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價格走弱:需去庫存,更需調政策

2020-12-22 中國經濟導報網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侯帥

    按照一般規律,當前正是玉米青黃不接之際——舊玉米消耗殆盡,新玉米需9月份之後方能上市。如此供不應求,理應利好玉米價格。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在5月短暫衝高之後,玉米價格在這個夏季一直很「蔫」。

庫存影響供給

    市場監測顯示,截至8月7日的一周,周初三等黃玉米均價為2332.67元/噸,周末均價為2323.33元/噸,跌幅為0.40%。
    「2015年6月初到7月中旬前,玉米購銷清淡,一直小幅下行。」易達研究院院長焦善偉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價格下滑最早從山東顯現,7月份,整個國產玉米開始凸顯。截至7月30日,山東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仍然以下跌為主:壽光金玉米掛牌2386元/噸,新豐澱粉2390元/噸,周環比下調6元/噸;諸城興貿2350元/噸,周環比下跌10元/噸,盛泰藥業收購2386元/噸,周環比下跌14元/噸。
    截至8月7日,山東濟寧地區二等玉米收購價已經下調到2250~2270元/噸,「河北石家莊二等玉米收購價2200~222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二等玉米收購價2180~2200元/噸。整個華北地區玉米價格下滑明顯。」焦善偉表示。
    據他介紹,截至8月7日,玉米主產區東北,局部地區玉米價格周比下跌10~20元/噸,也在走低。「華北與東北價格走低,主要因糧源充足。」
    民間有句谷話:玉米開花——頂上見,這說的是玉米產量起伏多少還有點看天碰運氣。7月份,遼寧、內蒙、黑龍江西部以及吉林局部出現旱情,8月初,降水又將大部地區旱情逐漸緩解。降水多寡雖是一直以來的焦點,但焦善偉認為,這次玉米價格能否擺脫困境,還得往下看,從「根」上找原因。而這根上的原因便是庫存壓力——「1.5億噸的庫存壓力,影響了供需。」
    2008年之後,隨著國內玉米供應緊張,玉米價格在2011年一度暴漲,我國被迫在2011/2012年度從國際市場進口523萬噸玉米用於補充庫存。隨後,在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國家連續兩個年度在東北四省區分別收購6919萬噸和8329萬噸玉米。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2014年2月28日,僅黑龍江、吉林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9504萬噸,同比增加3314萬噸;2015年4月30日,玉米主產區累計收購新產玉米1304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444萬噸。
    「當前國儲庫存保守估計在1.5億噸左右,導致供大於需。」吉林省玉米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劉量同樣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玉米因此一度出現「拋儲難」。
    今年,我國臨儲玉米拍賣態勢低迷,目前臨儲玉米每周總投放量在530萬噸左右。據焦善偉統計,截至7月24日,累計拍賣16周臨儲玉米總成交量僅350萬噸,而去年同期累計拍賣10周總成交量為1621萬噸,同比下滑78%。去年7~8月平均每周成交量達到201萬噸,而今年7月以來平均每周成交量僅9萬噸。
    他認為,在臨儲玉米庫存中,不僅今年近半數的糧源黴變率超過2%,而且,2013年臨儲玉米收購時也有大量低品質玉米流入國儲。加之存放時間較長,這些玉米大多更適用於深加工企業,而非飼料企業。「隨著大暑節氣來臨,南方玉米保管要求更趨嚴格,這意味著南方飼料企業需要更多的低黴變優質玉米。為此拍賣消耗主要通過深加工企業,需求和價格自然難與現貨市場接軌。」

