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竟讀錯許多年!孩子讀了不少書卻沒長進?這下有答案了

2020-08-10 讀者新語文



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遇到過這個尷尬。

老師勸家長:「想讓孩子學好語文,進而獲得優秀的讀寫能力,一定要養成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語文學不好,其他科目都會出問題。」

家長一邊著急一面反問:「我家孩子讀了不少書,但長進很少,仍然是不會做閱讀題,不會寫作,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時候,好多老師都會鬱悶。是啊!他們從站上講臺,就被告知要這樣勸家長,但問題出現時,到底該怎麼辦?

真正的讀書高手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出三個錦囊:

其一,讓孩子把自己正在讀的書,朗讀出來給家長聽。通過孩子朗讀的情況,就能了解孩子理解的程度。


其二,不要急著讓孩子讀大部頭的世界名著。名著背後有獨特的時代、人性的背景,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緩緩開始。


其三,是最要緊的一點——要讓孩子掌握讀書和思考的方法。讓孩子讀書的目光能深入到文字縫隙裡去,會讀書的孩子,目光像楔子,能撬開文字,發現另一個世界。

對老師和家長來說,最難的恐怕就是第三個問題了,怎樣才能讓孩子讀書的目光像楔子一樣有力呢?我們需要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有閱讀高手曾為我們展示過大家熟知的童話《灰姑娘》的讀法,讀完之後,很多人都感慨,原來這個童話讀了這麼多年,我們竟然有這麼多東西都沒讀出來。

一、灰姑娘的繼母是個壞媽媽嗎?

讀《灰姑娘》,最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可能是:灰姑娘的繼母怎麼這麼壞?

這個問題,考驗的是老師或父母的閱讀能力,以及他們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本領。閱讀的同時,需要和孩子一起反覆比對書裡的世界和現實的生活。稍微一比,我們就發現,灰姑娘的這個繼母,在現實的生活裡簡直比比皆是。

動畫片《灰姑娘》劇照

這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呢?在一個屋簷下,她眼瞅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和繼女相比相形見絀,但女兒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她要竭盡所能給女兒創造更舒適、更便捷的條件,讓她們生活優裕、富足,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生活。

所以,她使用各種手段,打壓、欺負可憐的灰姑娘,只為了給自己的女兒爭取美好的生活。

我們可能需要和孩子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不得不承認,對灰姑娘極盡惡毒的繼母,對兩個親生女兒來說,真的是盡心盡力的媽媽。當我們站在灰姑娘這邊,我們會厭惡和唾棄這個「壞媽媽」.

但是,如果她就是我們的媽媽,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對大部分不會讀書的孩子,閱讀就是從故事裡找樂子,但當他們開始把自己代入故事的主人公,開始體察角色的內心時,孩子就產生了共情能力,內心變得敏感而柔軟,這是閱讀帶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

讀書能讓人變得柔軟起來,願意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位置體察世情,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漸漸豐滿,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硬邦邦的成功的欲望。

二、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幫助

被繼母剝奪了參加王子晚宴的機會之後,灰姑娘特別傷心。童話裡,一位仙女出現,把老鼠變成馬夫,用南瓜變出來馬車,還變出了一套華美的禮服和一雙水晶鞋,瞬間讓灰姑娘變成了美麗的公主,她才得以參加晚宴。

有多少孩子為灰姑娘的遭遇傷心,看到仙女來幫忙他們歡呼雀躍,純真的內心渴望幫助弱者,期盼童話世界裡有神奇的力量能讓小人物揚眉吐氣。

這種心理會一直保持到成年甚至我們老去,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成年人在追劇的時候,總是期待著危機關頭有正義的力量能幫助弱小的人。

這是我們喜愛孫悟空、美國隊長和超人共同的心理基礎。

但是,這裡還可以有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能讓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先說說孫悟空。

一個爸爸問孩子:為什麼如來佛祖選孫悟空幫唐僧西天取經呢?當然,他夠厲害,但一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爸爸告訴兒子:經歷了大鬧天宮,孫悟空在三界中威名卓著,和各路神仙稱兄道弟,這樣才可以在有危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這才是佛祖的用心所在。

孫悟空這麼厲害,還需要其他人幫助,說明任何人都不能獨自扛下所有的難題,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這麼想對嗎?

