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文:江城有群巧手女自學裁縫自製衣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張女士展示她親手縫製的衣服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希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
如今,不管是實體超市,還是網上商城,各種款式、花色和價位的服裝琳琅滿目,市民想買心儀合體的衣服十分方便。然而,在武漢,卻有這樣一群巧手女子,自己淘布裁剪縫紉,大衣、風衣、連衣裙、短袖、旗袍等樣樣行。她們皆是從零開始學,建立「武漢幫」QQ群相互切磋,為的就是能以專業裁縫的手藝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衣服。
「想吃魚直接買就得了,為何有些人願意靜坐一天垂釣?」對於有些人的不理解,學習縫紉3年的張女士作了這般形象解釋。
為小孩做衣服戀上裁縫
裁縫工序複雜,要求手巧心細,入門還有點難。零基礎的她們是怎麼戀上這一行的呢?記者採訪了三位「武漢幫」的群友。
「學習裁縫,還真是個意外。」張女士說,她家住武昌,喜歡各種手工活,2013年國慶期間嘗試給女兒做一套漢服,網上花133元採購布料,漢服裁剪簡單,細心的她用藏針(隱匿線跡)手工縫製一個星期而成,女兒穿上這身「慈母手中線」縫製的漢服,非常高興,她也很有成就感。
手工縫製衣服太累,於是她網購一臺縫紉機,孰料熱心的賣家還給了她一個交流學習裁縫的QQ群。進群後,看見群友們競相曬作品,品質和商場賣的差不多,她更有了學習的勁頭。
80後的肖女士家住江漢路,去年底開始起步學習縫紉,緣自兒子比較胖,買的褲子不合身,經朋友介紹加入「武漢幫」。
同樣,江岸的彭女士也是一次給兒子訂做背心時,發現工錢比布料貴3倍,之後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博主自己做的旗袍,從此開始學習縫紉。
心細,愛做手工,是這些業餘裁縫所共有的基因。
曬圖寫日記記錄點滴進步
想做,其實真不難。這是她們學習裁縫的深切體會。
「加入『武漢幫』這個群後,有技藝高深的老師會根據季節不時上傳做衣服的詳細工序圖紙。」肖女士介紹,零基礎的她做的第一件衣服就是呢子大衣,因為圖紙有幾十張,每個步驟非常詳盡,還有注意事項,所以上手快,3天功夫製成,看見兒子穿上自己做的衣服,那種幸福感沒法形容。
剛入行半年,襯衣、外套、小背心、風衣、大衣,她都能輕鬆拿下。「自己要悟,遇到問題在群裡多交流,比如領口為何挖大了,走線為何不順溜,大家都會熱心告訴你。」提起自己的進步,肖女士謙虛地說,雖然家人評價「穿得出去」,但還有很多要學。
「學習路徑也挺多的,」彭女士說,上論壇、博客、加多個QQ群,都有詳細的教程,有些是收費,但很多都是免費的。每次把作品曬在群裡,除了各種點讚,也不乏中肯的意見。另外,還可以上老年大學學習裁縫。
張女士更為認真專注。她將3年多來做的40多件衣服用日記一一詳細記錄:材質、價格、時間及心得。「回頭看時,你會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張女士翻開日記笑著說。
提升手藝同時修煉身心
「給小孩做衣服更親子,也結交了很多朋友。」肖女士介紹,學做衣服後,自己的朋友圈越來越廣,生活更加充實,每天都是幸福滿滿。
彭女士說,每次曬自己作品,很有成就感,有朋友因此慕名來要求幫忙做衣服。
「深入到這一行當中,你就能體會到,靜心和浮躁做事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張女士說,做慣縫紉活,人也變了,知道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犯下的,比如縫錯了就慢慢拆,沒什麼好抱怨。其實,這種道理在生活裡也都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