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研英譯漢的評分細則看詞義的選擇和引申

2020-12-12 搜狐網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對2005年考驗英語試卷的抽樣調查,考生在答卷時存在著兩方面的突出的問題第一,考生對複雜的句子結構仍然掌握不好,對插入語的理解和翻譯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二,對詞義的掌握不到位,失分過多是因為對某些關鍵詞詞義理解有偏差而造成的。

  對於第二點,很多考生在做英譯漢試題時深有體會,經常感覺到文章和句子都看明白了,但是,翻譯成漢語時就往往有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或者即使翻譯出來了,總覺得自己的譯文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找不到貼切的詞來表達,因而造成做題時耗時較長或者因為個別單詞的詞義不準確而被扣分。

  對於第一點,考研英語翻譯中出現的句式的數量是有限的,因而比較容易掌握,而考察的詞彙數量眾多,很多考生覺得難以準確把握。實際上,從最近教育部制訂的評分細則可以看出,詞義的選擇和引申只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是可以得分的,考生在考前衝刺階段,掌握詞義選擇和引申的基本技巧並再次認真的研究一下這些真題中詞義選擇和引申的範圍,對於在考場上取得考研翻譯高分,具有重要的意義。 >>>>明確今年考察重點 有的放矢強化三項技能

  

詞義的選擇:一詞多類、一詞多義是英語詞彙的一大特點。一詞多類是指一個詞具有幾個不同的詞性。一詞多義是指一個詞具有幾個差異較大的詞義。詞義的選擇可以從詞語的搭配、句子或段落對於詞義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性考慮,以保證詞義理解的準確。例如: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很多考生把」scale」翻譯成」範圍、規模」,但和後面的定語從句」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在對我們的對象進行比較時所用的)根本不能銜接,因此,」scale」在此處的含義為」尺度」。

此外,「valid」和「fair」兩個詞也可以幫助我們確定」scale」的含義。此句可翻譯為:既然對智力的評估是比較而言的,那麼我們必須確保,在對我們的對象進行比較時,我們所用的尺度能提供「有效的」或「公平的」比較。

  詞義的引申:指從原詞的內在含義出發,結合語境和所譯成語言的表達習慣,對原詞進行語義調整,選擇恰當的詞彙來表達。縱觀歷年考題,詞意引申是一個重要的考點,是考生須掌握的一種重要的解題技能,它可以使譯文忠實通順,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詞彙引申時必須注意兩點:第一,必須立足於語詞的基本意義;第二,要注意詞語的搭配關係以及詞彙特定的上下文。

  The target is wrong, for in attacking the tests, critics divert attention form the fault that lies with ill-informed or incompetent users.標準的譯文是:把標準化測試作為抨擊的目標是錯誤的,因為在抨擊這類測試時,批評者沒有考慮其弊病來自於人們對測試的不甚了解或者使用不當。從譯文中可以看出,句子中至少有三個短語在翻譯成漢語時進行了引申」 divert attention form」直譯是」把……注意力轉移開」,譯文中引申為」沒有考慮」,」 lies with」 直譯為」存在於,取決於」,譯文中將其引申為」 來自」,」 incompetent users」本意是「無能的」,引申為「不當的」。

  下面,我們通過最近六年真題的評分細則和閱卷情況,來研究一下詞義選擇和引申的問題:

2005年試題分析

Part C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arefully and then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gments into Chinese. Your translation should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2. (10points)

  It is not easy to talk about the role of the mass media in this overwhelmingly significant phase in European history. History and news become confused, and one's impressions tend to be a mixture of skepticism and optimism. (46)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t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s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The Europe that is now forming cannot be anything other than its peoples, their cultures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With this in mind we can begin to analyze the European television scene. (47) In Europe, as elsewhere multi-media group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successful groups which bring together television, radio,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publishing houses that work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One Italian example would be the Berlusconi group, while abroad Maxwell and Murdoch come to mind.

  Clearly, only the biggest and most flexible television companies are going to be able to compete in such a rich and hotly-contested market. (48)This alone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levision business is not an easy world to survive in a fact underlined by statistics that show that out of eighty European television networks, no less than 50% took a loss in 1989.

