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

2020-12-19 社會青年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有一些勸人如何做人的大道理,比如說和氣生財,比如說仁者無敵,比如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比如說以德報怨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以德報怨這個問題。

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別人得罪了你,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不但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那麼,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呢?

其實,關鍵是用在什麼地方,用在什麼人身上,對於自己人,完全可以。但是對於敵人,則沒有必要,如果對敵人以德報怨,你就會把自己變成東郭先生或者救毒蛇的農夫,這就變成了一種愚蠢的行為,而不是大度了。

也因此,論語裡說過:「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也就是說,孔子也不太贊成以德報怨。

後來這句話被「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引用了,曾經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

當時郭德綱被問及,他在處境艱難的時候被人百般打壓和排擠,為什麼不能大度一點以德報怨呢?

郭德綱回應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郭德綱還表示,那些沒有經歷過我的遭遇的人,卻別勸我要大度,這樣的人以後要離他們遠點。

而後來郭德綱在一個綜藝節目中也調侃稱,「以前我被同行欺負,現在我欺負他們。」

有人說郭德綱小氣,不夠寬容大度,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在他成名之前,他所遭遇過的曲折坎坷,以及受到的排擠和打壓。有人甚至稱「即使你給我當狗,我也不要,我怕你咬我。」

後來郭德綱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弱的時候,身邊壞人最多,你強大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多朋友,他們會主動來幫助你,這就如同老人所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把自己變成好漢,變強,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所以,有時候以德報怨是弱者們懦弱的藉口和遮羞布,他們害怕面對強敵,只有採用討好的辦法,來換取對方的開心,還美其名曰:以德報怨。而且這種以德報怨也是在鼓勵對你不好的人以後會對你更不好,因為他們對你不好,會得到你的獎勵。因此有時候以德報怨就是在鼓勵對你不好的人對你變本加厲。

