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預防針或生病時,發現「心臟雜音」是咋回事?

2020-12-25 鴿子醫生育兒

孩子入學體檢,都會聽心臟,若醫生聽到心臟雜音,基於孩子健康負責、職業要求,會讓家長帶孩子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但經常有家長不了解,莫名的緊張壓力撲面而來。再或者,家長帶孩子體檢,聽到醫生說孩子心臟有雜音,嚇得以為孩子有心臟病,讓家長聞之色變的「心臟雜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心臟雜音最怕就是先天性心臟病。聽心跳、心音是新生兒基本檢查,若是寶寶的心臟結構所產生的心臟雜音,家長不用擔心,通常出生後一個月內都會被檢查出來。但也有特殊的孩子,曾接診過一個5歲因肺炎住院的孩子,躺在床上輸液,查房用聽診器聽診肺部情況,順帶聽下心跳,隱約聽到一個心雜音,是非常典型的病理性雜音,覺得不正常,立刻幫小朋友安排心臟彩超,確診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在新生兒期沒有被發現,孩子長大之後偶然發現的病例,比較少見。

孩子偶發性的心臟雜音通常情況下不會有問題。小兒檢查經常發現心臟雜音的問題,有些是打疫苗的時候、有些體檢、有些是生病住院體檢,才突然發現心雜音。

心臟雜音的原因可大可小,以強度而言,從最小聲到最大聲,分成六個等級。根據心雜音出現在收縮期或舒張期的不同特性,或在胸腔不同位置所被聽到的心雜音,都代表不一樣的狀況。

新生兒出生後聽到的心雜音,通常2-3天後會消失;出現雜音的原因可能是:在母體內就有連接肺動脈和大動脈的一條動脈導管,這條正常的動脈導管在小嬰兒出生後2-3天才會自動關閉起來;在還沒關閉之前這條血管就會有亂流產生的心雜音,這種心雜音也是沒有問題的,等到動脈導管關閉後,心雜音就會消失了。

最常見也是讓常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心雜音,通常都是:突然有一次生病或打預防針後,醫生檢查聽到心雜音。家長的反應基本上是:「以前都沒聽醫生說過呀!怎麼這一次檢查醫生就突然說有心雜音?孩子怎麼突然就心臟有問題?」孩子在發燒時候,或者打疫苗的時候害怕緊張,導致心跳會突然變快,這種情況下心臟雜音比較明顯。但也不用太擔心,大部分是屬於正常的。

通常情況下,這種功能性心臟雜音,是血液通過心臟內部經過腱索發出的聲音,這不是心臟結構的問題,是血液快速流動所發出的聲音,是屬於生理性的。所謂生理性的就不是疾病,是一個正常現象。通常在小學以下的年紀會比較容易聽得到這種功能性心雜音;隨著年紀增長,功能性心雜音就不容易被聽到了。

這種功能性心雜音的強度,通常都是很弱的,比較小聲,被聽到的位置通常在接近左胸骨的下緣,或在心尖的位置。功能性心雜音會有其特殊的頻率,我們心臟科醫師稱之為有音樂頻率的心雜音,這種心雜音真的蠻特別的,我們用聽診器聽起來像是撥吉他弦的聲音。

有經驗的兒科醫師聽到強度不強的、聲音微弱的,聽起來像撥弦聲的心雜音,患病的孩子並沒有心臟其他方面的症狀,比如說胸痛、之前有暈倒、體重過輕,應該都能馬上判別出這是功能性心雜音,就不需要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因為這樣的心雜音都是沒有問題的。

靜脈血液流動的聲音也很容易被聽到心雜音,讓孩子轉換一個姿勢,比如轉個頭,心雜音就會消失了,這樣的心雜音也是沒有問題的。

綜上所述,先天心臟結構發育不良,比如說有缺陷、有破洞、有狹窄…引發的心雜音,通常出生後一個月內都會被檢查出來,並且心雜音是持續存在的。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機率只有千分之六,而且有些心臟問題,會隨著年齡成長,心臟功能發育逐漸成熟,症狀也會消失,有些也會有機會閉合,家長要帶著孩子定期複診,若需要治療或手術,也建議及時治療。