  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will oblige television companies to cooperate more closely in terms of both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49) Creating a 「European identity」 that respect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which go to make up the connecting fabric of the Old continent is no easy task and demands a strategic choice—that of producing programs in Europe for Europe. This entails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whose programs relate to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ur ow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we must concentrate more on co-productions, the exchange of news, documentary services and training. This also involves the agreements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for the creation of a European bank for Television Production which, on the model of the European Investments Bank, will handle the finances necessary for production costs. (50) 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y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and if I had to choose a slogan it would be 「Unity in our diversity.」A unity of objectives that nonetheless respect the varied peculiarities of each country.


[試題分析]

   C 節 5 小題 , 每小題 2 分 , 滿分 10 分 , 平均分 5.17 分 , 難度 0.517, 各小題的難度值均在0.45~0.56 之間 , 比較均衡 , 分別為 0.503(46 題 ) 、 0.563(47 題 ) 、 0.512(48 題 ) 、 0.453(49 題 ) 、0.555(50 題 )。相比而言 ,46 題句子結構相對複雜。, 而且還含有倒裝句。, 因此難度較大 ;49 題句子結構最複雜, 而且有幾個詞義很難把握的詞彙 , 難度最大。 綜合考生答卷情況 , 有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 :(1) 考生對複雜的句子結構仍然掌握不好 , 對複合句和倒裝句的理解和翻譯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 尤其表現在第 46 題和 49 題上 ;(2) 對一些貌似簡單、但很難在漢語中找到確切對應意義的單詞的理解和掌握還不夠好 , 如 46 題中的 "convey" 和 "serve",47 題的 "mu1ti-media",48 題的 "underline",49 題的 "identity" 、 "the Old Continent" 和 "fabric」,50 題的 "scale" 、 "stand" 和 "fall" 等。

   相關閱讀: >>>名師一對一指導考研英語衝刺  >>>考研英語衝刺不可不聽的忠告

  46.[答案] 電視是引發和傳遞這些感受的手段之一一一在歐洲近來發生的事件中 , 它把不同的民族和國家連到一起 , 其作用之大 , 前所未有。

  [分析] 難度 0.503; 區分度 0.447.與 47 、 48 和 50 題相比, 該題有較大難度, 主要因為 :(1) 句子結構較複雜;(2) 單詞如 "feelings","created」,"conveyed" 和 "served" 的詞義比較難確定。從句法上講, 該句是由兩個並列句構成的, 破折號以前的並列句還包含了一個由 "by which」 引導的定語從句,而且是被動式的句子。在翻譯這個並列句時, 考生應首先關注該句的主語一表語結構:"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電視是……手段之一), 然後再關注跟在 "means" 後面的被動式定語從句。從翻譯技巧上講, 英語被動式應儘可能用漢語主動式來翻譯。最後再關注 "feelings」,"created」 和 "conveyed" 的詞義。 "feehgs" 一詞可譯成 "感情" 、" 感覺 "、"感受"、" 情緒 "、" 知覺 "等 , 究竟應選擇哪個漢語表達最準確 , 這要看 "feelings" 指的是什麼了。該句前面談到 "...one 's impressions tend to be a mixture of skepticism and optimism " ( 在歐洲的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裡,大眾媒體的作用很難談清楚。歷史與新聞混淆在一起, 人的印象趨於一種既懷疑又樂觀的感受 ), 因此, 這裡的"feelings" 應指感受而非感情。 "created" 指引發而非創造( 這些感受 ),"conveyed" 指傳遞而非搬運或轉讓( 這些感受 )。這個並列句可譯為 "電視是引發和傳遞這些感受的手段之一"。該句的後一個並列句是個倒裝句式"never before has it done ...", 關鍵是 "it" 指代什麼。從上文看 ,"it" 指代 "television"( 電視 ) 。 "serve so much to do sth" 可譯成" 在 ( 做 ) 什麼方面發揮如此大的作用 "。該句可譯為: 電視在連結不同民族和國家方面從未發揮過如此大的作用。 "people" 加了 "s" 之後指民族,"nations」指國 家。

  47.[答案] 在歐洲, 像在其他地方一樣, 傳媒集團越來越成功: 這些集團將相關的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和出版社組合在一起。

