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畫中有詞,詞美如畫,只因為他將繪畫技法融進了詞的創作中

2020-12-14 小話詩詞

宋代的很多詞人多才多藝,他們既精通音律,譜寫出了一首首絕妙好詞,同時他們又是書法家、畫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傳世名作。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蘇軾,他的詞作就不用再說了,他的書法也是自成一家,在繪畫方面的造詣也是很高的,比如他的傳世名畫《枯木怪石圖》。米芾在《畫史》中評論蘇軾此畫時說到:「子瞻(蘇軾字子瞻)作枯木(《枯木怪石圖 》),枝幹虯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

如黃庭堅,詩詞散文,都堪稱一流,他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自己「中宮斂結,長筆四展」的獨特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松風閣詩帖》、《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等都是傳世名帖。

再如被人們稱為「宋末四大詞家」的周密、張炎、王沂孫和蔣捷,他們幾個人不僅詞寫得好,而且擅長書法、繪畫。而張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是「西湖詩社」的重要成員,他還是能夠填腔填詞(自度曲)的詞人,筆者前文《宋代詞人多雅號,張炎也不例外,他為什麼得到「張春水」的雅號?》已對張炎生平和詞作有所介紹,這篇文章將重點探討一下他是否是一位畫家,以及他的詞作中是否融入了繪畫的技法。

張炎是畫家嗎?答案是肯定的

張炎在正史中沒有傳記,宋元人的筆記、詞話中對他的記錄也很少。但是張炎的詞集《山中白雲詞》流傳了下來,《山中白雲詞》中有張炎的詞作302首,在張炎的詞集中,能不能找到詞人作畫的信息呢?為了一探究竟,最好的辦法就是翻閱張炎的詞集,從中找到答案。通過張炎詞作和介紹詞作的小序,我們可以得知:他不光是一位丹青高手,而且深諳繪畫理論,還懂得鑑賞點評別人的繪畫作品。

如在《浣溪沙·昨夜藍田採玉遊》這首詞作中,有這樣一條小序:「寫墨水仙二紙張寄曾心傳,並題其上。」曾心傳就是曾遇,字心傳,工書畫,是張炎的朋友。詞人畫成《墨水仙》兩幅送給朋友,而且還在畫作上題上了這首《浣溪沙》詞。

在詞作《浪淘沙·回首欲婆娑》中,有小序「餘畫墨水仙,並題其上」。從詞中小序得知,詞人還是畫了一幅《墨水仙》,並將這首《浪淘沙》詞題在畫中。

在《臨江仙·剪剪春冰出完壑》中,小序寫道:「甲寅秋寓吳,作墨水仙,為處梅吟邊清玩。時餘年六十有七,看花霧中,不過戲作筆墨,觀者出門一笑可也。」在小序中詞人不光寫明作畫時的緣由、作畫地點,作畫時間(甲寅年秋,1314年秋季),甚至還透露了詞人的年齡(67歲)。小序還說明這幅《墨水仙》是因何而作(詞人在朋友家做客,閒情雅致之時而作)。也可見詞人善於描摹花卉,對畫水仙是情有獨鍾。

在《華胥引·溫泉浴罷》一詞中,小序寫到:「錢舜舉幅紙畫牡丹、梨花。牡丹名洗妝紅,為賦一曲,並題二花。」錢舜舉就是錢選,字舜舉,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畫家,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元初與趙孟等稱為「吳興八俊」。

從這條小序可以看出,張炎與當時的著名畫家錢選關係不錯,經常有書畫方面的交流。錢選畫下牡丹和梨花的畫作後,張炎曾作曲一首,並寫下此詞,稱讚錢選的畫作

在《清平樂·黑雲飛起》一詞中, 有小序「題處梅家藏所南翁畫蘭」。處梅是作者的朋友,所南翁是宋代著名畫家鄭思肖,鄭思肖號所南,創作的詩畫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

由此條小序可以得知,張炎在處梅家有幸看到了鄭思肖的一幅蘭花畫作,鑑賞之下寫下這首詞。在這首詞作中張炎不僅對鄭思肖的蘭花畫作做了點評「魂返靈根無二紙」,而且提出了蘭花的繪畫技巧「香心淡染清華」、「似花還似非花」。這也可以看成是張炎提出的蘭花繪畫技法。

