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心臟有雜音,要不要緊?名醫為你來解答

2020-12-23 寶島童醫匯

【寶島童醫匯,讓孩子更健康!】想了解更多臺灣兒科專家分享的少兒健康知識?請收聽我們的微課直播,登陸千聊LIVE,搜索「寶島童醫匯」,進入課程!

在門診中,常常有其他醫生轉介過來做進一步的檢查病兒,爸爸媽媽進到診間就很憂心地問我,「醫生,我這小孩有心雜音怎麼辦?」「某某醫生說,在胸骨左側可以聽到3級心雜音」,「在胸骨左上方聽到二級的心雜音」。「為什麼我的小孩需要轉接到小兒心臟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呢?」「到底二級和三級的心雜音代表是什麼意義呢?會嚴重嗎?」今天簡醫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寶寶心臟有雜音不一定都是病讓大家了解更多有關小兒心臟的知識和保健常識,對家中寶貝的心臟有著更多的認識,並能夠為他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寶島童醫匯專家介紹

簡文彥醫師

臺灣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生

小兒心臟科主治醫生

臺北農民總醫院兒童心臟科臨川研究員

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紐約摩根史坦利兒童醫院擔任研究學者

什麼是心雜音?

心臟跳動時會發出「啦嗒……啦嗒……」聲音,這是心臟收縮及舒張,心臟瓣膜關閉所產生的聲音。心臟收縮時房室瓣膜關閉的聲音,稱之為第一心音,而心臟舒張時,動脈瓣膜關閉的聲音,稱之為第二心音。這是正常心音。

而心雜音,則是在正常的心音之間,會聽到其他的聲音,它多是由於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或心房心室瓣膜過於狹窄或關閉時關不緊而產生的。

心雜音有幾級?

心雜音,隨著嚴重程度,共可分為一到六級,一級是最輕微的,而六級,是最嚴重的。

一級心雜音:在心音之間,聽見很輕微的雜音,聲音很小,非常仔細聽才聽得到,類似「嘶……」。

二級心雜音:則稍微大聲一些,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聽到,她的聲音聽起來就像 「咻……」

三級心雜音:明顯大聲很多,用聽診器幾乎每個人都聽得到,聽起來就像是「呼……」

四級心雜音:除了越來越大聲以外,當我們用手掌觸摸心口的地方會感受到有水流的感覺。

五級心雜音:除了手摸胸口有水流的感覺外,當聽診器輕輕碰觸胸壁就可以聽到心雜音。

六級心雜音:也就是最大聲的心雜音,連聽診器碰都不用碰到胸壁,就可以聽到心雜音。

有心雜音,會有什麼影響呢?

心雜音分為兩種,一種是功能性或生理性的心雜音,大多數的心雜音都是生理性,是無害的。還有一種是病理性心雜音。

功能性或生理性的心雜音

在新生兒、早產兒和學齡期的兒童,這種生理性雜音比較多見,常常發生在運動後、緊張或發燒的兒童身上。這與胎兒時期血液循環的通道在出生後部分沒有閉合,以及與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髮育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雜音大多數逐漸減輕以至最後消失。生理性雜音對心臟功能和兒童的健康均無妨礙,可以正常運動、學習和勞動,通常不需要治療。

病理性心雜音

每個人的心雜音不盡相同,大部分的心雜音,並不嚴重,但是有些心雜音卻是會要人命的。有些小孩平常看起來是再正常不過,吃拉撒睡一切正常,會跑,會跳,一切活動和其他小兒一模一樣,他們卻可能突然休克和死亡。

這種病理性心臟雜音,是心臟本身結構出了問題,可能心臟內有缺陷(例如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或是血管、心臟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最常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病理性心雜音,就是室間隔或者是房間隔缺損,隨著孩子長大,有些小的缺損可以自己閉合,當然也有一直都不會閉合,那就需要後期的手術治療。

為了了解哪些心雜音是無害的,就必須通過醫學儀器的檢查,包括有超聲心動圖、計算機斷層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等,心雜音的大小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心臟病的嚴重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檢查評估。

特別注意:

肥厚型心肌病變表現:平時沒什麼症狀,只有心雜音,隨著年齡增長,沒有注意,卻可能在運動時猝死。危害:心臟收縮時肥厚的心臟肌肉,阻礙血流流向主動脈而產生心雜音,心臟收縮越強烈,綜合肌肉造成的阻礙也就越嚴重,身體運作需要更多的血流,卻得不到足夠的供給,於是刺激心臟更賣力的收縮,越用力收縮造成的阻力也越大,於是休克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心雜音,哪些症狀也可能表示有心臟問題?

當這些症狀合併心雜音產生時,一定要排除是否有心臟問題:

1、出現紫藍色的皮膚,特別是在指尖和嘴唇上;

2、身體腫脹和體重突然增加,呼吸急促,慢性咳嗽,久咳不愈等等症狀。

3、兒童來說,食欲不振,無法正常生長一定要考慮心臟問題。

4、若是有容易出汗又容易呼吸急促,一定要儘快就醫。

5、胸痛,頭痛,甚至暈厥,也可能是心臟問題造成

6、假如有肝腫大,頸靜脈擴大,往往已經有心臟衰竭的狀況。

什麼因素會增加寶寶發生心雜音的風險呢?

