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醜?善與惡?一部漫畫揭秘明星養成背後的故事

2020-12-17 梅莓美魅

最近騰訊動漫推出的國產漫畫《天籟音靈》,一經推出,就賺足了眼球和人氣。目前已有38.63億人氣,87.44萬人收藏,評論9.5分,位居騰訊動漫人氣排行第三名。顧名思義,這部漫畫與音樂相關,簡單來說,就是草根女主涅槃重生,逆襲成天后的勵志、愛情故事。說起來簡單,劇情卻不簡單。

這世上最珍貴的幾種情感莫過於愛情、親情、友情了吧,而作者在這部漫畫的人物和劇情設定中,也充分的展示了這幾種情感中的美與醜,善與惡。根據目前已更新劇集,蘿蔔姐按照自己的理解,製作了一個人物關係圖,原諒蘿蔔姐手殘啊,主要看內容哈(捂臉)。

怎麼樣,怎麼樣,圖片這麼一放,是不是人物關係和劇情編排就清楚多了,豁然開朗有木有?!蘿蔔姐都被自己的智商感動了,呦呵呵。

離家出走,生活拮据的初慕,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正在尋找樂隊主唱的男主藍逸辰,而藍逸辰聽到女主歌聲的一瞬間,耳朵就被俘獲(心也被俘獲了吧),認定女主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天籟之音。而走投無路又懷有音樂夢想的初慕自然爽快應邀加入樂隊。從此,二人上演了「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搞笑而又溫馨的愛情戲碼,勾起了廣大女迷們濃濃的的少女心和公主夢啊。而正在兩個人感情漸入佳境時,一個自稱男主女朋友的女孩出現——齊嫣。她一出現,就將女主視為眼中釘,分分鐘想除掉她以絕後患。齊嫣究竟是何來頭?究竟是齊嫣自作多情還是女主變小三?善良的女主在種種惡意攻擊面前能否安然無恙?男主又當如何選擇?此為愛情線。

從小被母親拋棄,與弟弟初見相依為命的初慕,一直與姐姐姐夫同住,姐弟倆卻遭到姐夫的虐打,終於有一天初慕爆發了,離家出走,並承諾弟弟,等她找到了工作就接他走。初慕是弟弟初見的依靠和希望,而初見則是初慕悲傷時的小太陽和動力。那麼初慕何時才能兌現諾言帶走初見?夢想實現的路上又會遇到哪些艱難?此為親情線。

幾乎男主出場的每一個鏡頭都有好基友袁修傑的身影,而作為男二號的袁修傑也成為這部漫畫的實力搞笑擔當。蘿蔔姐可以說,與男主相比,我更傾情於男二麼?同樣帥氣、才華橫溢,但比冷酷的男主似乎又多了些幽默、多了些溫暖、多了些可以接近的煙火氣。袁修傑作為男主樂隊搭檔兼好基友,經常在朋友群裡發男主的糗事大加嘲笑、挖苦男主,但是又在有人與男主互懟的時候極力袒護男主,最佳損友應該就是如此了吧。反觀女主的塑料姐妹花程佳,嘴上說的要幫助初慕照顧弟弟,在利益面前,果斷背叛友情,詭計盡施的害她,著實讓人恨得牙痒痒。而在後面的劇集中,男二當如何發展?女二繼續黑化還是洗白?此為友情線。

當然這只是根據目前出現的幾個人物關係從感情線角度做出的分析,在後續的劇集中,人物角色會豐富起來、故事情節也會錯綜起來,人物的關係線自然不會這麼簡單,但是依然離不開愛情、親情和友情這三種感情基線。