在《蝶戀花·濟楚衣裳眉目秀》一詞中,有小序「題未色褚仲良寫真」。這是張炎給朋友褚仲良畫完寫真肖像之後,來不及給畫作上色,就寫下了這首詞作,也可以看出張炎對這幅白描人物肖像是很滿意的。他給朋友畫完肖像,來不及給畫上色,就在肖像的旁邊題上一首詞,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清平樂》中,有小序「題倦耕圖」四個字。這是張炎完成了一幅《倦耕圖》的畫作後,題在畫作上的一首詞。詞句對田園耕作做了繪聲繪色的描寫,「一犁初卸,息影斜陽下」、「煙村草樹離離」,這幾句詞是對畫作內容的描寫:夕陽餘暉灑在村外的田地上,村莊裡炊煙嫋嫋升起,而耕作的人此時才結束了辛勞的工作,準備回家 。寥寥幾筆,寫意而又傳神,正可謂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還有如詞作《小重山·淡色分山曉氣浮》中,小序為「題曉竹圖」;《如夢令·不是瀟湘風雨》中,有小序「題漁樂圖」;《浪淘沙·香霧溼雲鬟》中,小序為「做墨水仙寄張伯雨」;《清平樂·平沙流水》詞中小序是「題平沙落雁圖」;此外還有如「題賓月圖」、「題陳汝朝百鷺畫卷」、「題陸壺天水墨蘭石」等小序。

從這些詞題和小序中可以看出,張炎確實是一位丹青能手,他的繪畫創作體裁多樣:有曉晨的竹子、捕魚的場面、平沙落雁的畫面,百鷺畫卷,還可以看出張炎繪畫涉及的領域有植物、人物、山水、還有勞作場面等。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張炎是一位畫家。

而從張炎詞作小序還能看出,他喜歡在畫作中題詞,正像明代畫家沈灝在《畫》中說得那樣:「元以前不用款,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後來書繪並工,附麗成觀。」書畫同源這一點在張炎的詞與畫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張炎《山中白雲詞》書影

張炎還把繪畫的一些技法和理論融入到他的詞作中,使得他的詞具有繪畫美,流傳下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但他的書畫作品都以散迭,至今無跡可尋,沒有流傳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畫作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可以肯定地說張炎是一位丹青高手,他常常運用畫家的獨特眼光去觀察捕捉大自然的萬事萬物,再融合繪畫的技巧,譜寫成了一首首絕妙好詞。

一、張炎的詞布局巧妙,構思精巧

中國古代繪畫講究技法,在布局的的時候,要做到構思精巧,會用到遠近結合、點面組合搭配、虛實相間的多種方法。張炎在填詞的時候很好地運用了這些技法,做到了布局巧妙,構思精巧。如這首詠物詞《解連環·孤雁》: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裡,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詩詞需要用文字來來體物寫景,並達到抒情的目的,繪畫則是藉助紙墨、顏料等工具。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以真實景物來作為描摹的對象,詩詞也可以通過其中優美文字和所表達的意境,讓人得到美的享受。張炎的這首詞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開篇三句「楚江空晚。悵離群萬裡,恍然驚散」,作者運用了遠近結合的技法。傍晚的楚江,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茫茫,一隻孤雁由遠處飛來,進入詞人的視野,畫面也定格在這隻離群的大雁身上。

「自顧影、卻下寒塘」,這兩句猶如緩緩拉近的電影鏡頭一樣,視角也由遠及近,寫這隻孤雁徘徊在江邊,顧影自憐。然後詞人又把鏡頭切換到遠處,「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江邊衰敗的枯草在寒風中搖曳,清冷乾淨的沙洲一望無垠,楚江靜靜地向遠處流去,流向目光所及的盡頭。

開篇中,詞人還將繪畫中點面結合的技法融進詞中。「點」就是這隻離群的大雁,孤雁置於幽曠的空間,大的環境中只有這一隻孤雁,更加襯託出雁的孤獨悽涼。畫面布局的重點聚焦在這隻離群的孤雁身上,這是詞人匠心獨運的地方。

