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眼睛是心靈之窗,寶寶視力應該從小就要保護好這是父母們的共識,但是在照顧寶寶視力過程之中,很多爸爸媽媽還是會進入護理誤區。
如今,寶寶觀看電腦、手機等各類電子屏幕的時間增多,視力受損風險增大,一些商家看到了 「商機」,千方百計「套路」家長為孩子購買價格昂貴的「護眼神器」——防藍光眼鏡。
那麼,這款神器真的有他們鼓吹的那麼厲害嗎?怎樣才能真正保護好孩子們的視力?跟著芽芽媽了解一下吧!
輕信「護眼神器」,孩子近視100度
芽芽媽大學同學靈靈的女兒一直喜歡玩電子產品,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靈靈對朋友圈裡出現的「護眼神器」防藍光眼鏡動了心,花500多元找人代購了一副。
戴了三個月以後,靈靈發現女兒總是揉眼睛,還說自己眼睛酸,看不清楚遠處的東西,便帶著孩子到眼科門診就診,一檢查才發現,孩子居然有了100度近視。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接診的醫生分析,女兒的近視還是用眼過度引起的。
聽了醫生的分析,靈靈覺得很奇怪,雖然女兒每天玩數碼產品或看電視的時間是不短,但幾乎都帶著防藍光眼鏡,怎麼還會近視呢?
專家:「防藍光」產品用處不大、害處不小
多名眼科專家表示,當前藍光危害被顯著放大,「防藍光」產品功能被誇大,部分產品質量堪憂,消費者權益難以妥善保障。
專家介紹說,藍光波長在380-500納米區間,主要來自太陽光,其他來源包括螢光燈、LED電子屏幕等設備。屏幕中的藍光強度大約僅為自然光的幾百分之一甚至幾千分之一。
大部分代表性電子產品的藍光危害值均在安全範圍內。藍光導致近視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導致近視的主因在於看東西距離太近、長時間室內用眼,不能接受全光譜陽光照射也是重要原因。
「100%阻隔藍光」更是多為虛言
不少自抬身價的「洋品牌」防藍光眼鏡其實都產於國內。同時,一些缺乏必要技術知識的商家使用一些低價的、不適合眼鏡用途的非光學材料製作防藍光眼鏡高價出售,侵害消費者健康與財產權益。
盲目使用防藍光眼鏡,還可能遭受傷害。對於正處在視力發育期的孩子來說,長期佩戴可能有損視力、傷害生物節律。
如何避免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呢?
可是,日常生活中又無法完全避免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家長該怎麼辦呢?
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了2份官方文件,就家長如何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避免孩子接觸不良信息提出建議。
這兩份文件分別名為《媒體與嬰幼兒思維》以及《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的電子產品使用》,首要建議皆是家長應在兒科醫生建議下為自家孩子量身定做「限看令」。
文件中建議:
不到1歲半的嬰幼兒不適使用電子產品;
2歲到5歲的兒童每天對著屏幕的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且應觀看高質量的節目(家長可與孩子商量後觀看節目);
對5歲以上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控制時間,但要確保他們有充足時間睡眠與進行室外運動。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父母以身作則
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產品時,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麼,要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因此,下班回家後,爸媽們請將手機和iPad放一邊,好好陪伴孩子遊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限制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玩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父母的陪伴
龍應臺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大自然中拓展眼界和胸懷。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又怎會沉溺於電子產品中?
芽芽媽有話說
在我們給著寶寶一個快樂童年的同時,我們還要給寶寶一個健康的童年才好。當寶寶那張笑臉上的眼睛明亮而有神的看向我們時,我們會覺得那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的。
今日話題:你相信「護眼神器」嗎?你是如何保護孩子視力的?
參考文獻
[1] 鄭海雲.淺談智慧型手機對幼兒的危害及對策[J].才智,2019(36):121.
[2]賈楠.電子產品對幼兒發展的危害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6):68-69.
[3]楊金蘭.少年兒童「插電」式生活方式及解決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4,33(10):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