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獸性,愛情和親情,美與醜,雨果如何表現掙扎中的人物?

2020-12-20 華太師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當中寫出了幾個經典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顆醜陋外表下隱藏著的善良的心,是典型的以醜寫美的經典之作。其中尤其是以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羅德道和醜陋的卡西莫多做對比,批判基督教的虛偽。

這本小說塑造了一眾的人物形象,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 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等等,他們都有著鮮明的人物特徵,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1

卡西莫多是一個可憐的棄嬰,他被拋棄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口,克羅德因為憐憫收留了他,讓他在教堂內做一個敲鐘人,命運悲慘的卡西莫多還被大鐘把耳膜給震破了,周圍的人對他也充滿了嘲諷譏笑,他開始變得暴戾。

雨果還對他的外貌有著突出的描寫,誇張可以說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他那種醜到極致的外貌真是令人影響深刻。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 耳聾,駝背……

可以說他雖然有著人的基本生理特徵,但幾乎不像個真正的人,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排斥。因而他只在夜晚出沒,心裡只認克洛德是好人,對其他人充滿敵意。

這種醜陋的描寫本身並不是雨果的目的,他是要通過這種強烈的描寫製造反差,這個卡西莫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內心陰暗的醜八怪,他有著非常浪漫主義的內心,這是他身上的一種內在的「美」

這讓他對於收養他的主教和教堂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他卻看錯了這位副主教,在他仁慈的外表之下實際是一副蛇蠍心腸。

在卡西莫多替這個副主教承擔了罪責以後,克洛德甚至沒有多看他一眼,反倒是愛斯梅拉達以德報怨,在他快要渴死的時候給了他一碗水喝。

在卡西莫多的身上,雨果寫出了兩種矛盾,一種是他外表的醜和內心的美的矛盾,另外一種則是他對於養育他的克洛德和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的情感之間的矛盾

另外,他知道自己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情,但是他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擁有這份感情,這種感情給他帶來的矛盾更深,他知道自己的醜會讓這個女孩害怕,他深深的憎惡自己。

他本來對於愛斯梅拉達的感情只是希望能看到他,可是他的養父克洛德卻想要佔有她,佔有不成就想要殺死她。這讓她看清了自己養父的本質,面對這種失望和憤怒,他殺死了自己的養父,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跟隨她一起死了。

2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衝突,小說還暗含了很多其他的衝突,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本體是由兩種特性完美的融合而製造的,這兩種特性就是動物性和人性。

人性主要指的是道德和倫理上的特性,體現在卡西莫多身上則是一種對養育他的養父克洛德的感恩和忠誠。這種感情是他的根本,因為克洛德收養了他。另外一種感情就是在他被皇家衛隊逮捕,當中實行鞭刑的時候,烈日炎炎下他十分口渴。

這時候善良的姑娘是愛斯梅拉達給了他水喝,這種恩情也被他記了下來,成為他人性的一部分。於是,卡西莫多也在拼死去保衛她,努力不讓他受到傷害。

但是卡西莫多身上也有著動物的特性,這種動物性的衝動一旦爆發,是很有力量且無法阻擋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他都是一個難得醜陋的男子,這種醜陋帶給他很多影響。

心理學認為,虛榮是以不適當的方式保護自己自尊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同時由於迫切需要自尊,卡西莫多變得兇狠了心。他的兇狠,粗野都跟他的醜陋有很大的關係。這種天性的形成也是自有一套邏輯的。

由於殘疾者多有『缺乏自然親情』的表現,因而,卡西莫多也是一樣,對萬物都有一種「報復之情」。除了對待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養父和愛斯美拉達

卡西莫多對克洛德的態度是從「善」 到「惡」, 從「人性」 轉變為 「獸性」。對愛斯美拉達他的態度是從「惡」到「善」,從「獸性」 轉變到「人性」。

對其他人來說,他則從來都是「惡」的一面。他使足了勁捉弄他們,從煙囪裡扔東西,扮鬼臉嚇人,將掃把丟在別人屋頂上以及對攻打巴黎聖母院的乞丐痛下殺手。他的極端的健壯的身體也足以支撐他做這樣的事情。

