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耕耘,靜待花開
——之不忘初心,愛我中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閭大夫屈原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楚國殫精竭慮,忠心耿耿,哪怕九死其猶未悔,最後以身殉國,換來了一個民族用一個盛大的節日來隆重紀念他。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是杜甫自始至終的追求,矢志不渝,所以他心憂天下,悲天憫人,哪怕身處簡陋不堪的茅屋,他擲地有聲的吶喊依舊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其精神永垂不朽。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毛澤東博學而篤志,年輕時曾豪邁發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後來壯志滿懷「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敢教日月換新天,讓我們泱泱中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國人能昂首挺胸於世界。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應該熔鑄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鐫刻成一道人樸素或生靚麗的風景線。
很幸運能夠來到美麗典雅的麓山中加,成為中加的一份子。當步入中加,看到孩子們童真稚嫩的臉龐,聽到孩子們甜甜朗朗的歡笑,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哪怕也曾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彷徨苦悶,也曾氣勢洶洶不苟言笑地對著孩子們,也曾有因頻頻備課教研出卷閱卷不一而足的事情而馬不停蹄的忙碌的抱怨和焦慮。但我都確定一定以及肯定,三尺講臺就是我要好好耕耘的田地。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蘇格拉底也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我也相信,用教師的初心、愛心和慧心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種,去挖掘孩子們內心的美好純粹和智慧潛能。
我想教育是愛的藝術,也是慢的藝術。我們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改變孩子,而應該是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從一點一滴中去做,言傳身教。
我希望自己能陪著孩子們慢慢地走,穩穩地走,努力呵護他們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看得見美好眼裡洋溢著盈盈笑意。
想呵護他們的耳朵,能夠聽到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讚美和肯定,也能聽得進別人中肯的建議。
想呵護他們的心田,能去種太陽,種桃種李種春風,收穫溫暖和感動,懂得感恩也懂得付出。
我知道自己所能做的不及所憧憬的十一,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因為我相信學生本身就是美好的,單純的,可塑的,相信學生的優秀,在辦公室裡也經常可以聽到老師說,某某同學好可愛,我們班的孩子好乖,雖然很多時候也會被氣到七竅生煙。每個學生都有雕塑成才的可能,每一句讚美都有激發潛能的可能。用讚賞的目光,平和的心態,溫暖的笑容去對待學生,優秀需要時間培養。記得開學前的教師培訓有個很牛的帶化學競賽的肖老師很真誠地說他自己唯一後悔的就是曾經不小心傷了一些孩子的心,讓他至今都有些耿耿於懷,讓我更加堅定,學生更渴望的是父母教師,他所在乎的人的肯定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也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談治學三境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三重境界同樣可以適用於人生,適用於教師。
第一境界是「立」,立志,定心,安心,希望自己能在教師這個崗位兢兢業業,勤勤勉勉,一直在下去,哪怕碧樹凋零,踽踽獨行,都不忘初心。
第二境界是「守」,守得住艱辛,守得住平淡,老師們都說當教師不可能有大的富貴權利,但求心安,心歡。在堅守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會有坎坷泥濘,會有灰心喪氣,但始終無怨無悔,心甘情願。
第三境界是「得」,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相信有了播種、耕耘,有了適量的雨水、溫度,我相信在教師這個行業亦有別的行業所奢求不了的溫暖和感動。
作為教師,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有了土壤,有了雨水,有了陽光,她會生根,會發芽,會開花,會結果,會一年年一圈圈會長成大樹。不急於求成,但求勤勉耕耘,漫漫徵程,砥礪前行,願不忘初心,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