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發熱,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

2020-12-19 瀟湘名醫

小孩子發熱是很常見的,發熱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見的引起發熱的原因有感染、免疫系統性疾病、機體對抗性發熱及腫瘤等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除此之外,生活中較為多見且特殊的一種發熱是食積發熱,那麼食積發熱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家長在生活中遇到自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怎麼處理呢?

一、食積發熱的原因

現今困擾著家長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關於小孩的吃飯餵養問題,吃飯儼然已成為「頭等大事」。

「食積發熱」顧名思義是因為積食而導致的發熱。物質條件的改善和家長的寵溺讓小朋友們能夠隨時吃到營養豐富的食物,適量的食物能夠給小朋友提供足夠的營養,然而過多的食物不僅會令他們無法及時地消化吸收反而給胃腸道造成較大負擔,食物在胃腸道滯留難以消導而鬱而發熱。

宋代「小兒王」錢乙總結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為:①臟腑嬌嫩,形氣未充;②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兒童處於一個生長發育的過程,形體未充,稚陰稚陽,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而容易導致生病後又沒有足夠的正氣抗邪外出,臟腑嬌嫩更容易發生傳變。

二、臨床表現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形成原因,那家長區分小孩是由於感染還是因為食積而導致的發熱顯得尤為重要。食積發熱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臨床上多表現為體溫升高伴有手足心熱,發熱時間則較平常更有規律,多出現在午後的潮熱,當小朋友出現了以下表現就要注意發生食積發熱的可能。

1.發病前常有誘因,如因近期暴飲暴食,過食生冷刺激食物,或食入較多的肉類食物。

2. 腹部脹悶不適,小朋友可能會有腹脹,小肚子比平常更圓鼓,可能同時伴有腹痛,或者放屁較正常更頻繁。

3. 食欲不振,甚則厭食,嚴重者可出現進餐後脘腹脹滿、噁心嘔吐。

4. 口臭嚴重,因為食物難以消化,在胃腸道內滯留髮酵,加之排便欠通暢而使難聞的味道從口腔而出。

5.大便常表現為便秘,又幹又硬,難以排出。

6.「胃不和則臥不安」,患者胃腸脹悶不適則影響睡眠,熱擾於心可出現煩躁夜眠不安。

7.舌苔較前增厚,白膩。

三、如何處理?

1.明白了導致疾病的原因之後,我們應該儘可能地避免類似的問題,減少給小孩餵食過多的食物造成消化道負擔。小孩的食積發熱說到底是家長的教導與餵養問題,「三分飢與寒」是祖輩延續至今的育兒名句,自有其依據和可行性,教導小孩節制飲食的「防」甚至比給用藥的「治」更為重要,所謂「治未病」正是如此。

2.不可一遇到發熱就使用退熱藥,退熱藥大多性寒,過於快速使用寒涼藥物不僅不能幫助體內的正氣抗邪外出,反而抑制體內的正氣,無疑是當頭棒喝,容易引起兩個結果:熱勢反覆或者表現為無熱,但小孩的舌苔結滿了厚厚的一層,實際是因為加劇了脾胃的受損;更有甚者,正氣虛弱,脾胃受損,無力再化生氣血,邪氣趁勢而入,引發變證,這時候的變證就更加棘手了,小兒臟腑本就嬌嫩,過多的藥物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小孩的生長發育則受到極大的影響。

3.如出現食積發熱可以用些消食導滯的藥物,主要有下列幾種常見的藥物:如常用的小兒七星茶,保和丸等具有消食導滯成分的成藥及單味雞內金研末服用等方法;或者如常見的腸道益生菌,可以有效調節腸道菌群的失調。

