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下一句是什麼,其實我們都被騙了,孔子的真實意思是

2020-12-19 阿傑讀史
家長最喜歡的三好學生獎章

在我們還不懂事的時候,在我們成長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家長總是教育我們要做個好人,要禮貌謙讓,不要跟人爭執。走進社會,前輩們告訴我們遇事要忍,要學會吃虧,總之人人都希望我們成為一個「以德報怨」的謙謙君子。

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自居,我們因有服章之美,禮儀之大被稱為華夏民族。自漢朝確定以儒家思想統治天下以來,儒家學說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儒家弟子常常用「以德報怨」來要求自己和別人。

孔子教學圖

以德報怨的初衷是以自己的寬容之心來感化犯了錯誤的人,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論語》中孔子的原話卻是: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問道老子

孔子的意思是:以德報怨了,拿什麼報德呢?我們應該以公平正直的態度來面對傷害自己的人,拿感恩的態度來報答幫助自己的人。當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要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不能以吃虧是福來搪塞自己。

請讀懂這個眼神

《老子》中有:「報怨以德」,但是老子的這個「德」不是道德的意思,而是道法自然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你做了壞事,老天爺在看著呢,你會有報應的,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究竟我們該「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亦或是「報怨以德」?

相關焦點

  • 孔子說以德報怨?其實他的原意與我們理解的大相逕庭
    以德報怨這句話我們聽到太多遍了,無非是說就算別人做的事情十分不對,別人欺負你了,也不應該還手。反而找機會對他很好才是君子風度,不要用武力去反擊,而要用胸懷去包容以此感化他。其實「以德報怨」確實出自孔子之口,但是這只是半句。聽話聽一半,誤解可就大多了。
  • 以德報怨是孔子的主張?別再冤枉人了,看看孔子的原話是怎麼說的
    儒家思想,直到今天都在影響著每一個人,中國人常說的仁義禮智信,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一提到儒家思想,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謙讓,有禮。以德報怨就是典型的例子。那麼說這句話的孔子做到這一點了嗎?孔子的思想中,德治是最突出的主張,講究的是要用德行去感化別人,以德報怨講的就是這一點。即使對方和你有怨恨,你也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他,而不是互相報復,就算牙被打碎了,也要往肚子裡咽。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還有下一句
    中國人總是喜歡把古人的話奉為金科玉律,我們古代的很多名言就是這麼一代代流傳下來的,並且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其實,古代的很多名言傳到現代,都或多或少被斷章取義,曲解了本來的意思。比如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德報怨」,很多人就以為這話的意思是別人對你不好,你要對別人更好,以此來感化別人。這其實是後人理解錯了,因為都忽視了下一句,其實孔子的原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意思就是,你對對你不好的人更好,那又拿什麼來報答對你好的人呢?所以了解後大家是不就明白了,以後不要用這句話勸人向善了,孔子的意思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別人。
  • 幾千來被誤解的「以德報怨」,《論語》中的原本意思到底是什麼?
    這本身就是個自然規律,沒有什麼特別不好。這種習慣性傾向的問題,是往往看不到「無用」的方面,這樣下來歪曲事實,歪曲別人的思想,就成了自然。後世的道德家們對孔子的思想歪曲,可能就在這有意無意之間。人們常說的「以德報怨」,就是典型地一種對孔子思想的歪曲。
  • 【文化】「以德報怨」「愚不可及」原來是這個意思,有多少古語被我們誤讀?
    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千古名句,其實存在著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誤讀現象,背離了先人們最初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很深遠。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但問題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 孔子的這10句話,我們都理解錯了!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絕對很明顯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小老百姓嘛,讓他們知道那麼多幹什麼? 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
  • 那些騙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段,才是其真正的意思
    那些騙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段,才是其真正的意思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名人名言,並讓大家摘抄記錄。看著先輩們鼓舞人心的話語,學生們信心倍增,並立志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很多人為了鼓勵別人只說出了前半句,但其實愛迪生想表達的原來不是靠努力就能成為天才的。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扎心指數五顆星有沒有?不過我們還是要努力啊,成不了天才能成個人才也行啊!以德報怨,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孔子說的這些都是些什麼玩意?孔子:對,都是我說的!
    (其實孔子說的是,吃飯和生理需求都是人們普遍存在的欲望,意思就是承認欲望,欲望就和吃飯喝水一樣不可缺少。程朱那套「存天理滅人慾」扣到孔子頭上?)孔子是稱讚寧武子處世有方,這種「愚智」的功夫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孔子的意思是人家有大智慧故意裝傻,結果這個詞被人斷章取義,現在成了貶義詞了)5、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後人:孔子這是在鼓吹愚昧思想啊。父母健在,外面再好的機會我都不能出去了?
