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01老闆在工作群裡批員工摸魚:工作很閒嗎?
上班摸魚打遊戲被老闆親自捉到,這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這一次的瓜來自一家網際網路大廠。有人曝出一張公司內部遊戲群的聊天記錄,老闆發消息批評員工們上班時間閒聊遊戲。很快,這張截圖就被轟轟烈烈上了熱搜。
「這個群上班時間一直在閃,有一些同學在上班時間很專注地聊遊戲,好奇,你們都很閒嗎?這很常見嗎?」
儘管公司並不反對員工上班時間閒聊,但是從張一鳴的口氣中明顯可以感覺到,老闆對於員工的行為有些不滿。
員工在公司群裡大談特談遊戲,而且是明知領導也在這個群裡的情況下,上班時間被當場活捉聊遊戲,試問這樣的情景,那個職場人不會後背發涼,直冒冷汗地大喊尷尬?
緊接著,事情繼續發展:有人又放出一張後續截圖,公司內部群裡有人回復張一鳴:
上班時間閒聊這件事情本身是無法避免的,如果老闆認為影響了工作效率,那麼可以跑一下聊天記錄,計算一下群裡員工閒聊遊戲的時間和上班總時間的百分比,明確一下閒聊與工作業務是否相關,以此來說明員工並不是在上班時間摸魚。
更有猛士直接大膽艾特張一鳴:「那你退群啊!」
事情越演越烈,明明本來只是公司內部的一件平常小事,卻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與評論。當天,事情的當事人也就是網傳回復張一鳴的那位員工回應自己並沒有因為這件事受到影響,照常上班,公司真實坦誠,沒有後續,請求大家不要再傳播這件事情了;
另一位網傳怒懟的勇士也出來回應:網圖系惡意拼接而成,自己也根本不在那個群裡。
這場鬧劇才被畫上句號。
02 有人批判,有人贊同,對於張老闆的發言,網友們吵成一鍋粥
這件事情雖然沒了後續,一兩位當事人的回應而結束,但是針對這件事情的討論卻沒有平息。上班摸魚相比是每個職場人或多或上都會存在的行為,沒想到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員工也存在這樣的舉動,打工人們怎麼可能放過討論這件事情的機會?
在這樣平凡的小事引爆熱搜之後,評論鋪天蓋地而來。有不少媒體和網友立馬跟上熱搜的步伐,對張一鳴身為公司老闆卻專門監視員工的行為進行負面評價:
「身為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老闆,應該做的難道不是從戰略高度上來引導員工與公司的良性發展嗎?繁忙的公司大老闆竟然也會化身建施工,刻意監視員工的行為嗎?張一鳴很閒嗎?這樣正常嗎?
也有人站在字節跳動被批評的摸魚員工的角度上發言:打工人難道只能朝九晚五,沒日沒夜地加班嗎?加班是正常的,那閒聊也應該是被理解的吧,工作那麼勞累,誰能像機器一樣二十四小時連軸轉?
「老闆們就是不明白,他們眼裡是浪費了工作效率的閒聊與工作間隙的娛樂放鬆,其實那才是保證高效率工作的關鍵!」
「下班時間有人找我聊工作的事情,那為什麼我不能抽幾分鐘在上班時間跟同事閒聊一下放鬆心情呢?張一鳴的做法也太偏激了!」
當然也有人贊同張一鳴的做法:
「網際網路公司的福利就是好啊!公司竟然允許員工上班閒聊,還建立了專門的飛書遊戲群,結果呢?本來算是給員工發放的福利,現在竟然被認為是理所當讓,睜著工資聊遊戲,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上班不好好工作還有理了?張一鳴也沒說什麼太過分的話吧!態度還挺誠懇的。」
更有人從這次事件中看到了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環境的開放包容:
「老闆和員工可以在同一個群裡,員工們自由發言還不用顧忌老闆的身份;針對老闆,員工還能直言不諱地提出反對和解決的方式,這樣的公司,環境還不顧開放包容嗎?」
當然角度立場不同,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態度自然也會不同。只是這場風波,讓不少職場人也意識到:原來就連字節跳動的員工也免不了上班摸魚啊!本打工人上班摸魚不寂寞了!
03問題不在於上班是否摸魚,關鍵是一定要做能讓自己有所收穫的事情
上班壓力大,任務多,忙得團團轉更是常態,因此利用工作間隙放鬆一下也無可厚非。但上班摸魚這種行為的關鍵卻不在於是否存在,而是上班摸魚能不能讓自己有所收穫。
1. 上班時間不要一直摸魚,努力工作才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
《脫口秀大會》上思文用段子來描述自己改行做脫口秀之前工作的單位有多麼清閒:三個同事,一個在炒股,兩個在打遊戲,而睡覺的那個,是領導。
因為工作過於清閒,導致同事們對於僅有的工作量爭先恐後,領導甚至吸血刀:「看,誰讓你做得那麼快!今天沒做的了吧?」
段子固然好笑,但是仔細思考原因,清閒的同事們對於任務量不多的工作你爭我搶,是因為從摸魚活動中實在獲得不到成就感。
一直摸魚,等於浪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倘若把這些時間放在工作上,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與自我滿足感。
2. 適當摸魚可以放鬆精神,讓自己的效率更高
有人說:「一時摸魚一時爽,一直摸魚一直爽!」這樣的說法可能並不是懶惰哦!
管理學上存在一個「微休息」理論:短時間離開工作內容或場所,可以幫助員工下次增加辛勤工作的身心成本,從而對他們的工作方式和感覺產生積極影響。
因此上班摸魚並非百害而無一利,上班摸魚能夠讓自己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進行一定程度的放鬆與休息。這樣的方式,對於我們今天過勞死現象頻發的忙碌社會,或許具有一定程度上積極的意義。
3. 不管是不是摸魚,一定要做哪些真正能夠讓自己有所收穫的事情
摸魚磨出名堂的人,應該是憑藉精彩的科幻居住《三體》獲得雨果獎獎項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
劉慈欣的本職工作是工程師,業餘時間寫科幻小說,簡單來說,《三體》這部巨著就是他不務正業,在工作生活中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寫出來的。
不少打工人都驚呼:這一定是最強的摸魚大佬!這也就是說,摸魚的活動也要有所選擇,不管是不是摸魚,一定要做一些能夠促進自己提升能力的事情。同樣是摸魚,寫作和打遊戲,那個對於自我提升作用大不言而喻。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