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遇到過這個尷尬。
老師勸家長:「想讓孩子學好語文,進而獲得優秀的讀寫能力,一定要養成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語文學不好,其他科目都會出問題。」
家長一邊著急一面反問:「我家孩子讀了不少書,但長進很少,仍然是不會做閱讀題,不會寫作,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時候,好多老師都會鬱悶。是啊!他們從站上講臺,就被告知要這樣勸家長,但問題出現時,到底該怎麼辦?
真正的讀書高手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出三個錦囊:
其一,讓孩子把自己正在讀的書,朗讀出來給家長聽。通過孩子朗讀的情況,就能了解孩子理解的程度。
其二,不要急著讓孩子讀大部頭的世界名著。名著背後有獨特的時代、人性的背景,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緩緩開始。
其三,是最要緊的一點——要讓孩子掌握讀書和思考的方法。讓孩子讀書的目光能深入到文字縫隙裡去,會讀書的孩子,目光像楔子,能撬開文字,發現另一個世界。
對老師和家長來說,最難的恐怕就是第三個問題了,怎樣才能讓孩子讀書的目光像楔子一樣有力呢?我們需要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有閱讀高手曾為我們展示過大家熟知的童話《灰姑娘》的讀法,讀完之後,很多人都感慨,原來這個童話讀了這麼多年,我們竟然有這麼多東西都沒讀出來。
讀《灰姑娘》,最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可能是:灰姑娘的繼母怎麼這麼壞?
這個問題,考驗的是老師或父母的閱讀能力,以及他們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本領。閱讀的同時,需要和孩子一起反覆比對書裡的世界和現實的生活。稍微一比,我們就發現,灰姑娘的這個繼母,在現實的生活裡簡直比比皆是。
動畫片《灰姑娘》劇照
這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呢?在一個屋簷下,她眼瞅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和繼女相比相形見絀,但女兒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她要竭盡所能給女兒創造更舒適、更便捷的條件,讓她們生活優裕、富足,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生活。
所以,她使用各種手段,打壓、欺負可憐的灰姑娘,只為了給自己的女兒爭取美好的生活。
我們可能需要和孩子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不得不承認,對灰姑娘極盡惡毒的繼母,對兩個親生女兒來說,真的是盡心盡力的媽媽。當我們站在灰姑娘這邊,我們會厭惡和唾棄這個「壞媽媽」.
但是,如果她就是我們的媽媽,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對大部分不會讀書的孩子,閱讀就是從故事裡找樂子,但當他們開始把自己代入故事的主人公,開始體察角色的內心時,孩子就產生了共情能力,內心變得敏感而柔軟,這是閱讀帶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
讀書能讓人變得柔軟起來,願意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位置體察世情,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漸漸豐滿,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硬邦邦的成功的欲望。
被繼母剝奪了參加王子晚宴的機會之後,灰姑娘特別傷心。童話裡,一位仙女出現,把老鼠變成馬夫,用南瓜變出來馬車,還變出了一套華美的禮服和一雙水晶鞋,瞬間讓灰姑娘變成了美麗的公主,她才得以參加晚宴。
有多少孩子為灰姑娘的遭遇傷心,看到仙女來幫忙他們歡呼雀躍,純真的內心渴望幫助弱者,期盼童話世界裡有神奇的力量能讓小人物揚眉吐氣。
這種心理會一直保持到成年甚至我們老去,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成年人在追劇的時候,總是期待著危機關頭有正義的力量能幫助弱小的人。
這是我們喜愛孫悟空、美國隊長和超人共同的心理基礎。
但是,這裡還可以有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能讓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先說說孫悟空。
一個爸爸問孩子:為什麼如來佛祖選孫悟空幫唐僧西天取經呢?當然,他夠厲害,但一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爸爸告訴兒子:經歷了大鬧天宮,孫悟空在三界中威名卓著,和各路神仙稱兄道弟,這樣才可以在有危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這才是佛祖的用心所在。
孫悟空這麼厲害,還需要其他人幫助,說明任何人都不能獨自扛下所有的難題,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這麼想對嗎?
回到灰姑娘這裡,灰姑娘最終能參加晚宴,並得到王子的愛,就是因為有仙女、小鳥協助,沒有朋友的幫助,她的宿命就只能是「灰姑娘」。那麼,如果我們問孩子:為什麼灰姑娘會得到這麼多的幫助呢?
只是因為她是主角擁有主角光環嗎?只要把問題提給孩子,他們自己會尋找答案,說不定很快就從故事裡找到答案了:她是一個善良、美麗的女孩。善良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內心善良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讀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原來這個熟知的童話故事,還能引出這麼多思考。那麼,幫著孩子從故事裡學會思考和提問老師或父母們,能不能和孩子一起發現《灰姑娘》這個故事裡的一個特別明顯的bug呢?
我在很多小學試著提出過這個問題,只要略加引導,孩子們都能發現這個問題。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讀書小偵探」,只要給他們一點點提示,他們就能發現這個世界美好之處和不合理的地方。
灰姑娘得到仙女的幫助,穿著變出來的行頭參加宴會,仙女告訴她,晚上12點的鐘敲響的時候一定要離開宴會,否則,變出來的馬車、禮物和鞋子都會恢復原樣的。這個細節提醒了我們什麼問題呢?
聰明的孩子馬上想到了,這是要讓人學會守時,不守時的人會受到懲罰。那麼,再往前延伸一釐米就能發現這個故事裡的錯誤了。
12點鐘聲敲響的時候,灰姑娘趕忙離開了宴會廳,變出來的行頭都恢復了原樣,可是,那隻留在王子手裡的水晶鞋為什麼毫無變化呢?
大人們可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例如,在更早的故事原型中,水晶鞋其實是松鼠皮毛做成的,只是,就在這個故事裡,我們能確認,這隻水晶鞋就是一個錯誤,一個沒能自圓其說的bug。
這個錯誤能帶給孩子們什麼啟示呢?就算再偉大的作家也會犯錯,但犯錯並不妨礙一個人變得偉大。
更要緊的事情是,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能因為書裡的故事非常著名,就喪失自己的判斷能力。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會擅長在書中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從不合理的地方延伸開去,才能發現更多、更有趣的東西。
前兩年,就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一個小學生給語文課本挑錯。
小朋友質疑的是《羿射九日》這一課的內容,前文說「江河裡的水都被蒸乾了」,後文中又說羿「趟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這個錯誤反饋到出版社,連出版社的編輯也覺得這真是一個精彩的發現,隨後要改正。
有人說,這是鼓勵孩子刻意挑錯。他們真是太冤枉孩子們了!一個孩子只有深入到文章中去,仔細體會文章的邏輯關係,才能發現這樣的錯誤。好文章從來不怕被人仔細琢磨,偉大的作家也不會怕自己的錯誤被人發現。
在這中間,我們獲得的一定是一個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善於發現的孩子,他才是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
我們忍不住想這樣說:
每個會讀書的孩子,都應該是一個「小偵探」,他們讀書的時候,會想偵探一樣在腦子裡重建「故事的現場」,想像現場中每個人的表情,揣摩他們的內心。然後,從眾多的頭緒中發現故事的真相,看出作者的意圖。
這樣,我們就再也不會抱怨,孩子讀過很多書之後,沒有長進。我們確認,這個會讀書的孩子,目光已經開始充滿堅定的智慧。
-END-
作者 | 吳事生非
責編 | 杜普
編輯 | 墨語
實習編輯 | 小童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