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談翻譯生動:望翻譯語言多些「菠蘿蓋」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翻譯根本問題是學術問題,它的基本原則是『信達雅』,翻譯家要做『信徒』。」莫言說。

著名作家莫言(許心怡/攝)

今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三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京隆重開幕。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解讀中國故事」。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著名作家莫言、麥家,以及達西安娜·菲薩克等漢學家代表現場致辭並發言。

鐵凝:作者和譯者就像孿生兄弟

鐵凝在致辭中表示,作者和譯者,是這個世界上一種奇妙美好的關係,就好像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或姐妹,他或她過著另一種生活,說著另一種語言,但漸漸地,他們發現,原來他們是這樣的親和近,他們聽到了生命深處的共鳴。這是寫作和翻譯帶來的歡悅。

談及外國翻譯家解讀中國故事所面臨的問題,鐵凝指出,每個國家的文學既有相通又有差異。人和人心心相印是不容易的,而對不同國家所用不同語言的讀者來說,心意相通就更不容易。對於翻譯家來說,面對的不僅僅是具體文本中的疑難,更有對中國生活、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的整體性理解和把握的問題。

此外,對於中國作家協會推動中外文學交流的工作,鐵凝介紹:「我們繼續大力推動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啟動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對外翻譯工程,首批已向10個語種的33部作品提供了翻譯資助;開始實施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翻譯工程,首批有24部作品獲得資助。」

莫言:翻譯家要做「信徒」

談及翻譯,莫言表示,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中國文學作為世界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中國文學若不經過漢學家、翻譯家的努力,那麼它作為世界文學的構成部分很難實現。中國文學要變成世界文學,讓各國讀者去閱讀,確實需要翻譯家。翻譯是技術問題,也是學術問題, 更是情感問題。

「翻譯根本問題是學術問題,它的基本原則是『信達雅』,翻譯家要做『信徒』。」莫言說:「我讀過好幾個版本的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著作《靜靜的頓河》,對其中有些細節印象很深。翻譯家金人先生描寫,馬煩躁不安時不斷地『捯』動它的蹄子。而有的譯本翻譯成馬『移動』蹄子,雖然語言很準確,但是作為中國讀者,『捯』更加傳神,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另一個細節是,女主人公阿克西妮亞在與葛利高裡最後逃忘時,葛利高裡提醒說,馬喜歡低頭咬住騎馬人的『菠蘿蓋』,『菠蘿蓋』指『膝蓋』,是很生動形象的口語。翻譯家在翻譯時,會面臨很多諸如『捯』、『移動』,『菠蘿蓋』、『膝蓋』等問題,作為中國作家,我希望你們『捯』,希望你們『菠蘿蓋』。」

對於翻譯家在翻譯過程中「零度」情感,還是應該投入情感,莫言坦露更偏向後者。他說:「翻譯家如果真的喜歡一部作品,就必定會與作家建立某種情感的共鳴,與書中人物建立情感的共鳴。翻譯中情感投入應該取得與作家情感的一致性,取得與作品中人物情感的一致性,其難點在於各種社會背景與語言的差別。讀者在讀作品時有可能會有誤讀,作家希望通過自己的改進傳達一種意境,而讀者可能品出另一種味道。誤讀是普遍的現象,也是語言的魅力,只要情感是一致的,即便有誤讀也沒關係,誤讀也是美麗的。」

外國翻譯家熱議:譯者需要非常了解中國文化

對於如何翻譯好中國故事,西班牙漢學家達西安娜·菲薩克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譯者,應該儘量體現寫作語言的特點。即使譯者十分了解文學作品的文化歷史背景,在將其譯成另外一種語言時總會有對原作的再創作。「在翻譯工作中,我總是儘可能地貼近原文,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文學風格。」達西安娜說。

英國漢學家韓斌告訴記者,她選擇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我個人非常喜歡韓東的作品,他的作品平實而不誇張,他的寫作讓小說回到了小說的本意。」韓斌說,「我在翻譯時,用詞的選擇會忠實於作者的意向,用英語傳達原文豐富多彩的內涵。」