相關焦點

  • 談談兒童心臟雜音
    發育正常的小孩子,進幼兒園體檢時卻發現心臟有雜音,家長往往十分緊張。 事實上,小兒心臟雜音不一定都是病。 心臟雜音分兩類 血液在正常心臟和血管內流動時以層流或流線方式流動,因此在心腔和血管內流動時不產生雜音。
  • 有心臟雜音,就一定是心臟病嗎?
    心臟雜音,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體徵表現之一。現實中,的確是有很多家長,是首先通過發現寶寶的心臟雜音,進而去醫院診斷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那麼,心臟雜音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孩子有先心病呢?      心臟雜音是判斷先心病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據,且並非所有的心臟雜音都表示孩子有先心病。
  • 孩子心臟有雜音是心臟病嗎?別慌,聽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經歷:帶寶寶進行常規兒童保健或由於其他原因看醫生時,醫生聽診說孩子有心臟雜音。在一個研究中,2000多位篩查發現雜音的學齡兒童裡,只有10個存在結構性心臟病。 2 健康的心臟也會產生雜音?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心臟雜音產生的機制。
  • 給寶寶打預防針時 寶媽要注意這幾點
    寶寶出生以後,寶媽需要定期帶寶寶打預防針,打預防針可以保護寶寶抵抗各種疾病,減少寶寶生病的機率,很多人認為給寶寶打預防針,就是簡單的給寶寶打一針,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給寶寶打預防針時,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為了寶寶的健康,寶媽要注意下面這幾點,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
  • 為什麼小孩會有心臟雜音?醫生:不是所有的心臟有雜音都是心臟病
    但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致命的,比如說寶寶心臟有雜音,這種心臟異常的情況也分類分等級。那麼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心雜音的相關內容:孩子有心臟雜音是怎麼回事?它是心臟病嗎?在臨床醫學上,心臟雜音指的是心音和額外心音之間,心臟進行收縮和舒張工作時,血液在心臟和血管內形成的湍流進而致使的室壁、瓣膜以及血管振動所產生的異常聲音,且是具有不同頻率、強度、持續時長較長的心臟噪音。它可以發生在健康人的身上,但大多則發生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
  • 嬰兒鼻塞可以打預防針 嬰兒鼻塞可以打預防針嗎?
    嬰兒預防針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要接觸疫苗,同時寶寶也會經常生病。如果到了疫苗接種的時間而寶寶卻在生病怎麼辦呢?嬰兒鼻塞能打疫苗嗎?如果寶寶不舒服,最好暫緩打疫苗,因為寶寶這時候抵抗力不行,疫苗副作用是比較大的,更容易引發疫苗反應。
  • 孩子腹瀉時,能不能打預防針?
    孩子在腹瀉的時候,是不能打預防針的!家長一定要記住。因為腹瀉的時候,孩子抵抗力比較弱,預防針一般都是減毒的病毒疫苗,這時候如果給他注射預防針,孩子會容易出現發燒、咳嗽、感冒等一些症狀,所以在孩子腹瀉的時候儘量不要打預防針,要等他腹瀉好了,病情好轉以後,再打預防針。
  • 【育兒】寶寶心臟有雜音 聽醫生咋說
    心臟雜音是每次心跳之間產生的雜音,是血流流過心臟時產生的異樣聲音。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醫生為孩子聽診時,孩子的心跳是「咚噠」,一般「咚」與「噠」之間,「噠」與下一次「咚」之間都應該是安靜的,如果在此期間出現額外的聲音,都叫做心臟雜音。 通常在查體時發現 生理性心臟雜音通常沒有症狀,多數是在常規查體時被發現。
  • 看孩子打預防針時的反應,判斷孩子是否具備情商
    6歲女兒可可去打最後一針預防針,很久沒打了,路上她態度很好地跟我說:媽媽,能不能不打預防針呀?我不想打。我說:不能哦,預防針是預防一些疾病的,打了的話,未來得這些病的風險就大大減低,所以這個非常有必要。可可用輕快的語調回答:那好吧~去到衛生站,登記拿號,等待打針,可可都很配合。
  • 你知道心臟雜音意味著什麼嗎?Heart Murmurs
    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之外的額外聲音即為心臟雜音。有時候雜音僅僅是單純血液流經正常心臟產生的聲音。有時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表現。如果被告知自己的孩子有心臟雜音,家長可能會很擔心。其實心臟雜音並不少見,一些孩子在體檢或因其他情況就診時被發現存在心臟雜音。大多數心臟雜音無需多慮,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 心臟雜音越響,心臟病越嚴重?