郭德綱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最近看到一個提問:「你會原諒一個背叛你的人嗎?」於是想起了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的那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原諒」,只是「算了」。深以為然。這時有很多人會勸說:人生在世,要學會寬容大度,境界高的人就是要懂得「以德報怨」。這可是古聖人教導我們的道理,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並且反而要對他更好,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讓他感到羞愧、進而悔悟……我只想說:不好意思,請問您真的知道「以德報怨」的來歷和典故嗎?
  • 人們常說「以德報怨」,為什麼後半句「何以報德」卻被束之高閣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以德報怨」,長大後發現,這個處事準則並非放之四海皆準人人都適用。事實上「以德報怨」只是孔子學生對孔子的提問,而非結論。學生問孔聖人:「以德報怨,如何?」孔子的回答:「何以報德?比如: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言必行,行必果,硜(kēng)硜然小人哉。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郭德綱再怒懟:總勸你大度的人,你離他遠點
    師父侯耀文曾這樣說過他的徒弟郭德綱:他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現在的郭德綱無論上哪個節目到哪裡表演總是樂呵呵的,給人總是幽默風趣、樂觀豁達的樣子,可是真正和他共處的同事和同行們都知道郭德綱是個嫉惡如仇、有仇不報非君子、君子報仇十年也不顯晚的睚眥必報之人。但他就是個大惡人嗎?
  • 郭德綱說過的哲理以德服人是打不過,淡泊名利是實在沒招兒
    結合最近郭德綱的一些行程和過去的經歷,郭德綱是真正吃過苦的人,德雲社成立於1995年,一直到了2004年才開始好轉,中間的這九年每年都在往裡貼錢,所以說郭德綱是能受苦和肯吃虧的人,這個一點都不虛言。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一個正常的人只會選擇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在我國的文化傳統裡是一種美德。但在除我國以外的地區,並沒有這種話的市場,外面的世界更流行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德報怨出自孔子的《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子曰:何以報德?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麼樣?孔子說:這樣的話,用什麼報答恩德呢?應該是以直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就是對我們中國一直以來流傳的「以德報怨」的撥亂反正。孔子並不認同這句話,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句話代表的價值觀反而流傳開來了。
  •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該如何正確、客觀的評價郭德綱的「睚眥必報」?
    郭德綱對於行業之外的人,還是非常寬容的,但是對於行業內部的人,郭德綱在採訪中公開講不讓步,也不會原諒,並且說出了我做不到以德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聖人教導我們以德報德,以怨報怨。本是同行,為何郭德綱要「步步緊逼」?
  • 但他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正如國家衛健委所說,這不是醫患關係的問題,這不是醫療事故,這是嚴重的刑事犯罪。我想讓他知道,其實這個社會沒有他想的那麼黑暗」是的他選擇了原諒,捫心自問,作為一個普通的醫務人員如果自己遭受這一切,永遠都不會選擇原諒。但他想告訴他,社會沒有他想的這麼黑暗。
  • 「以德報怨」下一句是什麼,其實我們都被騙了,孔子的真實意思是
    走進社會,前輩們告訴我們遇事要忍,要學會吃虧,總之人人都希望我們成為一個「以德報怨」的謙謙君子。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自居,我們因有服章之美,禮儀之大被稱為華夏民族。自漢朝確定以儒家思想統治天下以來,儒家學說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儒家弟子常常用「以德報怨」來要求自己和別人。
  • 以徳報怨,何以報德?肖戰律師發文侵權人已經鎖定,不可能放過
    肖戰打假小分隊發文假的,該報紙也做了聲明不實,一些路人粉不了解實情又被帶節奏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不今日肖戰代理律師易勝華發文,網際網路上侵權的人的信息都是可以鎖定的,而且已經鎖定,這個消息太振奮人心了易律師還科普了不能因為使用網名、暱稱就為所欲為。網際網路時代,所做的都會留痕,通過平臺可以查詢。
  • 幾千來被誤解的「以德報怨」,《論語》中的原本意思到底是什麼?
    這種習慣性傾向的問題,是往往看不到「無用」的方面,這樣下來歪曲事實,歪曲別人的思想,就成了自然。後世的道德家們對孔子的思想歪曲,可能就在這有意無意之間。人們常說的「以德報怨」,就是典型地一種對孔子思想的歪曲。「以德報怨」一直以來被很多人作為「寬容」之舉而大加提倡,認為其根據源於《論語》,因而被認作為孔子的主張,這其實是實用主義對《論語》原文的斷章取義的結果。
  • 肖戰工作室幫被網暴博主維權▕ 以德報怨?以直報怨!
    估計很多網友會發出疑惑,既然這樣,這位博主對肖戰來說算是「有怨」,為何肖戰及其團隊反而要幫他維權,豈不是「以德報怨」?關於該不該「以德報怨」這個問題,兩千多年前,孔聖人就曾經給出過他的見解——【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郭德綱曾經說過論罵人我是祖宗
    郭德綱曾經說過論罵人我是祖宗,近日看到多年前相聲演員怒對何雲偉的一段視頻,充分體現了罵人不帶髒字的藝術,這是得了師父的真傳。事件起因是某臺以及主流相聲界對郭德綱圍剿,德雲社風雨飄搖,何雲偉李菁宣布退出德雲社。有媒體不明真相採訪張鶴倫,於是憤怒的吐槽開始了。
  • 孔子面對人際心理:「以德報怨」?錯,真正的答案在這裡
    我們經常用「以德報怨」來讚嘆別人的品德優秀。表示這個人面對別人的傷害時,不僅僅選擇原諒和接受,更是要反過來給他好處,以此來感化他。這句話是孔子與弟子們談論生活時候所記錄的,在《論語.憲問》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郭德綱求學被拒多次,2天沒飯吃無人多看一眼,成名後以怨報怨
    點擊右上角「關注」,帶你看名人情感,品世間百態 前幾天,郭德綱在微博上宣布,德雲社將要招收龍字科的學員,這讓許多相聲迷期待不已,德雲社又將注入怎樣的新鮮血液呢?
  • 孔子說以德報怨?其實他的原意與我們理解的大相逕庭
    以德報怨這句話我們聽到太多遍了,無非是說就算別人做的事情十分不對,別人欺負你了,也不應該還手。反而找機會對他很好才是君子風度,不要用武力去反擊,而要用胸懷去包容以此感化他。其實「以德報怨」確實出自孔子之口,但是這只是半句。聽話聽一半,誤解可就大多了。
  • 北大教授「生五個孩子免費上北大」,被批不食人間煙火,你怎麼看
    這裡我們暫且不去討論他的觀點對不對,但是單純說這個斷章取義,確實「害死人」,會給當事人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有人說他幼稚,有人說他不食人間煙火,而且獲得了廣泛支持。名人說話,往往會被斷章取義!之前馬雲說過」阿里不招北大清華的學生「;被斷章取義和誤讀成」讀書無用論「;俞敏洪說過」高考取消英語,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被人斷章取義,曲解成」唯利是圖「。
  • 【文化】「以德報怨」「愚不可及」原來是這個意思,有多少古語被我們誤讀?
    真相:《論語》裡的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老師,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以正直的態度去對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該咋辦咋辦,以一個正確客觀的態度去解決。
  • 以德報怨、無奸不商、愛迪生的天才論……那些你一定用錯過的名言
    以德報怨、無奸不商、愛迪生的天才論...那些你一定用錯過的名言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的名言警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句子的本意都被誤解了。以德報怨很多人誤以為這句的意思是當我們被別人怨懟了,要用德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