到最後,在情感的支配下,他衝動的將他的養父克洛德推下教堂。因而雖然他內心是善良的,但是因為他接受到的全部都是周圍惡意的嘲諷的態度,他回饋的也只有惡意了。這種醜惡情緒造就了惡。

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不能完全擺脫這種獸性,雖然卡西莫多多他的養父和愛斯梅拉達都曾表現過這種善意,這是他人性的一面。但是這種善意並不是支撐他成長的核心,他也有獸性的一面,這只是一個普通人在認清社會的黑暗現實以後做出的反應。

3

「醜就在美的旁邊, 畸形靠近著優美, 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 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雨果

「對照」是雨果最成功的美學理念,不僅僅是美醜對照,人性和獸性的對照,雨果對於人物也是設計了很多角度的對照試驗。

在這個人物對照的體系當中,愛斯梅拉達無疑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而那些追求她或者說愛慕她的人形成了一組人物對照。雨果就是通過這些人對於她的態度,行為,來展示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的道德倫理。

愛斯梅拉達作為一個極具魅力的吉普賽女郎,她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氣都是讓人心生愛慕的原因。除此以外,她不僅相貌美,心靈也很美。她是完全的「善」的化身。

作為他的對立面,克洛德主教則是一個陰森可怕的「衣冠禽獸」。他對於愛斯梅拉達的感情也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一種獸性,一種佔有欲。是作為他內心的一種本能存在的東西。為了這樣可怕的情慾,他讓卡西莫多去劫持這位女子來給自己享用

而且他不僅做出這樣的行為,還給自己的行為找了很多「合理」的藉口,他貶低愛斯梅拉達的存在,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在「救贖她」。然而在他的劫持無果的時候,愛斯梅拉達卻愛上了別人,這讓他怒火中燒。

他開始對這位他「愛」的人的瘋狂報復,不僅隨便給她定了罪名去誣陷她,還威脅她讓她在絞刑架和他之間做選擇,在她拒絕以後,凶相畢露。

而花花公子法比則是一個完全以自我和利益為中心的人,即使愛斯梅拉達對他十分愛慕,忠心耿耿,他也為了自己的利益將她無情的拋棄。他只會和愛斯梅拉逢場作戲,實際卻天天招蜂引蝶,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

愛斯梅拉達上絞刑架時不斷呼喚著他的名字, 他卻與貴族名門的小姐大肆舉辦婚禮,充分顯露了一個紈絝子弟淫邪卑劣的獸性。

卡西莫多的社會地位和愛斯梅拉達一樣,但是他因為醜陋完全不敢接觸她。只好在背後一直守護著她。這種愛情和克洛德和法比形成鮮明的對比,是一種忠誠的,勇敢的愛。

雨果就是用這樣的對比突出這種感情的偉大,讓卡西莫多本該處於社會底層的地位一下被提高了,精神是他的戰衣,託著他走向高尚和偉大。

雨果就是用這樣一個故事給我們講述了,心靈美遠比外表美重要。醜陋的外表下,可能有一顆炙熱的內心,而看似溫文儒雅的外表下,卻可能有卑劣可恥的人心。這也是在給我們一種警示。

參考文獻:

《巴黎聖母院》

《人性論》

相關焦點

  • 人性裡有獸性,獸性裡也有人性
    人是從動物類人猿進化而來,我們與那些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在親情上通過動作行為,和語言來表達完成。動物也有自己的親情,它們通過食物分配和撫摸來表達。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親情,都會努力地去維護和保護親人。
  • 獸性、人性、聖性和神性
    現代小猿在1800萬年前出現,猩猩則出現於1400萬年前,大猩猩出現於7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則在300~500萬年前出現。也就是說,小猿、猩猩、大猩猩遠比人類的歷史早,他們品種也多,但無法進化成人類,黑猩猩與人類差不多同時出現,但黑猩猩那個黑猩猩,人類卻必須是人類。最早的人類行為表現不比黑猩猩及其他猩猩、猴子更富有人性,也同樣不比其他動物有多少行為優勢。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愛絲美拉達捨身而死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那麼,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是如何運用積極浪漫主義手法對權貴階層進行無情反諷,借主角悲慘故事給大眾以啟迪的呢?
  • 人醜就要多讀書!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醜就要多讀書!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
  • 絕望的浪漫主義:卡西莫多,如薰衣草般的巴黎愛情
    前言:以卡西莫多作為《巴黎聖母院》這本書的切入點,不去描述書中的黑暗背景,不去探討書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只是從卡西莫多這個人物的角度出發,寫一點關於愛情的看法,利用花語去更好的深化我的觀點,卡西莫多就是在愛情中卑微的眾人。
  • 高二作文《獸性•惰性•奴性•人性》講評
    今天我們聊一聊作文《獸性•惰性•奴性•人性》。圈內人都知道2017年12月份高中《課程標準》出版發行了。湖北省2018年9月啟動新一輪課改。在沒有新教材的情況下,我充分利用舊教材,包括《語文讀本》,還有報紙、試卷中的文章等,按照新課標教學要求開展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學習活動,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與教訓。
  • 所謂的神性、獸性,都是人性!
    看《唐人街探案2》,我是抱著想放鬆的想法去看的,結果也確實達到了,然而,在影片的結尾,卻完美地詮釋了人性這一高深的哲學命題,將影片的格調升了一個檔次。那麼問題來了,何謂人性呢?影片中是這樣解釋人性的:「一陰一陽謂之道,你白天救人,夜晚屠殺,無論是拯救生靈的神,還是嗜血屠殺的獸,都將陰陽割裂走向了極端,可二者之間,才是萬物抱陰負陽,衝氣以為和的人性。」即人性相當於一桿秤,任何一方的傾斜,都會導致人性的喪失。
  • 2021展望:品牌的神性、人性與獸性
    其實,從1981年「品牌」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國,這40年來,東方傳統的經營思想與西方的市場理論交織,在不斷衝突和融合的情況下,早已形成了一套「中國式」的品牌哲學,那就是品牌傳播的神性、人性、獸性的「三位一體」。而在2021年,我們會看到行業超級品牌的誕生,「三位一體」的它將用「叫好又叫座」的表現來引領全場。
  • 幼女被性侵9天:人性與獸性之間到底是什麼?
    這起影響全國的案件中,多名被告人以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至15年不等,大眾紛紛開噴,說千刀萬剮都不為過!我看了報導,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人性與獸性之間到底是什麼?有人會說是道德是人品,有人會說是法律觀念,有人會說......我覺得是「念頭」,一念之差就是惡魔,一念之差可能就是英雄!孔子說,我未見過好德者比好色者多!孔子這話是在兩千年前說的,您覺得儒祖的論斷,是不是在今天甚至在以後永遠都符合人性?為什麼?
  • 評《歸來》:愛情背後的人性光芒穿透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表現愛情、反思歷史的影片,除了讓經歷過「文革」的年長者「感慨萬千」,也讓陶醉於「小時代」的年輕人「淚流不止」。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看起來,電影大刀闊斧地剪枝除葉,只留下知識分子陸焉識與作為中學教師的妻子馮婉瑜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故事,但在愛情的表層空間背後,其實是歷史的沉重與人性的光輝。