所以從整體布局來看,孤雁就成了整幅畫面的中心焦點。圍繞著孤雁,詞人又描繪了其它的景物:楚江、沙洲、衰草、暮雨、畫簾。詞人把眾多零亂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再融進詞中,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則是這樣的三幅畫面第一幅畫面是徘徊於楚江邊的孤雁;第二幅畫面是雁的夥伴們在遠方蘆花叢中歇息;第三幅畫面是在融融的春日裡,與寄人籬下的雙燕相見的場景。

中國山水畫在構圖的時候會用到虛實結合的技法,像山石、樹木、花鳥蟲魚之類的一般用實筆去勾勒,而江河、雲霞、天空、河流則用虛筆,也就是「留白」的技法,不以筆墨渲染。這樣反而會使整個畫面、章法協調精美,留有想像的空間,反襯出美的藝術境界。

張炎在詞中將完美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技法。「楚江空晚」這一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現了暮色中幽曠的江面。一個「空」字寫出了環境的悽清,這是典型的「留白」,為接下來的描繪做了伏筆,虛實結合的技法給整首詞的傷感氛圍做好了鋪墊。

「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作者對沙洲和衰草沒有做過多的描寫,只用了「淨」和「枯」二個非常精煉的字,就形象地襯託出雁的形單影隻,渲染出環境的悽涼。這又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悽悽的沙洲和衰敗的草叢,江水漫無邊際地向天邊流去,似乎沒有盡頭。

作者輕描淡寫的寥寥幾筆就把整幅大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沒有絲毫刻意雕飾的痕跡,由此也能看出張炎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作者描寫孤雁,不是簡單地對它的外貌形態進行刻畫,而是將重點放在神態的描繪上,如「悵」、「驚」、「料」這三個表示神態動作的詞語。詞人用清淡的筆調,把離群孤雁的神態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出來。

下闋採用了化實為虛的方式,將詞人的繪畫功力展露無遺。「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在漫長的遷徙旅途中,孤雁的哀鳴聲迴蕩在蕭蕭暮雨中,若是能在玉門關與往日離失的伴侶再度相逢,該是多麼驚喜的事情呀!

「想伴侶、猶宿蘆花」,詞人不是從正面寫孤雁是多麼想和夥伴相聚,而是暗想夥伴們現在應該在蘆花叢中歇息。「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快到春天的時候,就應該改變路程了,這幾句又是化實寫為虛寫,把視角轉向更遙遠的地方

這樣一來整首詞虛中有實,虛實相生。作者繪畫的功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元初文學家孔齊在《至正直記》中寫到:「張叔夏孤雁詞,有雲『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之曰『張孤雁』。"張炎因為這首寫孤雁的詞又得到一個雅號「張孤雁」,確實是實至名歸的一件事。

全詞以淡雅空靈的筆調,運用繪畫藝術的幾種布局方法,把一隻離群的孤雁形象刻畫得生動逼真,詞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效果,讀來有一種極度的舒適感。

二、張炎的詞中,景、情、畫交融

繪畫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描摹,中國畫講究傳神、注重寫意。就如張炎在評論畫作時說的「似花還似非花」,中國傳統繪畫中說的神似,就是這個道理。畫家首先對所要描繪的事物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拿捏好其外在的特點之後,再拋開外在物象的束縛,融入主觀的感受進行再創造。詩詞也是一樣,不滿足於形似,追求神似。

張炎在詞學論著《詞源》中也說到:「所詠瞭然在目,且不流滯於物,方能全章精粹。」所以他的詞往往能做到景、情、畫的交融,意境高遠,他深厚的藝術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湘月》這首詞: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裡。星散白鷗三四點,數筆橫塘秋意。岸觜衝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疏風迎面,溼衣原是空翠。堪嘆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落日沙黃,遠天雲淡,弄影蘆花外。幾時歸去,剪取一半煙水。

這首詞還有小序:「餘載書往來山陰道中,每以事奪,不能盡興。戊子冬晚,與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蕭颯。中仙有詞雅麗;平野作《晉雪圖》,亦清逸可觀。餘述此調,蓋白石《念奴嬌》鬲指聲也。」

