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表情包」,是否意味著我們表達的貧瘠?

2020-12-15 人民日報

朋友圈「表情包鬥圖大賽」剛上演兩天,就被迫暫停了。據澎湃新聞報導,12月25日,不少網友發現,微信新增的「朋友圈可用表情包評論」這一功能無法使用,在回復朋友圈時,只有普通的系統表情。

對此,騰訊方面回應稱,「此前,我們對朋友圈評論發送表情包功能進行灰度測試,部分用戶更新7.0.9版本後可使用。目前,該功能已暫停。」

朋友圈不能發表情包了,讓人惆悵,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還沒玩夠,怎麼就下線了?而有關「朋友圈不能發評論表情包」的話題,更是直接衝上了熱搜。

網友這番表現實屬正常。社交網絡時代,表情包成了一種社交文化。

表情包的出現,有其趣味性使然,更多的則是適應於網際網路社交的一種簡易化、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在平常的交流中,可以輔以表情、肢體動作來幫助表達一些羞於啟齒的信息,但在網絡聊天中,這些方式都沒有了,表情包的出現便彌補了這一缺陷,一些含混的、微小的信息可以藉助表情包傳達,避免了無話可說的尷尬。

小鍵盤上的拇指動作速度,使得文字的表達無法滿足實時社交在速度上的要求了。一句話發出去,需要等上半天才有回覆,如此低效率的社交怎能讓人滿意?於是,表情包的獨特優勢便開始顯現,或許本來需要幾百字描述的沮喪心情,一張圖片就能讓彼此心照不宣,盡在不言中。如此便捷、好玩的形式,自然受人喜歡。

因為這些,我們的表達越來越依賴於表情包。生活上的喜怒哀樂,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在與人訴說時,不少人已不再將其訴諸筆尖文字,而是以一張張生動形象的表情包代替。我們的情緒表達越來越簡單便捷,我們也越來越不會說話了。

還有一個不得不重視的事實:表情包確實讓世界的溝通變得短平快,但它正降低有些人遣詞造句的能力和耐心。當表情包在網絡中喧賓奪主,替代了腦海中的文字組織能力,那就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我們去看看那些熱衷於發表情包的人,其中一些有這個特點:表達詞彙貧瘠。他們如果要形容內心的驚訝,除了說「厲害了我的哥」這種網絡熱詞外,就只剩下「666」和「牛」了。

黃執中在《奇葩說》裡說過,現在的年輕人手機裡有一大堆表情包,可是臉上卻沒有表情。表情包的你來我往,只需要手指和屏幕互動,無需面部表情的額外參與,這何嘗不是一種表達的貧瘠呢?

