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益生菌撐起千億級市場:行業亂象待規範 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小小益生菌撐起千億級市場!但只有7種能給娃吃,你造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

《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腸道問題成為了現代都市人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85%的中國人存在腸道問題。近年來,具有「改善腸道功能」的益生菌被奉若至寶。

「它可以促進消化和腸道,這兩個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

「益生菌改善吸收,免疫力會提升」

「益生菌改善便秘,有效排毒,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再甚者,在今年新冠肺炎期間,坊間還有傳言稱,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新冠肺炎。

益生菌到底是不是確有奇效?又是不是能夠成為預防新冠肺炎的「神奇藥丸」?「益生菌」消費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01

腸道免疫官:益生菌

事實上,近年關於益生菌的功效問題,業內存在不少爭論。

2018年,國際頂級期刊《Cell》接連刊登兩篇論文,質疑益生菌的作用,認為益生菌對人體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有益,甚至會干擾腸道原有的微生物。

通過在人體腸道內部的一系列實驗,研究人員發現部分人群的消化道會阻礙益生菌的定居。研究人員還發現,之前普遍認為的益生菌補充劑有助於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群恢復,其實也是不合理的,益生菌補充劑反而會延緩腸道微生物和腸道基因表達恢復到正常狀態。

今年6月9日,據CNN報導,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的一份新的審查報告稱,目前市面上很多益生菌添加產品其實對腸道健康沒有太大作用——包括消化道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或腸易激症候群。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益生菌對腸道、人體免疫的作用得到了相關印證。今年8月20日,由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主辦的第15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召開,會上對益生菌的作用進行了詳細剖析。

要理解益生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首先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人體與細菌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共生關係的。

在人體的皮膚表面、胃腸道、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糞便等部位分布著大量的細菌,尤其胃腸道細菌的種類最為繁多、數目最為巨大,佔人體微生物總量的約80%。

健康成人腸道內的菌種有1000多種,數量高達一百萬億,是我們人體表細胞總數的10倍;人體胃腸道共有超過1014個細菌,每克幹糞中就有4000億個共生菌。

在我們的腸道裡面共生菌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條件致病菌、致病菌以及膜菌群,其中膜菌群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益生菌,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正常情況下是優勢菌群,具有防護、營養、免疫調節等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稱:「益生菌是一種活的微生物,當給予適當的劑量時,對宿主的健康有益。」

相關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過增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長和黏附、調控免疫細胞活性及促進產生免疫因子等方式,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但是益生菌的免疫調節作用具有菌株特異性,特定抗原的益生菌菌株篩選、免疫調節作用功效及機制等有待深入研究。

8月28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七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委員醫學博士王紅偉引用了當前比較前沿的學術研究並明確指出:「益生菌對不同人群的免疫健康都有顯著作用;不同人群的健康特點和免疫力有差異,需要的益生菌菌株也可能不同。」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益生菌菌株並不多,而很多在售的所謂「益生菌製劑」,菌株各異,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並沒有發現有充分證據證明,益生菌對治療新冠肺炎等疾病有直接的作用。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腸道被稱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發揮作用的重要場所。免疫是人體健康的基石,一旦其功能失調,機體可能會產生過敏、腫瘤或受到病毒感染等健康問題。

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僅在我國就有兩億多人被過敏性疾病困擾。

在健合(中國)有限公司健康科學部高級經理王園園看來,腸道菌群具有「教育」免疫系統的特徵,若生命早期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構模式發生改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就會增加。而益生菌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成熟,進而幫助預防和輔助治療過敏性疾病。

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對於預防過敏性疾病病毒入侵,確實很重要。但相關專家同時指出,想要提高免疫力,除了補充益生菌外,更需要注重營養、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勞逸結合,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上升中的藍海:益生菌市場

隨著人們對腸胃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具有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產品,逐漸成為大家追求飲食健康的「新寵」。近年來,國內對益生菌的需求逐步興起,行業擴張趨勢明顯。

《2020-2026年中國益生菌產業運營現狀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已達40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速度為15%—20%。其中,亞太地區佔據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的近半壁江山,達47%;北美佔比第二,達16.5%;緊隨後面的是西歐地區和東歐地區,分別佔比15%和7%。

近五年來我國益生菌產業每年以高於15%的增速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益生菌市場的產品規模將會接近850億元。