回到灰姑娘這裡,灰姑娘最終能參加晚宴,並得到王子的愛,就是因為有仙女、小鳥協助,沒有朋友的幫助,她的宿命就只能是「灰姑娘」。那麼,如果我們問孩子:為什麼灰姑娘會得到這麼多的幫助呢?

只是因為她是主角擁有主角光環嗎?只要把問題提給孩子,他們自己會尋找答案,說不定很快就從故事裡找到答案了:她是一個善良、美麗的女孩。善良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內心善良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三、這個故事裡有這麼明亮的一個錯誤

讀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原來這個熟知的童話故事,還能引出這麼多思考。那麼,幫著孩子從故事裡學會思考和提問老師或父母們,能不能和孩子一起發現《灰姑娘》這個故事裡的一個特別明顯的bug呢?

我在很多小學試著提出過這個問題,只要略加引導,孩子們都能發現這個問題。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讀書小偵探」,只要給他們一點點提示,他們就能發現這個世界美好之處和不合理的地方。

灰姑娘得到仙女的幫助,穿著變出來的行頭參加宴會,仙女告訴她,晚上12點的鐘敲響的時候一定要離開宴會,否則,變出來的馬車、禮物和鞋子都會恢復原樣的。這個細節提醒了我們什麼問題呢?

聰明的孩子馬上想到了,這是要讓人學會守時,不守時的人會受到懲罰。那麼,再往前延伸一釐米就能發現這個故事裡的錯誤了。

12點鐘聲敲響的時候,灰姑娘趕忙離開了宴會廳,變出來的行頭都恢復了原樣,可是,那隻留在王子手裡的水晶鞋為什麼毫無變化呢?

大人們可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例如,在更早的故事原型中,水晶鞋其實是松鼠皮毛做成的,只是,就在這個故事裡,我們能確認,這隻水晶鞋就是一個錯誤,一個沒能自圓其說的bug。

這個錯誤能帶給孩子們什麼啟示呢?就算再偉大的作家也會犯錯,但犯錯並不妨礙一個人變得偉大。

更要緊的事情是,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能因為書裡的故事非常著名,就喪失自己的判斷能力。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會擅長在書中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從不合理的地方延伸開去,才能發現更多、更有趣的東西。

前兩年,就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一個小學生給語文課本挑錯。

小朋友質疑的是《羿射九日》這一課的內容,前文說「江河裡的水都被蒸乾了」,後文中又說羿「趟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這個錯誤反饋到出版社,連出版社的編輯也覺得這真是一個精彩的發現,隨後要改正。

有人說,這是鼓勵孩子刻意挑錯。他們真是太冤枉孩子們了!一個孩子只有深入到文章中去,仔細體會文章的邏輯關係,才能發現這樣的錯誤。好文章從來不怕被人仔細琢磨,偉大的作家也不會怕自己的錯誤被人發現。

在這中間,我們獲得的一定是一個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善於發現的孩子,他才是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

我們忍不住想這樣說:

每個會讀書的孩子,都應該是一個「小偵探」,他們讀書的時候,會想偵探一樣在腦子裡重建「故事的現場」,想像現場中每個人的表情,揣摩他們的內心。然後,從眾多的頭緒中發現故事的真相,看出作者的意圖。

