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2020-09-24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薩姐出品

01


「感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問題越多。」


前天和閨蜜聊天時,她突然發了這麼一個消息。


原來,閨蜜聽說她的一個小學同學得了抑鬱症在鬧自殺,才如此感嘆。


那個同學曾經是個聽話懂事,從來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兒。


小時候的她,每天早晨會自己起床,然後關掉鬧鐘喊弟弟起床。每天晚上,她會輔導弟弟完成作業。


上下學總是很準時,從來不會遲到早退,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沒想到,如此懂事的女孩,有一天會出現心理問題,並且在醫生的開導治療下才知是因為從小懂事留下的後遺症。


看著閨蜜的消息,想起電視劇《想見你》中的陳韻如,她也是這樣一個乖孩子,每天照顧晚歸的媽媽,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著出名的「校規達人」。



可她卻過的一點也不開心,不止一次想過去死。在日記裡寫到拼命去發光,想要別人發現自己,最後等待的還是墜落。更是在知道大家都喜歡和自己長得一樣的黃雨萱時,她決絕選擇自殺,也不願自救。


不禁思考到,那些孩子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變得乖巧、懂事,處處為人著想,內心卻有著太多的苦澀,是不是真的會在長大後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


就像那句話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02

「我乖,可我沒有了自己」


我們總以為,孩子乖是好事,讓人省心。


可我們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是乖,可是他沒有了真實的自己。


日本的一個模特綾乃,她今年26歲,是一位單親媽媽。她身為模特,卻更多地在拍平面照,即使有電視和雜誌的邀約,也都推掉了,因為她害怕和人接觸。


她站在人前,會呼吸困難,止不住的顫抖,甚至身體會僵硬,更嚴重的時候還會暈倒,這些使得她不得不拒絕很多的工作機會。她有這樣的症狀,是因為她患有雙向情感障礙。


在攝影師面前,她特別瀟灑,完全看不到是一個「病人」。而綾乃患上雙向情感障礙的病症和她小時候的經歷脫不了關係。



孩童時期的綾乃,十分地聽父母的話,從不違背他們的意願。父母還經常給她施加壓力,但她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不斷回應他們的期望。


確實,她是變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可她乖的背後,卻寫盡了童年的心酸,她為了討好父母,忽視了自己,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和乖,卻沒看到冰山之下,孩子有多無奈。


等到綾乃讀了高中後,她變得聽不進去家人的話語,漸漸地和父母產生了隔閡,更在交了男朋友後,改變了她的人生。


美國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在《薩提亞轉化式家庭治療》一書中指出:

「討好是一種求生存的應對姿態,在壓力情境下,一個人忽視自己的感受,認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盡力取悅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這便是討好。」


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就會變成一個討好型的人。


孩子的委曲求全只是為了換取愛,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覺得只要我乖就行了,但內心卻有一個聲音在叫囂著「我要做自己」。


於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變了,不再乖巧,不再懂事。


然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03

「為了成為父母的乖女兒,我活成了兩面派」


電視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中的白一諾,是一個兩面派的孩子。


在父母面前,她是一個乖乖女,穿著整潔的白襯衣,拉著媽媽一心想要的大提琴,從不和父母頂一句嘴。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如此乖巧的孩子,卻做著最叛逆的事。


從家門出來,白一諾就轉身換掉白襯衣,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化著大濃妝,做起了陪練車的兼職。


為什麼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卻是另一副面孔呢?


只因白一諾需要做一個乖女兒,聽媽媽的話,必須懂事,苦練十五載媽媽喜歡的大提琴,也不能表達自己不喜歡拉大提琴的真實想法。


明明心裡很討厭大提琴,卻只能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音樂家。真實想法和現實表達完全割裂。


結果,就是她變得懂事,卻沒辦法處理內心的積壓情緒,只能用另一面來對抗和釋放。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孩子乖巧,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卻沒想到,在父母「逼迫」下,讓一個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無法適從,只能隱藏起真實自我。


懂事的孩子,為了讓別人感受到快樂,獨自咽下了悲傷。他們不敢去表達真實的情緒,活得擰巴。


就像鄭爽一樣,總是在公眾面前情緒失控。她也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太早懂事,再回首時,發現早早就懂事,並不是件多幸福的事情。


被迫乖巧,被迫長大,就是逼他去承擔不符合自己實際年齡的負擔。在這種環境下,只能不斷壓抑自己,付出更多努力去適應。


結果,孩子丟了原本的童真,也活成了一個兩面派。


04

被愛泡大的孩子,才不需要乖


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是被愛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愛來滋潤。


