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是詞的最高峰,後世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超越。而且其不但有諸多精美的詞作,還產生了專門論述詞學、詞論的著作,這一點,即便是唐詩,也沒能超越。
這本詞學著作,書名為《詞源》,為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這本著作的作者,乃是南宋詞人、詞論家張炎。
在張炎73歲的漫長經歷當中,大致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主要是富家子弟的生活,後半段則面臨國破家亡的困境。而他的詞論著作和所寫的成就最高的詩詞,都在其後半段所完成。
這個寫出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的宋代詞人,本身也是一個寫詞的好手。其中的一首秋思詞非常精彩,尤其以一句「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為後人所知。且看:
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這是一首《清平樂》,是張炎後期的代表性詞作之一。
如前所述,這首詞寫於詩人人生的後半段,面臨國破家亡的種種人生困境,詞人的內心非常愁苦。而這種愁苦再藉助秋風的蕭瑟,更覺無奈傷悲。其中滋味,都在一句「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這首詞的一開始,就寫出了秋天的景色,候蛩(即蟋蟀)的哀鳴,西風烈,秋月清冷,江水、蘆花,都顯示出一副蕭瑟景色。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容易讓人勾起愁緒。
然而在具體的寫作上,不寫直接的景色,卻以現實中的動物來反襯。比如寫候蛩哀叫,寫大雁都已飛走等等,既含蓄又有美感,更渲染了秋思的氣氛。
下片主要抒情,道出了詞人無限的「秋愁」。詞人想起了曾經被囚禁的詩人庾信,也就是「蘭成」的典故;隨後詞人依然寫秋景,將梧桐葉引入詩中,更為激發詞人的悲傷之情。詞人藉助庾信的典故道出人間道不盡的悲歡離合,更借梧葉之孤義表達人世的蒼涼。
而最後一句「梧葉秋聲」,意味深長,只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不知寄託了多少秋涼悲聲!其中悲涼的意境清空淡遠,而其情感卻也是真切感人。正是因為此,一些評論家認為,這首詞可以與宋玉的《九辯》、歐陽修的《秋聲賦》並列。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