這樣,我們就再也不會抱怨,孩子讀過很多書之後,沒有長進。我們確認,這個會讀書的孩子,目光已經開始充滿堅定的智慧。

-END-

作者 | 吳事生非

責編 | 杜普

編輯 | 墨語

實習編輯 | 小童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第二節課: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
    第二節課: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大量閱讀,真的能提高寫作能力嗎?頭條的小學生以及家長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小作家起跑線專欄,我是主講露珠老師。今天,我們先來探討一個令許多家長困惑的問題: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呢?!想必家長們也都知道,語文學習的難點,在於閱讀理解和作文。基礎知識,只要稍微用一下功,就可以全部掌握了。但是閱讀理解,從小學到中學,會越來越難。
  • 書買了不少,孩子沒讀兩本,總有一種方法讓他愛上閱讀
    我女兒其實也不是天生愛書的,小的時候她只喜歡在外瘋玩,根本靜不下來,更別提坐下來讀書了。但是在我和她爸爸的共同引導下,小女孩開始涉足書籍中的廣袤世界,並逐漸被書中的奇妙萬象所吸引。如今,8歲的女孩儼然已是個小書迷了。
  • 和寶寶一起讀童話書四要點
    甚至有學者說,小時候沒有讀過童話的人,會有心理缺陷。聽起來好「恐怖」呀!——因為我小時候也沒怎麼讀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童話」至今仍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請中國、日本、美國的研究者們坐在一起,就算討論十天半月,他們也不會達成統一的意見。做個普通的讀者其實是蠻幸福的,我們只需泛泛地知道,童話是一種屬於兒童的文學形式就足夠。給孩子讀童話,並非所有大人都很坦然。
  • 移民孩子的痛:書讀了不少,英語卻不見好
    那就得多讀!於是那段時間憨媽每周都會從圖書館和憨憨一起扛回來20多本書來讀,那麼一個月就得將近閱讀100本,一年就是1000多本!才4、5歲的孩子,一年讀書1000多本,想到這個數據我們就不由得心裡有些小得意,你看我家娃的英語水平多高啊,能讀這麼多書了!
  • 每個孩子都有必要讀些哲學書
    這是一套值得反覆品讀的書。相信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好壞、善惡等的認知水平會不盡相同,這套書分別由3歲、5歲或7歲孩子來讀,他們收穫的東西也會不同。對於不會回答孩子抽象問題的父母來說,作者引導孩子的方式十分值得借鑑——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才能做到舉重若輕。
  • 讓孩子讀「童書」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發展麼?
    【文化譚】  給孩子讀什麼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趣。  1  「給孩子讀什麼書?」常有人問我。我也總是熱心地為他們提供網上流傳的種種書單,從幼兒園的到高中的都有。
  • 讓孩子開心地讀自己愛讀的書
    這站活動我們請來兒童閱讀推廣人「跳跳姐姐」陶麗來給大家講講怎樣輕鬆地讀名著。眾多渴望孩子多讀名著的家長早早帶著孩子趕來,會場100人的座位擠得滿滿的,還加了不少座。    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  跳跳姐姐一開場就提出要讓孩子開心閱讀。只有開心了,孩子才願意讀書。她說現在一些孩子閱讀興趣不大,跟家長的一些做法關係很大。
  • 為孩子讀段書才是要緊事
    親子共讀,字面意思一目了然,所包涵的意蘊卻一言難盡。怎樣的閱讀才是親子共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在親子共讀中成長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大人能從親子共讀中收穫什麼?  這樣的問題可以一直提下去,答案反而愈發模糊,也許這本《為愛朗讀: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美]愛麗絲·奧茲瑪著,郭娜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能讓答案清晰起來。  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很難不在心裡算算這段時間到底有多長。
  • 2017年,他們讀了很多書,最推薦這10本!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這話放在讀什麼的問題上,依然成立!每當我們不知道讀什麼的時候,去看看別人讀什麼,去補充那些我們沒有的東西,尤為重要!昨天,我們發起了一個活動,邀請讀者們來談談他們這一年,讀過的印象最深刻的書,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積極反饋。我們嘗試著從這些分享裡面,選出來10篇,也分享給大家。見賢思齊,希望這些精彩的分享可以幫到各位!
  • 給娃選書很重要,陪娃讀書更重要……「親子共讀」如何科學又有效...