山陰道,是浙江紹興附近的古代管道。詞作寫的是在戊子年(公元1288年)冬季的一個夜晚,詞人與好朋友徐平野、王沂孫(號中仙)在山陰道的小溪的小舟上,聊天敘舊的故事,中途他們還共同欣賞了徐平野的畫作《晉雪圖》。王沂孫填詞一首,而張炎為了助興,寫下了這首《湘月》詞。

詞人還指出他的這首詞就是白石(姜夔號白石)《念奴嬌》的鬲指聲,也就是一首雙調詞,是張炎的自度曲。

詞作上闋主要寫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畫,處處瀰漫著詞人對山陰道上所見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下闋轉入抒情,在對冬晚泛舟暢遊的深長感慨中,融景、情、畫於一體,意境高遠。

張炎在小序中交代,他曾多次往來山陰道中,往往因事情紛繁,失去暢遊機會,總覺得未能盡興。而這一次他和朋友正好相聚,也有閒情逸緻,所以一道乘舟泛油山陰古道。這一次和詞人共同出遊的一個是王沂孫,一個是畫家徐平野。

《世說新語·言語》中記載了一則東晉名士王子敬的故事,說的是王子敬在冬日經過山陰道,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他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這次張炎與朋友泛舟山陰古道溪流之中,才真正領略到晉代王子敬所說的意境。張炎詞中所描繪的山陰道中的冬日景色,比王子敬的敘述要更加具體,更加生動。

上闋句句寫景。「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裡」三句,先點出他們一行泛舟溪上的事情。接下來寫從舟中向外望去,所看到的山水風景。詞人從高遠處著筆,只見稀稀落落的三四隻白鷗,在水面上徘徊。張炎丹青妙筆,只用疏疏幾筆便描繪出一幅《山陰古道冬意圖》

「岸觜衝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三句,詞人用細膩的筆法,描繪出眼前平遠的景色:溪流中激起的水波,籬笆下枯黃的落葉,通向集市的鄉間小路

「疏風迎面,溼衣原是空翠」二句,詞人筆鋒一轉,寫在舟中感受,夜晚寒涼,微風中的水汽沾溼了衣裳。

縱觀《湘月》上闋的意境,既是寫景,又是寫意畫,亦景亦畫,渾然一體。張炎詞長於寫景狀物,在這首詞中得到了極致的體現。詞人就像一位丹青高手,愜意地揮毫潑墨,一幅《山陰古道冬意圖》就完成了。換句話說,就是一幅清雅逸致的山水畫卷。詞作由此自然而然地轉入下闋。

下闋即因《晉雪圖》而生思古之幽情。詞人在舟中欣賞朋友的畫作《晉雪圖》,小序中提到徐平野創作《晉雪圖》,從畫作題目可知,圖畫內容是東晉名士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故事。

開頭三句「堪嘆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用了兩個東晉名士的典故:一個是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典故;另一個是淝水之戰前夕,謝安與侄子謝玄在建康別墅中下圍棋的典故。

山陰古道,曾是東晉名士經常聚會清遊的地方,但經過戰亂之後,現在一切都變了。所以詞人發出飽含強烈感情的長嘆「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

接下來五句,詞人以景寫情,表達思歸之意:落日的餘暉把沙灘染成金黃的顏色,淡淡的雲影在遠處的天空中飄蕩。透過蘆花的間隙,可以看見它們的影子在閃爍。

眼前的美景是如此讓詞人和朋友流連,所以詞人不禁又發出讚嘆:什麼時候能把這一江煙水,剪去一半歸去呢!

此句中,詞人巧妙的化用典故,將典故中所表達的情感與當前和朋友泛舟的情感聯繫起來,升華了詞作的意境。這個典故說的是東晉索靖的故事,索靖觀賞顧愷之的畫作時,被顧愷之出神入化的作品深深吸引,他不由得發出讚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紋練歸去」。

此詞上闋句句寫景,亦句句寫畫;下闋則因《晉雪圖》而抒發強烈的家國情感,借晉說宋,寄託了詞人深深的感慨。整首詞寫景狀物渾然天成,融入了詞人強烈的感情,境界高遠。尤其最後二句,張炎把景、情、畫三者融合在一起,全面地展示了詞人在創作方面的藝術造詣,讀來使人回味不盡。

