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初中班主任,教書十五年了,自己的兒子都已經讀高中了,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的日常除了要教學生數學,也要幫他們分析成績,我的班上男孩子比較多,調皮的孩子也就多了,有時候還要管理一下班上同學的矛盾,時不時會出現男孩子彼此吵架打架的事情。所以,工作是繁忙的,但是由於這麼多年的經驗,對我來說,已經處理的得心應手了。
昨天班上有兩個男生打架了,一個男生把其中一個男生嘴角都打破了,課後我找那個犯錯的兩個孩子談心,憑藉之前多年的經驗,就是問清孩子緣由,讓雙方道個歉,如何寫一份報告,也就可以了。
今天遇到的這個小孩,萬萬沒有想到是個這樣犟的脾氣,平時也沒看出來,我批評他,他還頂嘴,這可把我氣壞了,趕緊找了他家長,把他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他媽,孩子在他媽面前更加是肆無忌憚的頂嘴了,絲毫沒有認錯的誠意,最後,孩子媽媽不好意思的跟我說,回家帶回去給他爸管,麻煩老師了。
看到我們班上這個故事,有些父母可能引起了共鳴,有些人說:這樣喜歡頂嘴的孩子的確太討厭了,不識好歹 ,油鹽不進,像這樣的小孩就服你打,帶回去打一頓就好了。不要給他太多面子,別搞得他是祖宗,我們是兒子了。
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也是一個媽媽,的確我承認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挺讓父母心浮氣躁的,因為頂嘴的孩子在中國人眼中,就是不能認識錯誤,嘴皮子硬的很,不討大人歡喜。
但是對待喜歡頂嘴的小孩,家長如果用的態度一直都是回家強逼著孩子認錯,以暴制暴,那麼可能會讓這樣脾氣本來就犟的孩子怨恨父母,所以,對待喜歡頂嘴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喜歡頂嘴的時候,多是因為對一件事走到了死胡同裡面,認為這個道理就是自己想的這樣,所以如果別人跟他說你這件事做錯了,他會非常生氣,宣洩自己的情緒,就會和你頂嘴,大吵大鬧。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要穩定好孩子的情緒,教會他冷靜,告訴他:這件事,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知道你接受不了這個結果,你先冷靜一下,等你能好好說話,再來找我好嗎?
穩定好孩子的情緒是解決任何矛盾的第一步。
如果你選擇硬碰硬,用自己暴力的手段把孩子逼著,那麼可能會讓孩子一時叫累了,吵累了,選擇歇了,但是這個事情在父母那裡算過去了,在孩子心裡還是沒有消化的,沒有過去。穩定好孩子的情緒,教會他冷靜,才不會隨意發洩自己的情緒,把一件小事鬧得雞犬不寧。
家長也要好好想想,利用這個冷淡期想想,為什麼孩子會這個時候這麼生氣呢,如果你是孩子你會不會有他一樣的情緒,你會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當你想到這些,也許就能理解孩子頂嘴的行為了,並不會以為自己的父母權威是第一位,教孩子的時候孩子什麼都要好好聽著,這對孩子顯然並不公平。
當孩子已經過了那個很生氣很火爆的時候,他聽從你的建議,開始冷靜了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來找你的時候,你應該告訴孩子:如果你不開心了,可以告訴媽媽,你不開心了,這樣做,你心理很不爽,而不是發脾氣或者動手打人,你要知道你這樣的行為也會讓別人經歷不開心或者難過。
當你在孩子這個時候和孩子說這個道理,就能很自然的讓孩子接受了,他經歷了過度生氣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勸解,他能開始聽進去,而不是像之前那麼發火,脾氣大。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父母說話,孩子就會不聽,而是父母沒有掌握好孩子接受的時機。
不同時間,每個人的接受力不同。舉個例子,有一對失戀的情侶,可能白天當男生去找女生說話的時候,女生根本不想理男生,但是到了晚上,女生卻能好好說話了,這就是典型的由於時機的關係,多數人晚上的脾氣要溫和,白天的脾氣比較火爆。
這就相當於孩子剛剛經歷了一次和別人鬧的不愉快,如果父母插手再把他罵一頓,批評他,他永遠只會讓這種不愉快的心情佔據自己的理智,讓自己覺得不快樂,當這種剛剛和別人吵架經歷了一次疲憊已經退下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理智恢復正常,所以就能聽得見別人意見了,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
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要保留孩子選擇的權利。
例如孩子貪玩不愛寫作業,你可以給孩子選擇是先玩十分鐘再寫作業,還是先寫作業,等一會媽媽陪你一起玩呢。
不要一等孩子回家了就叫他寫作業,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被人強逼著做一件事,你逼迫的越緊張,等青春的的時候,孩子的叛逆可能就更加兇猛。多給孩子尊重和選擇的機會時,孩子覺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那麼他的頂嘴就越來越少。這對父母來說,就會成為一件省心的事情。
有很多父母並不喜歡頂嘴不聽勸的小孩。多和孩子分析一下你給他建議的初心和用途,而不是強逼著他去做一件事,他可能並不接受,但是當你彎下腰和孩子說你這樣做的用意時候,孩子可能就能接受了。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意味著給了他自己支配自己人生的權利,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莫大的幫助。
如果在一件事情中,無論怎麼勸孩子都覺得自己不該低頭,那就讓他保持著自己的氣節吧,也不一定這種為人處世的執著是一件壞事吧。
總之,作為一個老師,我也見過很多難帶的孩子,或淘氣,或犟,並不覺得孩子犟是個什麼壞事,如果這種犟化為一種執著,對孩子以後做事有著莫大的幫助,而有些孩子喜歡頂嘴,也不一定說明他們叛逆,離經叛道,可能他們也有自己的立場和方法了。
多和子女交流,是解決一切矛盾最好的方法,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只有這樣的教導,才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溫暖,帶給家長一絲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