相關焦點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文/炳睿《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老子《道德經》這段話的意思是:大家都認為一件事物美,這裡面就有醜的一面了。大家都認為一件事物善,這裡面就有不善的一面了。所以,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些名相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好尚取捨偏私之心假立的,所以也是互相依存的。
  • 道德經中是如何定義善與惡,美與醜的?聰明和愚鈍有多少差距呢?
    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 揭秘明星婚禮背後故事:多半贊助 送禮金萬元起跳
    揭秘明星婚禮背後故事:多半贊助 送禮金萬元起跳 2014-09-27 10:27:02來源:重慶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於曉   揭秘明星婚禮背後故事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話,是老子辯證法的思想精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句話出自《道德的》第二章的第一句話,我們先讀《道德經》的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答:我們來解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為什麼會這樣呢?所以,老子就跟我們講:如果我們起了那些虛妄的分別心,在那裡立什麼標準,然後:這個叫做美,那個是醜;這個是好、那是壞;這是對、那是錯;這是善、那是惡。你用自我去界定的話,這個和諧的世界、完整的世界就被你切割得四分五裂。你就會活在很狹窄的世界,衝突、對立不斷的世界,這樣就形成苦,而且這個社會、家庭裡面也會衝突。
  • 老子對美與善的省思
    《老子》第二章開篇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裡,「已」通「矣」。歷史上大多以為這是在講概念對子相互依存,有則俱有,無則俱無。元代吳澄的詮釋頗具代表性:「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
  • 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北歐神話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脈,現代文學與影視作品、遊戲故事受到北歐神話的普及性覆蓋,迪士尼動畫電影《馴龍高手》、漫威電影《雷神》之類的現代文藝作品,有過北歐神話閱讀基礎的或許會想到那些關於冰霜巨人、侏儒、北歐諸神的故事。
  •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道德經》又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是因為當天下的人都認為某一樣事物是美的,都挖空心思地去追求的時候,醜惡就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女性的苗條本來是美的,但因為楚王喜歡,宮女們害怕體胖失寵,於是紛紛惡性節食,因此香消玉殞,本來美好的事情變成了醜惡的事情。天下大美不是人人都去追求一種美,而是各種各樣的美都有人欣賞,這樣世界才能實現動態平衡。
  • 老子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篇短小精悍的古典美文分析的很精闢!
    惡是陰毒,百世為害有餘;善為至寶,一生受用不盡。行善之人,如春日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善行不積,不足成名;惡事不積,不足滅身。見善思齊,足以立世,聞惡能改,方能成人。積土成山風雨興,積善成德上神明。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斯可為君子;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必定成小人。
  • 人性與獸性,愛情和親情,美與醜,雨果如何表現掙扎中的人物?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當中寫出了幾個經典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顆醜陋外表下隱藏著的善良的心,是典型的以醜寫美的經典之作。其中尤其是以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羅德道和醜陋的卡西莫多做對比,批判基督教的虛偽。卡西莫多對克洛德的態度是從「善」 到「惡」, 從「人性」 轉變為 「獸性」。對愛斯美拉達他的態度是從「惡」到「善」,從「獸性」 轉變到「人性」。對其他人來說,他則從來都是「惡」的一面。他使足了勁捉弄他們,從煙囪裡扔東西,扮鬼臉嚇人,將掃把丟在別人屋頂上以及對攻打巴黎聖母院的乞丐痛下殺手。
  • 老子曾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對應的應該還有一句「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是道德經第二章之前兩句。老子在上一章講,道可道,非常道。我的道,深刻,微妙,可不是一般的道。緊接著就用下面的話來闡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世人對此兩句的理解誤解久矣。
  •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或許,在世人的眼裡,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很多人認為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因為,人大多有從眾心理和盲從心理。
  • 《道德經》的「真善美」-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在懸疑暗黑的音樂劇《變身怪醫》中,反思人性善與惡
    1979年,20歲的弗蘭克在百老匯看了一部話劇《德古拉》,嗜血的德古拉伯爵古典而憂鬱、布滿蛛網的城堡充滿英倫風情。從吸血鬼的故事裡走出來,回到現實,年輕弗蘭克念念不忘,似乎就此奠定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那時的他,已經寫出了第一部作品《克里斯多福》。「我喜歡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哥特文學,那個時代誕生了很多偉大的故事。」
  • 《道德經》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美斯惡已 怎麼解讀?
    《道德經》第二章的全文如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如何理解這段經文內容呢?
  •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斯惡已。(美的存在是因為惡嗎?那麼惡呢?你如何看?)清水,霧,遠山2.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你是如何看待善與不善的?你所認為的善什麼?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注釋:(1)惡已:惡、醜。已,通「矣」。(2)斯:這。(3)相:互相。(4)刑:通「形」,此指比較、對照中顯現出來的意思。(5)盈:充實、補充、依存。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的界限如此清晰嗎?
    臺灣中的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豆瓣給出了9.4的高分,也許是因為劇中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紮根,改編自臺灣的「小燈泡事件」,具有社會問題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導演,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賈靜雯在劇院裡扮演宋喬安,她兒子因接電話疏忽而在兇殺案中喪生,她的家庭不再令人滿意了,因此老公和她的女兒背離了她,所以他們「被害者」是好的一面。然而在工作場所,宋喬安變成了「加害者」的形象。
  • 韓國恐怖漫畫改編《整容液》,極致惡爛,結局完全超乎預期!
    《奇奇怪怪:整容液》是2020年上映驚悚動畫電影,改編自韓國網絡漫畫《奇奇怪怪》,故事在敘述一位長相醜陋肥胖的棉花糖女孩,擔任化妝師期間遭受歧視與不公平的對待,於是不惜花費高價購買「整容液」,以藉此獲得美貌的外表與姣好的身材,更是被星探挖掘擔任女明星,也藉此認識到長相帥氣的男藝人,
  • 明星美照的背後,是這般的心酸!她滿背的夾子
    在群眾的眼中,明星們都是擁有著令人嚮往和追求的美好外表。尤其實在電視機前,這些閃閃發光的星星們哥哥都朝氣蓬勃,元氣滿滿。明星們的圖片更是給人一種崇拜又遙遠的感覺,似乎我們再怎麼找角度也拍不出這樣的美照。其實在明星們這些美照的背後,滿滿的都是心酸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