  •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想必我們從小到大也受到了不少儒家教育的薰陶,孔老先生說的話也是我們時常所要學習和背誦的這是孔老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的意思大概指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難伺候的,這句話也明顯的體現出了對女性的歧視,其實這句話的原意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的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字或者是詞的用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而在這500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因為有了文字,才能將古代先賢的智慧以及文明發展的歷史所記錄下來!可能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都是以文字為載體流傳到今天的。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常說「以德報怨」,下一句才是精髓所在,被誤解了兩千年
    面對別人的傷害時要學會原諒和接受,因此就有了「以德報怨」之說。意思是不計別人的嘲諷,而要給他好處,以此來感化他。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憲問》,是孔文子和其弟子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但是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是曲解了孔文子的意思。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德報怨、無奸不商、愛迪生的天才論……那些你一定用錯過的名言
    以德報怨、無奸不商、愛迪生的天才論...那些你一定用錯過的名言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的名言警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句子的本意都被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一句民間諺語。為"念作wéi,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本意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常被望文生義誤用為人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天地不容的意思。
  • 孔子面對人際心理:「以德報怨」?錯,真正的答案在這裡
    我們經常用「以德報怨」來讚嘆別人的品德優秀。表示這個人面對別人的傷害時,不僅僅選擇原諒和接受,更是要反過來給他好處,以此來感化他。這句話是孔子與弟子們談論生活時候所記錄的,在《論語.憲問》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別說你讀懂了論語,孔子最讓人誤會的幾句名言,不得不服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別說你讀懂了論語,孔子最讓人誤會的幾句名言,不得不服。第一句以德報怨這一句的流行程度很廣,很多人都認為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迫害了你,你要原諒他,其實孔子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有弟子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 孔子世人被誤解最深的五句話,其實背後個個是至理名言
    這裡朱熹認為女子指的是「臣妾」,小人指「奴僕下人」,說明女子是指的是家裡的姬妾,不是指天下的女子。我們再看看一代國學大師錢穆是怎麼解釋的,我剛好有《論語新解》這本書,一起來看看!這兩位大師的解釋都表明孔子這句話是特指某一類人,其實我認為難養的含義應該是難相處,仔細想想女人不就是這樣的嗎?你對她親近了,就天天纏著你,不分場合要你對她親密無間。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看了才知道,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你們儘管編名言,說過一句,算我輸!」近日,北京魯迅博物館上線了一個魯迅著作全編在線檢索系統,也稱「魯迅說過的話大搜索」,一經上線,許多網友就前去驗證,網站還一度出現崩潰。其實被胡亂編造引用的名人又何止魯迅一個,記得學生時代,小編最喜歡引用的人就是莎士比亞。
  • 原諒你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務就是送你去見上帝——談「以德報怨」
    《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按照現代漢語的翻譯,這句話意思應該是:有人問孔子,我用恩德來回應對方的罪惡,怎麼樣?孔子則說,你如果用恩德來回應罪惡,那麼你用什麼來回應恩德?對待罪惡,就要用懲罰來對待,而對待恩德,就要以恩德報答。這本是一句名言,然而胡亂的斷章取義卻讓這句名言變了味,進而形成了我們如今社會中的一個最大弊病,它的名字叫做——以德報怨。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於是想起了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的那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原諒」,只是「算了」。深以為然。無論是愛人、親人、朋友,一旦一方出現背叛的行為,我們心中對ta的信任感便覆水難收,我們之間的關係也猶如破鏡難圓。或許ta之後會說自己當時有多麼不得已,但我們最多能做的也只是儘量理解、不多計較,而要求我們完全原諒,卻是非常無理的要求。這時有很多人會勸說:人生在世,要學會寬容大度,境界高的人就是要懂得「以德報怨」。
  • 史上最「特別」的成語,孔子都誤解了何況其他人?看看你錯了嗎?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5千年的文化古國,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文化傳承,比如,有俗語、諺語、成語等等,這些東西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現在,依舊還是在學習傳承,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古人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不是罵女子的,你看下一句是什麼
    在現代人看來是罵女人的話,但是它的實際意義並不是這樣,要不你看他的下一句話是什麼。孔子的一生中,有弟子3000人。而為了教導弟子,他也說了很多富含哲理的話。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知新等等,這些都教導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真正的學到知識。而除了這些富含哲理的話之外,在孔子的一些言論中,卻有一些現代人認為像是罵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