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死刑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嗎?為什麼?

2021-01-08 範凱強

首先我們必須要對取消死刑有一個中立的認識,那就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應該取消死刑的,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人的生死權利由自己把握是一種思想的進步體現。並且,你也會發現,其實相比於之前,在我國現在被判死刑也是比較難的了。所以,這也說明我們整個社會是在進步的,但是,取消死刑是需要有一定的前提的。

很多人會感覺取消死刑是法治寬鬆,是對潛在犯罪分子的縱容,其實不然。

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確實是已經取消死刑的,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國家也會取消死刑,但是肯定不是現在。咱們就拿美國來說,因為美國不是所有的州都沒有死刑,所以就比較有談論意義,並且,我也認為美國的法律確實是有借鑑意義的。

雖然美國有的州沒有死刑,但是這些地方的惡性犯罪事件卻不會因此而上升,個人認為主要取決於一件事,那就是普通公民可以持槍保護自己,並且一般都是無限防衛權。也就是說,只要有證據表明對方有可能傷害到你或者你的家人,那麼就可以開槍自衛,並且通常都是無罪的,這個就是可以取消死刑制度的前提之一。

就好比說我們看到一些美國的新聞,有的搶劫犯拿著槍去搶劫超市,然後就被超市老闆開槍打死了,或者說一些犯罪分子有可能就是搶了一個包,但是因為說了一些囂張的話,就被認為是有危險傾向,也有可能被警察或者受害人開槍打死。我們會發現,雖然沒有死刑,但是,很多犯罪分子也比較容易掛掉。所以,對於一些犯罪分子來說,沒有死刑要付出的代價其實是更高的。

然後,咱們再來說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需要社會整體的公民的法治意識有所提高。因為就犯罪這件事本身來說,如果說是一個人真的想犯罪,任何嚴酷刑法都是組織不了的。說現實一點,如果一個人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鐵了心了要殺人,那麼他去進行違法犯罪之後,判不判死刑基本都沒什麼意義,畢竟,這些人不怕死啊。

所以,法律的作用關鍵在於預防那些「衝動型」犯罪分子,也就是說臨時起意的那種。而當這些人法制觀念比較強,知道違法的嚴重後果之後,那麼自然就會克制。比如說,一個人看到街上有個美女,想要上去強姦她,但是,他面臨的後果就可能是被對方掏出槍一槍打死,並且對方還無罪,估計很多人就會放棄這個念頭了。

或者說一個人想去搶人家的孩子,但是,這時候就算是被孩子的父母開槍打死了,人家也無罪,自己也是白死,估計很多人就不會再想著靠拐賣孩子賺錢了。這種能夠做到真的防患於未然,真正做到用法律去約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制進步。

所以,取消死刑本質是因該所有類型的犯罪分子用更大的代價來換取的,而不是對犯罪分子的寬容。當然,有些國家取消死刑主要是因為宗教問題或者就是盲目跟風,這肯定就是愚蠢的。