  [分析] 難度 0.563; 區分度 0.489。與 46 和 49 題相比, 該題的難度不大, 句子結構相對比較簡單, 包含一個主句 "multi-media group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successful」, 主句後跟了個含有兩個定語從句的同位語 "groups which bring together television ,radio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publishing houses that work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 由 "which" 引導的定語從句是用來限定 "groups" 的; 由"that" 引導的定語從句是進一步說明"television」,"radio」,"newspapers」,"magazines" 和 "pubIishing houses" 的。該句可分成兩部分翻譯。第一部分是冒號以前的主句,"multi-media groups」 要譯成"傳媒集團 ", 不可譯成"多媒體集團", 以免引起歧義。 "increasingly successful」 可譯為 " 傳媒集團越來越成功 "。冒號後面的同位語部分可單獨譯成一句話 , 主語重複 "這些集團 ", 謂語用定語從句中的謂語 "bring together"( 把……組合在一起 ), 譯為 " 這些集團把……組合在一起 "。由 "that" 引導的定語從句這裡可用一個 簡單的形容詞 "相關的" 來翻譯。

  48.[答案] 這一點就足以表明, 要在電視行業裡生存下來並非易事。統計數字尤其說明了這一事實 , 在 80 個歐洲電視網中, 多達一半在 1989 年虧損。

  [分析] 難度 0.512; 區分度 0.553。與前面一句相比 , 這句話相對較難 , 主要難在 :(1) 句子結構複雜 , 該句的主句包含一個賓語從句 "that the television business is not an easy world to suvive in", 一個同位語 "a fact」, 一個限定同位語的過去分詞結構, 裡面還有一個限定介詞賓語"statistics" 的定語從句 :"that show ...", 以及動詞 "show" 的賓語從句 :"no less than 50% took a loss";(2) 有些表面上看去比較簡單的常用詞的譯法需要注意, 如 :"alone","world","underlined","took a loss」 等。這句話可分成兩部分來翻譯。第一部分是該句的主句 :"This demonstrates that..."( 這一點表明 ),"alone」 指光靠這一點, 因此可譯成 " 足以 "。"Demonstrates」 後的賓語從句可譯成 :" 在電視行業裡生存不是件容易的事 ", 注意 "survive" 後的介詞 "in" 。全句可譯成:" 這一點足以表明, 要在電視行業中生存下來並非易事。"該句的第二部分是整個前面部分的同位語, 可單獨翻譯。 "underline" 指強調, 其過去分詞形式隱含著被動的語態, 原意為 :"這一事實被統計數字所強調 "。但按照翻譯技巧, 被動式可做主動處理 , 因此可譯成:" 統計數字尤其說明了這一事實 "。至於限定 "statistics」 的定語從句 "that show that out of eighty European television networks, no less than 50% took a loss in 1989", 則可單獨譯成一句:" 在 80個歐洲電視網中, 多達一半在 1989 年虧損"。"no less than」 原意是"不少於", 這裡可譯成"多達 "。

  49.[答案] 不同的文化和傳統把歐洲大陸編織成一體,要創造出一種尊重這些不同文化和傳統的 "歐洲品牌 " 絕非易事, 需要人們做出戰略性的選擇。

  [分析] 難度 0.453; 區分度 0.536。這句話是 5 句話中最難的句子, 主要難在:(1) 主語因含兩個不同層次的定語從句而變得太長, 與謂語"is" 和 "demands" 相隔太遠, 考生容易混淆;(2) 這句話中的許多單詞考生都很熟悉, 但這裡的具體詞義卻很難選定, 如"identity","connecting fabric」,"the Old Continent」 等。首先 , 考生可搭建起該句的基本結構 :"Creating sth is no easy task,and demands a choice」( 創造……是不容易的事情 , 需要做出……選擇 )。問題在於作主語的動名詞 "creating" 後的成分, 這裡包含了兩個不同層次的定語從句: "that respects...;which go to make up..." 。只要考生把 "creating」 後的成分及其關係理解清楚並翻譯順當, 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考生不妨按照原句的次序先梳理一下思路:要創造出一種 " 歐洲品牌 " 不是件易事 -一一這種歐洲品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一一這些不同的文化和傳統把歐洲大陸編織成一體。按照漢語的行文習慣,英語中後置的定語從句應提前, 放在被限定的名詞之前, 因此, 翻譯時要先把最後部分提前。

  從詞義層面上講,這句話的難度也很大。如 "identity" 一詞 , 原意為 "身份、特性、一 致、本體、個體 ", 但這些詞義都與原文所包含的意義不大相符。緊接這句話的是 :"that of producing programs in Europe for Europe.This entails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whose programs relate to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ur own」(也就是選擇在歐洲為歐洲製作電視節目。減少對北美市場的依賴, 因為他們的節目所涉及的體驗和文化傳 統與我們自己的大為不同) 。由此可見 , 這裡的 "European identity" 指的是一種不 同於北美的、代表歐洲特性的標誌, 因此譯為"品牌 "比較合適。另外,"the Old Continent" 特指發現北美新大陸之前的歐洲大陸 , 因此這裡不宜譯成"老大陸", 而應明確譯為"歐洲大陸"。