    替代產品價格優勢明顯,削弱玉米市場需求

    從玉米產業鏈的需求端看,近況又如何呢?
    近來,豬肉價格一路走高。據農業部監測顯示,7月最後一周,豬肉價格每公斤26.76元,連續上漲18周,同比上漲20.9%。隨著豬價上漲,目前豬糧比價超過7:1。同時,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蛋雞進入「歇伏」期,供給發生變化,價格上漲,部分地區進入4元/斤以上區域。
    面對豬肉價格上漲,禽蛋類價格走高,養殖戶熱情不言而喻。加之正值玉米供給緊缺季節,作為蛋白飼料的玉米本應銷路暢通,身價「竄一竄」。但從價格走勢來看,這只是一廂情願。
    「由於DDGS價格優勢明顯,近一兩年很多飼料加工企業都用進口DDGS來替代傳統的玉米蛋白飼料。」劉量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他走訪到的企業來看,各種渠道進來的DDGS對玉米需求量有著一定衝擊。
    據了解,DDGS是國際市場上流行的的玉米酒糟蛋白飼料產品,是將濾清液乾燥濃縮後再與濾渣混合乾燥而獲得的飼料。DDGS的蛋白質含量在26%以上,在畜禽及水產配合飼料中通常用來替代豆粕、魚粉,添加比例最高可達30%,且可以直接飼餵反芻動物。據劉量介紹,由於DDGS是生產乙醇的副產物,與其他蛋白飼料比較價格優勢明顯。
    「由於玉米在進口方面存在配額限制,下遊企業為減少成本,性價比高的進口產品成為了『替代品』。」焦善偉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除DDGS之外,進口高粱、大麥等同樣備受下遊企歡迎。「飼料企業對國產玉米的依賴度大大下降,反而對於進口玉米需求一直很大,尤其南方銷區,國內玉米價格必定因此受制。」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6月份我國進口高粱為108.7萬噸,上月為100.4萬噸,去年同期58.17萬噸。2014/15年度迄今為止累計進口高粱達742萬噸,同比增長199%。6月進口DDGS為95.99萬噸,上月48.57萬噸,上年同期59.83萬噸。6月進口大麥97.47萬噸,上月72.62萬噸,上年同期32.69萬噸。2014/15年度(10月至次年9月)累計進口大麥650萬噸,同比增長113%。
    「6月玉米替代品進口量出現井噴,尤其高粱和DDGS進口數量均創下月度最高紀錄。」焦善偉對此表示。
    「即使是進口玉米,它的價格也比當前國內玉米價格便宜,我們食用酒精企業大多會考慮這一成本。」吉林省新天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孔慶軍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進口玉米雖有配額,但它的價格優勢依然明顯,對無法使用替代品的加工企業吸引力十足。
    「進口到港價格一般每噸一千七八,我們企業地方收購每噸兩千三四。」劉量表示,當前國內玉米價格不僅沒有吸引力,還對企業造成了一定成本壓力。據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6月份,中國進口玉米87.29萬噸,遠高於5月份的40.3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1倍。

亟需去庫存,調政策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預計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5.5億噸,相對於2014年實際產量來說下調了預期。有聲音指出,此舉一方面是考慮到2015年厄爾尼諾現象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或許來自糧食託市收購價同比持平帶來的生產壓力。
    目前來看,託市收購對於玉米最大的影響,莫過於高庫存。面對龐大的玉米庫存,農業部曾表示,利用當前豬肉利好形勢,「抓緊研究庫存玉米降價銷售措施。現在玉米庫存高、銷售進度慢,建議抓住市場行情,儘快向飼料企業降價銷售庫存玉米,既降低飼料成本、保持生豬養殖合理利潤空間,又能加快庫存消化,為秋糧收購騰出倉容。」
    「消化庫存,還是要定向銷售,如果依然按照順價銷售原則,按當前玉米質量,難有企業響應。」焦善偉表示,去庫存有兩種模式,一是定向銷售,即質量好的給飼料企業,稍差的給深加工企業;另一種是庫存南移銷區,「但這其中產生的費用就需要國家財政解決。」
    「我們企業也希望政策能夠有所調整,當前白酒、酒精企業需求與產品價格雙下滑,一噸酒精價格同比下降1000多元,酒精行業近幾年開工率不足50%,吉林省內很多大企業,生產線僅工作一兩條。」孔慶軍對記者表示,雖然自己的企業通過管理、升級依然滿負荷運轉,但整個行業不容樂觀,「畢竟抗打擊的企業是少數」。「現在需求不好,無論澱粉、酒精還是其他初加工產品價格都是疲軟的。」劉量告訴記者,原料價格和市場需求,擠壓造成現在加工企業的困境。「現在所有企業,去除各種補貼,基本都是虧損的。」
    他表示,依靠補貼畢竟不是市場行為,最終還應靠市場行為調節。「我們建議放開價格,比如大豆、棉花那樣的目標價格。以一種更靈活的方式保護農民利益,價格應該隨行就市。現在的政策使得玉米價格過死:國儲價格2240元/噸,對於初加工企業而言已很高,無論是飼料還是酒精或制醇企業,隨著石油價格走低,醇的比價優勢已弱。」
    同時他認為,對於1.5億的庫存壓力而言,種植面積亦顯得「過大」。2014年中國玉米產量超過2.1億噸,相比2000年翻了一倍。即使是在2000~2004年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的階段,玉米仍然沒有出現大幅減產。「這也是因為託市收儲。」
    「其實,我們企業很願意承擔儲備任務,這樣我們既可以減輕國儲壓力、節約拍賣成本,還可以就地轉化生產,節省短途運輸費用。」孔慶軍認為,打破現有儲備制度,企業參與到儲備,是一條雙贏路線。