相關焦點

  • 莫言:希望翻譯家們多些「菠蘿蓋」
    著名作家莫言(人民網記者 許心怡攝) 莫言:翻譯家要做「信徒」  談及翻譯,莫言表示,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中國文學作為世界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中國文學若不經過漢學家、翻譯家的努力,那麼它作為世界文學的構成部分很難實現。中國文學要變成世界文學,讓各國讀者去閱讀,確實需要翻譯家。翻譯是技術問題,也是學術問題, 更是情感問題。 「翻譯根本問題是學術問題,它的基本原則是『信達雅』,翻譯家要做『信徒』。」莫言說:「我讀過好幾個版本的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著作《靜靜的頓河》,對其中有些細節印象很深。
  • 莫言寄語翻譯家 語言要生動形象、傳神
    昨日(8月1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三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京開幕。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解讀中國故事」。莫言表示,翻譯家在翻譯時會遇到口語與書面語等問題,他希望翻譯家們可以多些更加傳神的口語。此外,莫言希望翻譯家與作者建立情感共鳴:「翻譯家如果真的喜歡一部作品,就必定會與作家建立某種情感的共鳴,與書中人物建立情感的共鳴。」
  • 莫言:小說翻譯不能為方便翻譯降低語言表達
    原標題:莫言:小說翻譯不能為方便翻譯降低語言表達  8月13日,作家莫言與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在北京展開了一場主題為「文學在古老東方的使命」的論壇。在談及文學作品的翻譯時,莫言表示:「我在上世紀80年代寫作時沒有考慮過我的作品要翻譯成外文,那時我所面對的只是中國讀者。
  • 陳安娜: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特別是罵人的話
    陳安娜: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特別是罵人的話   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陳安娜坦承,接觸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純屬偶然。「我最早是在書店裡看到了葛浩文的英文譯本,覺得很不錯,那時在瑞典找中文書不容易,後來才買到了中文版。因為覺得很有意思,就試試翻譯吧。翻譯這本書的時間蠻長的,因為翻譯不是我的專業,我還有別的工作,而且那時沒跟出版社籤合同,就是自己慢慢譯。」
  • 【鏡鑑】俄翻譯家談翻譯莫言作品成俄文:機遇與挑戰並存
    ,他曾擔任聖彼得堡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翻譯了矛盾、蘇童、餘華等作家的多部作品,並將莫言的《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書譯為俄文。他對中國文學、對譯成俄文的莫言作品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本文原載於《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02日 07 版)   在俄羅斯,文學批評家、讀者和博主對譯成俄文的莫言作品,有什麼反應?   2012年10月以前,除了一些研究當代中國文學的漢學家以外,誰也不認識這位著名的作家。
  • 翻譯者談莫言作品:有一些罵人的話我覺得很難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  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翻譯的工作特別重要,我之所以獲得諾獎,離不開各國翻譯者的創造性工作。
  • 業內人士談中外出版翻譯 莫言小說被改結局
    在首屆中外出版翻譯懇談會上,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翻譯家、學者與張煒、畢飛宇、遲子建、崔曼莉等作家參加了當天的討論,圍繞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現狀,各抒己見。美國史密斯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桑稟華透露,美國每年引進的中文作品非常少,且根據美國文化傳統改寫中文小說的做法很普遍,包括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出英文版時就讓莫言改寫了結局,「這比起譯者不跟作者溝通、私自改寫還算客氣的了。」
  • 【鏡鑑】莫言:真正的翻譯需要有限定性的創造
    原標題:中國文學走出去 | 翻譯家要做「信徒」 中國文學走出去 | 翻譯家要做「信徒」 2015-01-25莫言鏡鑑 鏡鑑的話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會怎樣談中國文學的翻譯呢?精彩留給讀到最後的你。
  • 當代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學英語很愚蠢
    談莫言  「他不想花時間學外語是很愚蠢的」  葛浩文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他的翻譯嚴謹而講究,獲贊「讓中國文學披上了當代英美文學的色彩」。在他的翻譯書單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串中國名家的名字,蕭紅、楊絳、賈平凹、李銳、蘇童、王朔、莫言、阿來等。
  • 莫言談外語:會外語比請翻譯更容易成功