豐富、熱鬧的表情包,讓我們的表達變得更為多元,但對其中一些人來說,成了在表達上圖省事的一種敷衍。讓流轉於內心的情緒,通過粗淺的視覺進行表達,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情不知所起,失去了表達的能力。所以,到底是表達方式更加豐富了,還是情感更加貧瘠了?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在#聊天時千萬別只發文字#的話題下,無數網友分享了只用文字引發的尷尬場面,「不帶表情的屏幕顯得拒人於千裡之外」,「對話不超過三個回合便會走向終結」……為什麼我們如此離不開表情包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看看表情包背後的我們就知道了!
  • 第五個表情包日來啦,為什麼年輕人的表達離不開表情包?
    面對面交談時,人們可以變換語音、語調和語氣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社交軟體中交流時,這些語言以外的表達被表情符號取代。表情包讓純文字的線上溝通,變得可視化,彌補了虛擬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視覺損失,真正讓線上的語言體系和線下區隔開來。
  • 微信上線「靈魂」表情包,聊天離不開的表情包還藏著多少小秘密?
    而之後更多表情包,在創建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網友複雜的解碼方式,採用了相應的編碼方式。比如各類楚楚可憐的動物表情包,或是面目猙獰的暴走漫畫,使用者並非真把自己當做動物、或是表情扭曲,只是藉此表達一種「你懂得」的情緒。
  • 笑不一定是開心,哭不一定是難過,年輕人的表達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面對面交談時,人們可以變換語音、語調和語氣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社交軟體中交流時,這些語言以外的表達被表情符號取代。表情包讓純文字的線上溝通,變得可視化,彌補了虛擬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視覺損失,真正讓線上的語言體系和線下區隔開來。2015年8月,微信表情開放平臺正式上線,開啟了表情包規範化、專業化生產的序幕,大量專業生產者湧入表情包這一領域。
  • 表情包產業化之路悄然開啟,讓表情傳遞無法表達的情緒
    「設計表情包我樂在其中,開發IP會讓我成長。我喜歡養貓,想通過貓的神態、動作、甚至眼神來表達文字無法表達的情緒。」謝佰霖說。公開報導顯示,目前微信表情開放平臺上的優秀案例「萌二」,讚賞人數已經突破24萬人次,打賞金額超50萬元。而人氣表情包「長草顏糰子」的讚賞人數已突破10萬人次,打賞金額逾10萬元。「表情包的火爆,意味著口頭語言的實時情景傳播方式開始逐漸成為人們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楊鋼元副教授表示,表情包的傳播是信息傳播技術革命所帶來的一種必然現象。
  • 需求的表達:表情包的發展歷程
    表情包和顏文字已經是如今網絡交流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了。尤其在熟悉的交流中不使用表情包仿佛一下子生分了很多,表情包也是調節聊天氣氛的最好方式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表情包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目的。雖然不能像文字那樣代表具體的含義,但是其中的情感確是語言很難表達出來的。
  • 微信表情包的背後,是人們表達的尷尬
    經常用微信、QQ聊天的人,基本上都使用過表情包。從一開始的表情圖標小笑臉小花朵,到後來的動畫表情包,再到那些名人表情包,發展到現在的林林總總的表情包。人們聊天的時候使用表情包的頻率非常高。本來可以好好地用文字聊天,那為什麼非要發表情符號呢?其實這背後是人們表達的尷尬。
  • 使用表情包讓文字表達退化?你想多了
    前一陣子我在嘗試一件事,就是怎麼才能把我收藏在QQ裡的無數表情包挪到微信上來,QQ漸漸用得少了,表情包沒了用武之地。可那卻是我多年來的收藏,敝帚自珍,希望它們能搬家到微信繼續發光發熱。我們為什麼會喜歡玩表情包呢?
  • 搞笑表情包:熱門搞怪表情包,讓你鬥圖更輕鬆!
    搞笑表情包:熱門搞怪表情包,讓你鬥圖更輕鬆!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了,不論是語音還是打字,都是非常依賴網絡平臺的,而且現在的表情包也是越來越多種多樣哦,我們許多的小夥伴想必在平時生活中都是很愛使用表情包的吧,就連小編平時也是經常用哦,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熱門搞怪表情包吧,讓你鬥圖更輕鬆哦!
  • 玩轉表情包 助力學中文
    圖為「洪荒少女」傅園慧的表情包   近年來,表情包憑藉其新穎的創意和幽默的畫風,迅速佔領各大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人們在社交軟體上聊天時離不開的新寵。「洪荒少女」傅園慧在裡約奧運會遊泳比賽後接受採訪時充滿個性的誇張表情,被網友配上文字製作成表情包;韓國小網紅宋民國萌化人心的可愛動作也被製作成動態圖片,成為無數女生微信聊天時的必備表情。不知不覺間,中文表情包已然成為一套通用、流行的網絡話語表達體系,「表情包文化」也逐漸進入主流文化視野,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網絡文化現象。
