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食譜中,豆媽曾用吉利丁來製作許多種美食,很多朋友心中可能有疑問:吉利丁是什麼?有什麼用?吉利丁是一種骨膠原提取物,一般是用豬或者牛的骨頭、皮膚來熬製提取,也有的從魚骨中提取出來。吉利丁能在熱水中溶解開來,而且融點非常低,我們在軟化它的時候需要使用冰水,否則就會化在水中導致克數不準確了。
平時我們使用的吉利丁又分為吉利丁片和吉利丁粉。吉利丁片就需要上面所說的冰水軟化方法了,我們在稱好吉利丁片的重量後,可以剪刀稍微將它剪成小段,這樣比較方便放進碗中浸泡,然後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冰水浸泡5到10分鐘即可將它軟化。如果是在冬天,則可以直接用自來水軟化,因為自來水的水溫就很低,夏天就一定要使用冰水,豆媽有一次偷懶直接用了常溫的自來水,誰知吉利丁片直接在碗裡化掉了,撈都撈不起來。
吉利丁片軟化後,稍微用手擠幹水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使用了。使用吉利丁片的時候,豆媽建議大家不要用溫度太高的液體,這樣會影響吉利丁的凝固效果,譬如說燒沸騰的牛奶,最好將溫度降到手指可以接受的程度,大約是60攝氏度以內,再將吉利丁片放入其中,慢慢攪拌化開,這樣才能將吉利丁片的凝固效果發揮到最大化。
吉利丁粉跟吉利丁片的成分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兩者的狀態不一樣,一個是片狀,一個是粉狀。吉利丁粉就不能用先軟化再使用的方法來用了,而是直接加進液體中融化開來,使用吉利丁粉的時候,液體的含水量就要稍多一些,吉利丁粉有一定的吸水性,讓吉利丁粉有充分的水分來吸收。
吉利丁粉的融化速度沒有吉利丁片塊,所以我們可以使用一邊加熱一邊融化吉利丁粉的方法。將吉利丁粉加到需要凝固的液體中,隔水小火慢慢加熱,一邊攪拌一邊觀察融化的程度,等到吉利丁粉完全融化後就可以取出來了。需要注意的是,隔水加熱吉利丁粉時,一定要使用耐高溫的容器,否則容器受熱不均很容易炸裂,很危險而且也會造成浪費。
豆媽在使用了吉利丁粉和吉利丁片以後,發現吉利丁粉稍微有帶一些腥味,用來做布丁時,總感覺味道怪怪的,而同一品牌的吉利丁片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要去除吉利丁粉的腥味,可以試試加點檸檬汁或者香草精,成品的腥味就不會很明顯了。
吉利丁的效果就類似於一個粘合劑,在糕點中成為一個凝膠結構,冷藏時間越長這個結構就越穩定,冷藏12小時這個凝膠結構基本上就已經完整了,所以很多用吉利丁來製作甜點的方子都要求冷藏12小時左右,不是沒有根據的。
豆媽製作慕斯蛋糕和布丁的時候基本都是冷藏一夜,這樣第二天再食用的時候,不僅味道沒有變化,蛋糕的外形也能保持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