛笑的基因,不是在乖巧懂事中淬鍊出來的,而是在愛和鼓勵下滋養起來的。
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地愛著,也就會用善良和愛意去擁抱這個世界。
被愛滋養的孩子,擁有了最硬的底氣,才不需要乖巧。
育兒專家阿黛爾·法伯說: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實的人比繼續讓他當「媽媽的乖孩子」更重要。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愛孩子,讓孩子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傾聽自己的內心,不為難自己,不委屈自己,真實地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