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狀態下,透過念佛時刻覺察自我妄想,覺察外界一切幹擾起現行的時候,內心立刻就能夠起「觀照」,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在「守護」與自性相應的清淨心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過程。
「清淨心」是在沒有主流功德回向的情況下形成的「空我」狀態,雖然有「思想」,但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即自性本我不失,這種覺照的功夫就是修行,所以不要把「清淨心」誤解大腦裡沒有任何思想,而是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妙觀」十方莊嚴世界海,起心動念都是與十方諸佛相應……所以念佛僅僅是修行的一部分,佛菩薩所示現的八萬四千種善巧方便的般若智慧,不同的善巧方便並不是對應不同的眾生。(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請關注公眾《往生心法》查找聯繫方式請法)
從廣泛的意義來講,都是針對自己這顆心,其實每一個自我都是宇宙的一個濃縮體,眾生本性容量是一樣的,都需要千萬種般若,所具足的自性本源都一樣,沒有高低之分,只是當下最應急的、最需要的善巧方便智慧與其他人不一樣而已,所以修學人想要成就自己的菩提路,應當不斷的「覺照」,發心煉就自己的各種各樣善巧方便的智慧,隨著應對生活瑣事的過程中,再結合各種善巧方便,就是在一步步地積功累德,成就從凡夫到「智者」的過程,也就是「成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