4.推拿手法對於食積發熱有著重要作用,順時針腹部按摩可加快患兒腸道蠕動,清大腸,退六腑等手法能有效退熱。

家長要給予孩子良好的飲食指導,杜絕暴飲暴食、過食生冷而導致的食積發熱。(鄭賢輝)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食」狂「熱」——小兒食積發熱
    小朋友的發熱是很常見的,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引起發熱的原因有感染、免疫系統性疾病、機體對抗性發熱及腫瘤等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除了呼吸道感染,生活中較為多見且特殊的一種發熱是食積發熱,那麼食積發熱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家長在生活中遇到自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怎麼處理呢?
  • 小兒積食發熱最好找中醫
    作者:寶寶知道 小小小小小萱食積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食積一證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 小兒食積可以這樣治
    食積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脾胃,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大便不調為主要症狀的病症。食積往往還伴有口臭、口氣大、睡眠不安、磨牙、不明原因的哭鬧、手腳心熱等症狀,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食積是小兒常見病證,多見於7歲以內兒童。若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從而出現瘦弱、個子矮等。故對食積的治療勢在必行。
  • 小兒如何清肺熱防食積
    本文教你幫助小兒如何清肺熱防食積。小孩皮膚嬌嫩,比成人更容易缺水。家長要經常提醒他多喝白開水,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推薦食物 梨、葡萄、番茄等含水分豐富的食物。禁忌食物 偏鹹、油炸食品及肉食要少吃,荔枝、桂圓、橘子等熱性水果。做家長的都知道,小孩內熱食積,稍微外感風寒,就容易生病,所以防病先防'內熱食積'。
  • 注意!天氣忽冷忽熱 容易引發這些小兒發熱
    多變的天氣,寶寶容易受涼、感染各種病毒,從而導致發熱。  面對發熱的寶寶,醫生提醒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弄清楚寶寶發熱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對症護理。那麼,冬季的三亞,家長們需要注意哪些容易引起寶寶發熱的常見病呢?  小兒麻疹  症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麻疹的發疹前期就有發熱等症狀。
  • 9種常用於孩子食積、厭食便秘、脾胃虛弱的中成藥,建議家長收藏
    有讀者在小兒咳嗽用藥的文章下提問:小兒食積可以用什麼藥?小兒食積,也有專門的小兒用藥,更適合孩子的身體狀況。有的讀者非常聰明,抓到了精髓:孩子食積,多半是因為家長總擔心孩子會餓著,頻繁餵食餵乳,尤其是餵了很多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但孩子的脾胃發育又不完全,接受不了這麼多的食物,結果孩子就常常吃太多而不消化,形成了食積。
  •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你做到了嗎?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諺語,也是養育小孩子的經驗總結。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易懂,就是說要確保孩子的健康平安,就不能給小孩吃得過飽、穿得過厚。用中醫的道理講,這些症狀就是因為飲食過量產生的溼熱積滯,當小孩的身體處於這種食積滯熱的內環境狀態下,再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就很容易生病了。
  • 「小兒推拿術」解決積食、咳嗽、發燒、發育緩慢等症
    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家長雖然都知道抗生素對小孩不好,但在大病小病面前,還是會妥協,尤其在深夜發熱、嘔吐,這些小孩難受,大人陪著更難受的時間段,抗生素簡直就是福音——能讓孩子快速退燒止嘔止咳嗽,能讓白天上班的家長睡個回籠覺。 事實上,小兒為純陽之軀,有著自身的自愈能力,接觸到過多的抗生素,會消耗先天的腎陽。
  • 小兒高熱不退?捏捏小手搞定它!
    在這些疾病症狀中,其實讓家長最緊張的還是發燒,尤其每年冬春季節,很多孩子會發熱,而且往往高熱不退。說起發燒,實際上很多家長會想到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的,這是西醫的範疇。而發燒,在中醫稱發熱,小兒發熱,中醫不講細菌性的和病毒性的,而是大致分四個類型,外感發熱、食積發熱、陰虛發熱、驚恐發熱,這四大類型有時也會交疊出現,這也是病比較難好的原因之一。
  • 9種常用於孩子食積、厭食便秘、脾胃虛弱的中成藥,建議家長收藏
    有讀者在小兒咳嗽用藥的文章下提問:小兒食積可以用什麼藥?小兒食積,也有專門的小兒用藥,更適合孩子的身體狀況。有的讀者非常聰明,抓到了精髓:孩子食積,多半是因為家長總擔心孩子會餓著,頻繁餵食餵乳,尤其是餵了很多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但孩子的脾胃發育又不完全,接受不了這麼多的食物,結果孩子就常常吃太多而不消化,形成了食積。
