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黃公裳①《皺水軒詞筌》云:「張玉田《樂府指迷》②其調葉宮商,鋪張藻繪抑亦可矣,至於風流蘊藉之事,真屬茫茫。如啖官廚飯者③,不知牲牢之外別有甘鮮也④。」此語解頤⑤。注釋①賀黃公裳:賀裳,生卒年不詳,字黃公,丹陽人,清代詞論家。②張玉田:張炎。《樂府指迷》此處當為《詞源》,《樂府指迷》為南宋沈義夫所作,非張炎所作。③啖:吃。啖官廚飯者:指吃肉的人。④牲牢:牲畜。甘:乾菜果品。鮮:新鮮水果蔬菜。⑤解頤:(因聽到妙語或解開自己的疑問)開顏而笑。出自《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譯文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說:「張炎的《樂府指迷》(當為《詞源》)一書論及音律、修辭還算可以,至於詞中的風流蘊藉之事,則顯得無知無趣,就像吃慣了肉的人,不知道肉之外還有別的美味。」這句話真讓人會心而笑。賞析張炎的《詞源》是一部對後人有深遠影響的詞論專著,分上、下兩卷,全書分為制曲、句法、字面、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令曲、雜論等十三部分。上卷為音樂論,詞律講得最為詳細;下卷為創作論,主張好詞要意趣高遠、雅正合律、意境清空。但是把辛棄疾、劉過等人的豪放詞看作是「非雅詞」,反映了張炎偏重形式的藝術觀點。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對張炎的《詞源》一書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張炎在《詞源》中結合自身創作實踐論述詞的音律、修辭等問題,對後人有很好的借鑑作用。但其所論述的「風流蘊藉之事」,提出的「清空」「騷雅」等概念,過於注重形式的弊端,排斥辛棄疾、劉過等豪放詞大家,禁錮了後人對詞的自由發揮,這是張炎的《詞源》對後人的消極影響。王國維引用賀裳的這句話,並在最後說「此語解頤」,可見王國維贊同賀裳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