  50.[答案] 在應對如此規模的挑戰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聯合,我們就生存;分裂,我們就滅亡。"

  [分析] 難度 0.555; 區分度 0.510。這句話較之 49 題, 可謂簡單了許多, 主要是句子結構相對簡單, 而且結構對稱, 容易理解。該句的難點有:1) 如何理解和翻譯"stand"和 "fall", 是譯成" 站立 "、"倒下", 還是根據上文的意思, 譯成"生存"、"滅亡"; 2)"on such a scale" 和 "deal with" 的譯法 ,"deal with" 可譯成 "處理" " 應對 ","on such a scale" 可譯成 " 如此規模的 "。另外 , 過去分詞 "united" 和 "divided" 實際上是 "if we are united" 和 "if we are divided" 的省略, 意思是:"假如我們聯合,我們就生存; 假如我們分裂, 我們就滅亡"。

  名師解析果然非同凡響!>>>>歡迎到考研之友參與討論


(責任編輯:高琨)

相關焦點

  • 考研長難句翻譯技巧:詞義選擇和引申技巧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我們在弄清原句結構後,就要善於運用選擇和確定原句中關鍵詞詞義的技巧,以使所譯語句自然流暢,完全符合漢語習慣的說法;選擇確定詞義通常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1、根據詞在句中的詞類來選擇和確定詞義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們相似極了。
  • 考研英語翻譯技巧:詞義選擇及詞義引申
    詞義的選擇和詞義引申是考研翻譯中最常用的翻譯技巧。在考研翻譯中,這中現象更是比比皆是。一、詞義的選擇如:I』ll see her home tonight.  今晚我送她回家。India is the home of elephants.  印度是大象的生長地。He’s at home with the classics.
  • 英譯漢中的詞義確定和引申
    英語單詞在不同的場合和搭配中,詞義有時差別很大。如果把某些英語單詞或詞組按詞典上的意義直譯過來,就會使譯文晦澀生硬,不易理解,甚至還可能引起誤解。因此在翻譯時,要在弄清原文意思的基礎上按照漢語習慣選擇適當詞義加以引申,以求更確切地表達原文意思。
  • 考研英漢翻譯中詞義的選擇與引申
    考研英漢翻譯(閱讀理解B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準確理解概念或結構較複雜的英語材料的能力。要求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一篇約400詞的文章,並將其中5個劃線部分(約150詞)譯成漢語,且譯文準確、完整、通順。  要達到這一標準,考生所面臨的難點主要有結構複雜和詞義抽象兩方面。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六級翻譯技巧之詞義的選擇和引申技巧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大學英語六級翻譯技巧之詞義的選擇和引申技巧 2017-05-22 15:47
  • 9個問題幫你梳理英語作文評分細則
    很多考生比較關心,下面是一位閱卷人針對英語作文評分常見的幾個問題給出的回答,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好的了解作文的評分要求,更有針對性的複習。 問題1:在評分細則中,我注意到有「錯誤多」和「錯誤較多」這兩個不同的字眼,那麼請問錯誤的多少是否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呢?
  • 2018考研英語翻譯技巧:詞義引申
    翻譯算是英語考試中難度比較大的一種題型,而要提升翻譯技巧必須要打好基礎,經過長期積累和練習。小編在此分享一些翻譯技巧,大家可以學習下,慢慢去揣摩和練習。 2018考研英語翻譯技巧:詞義引申   引申是指從原詞的內在含義出發,結合語境和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在譯文中對某些詞作一定的語義調整,以達到忠實、通順的目的。英譯漢時常常會遇到許多單詞,按詞典上給的詞義來翻譯,譯文就會生硬難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
  • 2019考研英語:從作文評分標準看寫作備考
    問題1:在評分細則中,我注意到有"錯誤多"和"錯誤較多"這兩個不同的字眼,那麼請問錯誤的多少是否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呢?換句話說,究竟錯多少是"多",錯多少是"較多"?   解答: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作文長短不一樣,因此評分細則中的"錯誤多"和"錯誤較多"是一個相對模糊數字。
  • 考研英譯漢的幾點啟示
