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孤獨症」的典型特點,戳中無數人軟肋

2020-08-28 心潮APP

一個人呆在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是什麼感覺?

在這裡沒有朋友,沒有家人,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來來往往的車。

「周圍的歡聲笑語,都與我無關。」

「萬家燈火固然溫暖,卻照不進我的房。」

「小王子一天看四十四次日落,我站在陽臺上數三十三朵雲彩飄過。」

閒暇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事是清微信裡的紅點,像是一個熱鬧又無聊的遊戲。



好像只有讓自己變得忙碌,才能忘掉這種孤獨的感覺。

在異地求學,或是在北上廣打拼的人,對這種感覺一定很熟悉。

可當你慢慢熟悉,並接納一個人的生活時,好像又沒這麼糟糕。

安靜的看書、寫字,安靜的看電影、聽歌,安靜的發呆、吃飯......

正如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橫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這個世界上,每個孤獨的人都認為自己格外孤獨,而兩個孤獨的人,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遇,相遇了也並不會展現自己的孤獨,更談不上相互慰藉。

與其等待別人的救贖,不如慢慢愛上一個人的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你會做些什麼?

相關焦點

  • 「外向孤獨症」漫畫戳中都市人心理
    17日,一組關於「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的漫畫走紅網絡,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生動,紛紛躺槍!微博上一個名為「呆呆」的漫畫小人物,將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直接對號入座。(12月18日《揚子晚報》)    「外向孤獨症」本身就是一個網絡詞語,由網友發明創造的詞語,反映了很多網友的心理實際狀況,指的是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沒有可以傾訴內心情感的朋友。
  • 外向孤獨症!
    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上了這樣一種「病」:外向孤獨症。 所謂外向孤獨症,主要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擁有很好的人緣,看起來很外向,很開朗和豁達,沒有什麼憂愁,但其實內心很孤獨,經常會感到不安、失落,甚至是抑鬱。 「白天的自己一副沒心沒肺, 大大咧咧的樣子,晚上的自己卻難過的像條狗。」
  • 什麼是外向孤獨症
    核心提示: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 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你中了幾條?
    important}有些人,總是會在社交中,表現的過於孤獨,儘管自己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可是,卻也還是開心不起來,這樣的現象,叫做外向孤獨症。 外向孤獨症有八個特徵,你又中了幾條? 但是,這卻是外向孤獨症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 患上外向孤獨症的日子
    如果你有時只想聽純音,什麼也不想幹,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外向孤獨症孤獨症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1、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2、從小懂得很多道理。3、有時候笑的很開朗,有時候很沉默。4、 有時很神經 有時很鎮靜。5、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
  • 外向孤獨症 熱點孤獨症 你是潛在患者嗎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外向孤獨症患者,他們在生活中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在人面前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印象。外向孤獨症的八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時神經有時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懷念從前討厭現在、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有時候卻沉默寡言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中招」,醫學上甚至將這種表現劃入心理疾病。
  • 人前開朗人後沉默?你可能患了「外向孤獨症」
    「開玩笑,我很外向,就是個人來瘋,怎麼可能有孤獨症!」  「那外向孤獨症呢?雖然有時候很神經,但有時候也很鎮靜,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但有時候卻很沉默,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喜歡自省,懷念過去……」  外向孤獨症——「外向」背後的「孤獨」  25歲的小芳性格開朗,善於交際,人緣很好,平常應酬很多,在大家面前總是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留下了活潑、樂觀、開朗的印象。
  • 告別「外向孤獨症」巧用中華通網絡電話
    何為「外向孤獨症」?網絡上的定義表現在幾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懂得很多道理、有時神經又有時很鎮靜、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卻沒人安慰……不得不說,看了這些「症狀」連小編也自感是「外向孤獨症」的一員,甚至知名香港歌手陳奕迅也承認,自己就是一名外向孤獨症患者。那麼,我們該如何告別「外向孤獨症」呢?
  • 「外向孤獨症」的8種表現:不談寂寞,我們就都快活