  • 《動物世界》你該知道的人性和獸性,社會道德和叢林法則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類用自身進化來的「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造就了社會道德,但是叢林中的生存法則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壓制、掩蓋,並且成為人性中的「惡」永遠存在,但是獸性的存在又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道德之下的底層邏輯。
  • 梁曉陽《出塞書》:跨文體書寫 大空間建構 展現人性美
    其精神內涵主要表現在對文學理想的堅守和追求上。《出塞書》從小羊的中學時代寫起。20世紀80年代,那是一個文學的時代,一個理想的時代,時代印記深深烙印在一個中學生的內心。他為什麼要出塞?客觀上是因為愛情出塞,而從內心真實的角度看,是為了尋求文學理想的夢而出塞。再次,梁曉陽對文學理想的書寫又有他的開拓之處。很多作家都寫了文學理想。
  •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這是對人類偉大和堅強唱響的讚歌,是對人類熠熠生輝的人性最好的詮釋。人類作為高級動物,具有動物的屬性,這種屬性由人性和獸性構成,它們共同存在於人的思想當中。人性一般是指善良、寬容、博愛、奉獻,一切美好的品質皆歸於人性。獸性代表著邪惡、兇殘、破壞、災難,一切負物質均可歸於獸性。人性之所以美好,被人們讚揚,恰恰說明了人性是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籤。
  • 張霞:卡西莫多的「醜」與「美」
    卡西莫多的「醜」與「美」文/張霞2019年4月15日,一場熊熊大火燒毀了人類文明的瑰寶------巴黎聖母院。只是人們在理解它表面意義的同時,許多人卻並不知曉,卡西莫多在《巴黎聖母院》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如同卡西莫多本人所處的那個世界裡,很少人能夠透過這個「又痴」「又呆」「又聾」的形體,窺視到在這樣一顆混沌、蒙昧、與世隔絕的心靈裡,還有多少善良、純潔、美好的人性火花在閃耀。卡西莫多,從一生下來便註定了他短暫的一生,將是遭人唾棄,受人侮辱的悲劇的一生。
  • 流水的悲喜劇 鐵打的旁觀者——魯迅與雨果筆下的看客及其他
    關鍵詞:看客(旁觀者)  普遍人性  創作意圖 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有無數的看客(旁觀者)形象,巴爾扎克、雨果、契訶夫、果戈理、魯迅、施耐庵、曹雪芹、莫言等等都為貢獻了形象生動的此類人物形象。當看到 「旁觀者」尤其是其別稱「看客」這個詞語的時候,大多數人常常想到的作家就是魯迅了。
  • 深度分析《獵狐》:角色沉重宿命背後,經濟浪潮下曖昧人性掙扎
    為什麼《獵狐》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分和口碑?今天我就從創作背景、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三個角度,來分析經偵犯罪劇《獵狐》角色沉重宿命背後,經濟浪潮下的曖昧人性掙扎。比如《獵狐》的劇情中,就有通過臺詞和肢體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第17集中楊建群的父母因為老家農村的房子動遷,短時間內沒地方住,來到城市投奔子女。本來打算住在女兒楊建秋租的兩室一廳,結果因為房東兒子結婚要收房,迫不得已去了兒子家。
  • 美與醜?善與惡?一部漫畫揭秘明星養成背後的故事
    最近騰訊動漫推出的國產漫畫《天籟音靈》,一經推出,就賺足了眼球和人氣。目前已有38.63億人氣,87.44萬人收藏,評論9.5分,位居騰訊動漫人氣排行第三名。顧名思義,這部漫畫與音樂相關,簡單來說,就是草根女主涅槃重生,逆襲成天后的勵志、愛情故事。說起來簡單,劇情卻不簡單。
  • 神性,人性,獸性,你的性取向是什麼?《唐人街探案2》你看懂嗎
    就這樣,Q和宋義更深一層的私下的交易達成,而這個交易並沒有在影片中告訴秦風他們,宋義只是輕描淡寫的告訴秦風,是Q讓他去案發現場,並讓他圖書館借書。所以秦風他們所有的行蹤和計劃,還都在Q的掌控之中。那麼問題來了,Q為什麼要這麼做?!
  • 深度解讀《巴黎聖母院》中的四個愛情悲劇
    現實卻總是十分殘酷,大作家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憑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構建以及細膩同時又不缺乏深度的藝術創作方式,譜寫出了愛絲梅拉達短暫人生中的愛情悲歌。今天,讓我們一起從虛浮的蒙蔽、罪戾的引誘、怯懦的退縮、深邃的真摯這四個方面去解讀《巴黎聖母院》中愛情的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