    因為講話太多才起了「莫言」的筆名,但直到要他說英語,這位中國著名作家才真正做到「莫言」。中美三十多名學者進行了交流與研討,今年他們關注的一個話題是文化交流中怎麼也繞不開的「翻譯問題」。越流利越難翻譯因為講話太多才起了「莫言」的筆名,但直到要他說英語,這位中國著名作家才真正做到「莫言」。「真的,像我這樣一句英語也不會講的人,要來文化交流,如果沒有翻譯,根本無法進行。」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對譯者很體貼(組圖)
    幸運的是,他與多數小說家的合作都很愉快,尤其是與莫言的合作,「他很清楚漢語和英語之間是不可能逐字逐句對應的,其他語言之間也是如此,他會很體貼地解釋作品中的一些晦澀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他明白翻譯是對原文的補充而非替代。」  翻譯過程中,葛浩文常以傳真與莫言交流。比如前文出現黑眼珠,後面變成藍眼珠,葛浩文問莫言有什麼用意,莫言回覆說:筆誤。
  • 莫言小說英文譯者:下一步將翻譯劉震雲
    [導讀]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他使得莫言的小說進入英文世界,被認為是莫言得諾獎的重要「推手」。葛浩文透漏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在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葛浩文透露,此行既是應清華大學邀請參加會議,也是為他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而來。
  • 王金波:翻譯漫談——從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說起
    在領獎詞中,莫言衷心感謝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與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眾所周知,莫言外語水平相當一般,無力直接閱讀英文與西班牙文原著。莫言了解他們的作品,必定通過翻譯。他所熟知的兩位文學巨匠的作品其實只是翻譯家咀嚼消化後的再創作,並非原汁原味。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馬悅然跟莫言「經常通信」。莫言得獎後,馬悅然有沒有道賀?陳文芬說:「還沒有當面見到,但是我們跟莫言已經通過信了,有很多翻譯、出版的事情要交流。」記者問及,這次來中國會不會與莫言見面,陳文芬說:「馬先生已經88歲了,長途飛機旅行是比較累的,所以事先都沒有做這個安排。」
  • 揭秘莫言作品的翻譯家們:陳安娜是"最重要女人"
    中新網12月13日電(劉通) 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中國作家莫言赴瑞典皇家歌劇院,與翻譯家陳安娜進行交流。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位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低調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時透露,最新翻譯的莫言作品《蛙》大概明年出版。「和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莫言作品還不是最難翻譯的。要說翻譯完一部好作品的心情,有點像母親生下一個孩子的幸福吧,也是一個自己的作品。」  昨日,陳安娜及其丈夫萬之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電子郵件專訪,陳安娜的丈夫、同為翻譯家的萬之告訴記者,自己也是才得知陳安娜獲得本年度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 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去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作品的譯者陳安娜功不可沒。今年,陳安娜因為在介紹中國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獲得第七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低調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時透露,最新翻譯的莫言作品《蛙》大概明年出版。「和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莫言作品還不是最難翻譯的。要說翻譯完一部好作品的心情,有點像母親生下一個孩子的幸福吧,也是一個自己的作品。」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
  •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譚五昌指出,如果沒有非常優秀的翻譯家把作家的作品翻譯成外文,必然會影響作品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力。翻譯工作至關重要。據悉,莫言在瑞典共出版了3本書:《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勞》。3本書的譯者均是在瑞典從事翻譯現代中文作品的陳安娜。  據報導,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出於偶然。
  • 莫言獲獎翻譯家功不可沒 陳安娜是其"最重要女人"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位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翻譯的工作特別重要,我之所以獲得諾獎,離不開各國翻譯者的創造性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原創還要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