相關焦點

  • 死刑為什麼在歐洲能取消?我國可以取消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法度,始終是一個國家能夠穩定發展的絕對要素,沒有合理的法度存在,那麼社會整體就會紊亂,各種建設生產活動也會停止。
  • 王平:被取消的死刑罪名現實意義不大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王平全國人大常委會23日審議的《修正案(八)草案》,擬取消盜劫罪等13種罪名的死刑,並就有期徒刑刑期上限等作出新的調整,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騰訊網聯合正義網連線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王平
  • 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為什麼中國卻保留了死刑?
    現在世界上有幾乎已經有70%的國家已經取消了死刑,但仍舊有30%的國家保留有死刑,而我國一直在保留並執行死刑的那30%行列。通常來說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是因為人權和宗教的影響,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美國一些州執行死刑成本太高,所以希望廢除死刑,據說加州執行一宗死刑,平均花費達3億美元,堪稱最貴死刑。死刑的廢除與否,一直存在著爭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刑罰為的就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死刑恰恰便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警示。
  • 天罰-中國現階段絕不能取消死刑!
    不過隨著文明的提高和社會的反戰,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取消了死刑,而在我們中國,也開始有許多人在討論和呼籲者取消死刑。死刑具有如下特徵:懲罰性: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剝奪一個犯人生命的刑罰。威懾性:威懾和教育有犯罪企圖者。安撫性:安撫受害者遺族。針對性:現的死刑一般針對罪大惡極、嚴重危害他人和社會安全的犯罪分子。
  • 趙正永為什麼沒判死刑?
    為什麼沒有判死刑立即執行?這樣的判決公平公正嗎?未來像趙正永這樣的貪汙受賄的官員判決都不會判死刑,立即執行?為此,記者採訪了陝西省法學會法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陝西法正平安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創始合伙人張平安。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意志體現 社會進步標誌
    為什麼說法律體系形成過程中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法律體系的形成對於人民群眾和社會生活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李林。  體現人民意志  「民主立法通俗講就是開門立法,讓更多的群眾、更多的利益群體、更多的公眾通過民主方式參與到立法過程當中來。」
  • 取消死刑的呼聲與刑滿釋放人員再次犯罪有無聯繫?
    受這個恐懼情緒影響,面對存在死亡風險的行為,中國人持比其他無死刑國家更謹慎的態度。也就是說,在遏止違法犯罪這一塊,死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震懾力極大。除了不支持取消死刑,我國法律更應該,或考慮降低死刑標準。例如,取消10年以上有期徒刑,把達到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行為改為死刑。從而杜絕更多的犯罪行為重複發生。
  • 誰在為取消貪官死刑搖旗吶喊?
    近年來「取消貪官死刑」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於貪官獲死刑,北京大學法律碩士錢列陽始終不認同死刑是最有震懾性的預防手段。他說:「你會發現貪官被紀委找去談話後直接就自殺了,這本身就說明一些貪官不怕死,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幾年裡,自殺的涉貪官員遠比被判死刑的要多。」
  • 美國終於恢復死刑了!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應該廢除死刑嗎?
    美國的一個死刑室要求廢除死刑的「五大理由」近幾十年來,西方國家一直有人要求廢除死刑,他們的理由主要有五個。第一,人類已經進入現代社會,而死刑屬於舊時代的產物,是非常不文明的。根據人民網的報導,在美國已經執行死刑的犯人中,約有4.1%的犯人後來被證明是無辜的。也就是說,每處決25個人,就錯殺了1人。應該廢死嗎?覆言認為,有關死刑的冤假錯案都是非常悲劇的。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就廢除了死刑,那無疑是因噎廢食,會造成更多的悲劇。
  • 王書金案重審獲死刑,是司法理念的進步
    司法機關並沒有因為王書金的罪惡滔天,就大而化之囫圇地判其死刑,而是條分縷析,有一筆帳算一筆,這無疑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堅守。據新京報報導,11月24日王書金案重審在邯鄲市中院開庭宣判,王書金以強姦四人殺害三人,被判處死刑。
  • 王書金案重審獲死刑:是司法理念的進步
    這不是王書金首次被判死刑,細究起來,該案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早在2007年3月12日,邯鄲市中院一審就曾判王書金死刑;2013年9月22日,河北省高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對王書金供述的石家莊西郊強姦殺人(聶樹斌案所涉情況)事實不予認定;2020年11月9日,最高法未核准其死刑,將王書金案發回重審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即使法庭被憤怒的民眾包圍,他每次只能從後門離開;即使受害者的家屬向他撲來,指著鼻子罵他;即使他的小兒子都不解地問:「你喜歡那些殺害小孩的兇手嗎?」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後執行嗎?答案很簡單
    我國自古以來都有法律來約束大家的,法律是國家維繫社會穩定的一種有效手段。隨著法律的作用逐漸提升,大家的法制觀念也開始提升不少。最近有人在諮詢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後執行嗎?其實答案很簡單的。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死刑是分為死刑和緩刑兩種的,前者就是立即執行。如果被判定死刑之後,因為沒有沒有達到立即執行的最低限度,一般會採取緩期的規定。
  • 根據法律規定:這3類人即使犯了滔天大罪,也不能被判死刑!
    「死刑」,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人們常常用「罪不當死」來為罪犯辯護,可見被判處死刑是最嚴厲的刑罰,被判處死刑的都是窮兇極惡的罪犯。但是,我們並非只要觸犯死罪的人都能被判死刑。中國已經取消了部分死刑罪名,但並不是盲目跟風,也不是單純為體現法治文明,而是在綜合各項價值衡量的基礎上,以最低的成本追求社會治理的最大效益。逐步減少死刑適用,有助於引導民眾樹立現代化的法治文明觀。
  • 全國人大通過刑法修正案 取消13個死刑罪名
    此次刑法修改的重點之一是取消了近年來較少適用或基本未適用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取消的13個死刑罪名分別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盜竊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盜竊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 死罪的歷史基因:中國會徹底廢除死刑嗎?
    但是肉刑雖然殘酷,也比不上死刑剝奪人生命的殘酷,漢文帝為什麼沒有廢除比肉刑更殘酷的死刑呢?由此這也看出漢文帝虛假的慈悲。中國古代刑罰的演變,唯一不變的是死刑的保留。  中國古代刑罰一直保留死刑,死刑罪名的數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沈家本曾有簡要的統計:「中國的刑法,周時大闢二百,至漢武帝時多至四百九條,當時頗有禁綱漸密之議。元魏時大闢二百三十條。隋開皇中除死刑三十條。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除死刑是刑罰上文明的體現
    今年的主題是「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據新華社12月4日報導,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3條進行修改,明確從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核准權都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屆時,部分死刑案件覆核權授權  地方高級人民法院行使的20多年歷史就此告終。
  • 死刑具有強制性嗎?被判死刑的人可不可以拒絕服從死刑?
    第一問是死刑具有強制性嗎?這可以直白的告訴你,判了死刑的就是帶有強制性的,是剝奪你的政治權力終身,包括了生存權,生命權。自古到今,不管是那個國家,那個政府,對死刑犯都是採取極端手段,處死。對這些惡貫滿盈的罪犯,沒有憐惜,沒有價錢可講,到時一律殺無赦,這就是專政。
  • 集資詐騙、組織賣淫罪被取消死刑!刑法現有的死刑罪名還有哪些?
    死刑目前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等罪行。刑法修正案九實施後,一些死刑罪名也被取消了。原來的55個罪名可以判處死刑,修正後廢除了其中的9個,最終刑法能夠判處死刑的罪名剩下46個。
  • 中國再減9死刑罪名 專家:非暴力犯罪死刑應廢除
    應進一步取消非暴力犯罪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死刑罪名。  1998年10月5日,我國籤署《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公約對死刑的適用範圍作了嚴格限制,只有「最嚴重的犯罪」才可以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