「消費者對免疫健康空前重視,我非常看好免疫健康產品市場。預計未來5年,免疫健康定位的益生菌保健品將展現更強的增長潛力。」王紅偉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到。

近年來,除了湯臣倍健、合生元、量子高科等保健品公司以外,藥企、乳企甚至連休閒零食行業都紛紛推出添加益生元/益生菌產品。其中,母嬰市場最為凸顯,益生元/益生菌已經成為了繼DHA後各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配成分之一。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4-2019年期間,中國母嬰益生菌行業的市場規模以雙位數複合年增長率14.9%增長,增幅主要由兒童益生菌發展驅動。按零售銷售價值計,兒童益生菌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23.47億元增至2019年的47.6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5.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母嬰品類產品外,當前益生菌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作為發酵食品、保健食品、藥品、日化用品以及農畜牧等產業健康轉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產業下遊產品橫跨發酵乳品、乳飲料、休閒零食、膳食補充劑、日化用品及動物飼料等多個領域,產品品類正在不斷豐富。

以日化領域為例,益生菌已被用於護膚、口腔清潔等多個細分領域。2018年,雲南白藥牙膏推出首款益生菌兒童牙膏,隨後包括AvecMoi、參半、如沐等新國貨品牌也紛紛跟進,推出了益生菌牙膏、漱口水等口腔護理產品。

與此同時,「益生菌護膚」、「皮膚微生態」等概念也日益興起。今年7月21日,日本YAKULT養樂多集團旗下的「Yakult海外旗艦店」首次入駐天貓國際,店內產品全部為該公司在乳酸菌品類上延伸的日本化妝品。

Hexa Research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化妝品市場規模為2100萬美元,按預期8%的複合增長率發展,2025年將突破2630萬美元。總體而言,益生菌市場,尤其是在日化市場的應用還處於初步發展期,產品品類偏新、消費者的產品認知度不高,是一片處於上升階段的藍海。

「隨著這次疫情的暴發,相信不少益生菌企業認識到科研儲備能力、供應鏈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對行業來說,科學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也將在一定程度推促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澳優乳業中國副總裁、錦旗生物集團董事長劉學聰認為,益生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免疫力提升等作用已經得到科學界的共識,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提高。

在他看來,益生菌不僅是食品工業的應用型產品,更可能是食品業、畜牧業等的革命型產品,未來「全食品益生菌發酵化」將成為現實。

03

行業亂象待規範: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不過,益生菌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和升溫的同時,行業亂象亦有抬頭趨勢。

「之前一直有購買酸奶的習慣,可是經常喝也不見有很明顯的效果。還有一次,喝完酸奶之後拉肚子特別厲害,我覺得是產品問題,後來我就很少購買了。」——目前正在廣州上大學生的陳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孩子現在5歲,之前有購買過益生菌給小孩吃,藥店店員會提醒我要冷藏保存,可是有些地方我看到它們可以常溫下售賣,不知道是產品的問題還是銷售的問題,我覺得不是特別規範。」——一位在佛山的全職媽媽說。

21世紀經濟報導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益生菌產品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在售產品只標註了菌株名稱,沒有明確標註菌株號;有的甚至連菌株名稱都不標註;有的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中則添加了二氧化矽、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適宜嬰幼兒食用的成分。

(不明確標註菌株)

(成分不合理添加)

產品含有益生菌活菌數與企業標註數量不一致、不明確標註菌株、成分不合理添加、終端市場宣傳不規範……這些都是當下益生菌行業普遍存在的亂象。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隨著行業進入企業越來越多,市場亂象也不斷出現。

「新冠疫情期間,在某院士關於益生菌的觀點出來之後,有很多益生菌廠家、微商都借著這個由頭順勢進行宣傳。」一位國內益生菌產業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對於益生菌常見的消費誤區,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楊瑞馥提醒:「當前獲批上市的益生菌產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於個體差異,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要注意找到適合自己的菌株。」

21世紀經濟報導注意到,針對不同人群的益生菌使用情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指出,對於特定患者,如兒童腹瀉患者、抗生素腹瀉患者,有較多證據表明,益生菌可以緩解症狀,因此,這部分患者可以使用益生菌。但對於另一些患者,如腸道黏膜缺損者,則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能會成為入侵菌,引起感染,導致菌血症,建議這部分患者不要隨便使用益生菌產品。