相關焦點

  • 鐵礦供需結構轉換 供增需減礦價走弱
    觀點概述:本周鐵礦石市場價格繼續走弱。供應端來看,9月海關數據顯示鐵礦石進口量同環比繼續增長,而隨著澳巴港口檢修季進入尾聲,近期兩地發貨量也表現回升,國內26港到港量已連續3周維持在2400萬噸以上,當前鐵礦石市場整體供應趨增。
  • 2021年玉米市場展望:臨儲庫存壓力解除玉米價格強勢上揚
    國內玉米市場出現的供應缺口已被廣泛認可,如何保障2021年國內玉米供應備受各方關注。高價玉米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傳導和整合仍需要一個過程,替代商品和相關進口政策將為玉米市場增添變數。2020年國內玉米價格大漲主要是對國內玉米供需格局變化的有效反應,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炒作成分。玉米價格經過長時間高位運行,市場風險正在逐步累積,供需雙方均需理性看待市場變化,控制好經營風險。
  • 瑞達期貨:玉米:售糧周期牽制價格 供強需弱不利澱粉
    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USDA調降美國以及四大主產國之外的國家產量總和,全球產量下降至1419萬噸,這也是全球期末庫存下降的主因。2020/21年度期末庫存進入「2」時代,延續近5個年度以來的去庫存趨勢,顯示供應寬鬆格局正在改善階段。
  • 今年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緣何要控制玉米庫存水平?
    (年後兩大基準:2月7日錦州港玉米理論平艙最高1950元/噸,蛇口港散船最高2100元/噸;2月20日錦州港玉米理論平艙低位1880元/噸,蛇口港散船低位1980元/噸)。然而,此輪價格反彈讓諸多業內人士「不踏實」,上周末業內對於後期糧價走勢已產生分歧,而更有力的一個證據是:東北深加工企業雖提價收購,其庫存基本「謹慎地」保持在一個月左右,原因何在?
  • 被動去庫存跡象顯現 經濟繼續復甦進程
    製造業PMI總指數的影響因素中,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分別拉動總指數上升0.17、0.15、0.03,就業拖累總指數0.06,供應商配送對指數幾乎無影響。主要分項上看,生產指數上升0.7,近5年分位數水平進一步升至85%,產出端環比增速進一步擴大。需求表現也相對穩定,新訂單指數上升0.5,5年分位數水平升至53%。
  • 李小悅:玉米價格走勢還需關注美國播種情況
    會議將重點探討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等熱點政策,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改革三年試點政策效果,以及國際、國內油脂油料市場供需形勢、價格趨勢等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和訊期貨將參與全程直播報導。
  • 玉米高庫存催臨儲變革 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出爐
    隨著玉米庫存不斷增加,東北等核心產區新糧收儲矛盾和安全儲糧壓力也比較突出。  「連續8年的臨儲政策,扭曲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特別在國際糧食供應過剩環境下,政府需要解決天量的玉米庫存。春節後市場不斷傳出玉米臨儲政策發生變化消息,直到國家發改委宣布2016年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農產品 集購網研究員楊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玉米澱粉:臨儲定向投放,政策調控對玉米市場施壓
    觀點小結供應端:天氣晴好,東北及華北地區售糧進度同比加快,後續伴隨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維持強勢,同時受政策調控預期影響,預計農戶短期內售糧心態仍然積極,售糧節奏仍然較快,未來應持續關注產區農戶售糧進度及明年春節前基層餘糧情況。
  • 中信證券:如何看待目前的庫存周期?
    結合歷史經驗來看, 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我國也曾出現過與當前情況相似的終端需求走弱、企業庫存持續回升的現象,最終結果則是庫存跟隨需求一併回落,對比當前與彼時的經濟環境,我們認為企業庫存的持續攀升難以為繼,企業庫存將向企業盈利靠攏,在內需尚未完全恢復、外需仍有收縮壓力的環境之下,企業仍有庫存去化的壓力;同時考慮到當前工業企業深陷工業通縮格局,企業庫存向需求靠攏的速度將明顯快於金融危機時期
  • 玉米也「瘋狂」?期貨價格走出6年新高!一噸進口玉米利潤100美元 業...
    目前,國內玉米去庫存已經完成歷史任務,曾經4年前玉米臨儲庫存一度高達2.3億噸,如今臨存玉米幾乎拍賣一空。而預測機構更是給出4000萬噸—5000萬噸的供需缺口。玉米牛市不會一帆風順隨著臨儲玉米存量的下降,市場部分機構預測「玉米供需缺口達到4000萬噸」,更引起了國內玉米產業鏈的高度關注,一些市場主體的心理預期發生變化,積極參與拍賣囤糧待售,無形放大產需缺口。