被愛著的孩子,就像天使一般,照耀著自己,也溫暖著別人。


《弗洛伊德的使命》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


傅園慧就是那個深受父母寵愛的孩子。她從小在父母愛的教育下,成了一個願意愛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在她剛進省隊時,和比她大一點的隊員說,自己是個天才,引起了嘲笑。


當別人對傅爸說,「你們家傅園慧在遊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時,傅爸堅定地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在孩子被抨擊、被嘲笑的時候,傅爸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後,給予了孩子對抗挫折的勇氣。


她拿到奧運獎牌後,成了「洪荒少女」,在全網爆紅。但不久,因為傷病嚴重,比賽連連失利,她在遊泳池大哭,壓力大到讓人嘔吐。


為了逃避網絡暴力,她選擇消失。父母整整找了她一天,最後找到她,傅爸沒怪罪她一句話,只說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然後陪她回家。


她明白了,就算全世界的人對她失望,但父母不會。


有父母的愛做底氣,讓她有了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能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有了今天的成績。


正是因為有父母的愛做支撐,她可以不乖,只需做自己,能沒心沒肺地去逗樂別人。她擁有豐沛而敏感的內心,也就更願意活成一個表情包。


一個人強大的內心和愛笑的基因,不是在乖巧懂事中淬鍊出來的,而是在愛和鼓勵下滋養起來的。


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地愛著,也就會用善良和愛意去擁抱這個世界。


被愛滋養的孩子,擁有了最硬的底氣,才不需要乖巧。


育兒專家阿黛爾·法伯說: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實的人比繼續讓他當「媽媽的乖孩子」更重要。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愛孩子,讓孩子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傾聽自己的內心,不為難自己,不委屈自己,真實地過一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問: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白茶清歡: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怎麼樣,家長們互相碰面了解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通常人們喜歡用「長殘了」來形容那些小時候長得可愛俏皮,但是長大後變得普通,顏值大不如從前的人。很多人道「歲月是把殺豬刀」,越長大反而長得越醜。除了外貌上的變化,部分網友也用長殘形容自己的內心成長曆程。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大
    外婆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很想吃那酸甜可口的糖葫蘆。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題圖:《隱秘的角落》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這類孩子長大後往往畏懼權威,膽小怕事,缺少反抗能力,習慣性取悅討好別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弱。 二、從小被忽視這樣的孩子天生安靜、遲緩、守紀律,喜歡默默待在角落,不擅長表達自己的內心。他們是最容易與家長和老師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對象,但他們的感情需求最容易被忽視,使得其內心的衝突得不到關注與解決,更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 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可我心裡模糊地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反而越不幸福?背後三大現實原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乖」作為衡量孩子素質的標準。在學校裡,「孩子平時聽話」也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嘮叨:「你必須聽話,如果你不聽話會怎樣……」當父母見面並談論起孩子時,他們經常互相稱讚「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孩子們內心知道,如果他們表現得「乖」,大人就會很高興。
  • 孩子越乖,長大以後,心理問題越多
    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小時候那麼乖,那麼懂事,從來沒惹是非的孩子。長大以後,何來心理問題最多? 究竟在哪一個教育環節,出現了差錯? 其實,最大的原因是要求孩子過於完美,而忽略孩子最真實的一面。小時候,最常見的是揣摩老師,當然亦有揣摩同學者。他們看起來不言不語,乖乖巧巧,但實際上,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 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了卻越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會在生活中發現一種現象,乖孩子越多,他們被成年人愛的可能性就越大,頑皮的孩子要麼被父母毆打或罵,要麼被別人拒絕。越乖的小孩,長大了卻越痛苦,為什麼呢?1:服從不是獨立大人小時候會喜歡好孩子,因此為了取悅大人,有些孩子會故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迎合大人的意見和指示,如果這樣下去,他們將失去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們的性格往往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形成了。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越讓人操心?
    」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你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更是家長常掛在嘴邊的;在外面,「你的寶貝真聽話」是誇獎別人孩子的不二法則……「乖」、「聽話」成為評價好孩子的標準。,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外國教師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
  • 別再誇孩子「乖」了,「乖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的原因是妥協
    就像每個小孩在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愛的時候,都會發出一個樸素的疑問:「你們當初為什麼把我生下來?」童年時期如果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個疑問就會帶到成年,在一生中反覆詢問,詢問自己,詢問身邊的人但無條件的愛,越往後越不可能得到。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我身邊的朋友看完這個劇都深有感觸,從小很乖的孩子,是大人理想中的孩子,不折騰、不鬧心,說什麼話都聽,讓做什麼事都做。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反而容易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仔細想想,孩子什麼樣才叫「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