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晶片巨頭人事大地震,臺積電董事長剛剛發聲!監管火速關注。

2020-12-25 騰訊網

正值多事之秋的中芯國際,再次陷入管理層紛爭,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12月16日,中芯國際A股以56元低開,一度跌至52.68元,當日以55.20元報收,跌幅5.53%。中芯國際H股當日上午停牌,當日下跌4.94%,報收於20.2港元。粗略計算,梁孟松這份辭職信令中芯國際市值縮水約115億元。最新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市值仍超2000億元。

12月15日,在中芯國際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引發業內側目。同時,此前關於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的傳聞也成為現實。這樣的「一去一留」不僅引人遐想。16日早間,中芯國際針對該事回應稱,正在與梁孟松核實真實辭職意願。

不過,與梁孟松的反應強烈相比,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對「舊部」蔣尚義的決定給出了尊重。據媒體報導,劉德音表示尊重蔣尚義的個人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

16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在引發監管關注後,中芯國際此次高管紛爭何時能過得以解決?

中芯國際遭遇監管工作函

在中芯國際的「一山不容二虎」劇情連續上演之際,監管也終於出手。

12月16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不過,這份監管工作函的具體內容尚未對外公布。不過,這無疑與此次中芯國際執行董事、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相關。

日前,一份梁孟松致董事會的信函在網上不脛而走。在信函中,梁孟松表示,自己是在12月9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梁孟松稱,自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自己幾乎從未休假,並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對於此次人事任命,梁孟松的想法不言而喻。信函中,梁孟松稱,「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但是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根據中芯國際港交所更新的公告,目前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共有15人,分為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蔣尚義與董事長周子學、聯合執行長趙海軍、聯合執行長梁孟松、財務長高永崗為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包括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William Tudor Brown、叢京生、劉遵義、範仁達、楊光磊。

此外,中芯國際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戰略委員會4個委員會。除了將擔任執行董事與副董事長外,蔣尚義還將出任戰略委員會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公告顯示,對於委任蔣尚義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的議案,梁孟松給出了「無理由投棄權票」。

招股書信息顯示,梁孟松出生於1952年7月,現年68歲,中國臺灣籍。在擁有博士學位之外,梁孟松還擔任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並擁有逾450項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餘篇。

梁孟松自2017年10月起擔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並被列為中芯國際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內,中芯國際新增技術人員梁孟松和周梅生,二人於2017年加入技術團隊,進一步提升了核心研發團隊的綜合實力。

就此次監管工作函來看,除了涉及上市公司與董事,還涉及「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的部分。今年7月,中芯國際火速完成科創板上市,保薦券商為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律所和會計所則分別為上海錦天城和普華永道中天。上市不足半年,核心技術人才就面臨流失的高度可能,中介機構也難辭其咎。

一份辭呈市值縮水超百億

面對梁孟松突如其來的辭呈,中芯國際也迅速做出了反應。12月16日一早,中芯國際即發布了《關於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可能辭任的說明公告》,對媒體報導做出回應。在公告中,中芯國際表示,其正在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其發布公告為準。

透視梁孟松的辭呈信來看,其選擇離開的直接原因,恐怕正是此次中芯國際延攬蔣尚義回歸而並未提前告知。同為晶片屆的泰山北鬥,梁孟松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一山不容二虎」。

簡歷信息顯示,梁尚義現年74歲,自1974年獲取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學博士後,他在半導體工業界沉浸已有45年,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早在2016年12月,梁尚義就曾加入過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辭職。此後,蔣尚義出任武漢弘芯CEO。在武漢弘芯傳出「暴雷」消息後,今年11月17日,蔣尚義發表聲明稱,已在今年6月辭去武漢弘芯的一切職務。

二人的交集,則在於世界最大的集成電路代工廠臺積電。在1997年梁蔣義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帶領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在2013年退休時,蔣尚義的職位為共同營運長。

與梁孟松的反應強烈相比,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對「舊部」蔣尚義的決定給出了尊重。據媒體報導,劉德音表示尊重蔣尚義的個人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認同蔣尚義關於chiplet(小晶片)的想法,臺積電已經發展十多年,有助於3nm工藝提升性能。

實際上,梁孟松加入臺積電的時間更早,於1992年同樣自美返臺,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曾為臺積電立下赫赫戰功。在2009年,梁孟松選擇加入三星電子,擔任研發部總經理,被認為是三星攻克7nm製程的關鍵人物。此後,梁孟松在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主要負責技術研發。

對於此次人事紛爭,其震動自然傳導至資本市場之上。12月16日,中芯國際A股以56元低開,一度跌至52.68元,下挫幅度達到10%;當日以55.20元報收,跌幅5.53%。

中芯國際H股當日上午9:04短暫停牌,午後復盤後股價一路下挫,跌幅一度近8%;當日最終下跌4.94%,報收於20.2港元。粗略計算,梁博士這一份辭呈導致中芯國際市值縮水超百億元。