那麼,消費者在選購益生菌產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建議:「消費者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一是要注意產品標示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經過臨床驗證,『臨床是金標準』;二是看整體菌群數,只有攝入人體後仍存活的菌群,才是有效的菌群;此外,則是針對自身需求來補充相應的益生菌。」

記者了解到,在益生菌菌株種類上,目前我國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只有7個菌種9個菌株;而在數量上,《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活菌數目不得少於106CFU/ml(g)(菌落每毫升)。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應該需要注意這兩個指標。

朱丹蓬預計,隨著現在進入益生菌行業的大企業越來越多,大企業的不斷進入、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

(作者:葉碧華,鄭敏珊)

相關焦點

  • 小小益生菌撐起千億級市場!但只有7種能給娃吃,你造麼?
    近年來,國內對益生菌的需求逐步興起,行業擴張趨勢明顯。 《2020-2026年中國益生菌產業運營現狀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已達40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速度為15%—20%。其中,亞太地區佔據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的近半壁江山,達47%;北美佔比第二,達16.5%;緊隨後面的是西歐地區和東歐地區,分別佔比15%和7%。
  • 益生菌千億市場引巨頭搶食 本地益生菌飲品企業外拓市場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腸道健康的日益關注以及益生菌的概念普及,益生菌市場不斷擴大。南方日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7年(第四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上獲悉,益生菌產業已達千億規模,其中,益生菌飲品市場規模近500億元。
  • 益生菌市場:下一個千億級市場風口
    7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藉助去年收購的豐華生物,澳優公司將進一步布局益生菌領域。據歐睿國際數據,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價值約400億歐元(約3000億人民幣)。中國的益生菌市場平均每年增速約15%,預計2022年將達到接近900億元市場規模。作為近年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益生菌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大健康市場風口。
  • 《2020中國益生菌行業白皮書》在京發布
    在動植物健康領域之外,行業針對「環境健康」理念開發出許多面向環境清潔的益生菌創新應用,例如美大健康旗下的科裡思特外用益生菌產品。此類產品可以憑藉益生菌的生物性特點實現對有害菌的抑制,有效避免傳統化學製劑對環境帶來的危害。
  • 植髮消費陷阱被央視曝光,雍禾堅守誠信透明醫療
    近日,央視一套(CCTV1綜合頻道)《生活圈》欄目,報導了來自上海的張先生在某植髮機構的遭遇,並邀請醫學專家解讀植髮行業內幕和認知誤區。近年來植髮手術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植髮行業的亂象引發央視在內的各大媒體關注。一個「黑機構」的存在,就可能導致整個植髮行業的信譽受到重大損失,植髮機構擔當起社會責任、加強企業自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千億益生菌大市場 不能遺忘了太子奶
    在千億級的大健康產業中,天生擁有健康基因的益生菌行業,從其誕生開始就迸發出勃勃朝氣。相關報告指出,我國益生菌市場發展前景巨大,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元。面對巨大的益生菌市場紅利,近年來,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發力搶佔我國益生菌產品市場。
  • 2020情趣用品報告:行業迎來千億級市場,單身人群消費頻率更高
    從「談性色變」到「為性買單」,國內情趣用品市場一直在「低調」前行。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了《2020年中國情趣用品行業及消費行為調查分析報告》,圍繞情趣用品行業興起原因、發展現狀、產業鏈、標杆企業案例、銷售模式、用戶畫像及未來趨勢等進行分析解讀。
  • 益生菌+益生元麼麼噠=千億級市場
    從最初的原味酸奶,到調味酸奶、果粒酸奶,口味實現了多樣化;從基礎酸奶,到益生菌酸奶、低乳糖酸奶等,健康功能實現了多樣化;「美味+健康」將成為未來酸奶的主流元素。     健康配料的應用,可以大大豐富酸奶的健康功能。目前最風靡市場的是益生菌酸奶,形形色色的益生菌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但益生菌在經過人體時,由於胃酸的作用使得益生菌大大受損,因而益生菌的健康作用並未得到有效發揮。
  • 益生菌乳飲品亂象叢生 國產菌種研發成空白
    目前益生菌飲品市場存在的把「死菌」當「活菌」、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活菌」變「死菌」、產品標識不規範、產品功能同質化等問題,亟待解決。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指出,大眾對益生菌的認識有限,國內基礎研究薄弱,但益生菌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益生菌食品擁有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食品市場,在乳製品中也得到了極好的發揮和運用。目前,全球有約4億~5億人消費益生菌乳製品,2015年全球乳酸菌市場總值超過300億美元,且平均每年以15%~20%的增長指數發展。
