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張一鳴在遊戲群批員工上班時間聊《原神》的消息傳開,員工回懟的「坦誠清晰」也順帶著火了。
我們先看看張一鳴大佬是怎麼批評的:
「之前因為試玩原神在lark搜到並加入這個群。最近發現這個群在上班時間一直拼命閃,所以這兩天我留心了下,發現有一些同學經常在上班時間非常專注的聊遊戲。雖然公司不禁止上班時間偶爾閒聊,但是連續幾天都在遊戲群這麼活躍,我還是非常意外的。今天早上10點開始到現在,這個群已經大幾百條消息了。好奇,一大早到現在就在群裡聊天的同學/部門是今天工作很閒嗎,這很常見嗎?」
緊接著就迎來了員工的「坦誠清晰」(「坦誠清晰」是字節跳動的企業文化,意思就是暢所欲言,有什麼說什麼,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位員工表達的意思大致是:消息多和群裡人多有關係,每人說一兩句你看到的就是幾百條消息,並不代表大家都在划水,如果真有人因為聊遊戲而耽誤工作,可以找HR出面整頓。
老闆和員工掐架向來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於是吃瓜群眾瞬間多了起來,到目前為止原神群已開啟驗證,加不進去了。
其實大家主要是想看的是,張一鳴老闆怎麼處理懟他的員工,大老闆一般很愛面子,當著這麼多的人面頂撞,老闆會處罰他嗎?
很快,「懟」張一鳴的當事人在某平臺上做出了回應:我照常上班,無任何後續。
至此,這件事情算是結束,除了「原神」和字節跳動的「飛書lark」更火了之外,只是給大家添了些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這件事情上,無論從老闆的角度還是從員工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站在不同的山峰看的風景自然不同,這也是大家討論的重點。
老闆的山頂思維
①工作時間不能聊遊戲!
公司給大家發工資,就需要在上班時間認真工作,偶爾開小差聊天沒關係,但一直划水且被發現了,就會碰到老闆的紅線,質疑你到底是不是合格的員工。
這點毫無疑問,單純從工作和聊遊戲來說,上班不能聊遊戲,老闆站在了道理的一方,無可辯駁。
②最怕員工的狀態就是公司的現狀
員工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線,老闆怕的不是大家聊遊戲,而是連續幾天、很多人都在聊,因為這代表了公司的現狀。
如果一家公司得不到員工的心,每個員工都只為工資而上班,無人關心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那麼這家公司註定沒有前途的。
③網際網路大佬的焦慮:別玩了,不前進就意味著危機
前些天YY作價36億美元賣給了百度,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同為直播平臺的美拍、映客、花椒、熊貓、來瘋……
這些曾紅極一時的直播平臺,如今已經漸漸的淡出大眾視野,這就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常態,如果你不前進,就可能隨時遭遇失敗。
在大佬的眼中,你們聊的不僅僅是遊戲,也是公司的未來。
員工的小心思
①批評找準對象
老闆的批評往往不看時間、不看地點、不看對象,有什麼就說什麼。
個別人工作消極,我這麼努力憑什麼還被牽連,老闆是不是應該自我反思?
從員工的角度來說,追責要找準對象,長期的「好壞不分」,員工難免心中積怨,消極怠工。
②看事情要看本質
眼見不一定為實,老闆總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他以為我們在聊遊戲,其實我們在分析遊戲的角色、攻略、渲染等等。
就像很多新媒體人每天必刷綜藝、刷劇、看娛樂新聞,你不看這些就抓不住用戶的心,而在老闆的眼中你可能就是在光明正大划水。
外行指導內行,是工作的大忌,用人不疑,別管過程,領導看結果就可以了。
③「坦誠清晰」的企業文化
作為回復的員工,開頭語很有意思,是「等了半天沒人回復」。
所以先從態度上來說,這位員工是非常合格的,無論問題對錯,既然老闆提出了質疑,就需要第一時間回復。
千萬不要老闆說了一堆,下面鴉雀無聲,工作有了溝通的交互,才能更高效的執行下去。
且這位員工說話的邏輯和方式也值得大家參考,他承認上班玩遊戲是錯的,維護了老闆,但又說追責到人,也給了委屈的員工一個交代,態度不卑不亢,既不諂媚也不欺壓。
第三視角
除了老闆和員工的角度,其實我們從中還能看出一些其他的問題,也能學習到一些知識:
①工作996
不止是996,今年西貝甚至提出了「715」的工作制度,也就是一周工作7天,上班時間從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2點,一共15個小時,並且西貝老闆還稱這是員工自願的,不強制。
原本每周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增加到72甚至105個小時。
高強度的工作讓人身心俱憊,每年都有大廠員工猝死或者自殺的案例。
正因為他們已經拼命的在工作,卻得不到誇獎反而被冤枉,在這種情況下「懟老闆」也就可以預見。
②張老闆的格局
做大事,必須要有容人的雅量,每個員工都是獨立的個體,允許每個人在網際網路時代張揚自己的個性,公司才會有活力,才有更多的創新迸發。
他們有優勢也有缺點,能挖掘他們的天賦優勢才最關鍵,面對員工的回懟,能夠用正確態度直面的,能在面子和道理之間正確選擇的,才是好領導。
有格局,未來的路才寬,如果都是按部就班,什麼事情都按照老闆的思路,那這家公司的危機就近在咫尺了。
③企業文化很重要
阿里三板斧管理中提到過「造土壤」,也就是公司領導要定公司的企業文化,什麼樣的企業文化養育什麼樣的人,如果公司領導喜歡阿諛奉承,那麼上行下效,公司必然活在虛假中。
一家好的公司不僅僅體現在工作管理上,如何溝通、怎麼稱呼、開會制度等等,都決定了公司的未來,比如網易為鼓勵內部溝通平等,今年九月份讓所有人改暱稱,拒絕哥、姐、總一類的稱呼。
如果能讓員工找到歸屬感,愛上公司,每個人都願意為公司付出,那麼公司前途自然是光明的,然而現實中,能有幾家公司的員工敢「坦誠清晰」呢?
從不同角度去看,老闆和員工都有自己的道理,不過對於在職場的你,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
大家不妨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大廠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點,無論996也好,還是715也好,如果你覺得能提升自己,期待未來能獲得更高的成就,那就不要在乎時間。
拿很多知名企業的老闆來說,小米的雷軍曾在金山工作;360周鴻禕曾就職於方正、雅虎;滴滴程維曾在阿里工作八年;羅永浩曾在新東方任職……
他們都有在大廠工作的經歷,在大廠所學習的技能、結識的人脈、看問題的角度等等,對於他們今天的成功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自己還沒成長到足夠優秀的年紀,去奮力打拼,不是僅僅完成業績拿工資,也不要認為工作只是給公司做貢獻,這同時也在提高你自己,只有自己足夠強大了,才能在職場做到雲淡風輕、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