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2020-07-31 陋室書痴

學生問老師:「都說書如其人,書與人究竟是什麼關係?是人決定了書,還是書影響了人?」「老師回答說:「當然是二者兼而有之。」老師的回答是正確的。

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首先是人決定了書。古人造字的時候,是以人和自然物象為參照的,許多構成人美的因素當然地成為構成字美的因素。人的對稱與字的對稱、人的勻稱與字的勻稱、人的顧盼呼應與字的顧盼呼應.……都是人決定字的例證。這便使書與人有了「如」的可能。但是人與人又是不同的。所處時代的不同、社會地位的不同、職業的不同、年齡的不同、性別的不同.……

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這許許多多的不同,決定了他們文化修養的不同、審美意識的不同、志趣的不同、心態的不同等等。這些不同都會在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書法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不同的人寫同樣的字也會寫出不同的「味」來。有的樸實,有的妍媚,有的狂放,有的怪異,有的有霸氣,有的有豪氣,有的有書卷氣,有的有脂粉氣……這才會有「書如其人」的說法。

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然而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和其它文化現象一樣,雖然是人創造的,卻又反過來對人產生影響。書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像一位永遠都充滿活力的歷史老人,向學習書法的人們述說著數千年來一代又一代書家共同或各異的審美追求。學習書法的人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還會或多或少地學到或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來。

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因為人開始學書法的時候,正是人生觀、世界觀開始形成的時候。其實學書法本身就是在學古人。鍾張二王也好,顏柳歐趙也好,蘇黃米蔡也好,都在通過他們的墨跡、答述、軼聞、故事等對學書人產生著影響。說到底不是書法本身對人產生了多大影響,而是通過書法這一特殊途徑,古人對今人、前人對後人產生著影響。於是,字的平正與人的正直、字的古樸與人的淳樸、字的斜中取正與人的剛正不阿、字的形神兼備與人的德藝雙馨等等,都被互相聯繫起來,形成「書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喜歡顏體字的人自然也會喜歡顏真卿的為人;喜歡米芾性格的人自然也會喜歡米芾的字。這不也為書和人提供了「如」的可能嗎?