    然而近日,多部暢銷童書因部分內容「少兒不宜」受到廣泛關注,也讓很多家長因自己在給孩子購書時沒能細心甄別、「後知後覺」而感到「糟心」。隨著親子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必需品,親子共讀能帶來的益處也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購置童書、繪本毫不手軟。
  • 不愛閱讀的孩子讀什麼書? 2階書推薦
    然鵝,還沒完,從2015年到現在,Dan Gutman又開始孜孜不倦地出《最瘋狂學校》系列,計劃到2018年寫完,這個系列將有11本。這句宣示主權的叛逆話語是不是很多人似曾相識?第三,這系列的書沒有太多難詞,很多內容都是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情節生動,讓孩子容易讀下去。即使是對剛剛起步讀英語原版小說的中國孩子來說,單詞也不難,很容易增添自信。配上原版的音頻,很簡單就被代入書中的場景。第四,這系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本的想像力都天馬行空。
  • 給孩子讀童話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更讓大人頭痛的是,許多掛著「經典」標籤的童話,不但有善與美的內容,還有惡與醜的東西——給孩子讀這樣的東西,豈不是會教壞了孩子、嚇壞了孩子?   關於童話,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常常被我們忽視——它是一種文學形式。給孩子讀童話,最需要一種文學閱讀的心情。文學有什麼用呢?它的知識性在於想像力的激發,在於一種社會性的體驗。
  • 給娃選書很重要,陪娃讀書更重要……「親子共讀」如何科學又有效?辦法來了→
    然而近日,多部暢銷童書因部分內容「少兒不宜」受到廣泛關注,也讓很多家長因自己在給孩子購書時沒能細心甄別、「後知後覺」而感到「糟心」。隨著親子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必需品,親子共讀能帶來的益處也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購置童書、繪本毫不手軟。
  • 給娃如何選書,怎樣陪娃讀書?「親子共讀」如何科學又有效?辦法來了→
    然而近日,多部暢銷童書因部分內容「少兒不宜」受到廣泛關注,也讓很多家長因自己在給孩子購書時沒能細心甄別、「後知後覺」而感到「糟心」。隨著親子共讀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必需品,親子共讀能帶來的益處也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購置童書、繪本毫不手軟。
  • 這116個漢字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多少?建議轉給孩子
    比如說結束、強勁、召開、勉強、果實纍纍、自怨自艾、一葉扁舟、熾熱、耄耋之年......等等漢字,你確認你都能夠讀對嗎? 如果想確認自己發音對不對的話,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針對一些常見,但又經常會被人們讀錯讀音的漢字,人民日報進行了總結,並整理出了116個常被讀錯讀音的詞語。建議轉給孩子看看,或許還能讓他們在語文考試中多得幾分。
  • 《文化苦旅》——讀一本爛書是什麼樣的體驗?
    林和靖「梅妻鶴子」的典故應該是很出名的,《宋史》卷四五七中明明白白寫著:「……逋不娶,無子……」一個本來沒娶妻、沒孩子的人,到了餘秋雨這裡卻成了有妻小,這就很荒謬了。當然,餘秋雨先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認為《宋史》中記載有誤,但是在基本公認林和靖無後的情況下,什麼都不加解釋,毫無根據地就直接宣稱人家有妻小,這總不太好,誤導了不少讀者。
  • 讀童書,與世界中的美好相遇
    關於成長,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童書當中並不總是美好、溫馨、快樂、甜蜜,但好在童書中常常設置「安全之門」——好人會復活、美夢能成真、相愛會廝守,「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劇情常常上演,「灰姑娘穿水晶鞋」的橋段反覆出現。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讀什麼」 如何選擇給孩子看的書
    在採訪中,一位有著二十餘年教齡加十年閱讀經驗的老師向記者如此表述自己的困惑。無書可讀曾經是制約鄉村兒童閱讀的極大瓶頸,當城市兒童面臨著讀之不盡的海量圖書資源時,不少鄉村兒童的閱讀長期停留在簡單的課本和教輔類圖書。與城市同齡兒童相比,鄉村兒童的閱讀資源緊缺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爭的事實。
  • 閱讀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習慣,但你知道孩子該讀什麼書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知識的海洋。對於任何人,無論處在任何一個階段,書都是陪伴我們最好的夥伴。但是對於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我們來說,有多久沒有真正靜下心來讀上一本書呢?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讀,也不是我們沒有時間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