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等待,十九年的忠貞,換來的就是此時的「衣錦還鄉」,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報,還光榮載入了史冊,以其超凡脫俗的堅貞不屈。
蘇武是在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回到京師長安的,自是一番的轟動,因為那是當時最搶眼的一樁「政治事件」,和李陵事件的轟動一時不相上下。
自此,蘇武成為了一面永遠屹立不倒的愛國旗幟,一直飄揚在世世代代的人們心中。既然是「愛國高地」,漢朝統治者也不忘讓蘇武現身說法,還給了他鋪天蓋地的名譽。
蘇武
蘇武回來之後,漢昭帝便下令叫蘇武去拜謁漢武帝的陵墓和祠廟,告慰先帝,弘揚一番愛國忠君思想。與此同時,為了表彰他「不辱漢節」的豐功偉績,漢昭帝封他為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以示獎賞。常惠等九名部下也大都升官發財,不在話下。儘管在第二年蘇武惹上官非,兒子被處死,自己也被曾經的好朋友大將軍霍光免職,不過最後因擁立漢宣帝有功,又被賜爵關內侯,後復為右曹典屬國。皇帝還因蘇武節操顯著,出使不辱君命,還輕財重義,對其非常優寵,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其為德高望重的「祭酒」。心底無私天地寬的蘇武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才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後世往往還喜歡將他們和雲臺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甚為榮耀。
千百年來,蘇武「留胡節不辱」的愛國精神,深受後人們的敬仰和推崇,他的事跡也被編為歌、舞、劇、故事,甚至於是電影、電視劇的熱門人物,廣為傳頌,成為當之無愧的「歷史寵兒」,令人稱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