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相城正緊扣
「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
將文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將「大文化」列為三大產業之一聚力發展
通過挖掘和整合歷史文化資源
著力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
厚植文化根基、做優做強載體平臺、
加強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舉措
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如何把文化資源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如何突破產業瓶頸形成良性生態?
相城通過挖掘產業特色
注重人才、產業鏈培育
加大文化產業扶植力度
……
文創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這是近年來相城文化產業
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影視動漫產業集聚-
擦亮相城文化標籤
近年來,相城整合區域內外資源,予以重點扶持打造,吸引了泰豐文化、華皇電影、紅鯨影視等一批知名企業紮根,目前已集聚文化產業經營單位3000多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4家。
同時,基於相城重力打造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規劃建設了一批文化創意集聚區,蘇州相城影視產業園便是其中之一。
產業園先後引進了電影頻道(蘇州)製作基地、華皇電影、紅鯨影視等優質項目,集聚影視產業人員超1000人,形成了集影視投資、IP孵化、數字影棚、特效動漫、後期製作、專業人才培訓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並且建設了8.7萬㎡超大體量的影視產業園配套人才公寓。
▲影視產業園配套人才公寓鳥瞰圖
早在2014年,相城就開始導入動漫影視產業。6年來,不少業內知名國漫精品在此製作:收穫10億元票房的《大聖歸來》、憑藉超50億元站上中國影史票房第二寶座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凡在國漫新徵程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幾乎都少不了相城企業的身影。
《哪吒》大熱背後,來自蘇州高鐵新城的蘇州紅鯨影視因攬下1800個特效鏡頭中的400個,站在聚光燈下,造就了「一座新城,動漫老手雲集」的景象。
▲紅鯨影視CEO戈弋
目前,相城現已集聚一支頗有規模的文創大軍,實現文化主營收入超200億元,成為長三角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影視動漫產業集聚區之一。
-文化產業倍增-
唱響「江南文化」品牌相城篇章
作為吳文化發源地,相城走出了孫武、沈周、文徵明、馮夢龍等歷史文化名人,擁有湘城老街、太平老街、陸慕老街、黃埭老街等歷史文化遺蹟,以及御窯金磚、元和緙絲等12大類4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文與產業並舉,縱觀全區,載體建設如火如荼,除了蘇州相城影視產業園外,還建有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新門戶眾創空間等一批服務完善、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載體,優質企業紛至沓來。
得益於此,近年來,相城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加強,產業規模逐年擴大,規模效益逐步顯現。2019年,相城區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達43.44億元,同比增長17.60%。
相城區在把影視產業作為大文化發展的「引爆點」的同時,通過搭臺築巢、政策引領,加快優質項目集聚,致力打造影視「夢工廠」。今年,在已發布的相城區影視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
推動「文化+」與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也是相城正在探索的新路徑。相城區深入挖掘先賢文化內涵,以樹立「名人故裡」文化品牌為抓手,堅持將文化和農業、旅遊、生態融合發展,持續釋放富民效應。以馮夢龍村舉例,2014年,黃埭把馮夢龍「請」回了家。
此後,當地積極布局馮夢龍紀念館、馮夢龍書院等文化設施,同時不斷完善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配套設施,推動文化與農業、旅遊以及廉政教育、黨建教育等相結合,成為相城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縮影。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馮夢龍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人才培育加碼-
校企合作為影視產業注入新活力
11月18日,在相城影視產業園,華皇電影和山藝電影學院首期電影全流程製作實訓班開班。
這是繼今年6月份「山東藝術學院電影學院創作與社會實踐基地」和「影族創製基地產學研科創中心」在蘇州相城影視產業園正式揭牌後,進行的首次實訓,旨在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電影全流程製作實訓平臺。
在這次為期一個月的實訓期間,將通過對電影全流程製作進行培訓,打通學生從校園到社會的最後一公裡,為影視行業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這也是破解相城目前影視產業鏈不健全,人才缺乏的有益嘗試。」華皇電影(蘇州)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此次活動還是長三角影視人才培養「青松計劃」的一部分。
「青松計劃」
是華皇電影(蘇州)有限公司依託電影頻道製作基地培養電影後期製作技術人才、演藝人才的大文化人才培訓項目。該項目通過聯合高等院校、專業院團、影視製作公司和演出機構等優勢資源,打造影視文化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
相城電影人才的培養日趨多元,在注重專業學校教育的同時,不斷優化合作培訓模式,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互動並進」。
2020年6月,華皇電影與山東藝術學院電影學院籤署校企合作戰略協議。
山東藝術學院電影學院院長王坪表示,校企合作給予實踐類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基地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可用之材,有助於推動和實現學術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就相城影視產業的發展後勁,該業內人士充滿信心:
「
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建立藝術創作與社會實踐基地、產學研科創中心,希望通過產教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相城電影產業良性生態,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相城,持續堅持
科學前瞻的規劃引領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
不斷加快載體建設
高起點謀劃大文化產業
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名片」!
相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丁靜芳、黃梅
編輯: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