  • 養樂多背後的千億益生菌市場 玩家正浮出水面
    今生:近千億美元全球市場1935年,乳酸菌飲料養樂多問世,益生菌開始走向產業化,隨後的數年間,益生菌的行業應用不斷繁榮豐富。近幾年來,市場上益生菌商品應接不暇地出現,從酸奶到巧克力,從藥品到膳食補充劑,益生菌產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企業通過布局益生菌產品這顆棋來向大健康產業進軍,益生菌市場迅速發展起來。從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來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
  • 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達千億元 菌種安全與健康評價成為關注焦點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 酸奶、奶酪、泡菜……這些我們常見的食物中就含有益生菌。近年來,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快速擴大,2018年已形成近千億元的產業市場。但在益生菌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質難以科學界定等諸多問題。
  • 保健品行業:千億市場,整合加劇
    ▌保健品千億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超千億,未來5年行業增速近10%根據Euromonitor分類,消費者健康可以分為OTC(非處方藥),維生素和膳食營養補充劑,體重管理,及運動營養四大類。
  • 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市場,國內尚無強制規範標準
    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配方單一,並不符合代餐的標準。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新興市場中尚無任何強制規範標準。翻出花樣:新老品牌齊入局在工位常備一盒代餐粉,已經成了上班族苗宇的日常生活習慣。下班後,他不去食堂吃飯,衝一杯代餐奶昔就是晚餐。
  • 陳衛談益生菌產業:應避免盲目追捧 建議行業標準細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教授表示,益生菌產業持續升溫,但應該避免過熱。益生菌產品市場亟需監管,建議制定更加細化的行業標準,來遏止市場亂象。  陳衛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對於人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315首度曝光家具消費陷阱,買家具注意這6點,遠離家具消費陷阱!
    315首度曝光家具消費陷阱,買家具注意這6點,遠離家具消費陷阱!每年的315,央視315晚會都會曝光各行各業的一些消費陷阱,而今年315則首度曝光了家具消費的陷阱,買家具一定要注意這6點,避免自己陷入家具消費的陷阱!
  • 照明行業:小小燈具如何撬動千億市場?
    近幾年,我國照明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2年我國照明行業市場規模為1354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增長至3829.7億元,初步測算2018年照明工程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344億元左右,預計2021年我國照明工程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035億元。
  • 益生菌產業升溫:企業加碼布局 行業標準模糊
    不過,升溫之餘,行業亂象亦有抬頭趨勢。產品含有益生菌活菌數與企業標註數量不一致、終端市場宣傳不規範等現象仍較普遍。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隨著行業進入企業越來越多,市場亂象也不斷出現。大事隨著大企業的不斷進入,對消費端的科普力度不斷提升,整個益生菌市場也會逐漸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未來整個產業也將進入產銷兩旺的局面。
  • 三生公司「消費致富」是餡餅還是陷阱?直銷行業再曝亂象
    2019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針對「保健」市場亂象在全國開展百日聯合整治風暴。權健後又是華林 還有多少傳銷企業有待拔除?繼權健後,華林、無限極先後被立案調查。但這只是掀開了直銷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 鐘錶維修市場亂象叢生,消費者如何防止「被消費」?
    行業沒有規範的執業標準,無需任何從業證書,門檻低,以至於行業內魚龍混雜,很多隨便跟隨師傅學上三五個月便可以自稱『師傅』。」名表維修連鎖品牌廣誠表行的專業鐘錶師梁耀友告訴記者,維修行業屬於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行業,維修亂象、價格差異大、服務標準不規範,一支手錶從出現問題,消費者選擇維修網點,到手錶檢查,維修方案,報價,可以說消費都是被動的,所以「被消費」現象常常出現。
  • 近千億美元市場,國內益生菌產業進一步爆發
    從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來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18年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為494億美元,預計於2023年達到692億美元,益生菌產業前景廣闊。我國益生菌行業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在大健康產業中屬於消費群體增長速度較快的行業。益生菌的消費群體從嬰兒、兒童、老年人逐漸向年輕人擴展,消費品類也從飲品向食品日化用品延伸,需求空間仍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