    考研英譯漢的幾點啟示 一、何為翻譯?     我國曆年考研的英譯漢要求考生在一篇約400詞左右的短文中翻譯其中的五個句子,多半命題者認為是可譯而難譯的長句。那麼,如何轉換語言信息呢?
  • 2012考研英語(一)大綱英譯漢深度解析
    通過與2011年考研英語(一)大綱對比,2012年考研英語大綱中對於英譯漢部分沒有做任何實質上的調整,依舊將其作為閱讀理解中的PartC部分出現,還是測試考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所以學生按原計劃複習即可
  • 閱卷老師訪談:關於考研英語作文評分的9個問題
    考研英語作文是怎麼評分的,雖然評分標準網上大家都能夠查到,可是具體的實際情況並不可能按照標準走,還需靈活處理,具體的細節和操作上又是如何呢?很多考生比較關心,下面是一位閱卷人針對英語作文評分常見的5個問題給出的回答,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好的了解作文的評分要求,更有針對性的複習。
  • 名師談考研英譯漢: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考研英語英譯漢題目的難度有目共睹,凡是接觸過的人無不感嘆太難。 海天考研供稿 考研英語英譯漢題目的難度有目共睹,凡是接觸過的人無不感嘆太難,五個劃線句子大約150個單詞,平均到每句差不多30個單詞,而且其中語法句式也很有講究
  • 詞義引申的本質:詞音借用
    最早注意到詞義引申現象並對此有所闡發的,當推南唐徐鍇(陸宗達、王寧1983:24)。《說文解字系傳》中有不少關於本義和引申義的發明,如《說文》「材,木梃也」,徐鍇《系傳》:「人之有材,義出於此。」《說文》「極,棟也」,徐鍇《系傳》:「今人謂高及甚為極,義出於此。」徐鍇雖對詞義引申現象有所闡發,卻未明確提出「引申」一說。
  • 考研英語英譯漢的試題特點和難點
    以下信息為連載內容,由聚焦圖書授權本網站發布,文章內容來自《2006版考研英語複習指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三、英譯漢的試題特點和難點  1 句子較長,結構複雜,內容比較抽象。
  • 考研英語英譯漢的方法與技巧
    考生首先必須對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不同特徵有所了解。詞典所提供的詞語的中文意思是翻譯的基礎,而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則要依照上下文的具體語境而定。在英語中,詞和詞組的意思要根據詞語之間的前後搭配關係而定;句子的意思要根據句子之間的修飾關係與邏輯關係而定。
  • 通過評分細則研究考研英語翻譯詞義選擇和引申(三)
    社會科學是能力發展的一個分支,它需要研究人類和同樣條件下自己的規律。系統學和使用自然物理用於自然科學家。(0分)   2. 社會科學是智力發展的一個分支,它通過使用自然科學家學習自然規律的方法,即原因,秩序,系統以及其他方法,去學習人類及其生存。(0.5分)   3.
  • 2017考研英語:翻譯方法及常考內容解析
    翻譯是考研英語中的固有題型,隨著對長難句考察的側重,近年來的翻譯題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長句子,這往往讓考生感到無從下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翻譯技巧,並且對英譯漢中常考短語和句型做了簡單的匯總。
  • 2019考研英語:英譯漢翻譯技巧及常考句型
    下面是關於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考試英譯漢的一些翻譯技巧和常用句型,希望能幫到大家。   從詞彙和句法的要求上看,詞彙要根據上下文的段落內容確定詞性和詞義,主觀臆斷容易造成幼稚的理解;而複雜長難句仍然是考生面對的最大障礙,考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從句句法知識,迅速拆分長句,確定主謂賓,再將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平行結構、倒裝結構、分詞、代詞指代、被動語態、特殊句型、詞組一一擊破。
  • 考研英語小灶:英譯漢「必備技巧」
    考研英譯漢是閱讀理解的一種題型,它實際上是對閱讀理解更深層次的要求。現在正是研究生考試備考階段最緊張的備考期,前一段時間大家把英語的複習重點都放在閱讀理解方面,文都教育考試輔導中心英語輔導專家提醒廣大考生:在做模擬題時,不要僅僅重視英語閱讀理解,考試無小事,會出現在試卷上的題型同樣重要。
  • 考研政治石磊團隊攜手北航社成立「命題·閱卷·評分細則研究中心...
    2019年7月13日上午9:00,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聯合多位考研專家設立的「北航社考研命題·閱卷·評分細則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考研政治強化1500題》新書發布會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