為什麼說「書如其人」

書如其人也不是絕對的。也有字寫得不錯,可是為人不大好的;也有為人不錯,字寫得挺次的。這都不足為怪,凡事都有特殊情況,注意別把「書如其人」用到這人身上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
    人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決定其對事物的認識和感知。那麼「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這句話有道理嗎?我覺得有。而字如其人,最早源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其中有句話這樣說:「書者,如也。」再有就是清代評論家劉熙載在《藝概·書概》裡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那麼,寫文章和作畫也是一樣的道理。
  • 為什麼說「字如其人」?書法寫的是心理與情感
    所謂字如其人,是指書法家與他的作品相似即作者的性格特點像什麼,字的風格就接近甚至完全相似,比如作者高大魁梧且體型顯胖,那麼他的字通常是豪放、粗狂,線條渾厚豐腴,瘦者則線條纖細等。字如其人, 是有科學依據證明的,不僅是書法家的作品字如其人,普通人寫字亦然,只不過他與書法家的有所區別,因為寫字是大腦的意識形態通過手轉向筆,也就是說,手把腦的意識形態轉入筆端,那麼,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便體現什麼樣的字跡來。
  • 對「字如其人」之說怎麼看?
    字如其人"這句千古名言,之所以流傳長盛不衰,說明它本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積極意義。但又要辯證理解,特別是具體到個體的人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都說"書聖」王羲之、"唐四家」書法好、人品高,真有道理;那蔡京、秦檜、嚴嵩人品差,書法也不錯,怎麼解釋?書法美的本質,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人品的外化與表現。蘇軾《論書》中說,"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世之小人字書雖工,而其神情終有睢忓側媚之態"。
  • 聊一聊:蘇書的「姿媚」與「書如其人」的論書傳統
    而姿媚,完全與顏書的氣象相反,與蘇過所謂「至大至剛之氣」也幾乎呈全然對立之勢。但蘇過的論證,只要我們細細一讀,就不難發現其無力。黃庭堅就書論書,更注重蘇軾書法本身給人真切不虛的感受,顯得準確而合理。更何況,蘇軾之學徐浩,其事又證據確鑿,抹殺不去。蘇過則是站在「字如其人」的傳統立場,以書法之事,應對蘇軾骨鯁剛正的人格。
  • 關於「書如其人」問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秘密!
    現在關於「書如其人』 這是人們關於書法表現問題談得最多的話題。 劉照教曾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 其人而已。」(《藝概 、書概》) 除去劉熙載所說的學識、才能、志向,文獻中所言及的還有性格,氣質、身體狀況、人品、命運等。
  • 王鏞:「書如其人」 【13000字長文】
    古人講「書如其人」,我也強調作品是人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的一個綜合。看一張作品的話,很難反證出來,因為他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和人品聯繫起來,比如說這個人思想低級,但他挺認真地在臨摹誰。所以,我覺得應該脫離開學習,進入創作階段,形成自己風格的時候,再進行評判更準確一些。但是完全根據這個去評判,也會有所牽強。
  • 周立波硬筆書法:書如其人,機動靈活,筆墨有趣味
    周立波硬筆書法:書如其人,機動靈活,筆墨多姿非常有趣味。首先說明一下,周立波書法就是平常意義上的寫字,並且寫的是硬筆字,不是專業意義上的毛筆書法。今天來看看周立波的硬筆書法,不是要看他書法裡的專業品質,而是通過書如其人的書法藝術規則,去體驗一下他的性格和才情。
  • 【導讀】人如其讀
    【導讀】人如其讀  王俊良  「人如其讀」,是成功學鼻祖塞繆爾·斯邁爾斯,在成名作《自助》一書中,告誡世人的讀書箴言。將「其所讀」與「其人」等量齊觀。意在解決怎麼讀,讀什麼的問題。
  • 莊子其人其書
    莊子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的思想宏大深邃,源遠流長,但作為歷史上的一個客觀人物,其人其書的真實面貌我們卻知之甚少。他的生卒年、故裡以及該書究竟哪些出自其本人之手等重要問題,至今都沒有完全考證清楚,爭議性的說法很多。至於他的生平事跡、興趣愛好、家族背景以及寫作過程等等,史書留下的客觀記錄就更少了。
  • 郭沫若題寫的「中國銀行」4個字,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
    郭沫若題寫的「中國銀行」4個字,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眾所周知,一個人文筆的好壞跟他的品性也是有所相關的,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優質的一般性格大體是穩定的,文筆好的人,字裡行間表現出來都是個人的性情和潛意識,所謂「書如其人」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了。書法流暢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人,不經意間也刻畫著這個人骨子裡的傲氣與認知,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如其人」。
  • 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陽明則因人掩其書!
    他的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38卷。史稱其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在書法上,王陽明也有極高造詣。他曾對弟子說:「我開始學習寫字,對照臨摹古人的字帖,只是得到字的形狀。後來拿起筆來不輕易落在紙上,專注思索,靜心思考,在心裡構造它的形狀,時間久了才開始懂得它的法則。」
  • 顏真卿的人品與書品完美統一,共同構築了書如其人的正大氣象
    在這種意志鬥爭中,體現出了顏真卿的為人之道,如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正是顏真卿高尚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的完美寫照。唐代儒學復興不同於漢代的獨尊儒術,而是儒、道、釋三家並存。在藝術領域中,對「漢魏風骨」的追求來扭轉六朝以來的「綺靡」之風,崇尚「風骨」,倡導「不平則鳴」。
  • 書信記憶 字如其人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雲中誰寄錦書來?書信曾經是相距遙遠的親人好友間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的工具。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歲月,關山萬裡,雲水迢迢,一封書信寄託了漫漫光陰裡欲說還休的婉轉心事和切切想念。家書抵萬金,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得以傾訴,感情才能升溫。
  • 【說略】《史記》其書體例
    3.書「書」是以事類為綱,敘述同類性質的重要史事及其發展過程。八書之中,《禮書》、《樂書》、《兵書》亡缺,後人分《律曆書》為《律書》、《曆書》,以足八書之數(依司馬貞說)。《史記》世家的人物、侯國的構成可謂林林總總,但哪些人可以入世家,司馬遷有其明確的標準,這就是「非天下所以存亡」者不著。(《史記·留侯世家》)司馬遷遵循這一原則而確定可入世家的人物和侯國:列入世家的個人必須是對天下興亡有特別影響之人;列入世家的侯國必須是對歷史的發展、王朝的興衰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國。
  • 字如其人,筆跡心理學
    字如其人這種基因古已有之,被稱為「東方黑格爾」的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這樣說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而寫字比較小的人一般是比較謹小慎微的,會有些敏感,非常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人又很內省,有的想法是不大願意主動跟別人去說的,比較偏向於自己思考。
  •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這人啊,長得好看的,不見得就是好人;長得醜的,也不見得就是壞人。好人一生中不見得沒做過一件壞事;壞人一輩子也不可能一件好事都沒有。羽觴齋臨摹蘭亭序好比一個幼童,總是一廂情願第地認為,好看的人,一定就是好人,不好看的人,一定就是壞人。
  • 字如其人,真是這樣嗎?
    練習過書法的人,一定對「字如其人」這一說法不陌生。許多中小學教師往往也強調這一點,反覆突出練字的重要性。一旦教學受挫,還可以轉移批評方向,借評字旁敲側擊,規勸學生。 多數人默認了類似的觀點——字跡圓順、筆調柔和的人,較親切,適應性強;字跡工整、方方正正,則性格嚴謹,注重原則;草書飛揚、放蕩不羈,多數情懷浪漫,富有創造力。
  • 林徽因書法:清秀典雅,書如其人,有比較好的文化修養
    觀賞林徽因的書法,可被其非常富有女性書法的柔美所感動。這樣的書法品韻,在當下或許已經非常稀少了。林徽因出身詩書之家,她的傳統文化修養天然而得,愛家學影響,練習書法功成自然。林徽因寫書法,明顯具有帖碑功力。就書法的柔和飄逸之美,應該是習練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帖本所得。
  • 吳旭春: 字如其人——樸且雅
    吳旭春說,「2002年考入南師大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後,對書法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代姚孟起說:「臨漢碑宜有石氣,然非拳曲之謂也。問:何為石氣?曰:不可說。」導師一遍遍示範的「金石氣」「摩崖氣息」卻給吳旭春帶來了茫然彷徨,「如何才能寫出不可說的『金石氣』我苦惱了很久。」每日練字六七個小時,耗費的紙張不可數,漢碑摩崖、觀清人隸書、摩林散老的臨作,終於吳旭春找到了感覺。
  • 孟子公開課--頂尖儒學大家的思想盛宴(第三講 孟子其人其書)
    你的每一個大臣都足以供你滿足,這不是你的大欲望。齊宣王也同意說,是的,我不為這個。孟子就替他說了,「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孟子勸梁襄王行仁政,跟他打比方說,「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