三、張炎的詞形神兼備,意境高遠

張炎的詞融入了真實感情,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不管是他作詞,還是繪畫,往往能做到形神兼備,融情於景,意境高遠,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力。如《綺羅香·紅葉》

萬裡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歸路。甚荒溝、一片悽涼,載情不去載愁去。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漫倚新裝,不入洛陽花譜。為迴風、起舞尊前,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這首詠紅葉的詞就是張炎的代表作,整首詞用了擬人的手法,既是寫葉,也是寫人,寄託遙深。「萬裡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林木都脫盡了葉子,只有楓葉還在飛霜中凌寒而立,樹葉的顏色在寒冬裡更加紅豔。

盛時難再,令人感慨,身為異鄉之客的張炎在船上目睹紅葉飛舞的場景,紅葉像花一樣隨風起舞,隨即又飄落在詞人所乘的船頭、江中。

由宋入元,張炎也經歷了身世的變化。他從一位在西湖畔吟風弄月的優遊公子淪落為失意文人,飄零江湖,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對故國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這首紅葉詞就是這一時期張炎的代表作品,整首詞用了擬人的手法,既是寫葉,也是寫人。寄託了詞人深深的感情。

「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在這裡「倦」字和「衰」字準確地刻畫出作者的飄零異鄉的愁苦和困頓。這是作者的自我展示,「飄零如許」既是紅葉的歸宿,其實也是詞人此刻心境、命運的寫照。「漫倚新裝,不入洛陽花譜」,紅葉雖然把自己打扮得美,卻不能入花譜。就如同作者一樣,才華橫溢卻絲毫不能與那個環境相融合。

整首詞準確地把握了物象又不被物所束縛,「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窗邊聽雨的虛寫之景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給整幅畫面增添了朦朧美,也寫出了作者飄零江湖的悲涼、悽苦心境。

上闋從紅葉寫到人,下闋又從人寫到紅葉。寫紅葉形神兼備,如工筆細描;以紅葉擬人,意境高遠。

整首詞圍繞紅葉,寫景狀物渾然天。全詞又扣緊題目,物與人關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身世之悲,意境非常高遠。正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評論張炎的這首詞時說的那樣:「情詞兼之,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也。」這可以說得上是對張炎真知灼見的評價。

總結

張炎以其深厚的詞學功底和繪畫功底蜚聲詞壇,以詞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面,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因為他本身也是一位優秀的畫家,他以畫家特有的細膩,藝術家的靈感,將繪畫技法融進詞作中,所以他的詞作中就具有了繪畫美。

品讀張炎的詞,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那既是一首首優美的詞作,也是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本文參考資料:

張炎·《山中白雲詞箋》 浙江古籍出版社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杜維沫校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軍、江楠·《宋畫鑑賞》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說新語》 中華書局