晶片巨頭面臨多事之秋

雖然是來自高層的「意氣之爭」,但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錯失核心技術人才,給公司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對此,中芯國際方面表示,對經營影響「有待評估」。

而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高層不合甚至於負氣出走,並非頭一遭。早在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的派系鬥爭曾給公司帶來嚴重災難。彼時,中芯國際時任CEO王寧國與CTO楊世寧之間不和許久,在時任董事長江上舟病逝後,王寧國被迫辭職,而在新任董事長到位後,邱慈雲空降中芯國際,楊世寧也隨即離開。這樣的兩敗俱傷背後,中芯國際的客戶流失和業績滑坡也在所難免。

在邱慈雲到崗後,中芯國際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在技術領域並未有明顯突破。在2017年邱慈雲辭職後,趙海軍成為新任CEO,同年中芯國際迎來梁孟松的加盟,成為聯合CEO,這樣的雙CEO模式在中芯國際運行至今,已有三年時間。此次梁孟松的負氣出走能否成行,蔣尚義的回歸又能否彌補損失,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首家同時在「A+H」上市的紅籌企業,中芯國際從申報材料到首發過會僅用了19天,創造了科創板最快過會紀錄。而在華為晶片「斷供」之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芯」也被給予厚望。然而,近期中芯國際正在遭遇多事之秋。

今年9月,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已發出信函,通知某些公司今後必須獲得牌照,才能繼續向中芯國際提供貨物和服務。隨後,中芯國際在10月初對該消息予以證實。針對該出口限制,中芯國際稱,其與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已經展開了初步交流,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

12月4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

中芯國際強調,其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中芯國際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而在此次通報蔣尚義回歸消息當晚,中芯國際還發布了一則涉訴公告。原告代表其本人及在美國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購買了中芯國際部分證券的人士提起了訴訟,將中芯國際及部分董事列為被告。中芯國際稱正在謹慎評估,並將作出積極抗辯。

風雨飄搖之際,此次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是否會重蹈覆轍,「中國芯」能否繼續向前?