在懷孕期間如果有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或是得過麻疹(風疹感染),會增加您的寶寶發生心臟缺陷,產生心臟雜音的風險,在懷孕期間使用某些藥物、酒精,也會傷害寶寶心臟的發展,造成心臟缺陷。所以懷孕中的媽媽一定不能喝酒,若是要服用藥物,一定要徵求產科醫師的意見。

簡醫生溫馨提示

新生兒在出生後一星期到兩星期,由於肺部發育成熟,肺壓下降,若是小朋友有心臟病往往才是開始出現症狀的時候。偏偏這個時候,小朋友常常已經出院回家沒有醫生護士在旁邊觀察,此時若是小朋友有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因此,現在醫療院所才會安排新生兒在出院後幾天返院觀察,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要觀察小朋友在肺部成熟肺壓下降後,呈現出來的生理現象是否正常。請務必遵守醫生、護士的要求,按時間回醫院返診,以保障你的寶寶的心臟健康維護寶寶的生命安全。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兒童心雜音的知識?

有心雜音需要治療嗎?

想知道如何護理有心雜音的孩子?

請收聽寶島童醫匯微課堂,收聽方式,進入千聊直播,搜索「寶島童醫匯」!

寶島童醫匯,讓孩子更健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孩會有心臟雜音?醫生:不是所有的心臟有雜音都是心臟病
    寶寶是父母的心頭愛,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最樸實的願望,那就是自家寶寶能健康快樂一生順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實現的,有些寶寶一出生就帶著一些疾病,這讓人傷心傷神卻也無奈。但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致命的,比如說寶寶心臟有雜音,這種心臟異常的情況也分類分等級。
  • 有心臟雜音,就一定是心臟病嗎?
    心臟雜音,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體徵表現之一。現實中,的確是有很多家長,是首先通過發現寶寶的心臟雜音,進而去醫院診斷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那麼,心臟雜音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孩子有先心病呢?      心臟雜音是判斷先心病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據,且並非所有的心臟雜音都表示孩子有先心病。
  • 「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心臟雜音知多少?
    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心胸外科 陳小龍 上海市兒童醫院健康科普在平時體檢中,如果醫生突然告知寶寶有心臟雜音
  • 【育兒】寶寶心臟有雜音 聽醫生咋說
    心臟雜音是每次心跳之間產生的雜音,是血流流過心臟時產生的異樣聲音。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醫生為孩子聽診時,孩子的心跳是「咚噠」,一般「咚」與「噠」之間,「噠」與下一次「咚」之間都應該是安靜的,如果在此期間出現額外的聲音,都叫做心臟雜音。 通常在查體時發現 生理性心臟雜音通常沒有症狀,多數是在常規查體時被發現。
  • 「0-1歲」嬰兒心臟有雜音嚴重嗎
    有一些寶寶在體檢的時候醫生會聽到心臟有雜音,家長就會特別擔心。那麼嬰兒心臟有雜音嚴重嗎、寶寶心臟有雜音說嚴重也不嚴重,心臟雜音並不就一定代表有心臟病。實際上大多數心臟雜音都是所謂的功能性心雜音,有些寶寶出生幾個小時後會消失,也有些持續比較久,半年或者幾年後才會慢慢消失。但是這種雜音不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對日常生活也不會有影響。
  • 孩子心臟有雜音是心臟病嗎?別慌,聽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經歷:帶寶寶進行常規兒童保健或由於其他原因看醫生時,醫生聽診說孩子有心臟雜音。 孩子的心跳都是「撲通、撲通」的,"撲通」是心臟瓣膜關閉的聲音。但如果在心臟收縮或舒張時,血液在心臟或血管內產生湍流,導致心臟室壁、瓣膜或血管發生振動,就會導致在「撲通」之外聽到其他聲音,這些聲音統稱為心臟雜音。換句話說,只要有血液在心臟或血管中流過,就可能產生「雜音」。
  • 【科普月月講】「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心臟雜音知多少
    在平時體檢中,如果醫生突然告知寶寶有心臟雜音,此時父母會很慌張,擔心寶寶會有心臟病。那麼,心臟雜音等於心臟病嗎? 常見的雜音性質有哪些? 常見的雜音如吹風樣雜音、噴射性雜音、機器樣雜音、隆隆樣雜音。有些雜音還可合併震顫、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等。 怎麼評估心臟雜音?
  • 心臟有雜音是怎麼回事?
    心臟雜音是指在心音與額外心音之外,在舒張或者是收縮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異常聲音。而雜音性質的判斷是有助於心臟疾病的診斷的,可以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
  • 心臟有雜音就是心臟病嗎
    本期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關德明在門診檢查時,醫生說我的心臟有雜音,這讓我感到很緊張,請問心臟有雜音究竟是怎麼回事?心臟雜音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或功能性雜音,也稱為無害性雜音,多出現在心臟收縮的時候;另一類是病理性或器質性雜音,可出現在心臟收縮或舒張的時候。
