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有一些勸人如何做人的大道理,比如說和氣生財,比如說仁者無敵,比如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比如說以德報怨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以德報怨這個問題。
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別人得罪了你,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不但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那麼,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呢?
其實,關鍵是用在什麼地方,用在什麼人身上,對於自己人,完全可以。但是對於敵人,則沒有必要,如果對敵人以德報怨,你就會把自己變成東郭先生或者救毒蛇的農夫,這就變成了一種愚蠢的行為,而不是大度了。
也因此,論語裡說過:「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也就是說,孔子也不太贊成以德報怨。
後來這句話被「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引用了,曾經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
當時郭德綱被問及,他在處境艱難的時候被人百般打壓和排擠,為什麼不能大度一點以德報怨呢?
郭德綱回應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郭德綱還表示,那些沒有經歷過我的遭遇的人,卻別勸我要大度,這樣的人以後要離他們遠點。
而後來郭德綱在一個綜藝節目中也調侃稱,「以前我被同行欺負,現在我欺負他們。」
有人說郭德綱小氣,不夠寬容大度,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在他成名之前,他所遭遇過的曲折坎坷,以及受到的排擠和打壓。有人甚至稱「即使你給我當狗,我也不要,我怕你咬我。」
後來郭德綱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弱的時候,身邊壞人最多,你強大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多朋友,他們會主動來幫助你,這就如同老人所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把自己變成好漢,變強,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所以,有時候以德報怨是弱者們懦弱的藉口和遮羞布,他們害怕面對強敵,只有採用討好的辦法,來換取對方的開心,還美其名曰:以德報怨。而且這種以德報怨也是在鼓勵對你不好的人以後會對你更不好,因為他們對你不好,會得到你的獎勵。因此有時候以德報怨就是在鼓勵對你不好的人對你變本加厲。
郭德綱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