    作者丨半菀你知道什麼是「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這一類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善於交際,也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輕鬆開心的樣子。「外向孤獨症」具體表現為這八大特徵:01從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所以變得不敢任性
  • 插畫人丨韓國插畫師Juno 外向孤獨症患者
    在我們身邊你是否發現這樣一群人,表面上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看似與所有人都相處得很融洽和諧,永遠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在背地裡卻是另一種狀態,與人們面前的形象大相逕庭,甚至呈現出病態的沉默與憂鬱。或許他們已經換上了一種病——外向孤獨症來自韓國的插畫師Juno,旨在表現當代年輕人心目中的焦慮與不安,在現如今科技發達、生活節奏快速的生活狀態中,許多年輕人無法適應當下生活狀態,或因為壓力所致常常壓抑著許多情緒,進而不斷積累逐漸形成更大的問題。Juno通過插畫的形式將這種問題展現出來,希望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 「外向孤獨症」,你有沒有? 網友漫畫8特徵
    [詳細] 外向的人也會孤獨嗎?答案是肯定的。昨天,一組關於「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的漫畫走紅網絡,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生動,紛紛躺槍!
  • 既開朗又孤獨——心理學:外向的「孤獨患者」,通常有這3個特點
    內向和外向,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兩個性格標籤。我們習慣於將自己或他人定義為一個內向或外向的人。但提出內傾和外傾性格概念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極度內向和極度外向的人在人群中佔有的比例是少數的,大部分人身上都同時具備了外向與內向的兩種特徵。
  • 職場中的外向孤獨症,這是病,得治
    在我們的同事中存在這樣一類人,平時跟大家相處的時候表現的很活潑、很會交際、性格外向、容易溝通,甚至是大家的焦點,很會帶動氣氛。但工作之外,回到家或自己宿舍的小環境中,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獨無助的感覺。這些跟平時因為工作太累造成表現差異有很大不同,而是在不同環境中截然相反的表現而且是持續性、平常都是這樣。輕微點的屬於外向孤獨症,嚴重的還有點多重性格或者說是人格分裂。
  • 細數外向孤獨症患者擁有的九大特徵 你中了幾槍?_遊俠網 Ali213.net
    外向孤獨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外向孤獨症是一種網絡語言,它與醫學上的「孤獨症」截然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外向」。但是,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往往很豐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們不喜歡將之表現出來,不喜歡刻意地找人訴說。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用心關心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孤獨」。  這裡列舉了九大特徵,看看你中了幾槍?
  • 網易雲熱評:有些笑起來沒心沒肺的人,卻是外向孤獨症患者……
    網易雲熱評:外向孤獨症者的特徵: 1.手機不離身 2.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3.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4.安慰過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 5.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傷心
  • 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我真的沒事,你看我笑的多開心啊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他們看起來總是很開心的樣子,給人很開朗自信的感覺,身邊的朋友也很多,是不是感覺很羨慕這種人?但是這樣性個人的人大多內心都是十分細膩的,甚至是多愁善感的,但是他們從來不會表現出來:我真的沒事,你看我笑的多開心啊。或者,這個人就是你。
  • 熟悉的周星馳,陌生的孤獨症
    作為一個孤獨症孩子的父親,作家蔡春豬曾寫道:當你認為孤獨症患者都具備某方面的「天才能力」,對大多數不具備「天才能力」的孤獨症患者而言就是一種不公平。具有超強的智力和天賦的高功能孤獨症患者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孤獨症患者因社交障礙、語言障礙、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日常生活都難以達到自理。
  • 孤獨症孩子康復中的必備小遊戲都有哪些
    遊戲是孩子天生的好朋友,孤獨症孩子也不例外。利用生動有趣的遊戲能幫助孤獨症孩子感受到快樂,繼而主動樂於參與活動中。孤獨症兒童存在運動協調性差的特點,通過遊戲能讓兒童自然地發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把運動融入遊戲中,孩子也更加喜歡,容易操作。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秉承著「幫助家長認識特殊兒童,並掌握在生活中促進孩子的良性發展的知識及技巧,促進社會認識、理解、接納殘障兒童,並尊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權」的辦園宗旨。機構全日制康復受訓兒童220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孤獨症、智力障礙及唐氏綜合症兒童在接受了專業的康復教育訓練後,有效康復率達100%,部分不同類別兒童已經進入普通的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孤獨症Ellen在書中講的這些詞不應該被用來描述任何一個孤獨症孩子!作為被孩子愛著、信任著的人,她不得不當即做出決斷:我該如何看待孩子和他的孤獨症。然而這位老師並不是單純地誇獎Bryce,他放低了聲音:「但我更想說的是,『孤獨症』這個詞會讓人產生一種預期,這種預期可能低於孩子的能力。我這樣說你能明白嗎?」是的,他說得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