相關焦點

  • 張炎因為一首詞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他的這首詞寫的是什麼?
    詞人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張炎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不光因為他的詞作,還因為中國詞學史上的第一本詞論專著《詞源》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張炎在入元前的生活場景大抵如此,就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形象。入元後,張炎家道中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曾北上大都謀求發展,可是大都之行並不是很順利,張炎在失意之後又回到家鄉,除偶爾拜訪一下曾經的朋友之外,其餘時間都從事詞學研究和創作,著成詞論專著《詞源》八卷。1320年,73歲高齡的張炎落拓而終。
  • 繪畫很艱難,學習從技法到寫生再到創作,都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歷程
    而在這裡,我所強調的便是第二種類型,因為相較於第一種樣式而言,我們只能稱之為基礎,是每一個當代工筆人物畫家進行創新的基礎,而最後一類則應該警惕,避免滑向日本畫的樣式。工筆畫技法融入寫意的觀念,使傳統的程序化技法得到了解放,使畫家在創作中能夠有即興發揮的空間,從而改變了傳統工筆畫技法匠氣、刻板的弊端,拓展了工筆畫的繪畫語言。
  • 畫家藝術創作感想:繪畫展現藝術家的心靈世界
    畫家應該對傳統持一種積極態度,努力領略傳統文化藝術的精神,從中獲得啟示,吸收傳統中富有活力的技法,並將其化為表達自己意態的手段。現代藝術家的橫向學習和借鑑,在現代傳播媒介的條件下,變得更加容易。在現代繪畫風格、形式容易相互碰撞、衝突的情況下,藝術家認識他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也變得更加重要。
  • 那些女性題材的油畫創作,需要主要哪些繪畫技法?
    在眾多油畫創作的題材中,女性題材似乎是藝術家們最為青睞的,經典作品也最為常見。從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到安格爾的《泉》,從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到冷軍的《小羅》等等,雖然風格各異,卻從不同的角度將女性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何創作女性題材的油畫,的確是每個油畫創作者的必修課。
  • 融中西文化精粹 創繪畫新視野
    「雕刻首先要用石墨在石料上勾線,繪畫是雕刻的基礎,畫不好必定雕不好。雕刻過程中要一邊繪製、一邊雕刻、一邊修改,三者同時進行。」薛海濤介紹,雕刻和書法也是篆刻的基礎,在掌握了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力度後,薛海濤開始學習篆刻。
  • 這位大師的色彩畫得太美了,跟他學習繪畫技法,繪畫能力都提升了
    年幼時隨父母去加州博物館第一次看到恐龍骨架和古羅馬的文物,讓他不禁對這些遙遠的時代浮想聯翩,甚至想像晚上這些恐龍是不是會活過來呢。後來,在他從事插畫生涯中,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創作出恐龍系列的第一本書《恐龍夢幻國:脫離時間的世界》,包含了書中160頁的插圖均由他創作,這本書給他帶來很多榮譽,獲得許多大獎而聲名大噪。
  • 張炎的《詞源》是一部對後人有深遠影響的詞論專著
    ②張玉田:張炎。《樂府指迷》此處當為《詞源》,《樂府指迷》為南宋沈義夫所作,非張炎所作。③啖:吃。啖官廚飯者:指吃肉的人。④牲牢:牲畜。甘:乾菜果品。鮮:新鮮水果蔬菜。⑤解頤:(因聽到妙語或解開自己的疑問)開顏而笑。出自《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
  • 很多畫家缺的不是基本功,而是對繪畫材料的適應能力和技法!
    而作為藝術家表現精神內涵的物質載體一一油畫材料,在油畫創作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無法替代的,不同特徵的油畫材料適合不同的油畫技法,不同的表現效果要用到不同的油畫材料,另外油畫材料對油畫作品還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今天的創作環境已有了很大的改觀,繪畫材料與技法的研究將幫助我們發現和尋找新的材料和技法。
  • 水墨畫:寫意山水畫中雲和水的繪畫技法
    ,並認真努力研習和吸取古今中外名家的繪畫精華和繪畫理論,您將成為、甚致超越北宋畫家郭熙大師的水平」。雖然,此話言出玩笑,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有了以上紮實的繪畫基礎,加以潛心研究學習古今名家之長,研讀中國畫理論,再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寫生,這樣你不是變得心胸開闊,精神振奮,對繪畫充滿激情!這樣您怎麼不能實現自已的理想呢?那麼要掌握哪兩種繪畫技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 向幾米學習繪畫創作
    圖中所有配圖來源於幾米網站,只做分享學習用途自己做自己的繪畫老師有些人喜歡畫畫,他們想把熱愛的事情堅持下去,僅僅是因為熱愛。生命中有些文字無法表達的情感,想用畫面去表達!因此很想寫這類型的文章幫助這些這些同學!
  • 綜合材料繪畫的創作和理論探索