相關焦點

  • ...2000億晶片巨頭人事大地震臺積電董事長剛剛發聲!監管火速關注...
    不過,與梁孟松的反應強烈相比,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對「舊部」蔣尚義的決定給出了尊重。據媒體報導,劉德音表示尊重蔣尚義的個人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16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 臺積電如何僅用33年,市值2000億美元,成為晶片製造巨頭?
    就拿手機行業來說,誰擁有更好的晶片,誰也將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國華為是世界一流的晶片設計公司,但是好的晶片也需要好的製造工藝,那麼講到晶片製造就不得不講講世界晶片製造巨頭——臺積電。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作為晶片代工的先驅者,是全球首家晶片製造代工廠,相當於開路人的這麼個角色。
  • 一山難容二虎,4000億晶片巨頭的「內鬥」又開始了?
    市值4000億的晶片巨頭在處在多事之秋。 中芯國際在「諸事不順」的2020年,演繹了什麼叫「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晶片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儼然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之一。然而近期中芯國際卻曝出了一個大瓜,CEO梁孟松竟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而辭職的原因竟是因為蔣尚義的回歸。 其實,自2000年創立至今,這個年輕的半導體企業,都換好幾輪董事長和CEO了。
  • 高通、臺積電等接連發聲,禁令的反噬也接踵而至
    伴隨著美國限制期限的臨近,愈來愈多的公司向美國提交申請,不只高通、臺積電,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也開始出手,為華為公司發聲。近日,SK海力士和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又都不約而同地向美國商W部提交的申請,希望可以獲得在9月14日後再次向華為供貨的許可。
  • 晶片巨頭傳來新消息,一個月進帳1248億!
    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導讀:突破3nm,量產5nm!晶片巨頭傳來新消息,一個月進帳1248億!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極大的帶動了整個半導體晶片市場的發展,除了各大智慧型手機廠家對晶片的需求非常的旺盛以外,還有航空航天,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等眾多的領域都對晶片有著強勁的需求,而這也讓各大晶片巨頭廠家們都賺得是盆滿缽滿!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國產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晶片的量產技術,7nm晶片的製造能力也已經基本具備,計劃明年就要進行小規模量產瞭然而就在這緊要關頭,中芯國際卻爆發了一場「地震」,主管晶片製造技術的絕對靈魂人物梁孟松突然提出辭呈,一時之間,本就孱弱的中國晶片製造業迎來巨大變數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晶片功臣不堪「受辱」,憤而辭職據媒體報導,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委任蔣尚義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
  • 晶片巨頭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發展壯大,而非在中國大陸,為什麼?
    張淑芬2000年結束第一段婚姻之後,2001年1月23日,70歲的張忠謀迎娶57歲的張淑芬。同一年,臺積電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2005年,臺積電產能持續領先業界,75歲的張忠謀同步啟動接班布局,辭去執行長職務,交由蔡力行接任,自己僅擔任董事長。2009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臺積電也受到衝擊。
  • 三星電子與臺積電的十年戰事:晶片代工巨頭的火藥味越來越重
    三星電子和臺積電兩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這場持續近十年的拉鋸戰如烈火烹油般愈演愈烈。今年6月,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2019年Q2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行榜,數據顯示,在晶片代工市場整體下滑的局勢下,頭部玩家也不堪重壓,2019年第二季度10大廠商總營收為153.6億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臺積電以75.53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一,市場份額高達49.2%,盤踞著晶片代工市場半壁江山,三星電子則以27.73億美元營收緊隨其後,市場份額為18%。
  • 【回應】 臺灣東部海域發生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
    1、臺灣東部海域發生6.7級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2、印媒:聯發科承諾將解決當地手機製造商晶片短缺問題3、蘋果開啟首波砍單!臺積電回復稱,由於北部的部分廠區所在地震級達到四級,因此有部分員工依規定疏散,但工業安全系統一切正常,對於正常的生產影響料無大礙。
  • 3000億!「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根據最新外媒報導,德國正式認清了自己的態度,其實一開始德國就沒有想過放棄華為設備進行5G網絡的建設,只是礙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所以沒有像英國、法國一樣正式的對外高調宣布,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本土運營商以最快的速度拆除華為設備,而是低調的對華為設備進行了安全性檢測,還在了解華為會繼續在法國建設為歐洲專攻的供應鏈工廠後,火速的授予了自己的5G訂單給華為,但是美依舊秉持著安全問題的態度
  • 內鬥雙方原是師徒,這晶片巨頭又在鬧哪一出?
    蔣為臺積電前COO、晶片「大牛」, 12月15日晚間被中芯國際的公告宣布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正式履職後,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根據中國臺灣媒體的相關報導,就職臺積電的近 10 年裡,蔣一直是梁的上司兼「恩師」,但在退休前夕提拔的兩個研發副總,卻沒有原本有很大希望的梁。
  • 臺積電何以稱霸全球晶片市場?
    這家晶片製造商能為雙方服務嗎?》的文章。文章稱,雖然並非家喻戶曉的名字,但臺積電控制著全世界約一半的晶片生產合同。臺積電之所以對全球科技企業具有吸引力,自有其獨到之處。文章摘編如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的股價自5月份以來上漲了近50%,成為全球10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 30天進帳289億!中國晶片巨頭傳來好消息,3納米正在突破之中!
    相信大家對於臺積電並不陌生,作為此次晶片禁令事件中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晶片巨頭,臺積電最近以來身上的話題也是比較多。臺積電再獲新進展而在實現5納米量產之後,臺積電又有了重大的進展,10月25日,臺積電南科晶圓三納米廠新建工程上梁典禮,正式開始舉行,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表示,此次建設這座3納米工廠有著三個重大的意義,首先就是臺積電的技術會繼續向前發展,而臺積電將繼續掌握下一代技術中的領先優勢。
  • 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打開APP 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文財網 發表於 2020-12-17 15:45:29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 臺積電利潤直接KO華為,臺積電到底有多牛?
    近期臺積電對華為的晶片限制引起了國人的密切關注,一說到臺機電很多人都知道,臺積電在晶片領域的先進工藝能力,但它到底有多牛,以至於稱霸全球?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企業。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感到不再被尊重與...
    來源:中國基金報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勁爆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並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梁孟松覺得非常的「錯愕與不解」,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瓜很大,記者給大家捋一捋。
  • 【關注】宜蘭外海5.1級地震,臺積電:部分廠區疏散無已知顯著影響
    【關注】宜蘭外海5.1級地震,臺積電:部分廠區疏散無已知顯著影響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更為擔心的是,剛剛獲得500億融資的中芯國際能否延續此前戰略?中國半導體的製程與產能問題將如何解決?兩個技術大牛的過往中芯國際在公告中介紹,在臺積電時,蔣尚義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
  • 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臺積電的表態,讓無數網友「心寒」!
    據報導,面對高薪崗位,臺積電一位主管跳槽至國產晶片巨頭—濟南泉芯集成電路半導體公司並擔任高階主管。此事一度引起了臺積電的關注。近日,臺積電也針對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做出了表態「對於任何有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的行為,確認屬實者,將追究其違約責任,絕不寬待妥協!」
  • 晶片巨頭做出決定,臺積電或彌補失去華為損失,美晶片計劃泡湯?
    對於晶片製造,其實也是美國的「心病」縱觀目前整個晶片製造業來說,能排得上號的企業一隻手其實都能數得過來,最出名的臺積電和三星幾乎壟斷了大部分市場,而國內的中芯正在發展階段,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英特爾。從企業分布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晶片代工廠都在亞洲,同時美國的英特爾在工藝研發進度上又遭遇了一定的挫折,所以美國目前也開始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晶片製造能力下滑,被亞洲企業所超越。對於這種擔心,美國之前也做出了行動,那就是邀請臺積電到美國建廠,想要通過引進企業的做法來提升美國在晶片製造方面的能力。雖然這件事情臺積電已經答應了,但想要建廠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美國也只能默默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