  • 哄女孩子開心的表情包-撩妹表情包
    是否總是發愁自己撩不到妹子,在與心愛的女生聊天時,自己卻啞口無言,下面就帶大家去看看撩妹表情包,希望能幫到大家。撩妹表情包  在撩妹時,不能總是一味的追求對方,也要懂得適當的誇讚一下自己,讓自己的地位不那麼卑微,這個表情包就能完美的幫上你的忙了,大家可以趕緊嘗試一下哦。
  • 《美麗新世界》:「交流利器」表情包娛樂下,流失的又是什麼?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手機成為人們的必需品,它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表達方式。我們從原來的口頭書面交流,變成了語音和表情包的交流。表情包代替人們的情感和語言,不管是喜怒哀樂,還是用詞語無法描述的情感;發一張圖片過去,對方就會心領神會,而且各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駕輕就熟。
  • 當代表情包話術指南:寧可塑料,別發微笑
    而對一般通曉表情包話術的職場人來說,微笑表情的意思是如此明確和嚴重,以至於它已經不具有任何緩和氣氛的作用——它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無聲的撕X。不知從何時起,微笑表情已經變得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神秘難解。似乎一切笑容都可以被理解成假笑和冷笑,一切表達都會以種種匪夷所思的方式被挪用、被扭曲。如果說表情包是我們的面具,那些微笑的面具之下,大概很多都是根本笑不出來的人。02.說來諷刺的是,微笑本來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符號表情。
  • 豫論場丨不用表情包,就不會聊天了嗎?
    也有人唧唧歪歪,說這六個表情太喪了,表達的全是負面情緒,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作為評論員,我應該好言相勸您不要杞人憂天了:正如短暫的陰雨不能反映整年氣候,一兩個情緒化的聊天表情,不足以勾畫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全貌,抓住人們對困難際遇的代入感,也不失為一種釋放。
  • 微信上線「靈魂」表情包,聊天表情包藏著多少小秘密?
    而之後更多表情包,在創建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網友複雜的解碼方式,採用了相應的編碼方式。比如各類楚楚可憐的動物表情包,或是面目猙獰的暴走漫畫,使用者並非真把自己當做動物、或是表情扭曲,只是藉此表達一種「你懂得」的情緒。
  • 沒有表情包撩撥的上古年代,我們用什麼表達內心的小情緒?
    /悄咪咪放個網址給你們 (https://shindanmaker.com/360578)/ 說起顏文字 相信各位朋友肯定不會陌生 在沒有表情包
  • Don't Panic:表情包毀不了我們的漢語
    假以時日,很多表情符號會保留和穩定下來,成為不再引人注目的語言形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對表情包放鬆警惕了。內容來源:《光明日報》5月3日11版表情包正在毀掉我們的表達能力,甚至毀掉我們的語言嗎?這個設問已不新鮮,最近又頻現於網絡。
  • 別把時間浪費在找表情包上
    但你真的了解表情包嗎?語言學上是如何看待表情包的?它對我們今後的語言發展有什麼意義?當你發表情包時,是在表達什麼?表情包有哪些來源?什麼樣的素材/事件會被網友做成表情包?        網絡交際對於表達情感有很強的需求,而「表情包」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點。表情包仍然屬於語言學範疇,但因網絡而孕育的表情包拓展了語言表達的新維度。在面對面交談時,人們利用語氣的變化、手勢以及各種修飾性詞語,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感受。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直接面對面交談的網絡上,表情包完全可以替代人的語音和手勢,甚至因其誇張和豐富性,表達出的內涵具備了更多的層次。
  • 大學生表情包使用與自我形象構建探析
    本文基於傳播學相關理論,使用問卷調查法獲取相關數據,並基於表情包自身特點與發展態勢,探析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使用表情包進行自我表達、互動交流從而進行自身形象構建與自我價值實現的相關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表情包;自我形象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表情包生意指北
    對於很多人來說,表情包是個救命的玩意兒。是表情包,令社畜們枯木逢春;是表情包,令舔狗們如魚得水;是表情包,令尬聊現場起死回生;也是表情包,令我們鹹魚日常的喪文化和喪表演有了靈魂。傳媒研究學者多麗絲·格雷伯指出:「曾經我們一度推崇的藉助文字符號傳遞的抽象意義,已經開始讓位於建立在圖像傳播基礎上的現實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