  • 心臟雜音,你不可不知的3件事兒!
    存在心臟雜音,一定是先天性心臟病嗎?
  • 新生兒聽診心臟就有雜音,是正常還是心臟病?
    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新生兒,心臟就聽診除了雜音。不是心臟病才有雜音嗎?然後,家長有萌生了些許希望,或許,新生兒的心臟有雜音,可能就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呢。要知道,很多明明一樣的症狀,確實存在生理和病理2種情況。確實,兒科醫師表示,新生兒聽診出現心臟雜音,可能就是生理性的,並不需要緊張。畢竟,新生兒的心臟,解剖結構還不完善嘛。
  • 談談兒童心臟雜音
    發育正常的小孩子,進幼兒園體檢時卻發現心臟有雜音,家長往往十分緊張。 事實上,小兒心臟雜音不一定都是病。 無論起源於何處的生理性雜音,均有以下共同特點: 1.兒童和青少年多見,無青紫症狀,臨床無心血管病表現,多在幼兒園和學校體檢時偶爾發現;
  • 「科普月月講」「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心臟雜音知多少
    在平時體檢中,如果醫生突然告知寶寶有心臟雜音,此時父母會很慌張,擔心寶寶會有心臟病。那麼,心臟雜音等於心臟病嗎?什麼是心音和心臟雜音?心音可分為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通常情況下,心臟聽診可以聽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也就是咚-噠、咚-噠。心臟雜音是除正常心音外,在心臟收縮或舒張過程中的異常聲音。常見的雜音性質有哪些?常見的雜音如吹風樣雜音、噴射性雜音、機器樣雜音、隆隆樣雜音。有些雜音還可合併震顫、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等。
  • 8種心臟雜音要留意!10個習慣讓心臟更健康
    八種心臟雜音要留意        心臟雜音指心臟收縮或舒張時血液在心臟或血管內產生湍流,導致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動所產生的異常聲音。心臟雜音可見於健康人,更多見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網站」刊文提醒,若心臟雜音伴隨以下問題,要引起重視。
  • 你知道心臟雜音意味著什麼嗎?Heart Murmurs
    但有些人的血液流經心臟時會產生之外的聲音。醫生可以通過聽診器聽到心臟正常心音之外不同響度吹風樣的聲音,這就是所謂的心臟雜音。年齡不同心率可有差異,心臟約每分鐘跳60-120次。每一次心跳可發出兩個獨立的心音。血流從新房流至心室後房室瓣關閉發出的聲音為第一心音(咚)。血液從心室流出心臟後動脈瓣關閉的聲音為第二心音(噠)。
  • 孩子打預防針或生病時,發現「心臟雜音」是咋回事?
    孩子入學體檢,都會聽心臟,若醫生聽到心臟雜音,基於孩子健康負責、職業要求,會讓家長帶孩子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但經常有家長不了解,莫名的緊張壓力撲面而來。再或者,家長帶孩子體檢,聽到醫生說孩子心臟有雜音,嚇得以為孩子有心臟病,讓家長聞之色變的「心臟雜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母嬰]專家教你如何呵護寶寶心臟
    孕期應注意哪些問題,才能讓寶寶的心臟健康發育?寶寶娩出後,他的心臟又將如何生長,你知道嗎?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懷孕前體重過重的婦女分娩的寶寶比正常體重準媽媽的嬰兒更可能出現心臟缺陷。
  • 心臟雜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心血管內科或者心血管外科的醫生來說,一定在聽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臟雜音和呼吸音。 有心臟雜音就一定有心臟病嗎? 不一定。 心臟雜音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理性和病理性雜音。
  • 各類心臟雜音聽診要點及產生機制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雜音在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最響並可向左下方傳導至胸骨下端或心尖部;主動脈瓣狹窄的收縮期雜音在主動脈瓣最響可向上傳至頸部有的雜音較局限如二尖瓣狹窄的雜音常局限於心尖部;室間隔缺損的收縮期雜音常局限於胸骨左緣34肋間隙處;肺動脈瓣區病變的雜音較局限一般雜音傳導越遠聲音亦越弱但性質不變因此如雜音僅局限在一個瓣膜區則必為該瓣膜病變如在兩個瓣膜區都能聽到性質和時期相同的雜音時為了判斷雜音是來自一個瓣膜區抑或兩個瓣膜區可將聽診器從其中的一個瓣膜區逐漸移向另一個瓣膜區來進行聽診若雜音逐漸減弱則為雜音最響處的瓣膜有病變
  • 心臟雜音越響,心臟病越嚴重?
    黃國英: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3歲以前出現症狀,反覆發生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反覆發生肺炎,而且症狀遷延不愈,治療較困難;這些孩子體格往往比較瘦小,活動量差;嚴重者在嬰兒時期就開始出現餵養困難(表現為吃奶費力、速度緩慢)、多汗、氣急和煩躁等。患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往往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出現口唇和甲床紫紺。部分病孩平素無明顯症狀,只是在體檢時才發現有心臟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