  • 小兒柴桂退熱、小兒熱速清和小兒豉翹清熱的區別在哪?
    小兒感冒發燒是常見病,很多醫生和爸爸媽媽都會給寶寶選用中成藥來退熱,其中就包括小兒熱速清、小兒柴桂退熱、小兒豉翹清熱等。那麼, 這些都能退熱的小兒專用中成藥,各自有什麼特點,在什麼情況下選用更為合適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 小兒推拿李波:益生菌不要亂吃!給寶寶服用益生菌要注意這些
    小兒推拿李波:益生菌不要亂吃!給寶寶服用益生菌要注意這些!小兒推拿李波:益生菌不要亂吃!給寶寶服用益生菌要注意這些!相信很多媽媽們對益生菌都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家長每天都會給寶寶吃點益生菌!還有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腹瀉了、便秘了、脹氣了、想提高免疫力了……都會給孩子吃點兒!然而益生菌真的就是萬能神藥嗎?
  • 孩子反覆發熱,是多少家長的惡夢?
    小夥伴們大家好,都來閒聊三分鐘,有事沒事當放鬆,八觀姐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很多家長記憶裡堪稱惡夢般存在的——孩子反覆發熱。有人說驗血常規,看是病毒還是細菌有人說看咽喉紅不紅,腫不腫,是不是扁桃體發炎了有人說可能是熱感冒,去天突、大椎吸痧,沒準就好了有的說小孩子陽氣盛陰氣弱,陰不能制陽就導致反覆發熱,去吃六味地黃丸,本來這個方子就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孩子是可以用的。
  • 小兒發熱,家長謹記這幾點
    小兒發熱,家長謹記這幾點一、寶寶腹痛小兒腹痛是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常因為語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不能用語言具體的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了。但是寶寶擁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可以讓父母理解。比如按住腹部表現出痛苦的表情、蜷縮著身子發出哭聲等。
  •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對此,河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耿少怡表示,傳統中醫在兒童保健防病方面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方法,比如家長們大多聽說過的「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對於兒童健康的確有著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家長們不妨多了解些中醫防病理念,讓孩子適寒溫,和脾胃,成就良好的體質,茁壯成長。
  • 南城醫院兒科醫生暖心提醒:小兒發熱家長要掌握這4個方法
    特別是當患兒有肺炎感冒,扁桃體炎疾病時,往往會引起發熱的症狀。當小兒發熱時,家長不要過於驚慌,不妨先試試以下四個急救方法: 01 室內環境要通風首先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解開患兒衣服,達到散熱目的。因這些部位對冷刺激較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腸蠕動增強等不良反應。注意更換或添加溫水,保持水的溫度與清潔。擦浴全過程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0分鐘。② 讓寶寶多喝水,通過喝水帶走一部分的熱量。
  • 小兒推拿李波:冬春兒童急性喉炎高發,不容小覷,家長們要警惕!
    5、伴或不伴發熱 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診治。千萬不能自行盲目用藥,尤其不能隨便服用鎮咳藥,有些鎮咳藥(如含嗎啡成分的鎮咳藥)可引起排痰困難,從而加重呼吸道阻塞,有進一步造成窒息的可能。
  • 小兒推拿李波:冬春兒童急性喉炎高發,不容小覷,家長們要警惕
    5、伴或不伴發熱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診治。千萬不能自行盲目用藥,尤其不能隨便服用鎮咳藥,有些鎮咳藥(如含嗎啡成分的鎮咳藥)可引起排痰困難,從而加重呼吸道阻塞,有進一步造成窒息的可能。
  • 應對小兒發熱,這些誤區請勿踏入!
    應對小兒發熱,這些誤區請勿踏入! 雖然發熱是孩子生病時的常見症狀,但是一些父母因為缺乏醫學常識在護理時可能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今天育姐給大家介紹幾個常見的發熱誤區,大家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小兒發熱,我們該怎麼辦!
    一旦小兒有感冒發熱症狀,在家長心中一定是非常忐忑,焦慮不安。在此筆者表達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發熱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見症狀,是人類抵抗疾病反應的一種生理防禦功能,但持續高熱(腋溫t>39度)會直接威脅病兒健康,它不僅使機體耗氧量和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還可使人體消化功能及防禦感染的能力降低,神經系統也會受到侵害,甚至可誘發高熱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