    黃國英: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3歲以前出現症狀,反覆發生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反覆發生肺炎,而且症狀遷延不愈,治療較困難;這些孩子體格往往比較瘦小,活動量差;嚴重者在嬰兒時期就開始出現餵養困難(表現為吃奶費力、速度緩慢)、多汗、氣急和煩躁等。患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往往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出現口唇和甲床紫紺。部分病孩平素無明顯症狀,只是在體檢時才發現有心臟雜音。
  • 「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心臟雜音知多少?
    「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心臟雜音知多少?那麼,心臟雜音等於心臟病嗎?什麼是心音和心臟雜音?心音可分為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通常情況下,心臟聽診可以聽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也就是咚-噠、咚-噠。心臟雜音是除正常心音外,在心臟收縮或舒張過程中的異常聲音。常見的雜音性質有哪些?
  • 心臟雜音,你不可不知的3件事兒!
    存在心臟雜音,一定是先天性心臟病嗎?
  • 調皮寶爸帶娃打預防針,出門後用手戳孩子手臂,孩子大哭模式啟動
    調皮寶爸帶娃打預防針,出門後用手戳孩子手臂,孩子大哭模式啟動一位寶爸帶著孩子去打預防針,儘管孩子十分害怕打針,但是為了健康只得忍受疼痛。那麼孩子打預防針,寶爸寶媽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打針前不能感冒或者發燒打預防針前不論是寶寶也好、大人也好,都是要確保在健康的情況下才能打。
  • 心臟雜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醫生在看病時總會拿一個聽診器在前胸後背聽,他們到底在聽什麼呢? 對於心血管內科或者心血管外科的醫生來說,一定在聽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臟雜音和呼吸音。 有心臟雜音就一定有心臟病嗎? 不一定。
  • 孩子有心雜音是怎麼回事 孩子有心雜音?是心臟病嗎?
    孩子感冒發燒,就醫後醫師發現有心雜音,許多家長會非常煩惱,是不是代表心臟有些隱性疾病產生呢?出現心雜音需不需要治療呢?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反之亦然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超過30%的兒童會在就醫時被醫師聽到無害的心雜音。心雜音又分為功能性心雜音及病理性心雜音。
  • 打預防針,為什麼有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孩子能夠淡定配合?
    小軍3歲了,媽媽帶他去打預防針。才到醫院門口,小軍便磨蹭不想進去。一會說要尿尿,一會又說口渴了。小軍媽媽好說歹說給他帶到接種室,護士阿姨剛拿起針,小軍哇哇大哭,並拳打腳踢,拼命掙扎,一下子腳都踢到了護士身上。小軍媽媽哄不住孩子,感覺很尷尬,臉都紅了。
  • 花錢的預防針不要給寶寶打?自費和免費疫苗的區別媽媽一定要懂!
    疫情之間寶寶的預防針落下了很多,這兩個月就給寶寶補了3針。昨天去給寶寶打預防針,防疫站擠滿了人。在我等待的過程中,醫生不停地問一個問題:自費的預防針打嗎?打我就給預約。 發現很多媽媽和當初的我一樣猶豫,不知道自費的要不要,最主要的猶豫是自費的預防針,從寶寶的健康來說,打好還是不打好?
  • 8種心臟雜音要留意!10個習慣讓心臟更健康
    八種心臟雜音要留意        心臟雜音指心臟收縮或舒張時血液在心臟或血管內產生湍流,導致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動所產生的異常聲音。心臟雜音可見於健康人,更多見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網站」刊文提醒,若心臟雜音伴隨以下問題,要引起重視。
  • HD Medical推數碼聽診器 可自動發現心臟雜音
    原標題:HD Medical推數碼聽診器 可自動發現心臟雜音   內科醫生能夠通過聽診器和耳朵判斷病人的心臟狀況已非新鮮事。然而,僅憑聽診器,像心臟雜音這樣的細微問題會不會被忽略掉?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HD Medical公司推出了一款數碼聽診器,能夠有效幫助醫生發現心臟問題。  這款名為ViScope MD的數碼聽診器在普通聽診器的基礎上加入了音頻濾波器、讀數器以及心臟雜音自動探測功能。通過使用數碼聽診器,醫生聽到的內容變得更加清晰,從而保證不漏過任何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