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2020-09-26 每周看一部電影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一個我一直想思考的問題,相

信也是大部分父母想了解的問題。

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變得不那麼讓人滿意,為什麼小的時候那麼乖的孩子,現在變得如此不盡人意?

我今天來現身說法啊。我小的時候呢就是一直被周圍的長輩認為是最聽話,最懂事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跟堂哥一起住在爺爺奶奶家,從小我就學會了看人臉色過日子,知道不去抱怨,要聽話懂事。別人家的小朋友可能每天都有幾塊錢零花錢,我沒有,奶奶說,爸爸媽媽在外面掙錢不容易,你要懂事,不要亂花錢。同時也會對比我和堂哥,誇我說不打小報告,老實,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實際上呢?我也想有零花錢,也想撒嬌,也想玩。

長大以後我發現。我的性格走向了兩個極端。對於我沒有完全掌控的人我會極力的去討好。生怕自己的言行讓別人不高興。在意對方的感受超過自己的感受。

另一方面我又極其的敏感。可能是從小一直犧牲自己的感受成全別人。如今的我,只要對方碰到一點我的利益,我都可以很敏感的感受到,有時候甚至會很強烈地反撲回去。

我似乎變成了討好型人格,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想法。

並且我的安全感似乎只有錢才能滿足。我的餘額寶裡面必須有錢我才敢出門,才敢社交,敏感自卑。

同時,不願意回家,對任何人都很冷漠。

高中的時候爺爺去世,我在學校上課,老師通知我後,我像平常放假回家一樣回到家裡,我完全感受不到悲傷。。。我為什麼這麼冷血?

人的一生總會有叛逆期,有的人是在青春期,有的人是在成年後。叛逆期的種種行為,其實說白了就是對自己曾經的乖和懂事的一種控訴。

而這種控訴,就會被認為是長大後的心理問題。其實任何的心理問題,都是各種負面情緒的積累,當積累到自己無法控制的時候,才會被暴露出來。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只不過有的人能夠控制住,而有的人由於積累的太多,把持不住而已。

所以啊,喜不喜歡都要說出來,當父母的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現在想想,要是當初我媽能多聽聽我的想法,也不至於挨那麼多打了,掃炕掃帚都不知道被打斷了多少個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題圖:《隱秘的角落》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 為什麼兒時表現越「乖」、越「懂事」,反而長大後多見心理問題?
    如果遇到一些小時候表現很「乖」、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卻出現非常大的心理問題,通常是因為:孩子缺乏機會——孩子小時候被保護得太好,他的教育環境裡的人們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犯錯的機會。於是,有些家庭環境很好的家長就會開始沾沾自喜說:「我們給孩子的條件非常好,我們從來不讓他做什麼,什麼都聽我們的,我們會整天表揚他乖、聽話,作為爸媽,我們很喜歡,很欣慰,畢竟,孩子這麼懂事……」。
  •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無需贅言,顯而易見,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否想過,孩子為什麼要聽話,聽你的一定對嗎?)2、懂事=不任性、特別善解人意什麼是善解人意呢?尹建莉老師說過——「孩子表現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懂事」「禮貌」「關心」等現象,其本質是兒童對自己的扭曲,是孩子長期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長期侵犯,個人意志被長期踐踏的後果。表面的「懂事」不過是討好,是儘量讓別人舒服,以憋屈自己來迎合別人。」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薩姐出品01「感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問題越多。」前天和閨蜜聊天時,她突然發了這麼一個消息。原來,閨蜜聽說她的一個小學同學得了抑鬱症在鬧自殺,才如此感嘆。沒想到,如此懂事的女孩,有一天會出現心理問題,並且在醫生的開導治療下才知是因為從小懂事留下的後遺症。看著閨蜜的消息,想起電視劇《想見你》中的陳韻如,她也是這樣一個乖孩子,每天照顧晚歸的媽媽,叫任性的弟弟起床,做著出名的「校規達人」。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白茶清歡: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怎麼樣,家長們互相碰面了解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通常人們喜歡用「長殘了」來形容那些小時候長得可愛俏皮,但是長大後變得普通,顏值大不如從前的人。很多人道「歲月是把殺豬刀」,越長大反而長得越醜。除了外貌上的變化,部分網友也用長殘形容自己的內心成長曆程。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但,為了適應別人,取悅別人,他們長久地壓抑自我真實的心情和感受,想哭不敢哭,想笑不敢笑,一句話出口前要先在肚子裡轉八道彎反覆斟酌別人會不會愛聽…… 這樣的孩子,表現給別人的,必然是:乖巧,話不多,好脾氣…… 他們心裡全是別人的感受,別人的心情,他們總是小心翼翼,永遠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甚至習慣了之後,根本意識不到還有一個「自我」的存在。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大
    外婆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很想吃那酸甜可口的糖葫蘆。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 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故事講的雖然是孩子,但是父母們倒很值得一看。 皮皮魯上小學了。他聰明,不循規蹈矩,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可是這樣的他,在班主任徐老師眼裡,卻成了調皮搗蛋、故意抬槓的叛逆學生。 上學第一天,徐老師問了一個問題:皮球掉進深坑裡該怎麼把它弄出來?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孩子越乖,長大以後,心理問題越多
    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小時候那麼乖,那麼懂事,從來沒惹是非的孩子。長大以後,何來心理問題最多? 究竟在哪一個教育環節,出現了差錯? 孩子,過於投其所好。 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揣摩別人。小時候,最常見的是揣摩老師,當然亦有揣摩同學者。他們看起來不言不語,乖乖巧巧,但實際上,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的「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反而越不幸福?背後三大現實原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乖」作為衡量孩子素質的標準。在學校裡,「孩子平時聽話」也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嘮叨:「你必須聽話,如果你不聽話會怎樣……」當父母見面並談論起孩子時,他們經常互相稱讚「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孩子們內心知道,如果他們表現得「乖」,大人就會很高興。
  • 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了卻越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會在生活中發現一種現象,乖孩子越多,他們被成年人愛的可能性就越大,頑皮的孩子要麼被父母毆打或罵,要麼被別人拒絕。越乖的小孩,長大了卻越痛苦,為什麼呢?長得好看的孩子很可能戴著面具,成為一個不想成為的孩子,因為父母總是說你看著別人,所以要表現得很乖。
  •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的原因是妥協
    就像每個小孩在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愛的時候,都會發出一個樸素的疑問:「你們當初為什麼把我生下來?」童年時期如果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個疑問就會帶到成年,在一生中反覆詢問,詢問自己,詢問身邊的人但無條件的愛,越往後越不可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