    綜合材料繪畫,無論是在美術發展史還是當代藝術史上,都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媒介材料的自由多變和技法風格的複雜新穎,使它已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繪畫形式而存在,更多地是彰顯時代精神、更新創作觀念、探索繪畫語言形式的重要載體和渠道。   在工業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藝術面臨當代性話題。
  • 張炎
    我太悶了,不看電視不看電影,只知道一個人扎著腦袋看小說,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把英文版的哈利波特通讀了一遍,在情書裡我明確指出了我英語牛逼,數學也不錯,可以和她探討。不過從事情的結果來看,張炎並不需要探討英語,也不需要探討數學,而是每天放學後去和趙雙江吃棒棒糖打桌球。為此我很納悶,第一次認真思考什麼叫做可愛。
  • 技法是展現油畫創作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畫家內心深處思想的表達
    所謂"直接",是相對古典技法中一層層「做出來"的、它既包含一次性勾勒出來的直接傳達,也包含著油畫材料在已有的底子上本身的"積累"效果;又有著每一次落筆中就有的寫實技巧,也蘊含著以筆法為發端的現代繪畫的直接的藝術語言。因此,油畫的直接技法在近代油畫史和與之有聯繫的藝術史中成為最主要的藝術語言。
  • 藝術大師的繪畫技法:會畫畫的人,果然不一樣
    使用不同粉彩筆混色時,可以用手指塗抹顏料,這就意味著粉彩筆繪畫是一種需要「親身實踐」的創作方式,也完全不必介意在創作時弄髒手指。正因如此, 粉彩畫雖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卻是最不受限制的繪畫方式,而最終呈現的作品也會讓我們明白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使用軟粉彩筆創作時,務必注意定型,這樣可以避免色粉沾染到其他作品上, 或在畫面上留下不必要的汙漬。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文成精講齊白石繪畫技法專項研修課程
    繪畫技法和創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並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學業。出席活動的領導、高研班創作課程導師、教學團隊與工作人員以及二百餘位學員歡聚一堂,共同見證本期結業的美好時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文成精講齊白石繪畫技法專項研修課程本次展覽共展出國畫、書法等作品二百餘幅,充分展示了兩期高研班導師的藝術創作和學員的學習成果
  • 和而不同,同則不繼——解讀《源氏物語繪卷》中的中國繪畫技法
    魯迅在他的文章裡說過,對於文化,要做一個「拿來主義」者,而日本人可以說將這種「拿來主義」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今他們的繪畫以自己的民族傳統聞名於世,與他們祖輩當初認真學習中國繪畫藝術是分不開的。在日本,最初將模仿的中國畫稱為唐畫,畫家只是臨摹唐朝的人物風景,很少加入個人創作。
  • 關於繪畫技法理論學科,其中重點是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
    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歷來是將人體解剖學作為主要繪畫技法的理論,這種技法理論對指導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初學者在認識人的形象和塑造人的形象上起著積極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現代人物畫創作實踐和教學實踐對繪畫技法理論提出了新的需求,又現代科技的知識「爆炸」為新的繪畫技法理論的創建提供了技術條件。為此,擴大原有繪畫技法理論的容量,更新繪畫技法理論的內容,嘗試著去探索新的繪畫技法理論學科,以與今天的時代相適應,是勢所必然了。
  • 黃振國作品,他的很多技法源於古法!
    九十年代初他開始了自主創業,專門從事仿古玉器和仿古玉雕家具的創作,在玉雕界引起轟動。2005設立了「蘇工御作」玉雕工作室,致力於弘揚仿古風格玉雕的同時,在人物、花草題材方面又創作出眾多具有時代特點的作品。黃振國擅長仿古玉雕創作,他的很多技法源於古法。博大精深的中國玉文化有著取之不盡素材,他的很多設計理和創意便是從歷代古玉的造型和紋飾中獲得靈感。
  • 詞情表現含蓄蘊藉論的承傳,具體有哪些形式?
    我國古典詞學中詞情表現特徵與要求論承傳的第二條分支線索,是對詞情表現含蓄蘊藉的探討。這一方面論說大致出現於元代前期。張炎《詞源》云:「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若鄰乎鄭、衛,與纏令何異也!」
  • 雲課展 | 綜合材料版畫技法/ 2017級綜合材料繪畫工作室
    授課班級:2017級綜合材料繪畫工作室課程名稱:綜合材料版畫技法授課時間:2020.04.06---05.01授課教師:孫錦誼    本課程共計四周,主要教授綜合材料版畫脫膠技法的繪畫與創作。認真看完了老師的講課示範之後,我們開始了創作,老師每節課都會給我們分享一些他整理的藝術家的作品,並讓我們抒發自己的感想,這給予了我很多新的靈感,我會不自覺地將我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感觸表現在我的作品裡,這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