  • 甲醇年度分析報告:2019年價格重心大概率走弱
    核心觀點. 2019年甲醇價格重心預計將大概率走弱。緊密關注能源價格走勢、宏觀等帶來的風險。. 從上下遊投產計劃看,2019年甲醇供應量及下遊需求量將出現同步增加現象。.2019年甲醇價格重心預計將大概率走弱。緊密關注能源價格走勢、宏觀等帶來的風險。
  • 玉米政策空投落地 進口穀物來勢洶洶
    ,與拍賣政策形成「合力」,一舉改變當前玉米市場的價格走勢。現貨價格也在經過上周的一輪小幅調整之後,再次回歸到弱勢窄幅震蕩的狀態,購銷雙方仿佛都不知道近期的現貨市場該如何操作。恰在此時,臨儲玉米拍賣政策落地,周度投放400萬噸多少有些出乎市場意料,其對於短期的市場行情勢必形成較為利空的影響,但政策糧實際出庫流入市場需到6月中旬左右。
  • 玉米去庫存實質推進 吉林飼料企業收購玉米每噸補200元
    15日,吉林省財政廳和糧食局聯合印發《吉林省飼料加工企業財政補貼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對納入補貼範圍的36家飼料企業收購加工省內2016年新產玉米給予每噸200元補貼。  《辦法》提出,自該辦法印發之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配合飼料企業收購入庫且2017年6月底前加工2016年新產玉米,每噸給予200元補貼。
  • 橡膠底部漸實 牛熊轉換仍需天時
    三季度,天膠整體價格重心再次下移,波動性與二季度相近,仍然保持在11000—13000元/噸區間內波動,未出現突破關鍵位置的行情。雖然8月份是傳統需求淡季,但供應端在月產量緩慢回升後受到主產區乾旱與過度降水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產量並未繼續放量,而需求端則受到政策端一定的支撐降速放緩。
  • 2020年6月玉米南北港口庫存變動及貿易利差分析
    北港:本月北港庫存較上個月持續減少,臨儲玉米持續高溢價,帶動市場持續上漲,因下遊需求弱勢,導致北港價格上行承壓,集港利潤持續倒掛,北港貿易商採購積極性較低,零星自集到貨,港內主要消化前期庫。南港:南方港口本月庫存也有較為明顯回落,其主要減少的是內貿玉米庫存量。
  • 銀河期貨:錳礦港口高庫存 價格延續低迷
    下旬至今港口庫存依舊高位,港口錳礦現貨價格弱穩運行,成交走弱,在天津港環保治理的嚴格要求以及北方雪季來臨運輸難度增加的影響下,市場主流報價基本持穩,對於UMK對華2月報盤公布後,此價接盤較為旺盛,疊加目前匯率較好,國內接貨較為積極,短期來看,價格並無太大波動,下行空間有限,港口高庫存已成為常態,基本維持弱穩運行。
  • 黑色集體走弱,螺紋「撞牆」兩連陰,鋼價真的...
    需求方面,受到地產企業融資「三道紅線」的影響,地產企業拿地意願下降,新開工也將逐步走弱。地產企業將進入後端趕工階段,地產對建材的需求走弱。基建方面,由於2021年國內經濟將預期復甦,國內對基建的支持力度將有所減弱,基建的增速將同比出現回落。後期繼續關注庫存去化持續性和需求的表現情況,大方向走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月中旬之前,不排除螺紋還有進一步上衝的可能,激進者可以逢低做多,博弈創新高的可能。
  • 玉米再次暴漲!春節前玉米價格預測!
    在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最火爆的7月份,價格幾次衝高1.30元/斤,最後在國家的調控政策下潰敗而退。在10月份,華北大量糧源上市,東北收割旺季,各路收購主體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再一次把1.30元/斤推倒風口浪尖。就現在的玉米市場所處的時間階段而言,玉米價格想在年前全線突破1.30元/斤,還是比較有難度。之前我們說今年農民對玉米價格比較滿意,售糧意願也比較高。
  • 春節前玉米價格還會上漲嗎?2020年12月玉米價格最新行情分析
    二、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有其合理性(來源:農視網) 受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玉米供需趨於平衡等因素影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同比漲幅37%,已處於歷史高位
  • 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 預計2020年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
    由於玉米價格漲幅較大,飼料糧結構發生了變化,進口高粱、大麥等替代品、小麥及超期不宜存稻穀飼用替代增加,玉米飼料需求將有所下降。受國內外價差擴大拉動,預計高粱、大麥進口增加。預計玉米總消費比上年度將略有減少,2020/21年玉米產量加進口與玉米消費需求間的缺口在1500萬噸左右,缺口將比前兩個年度收窄,當年存在的產需缺口通過投放庫存、品種間調劑彌補,加上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國內飼料糧供應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