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有這樣一種現象,家裡的孩子總是依賴媽媽,和爸爸非常生疏,小時候總是「媽媽,媽媽,我要這個!」長大後說「媽,什麼時候吃飯!」等等,而爸爸的作用無非就是「爸,我媽呢?」,不知不覺中,爸爸的身影好像在孩子身邊慢慢淡化,父母們,你們覺得這樣是一個家庭的正常相處模式嗎?
孩子為何不和爸爸親?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有很多,跟著專注孩子成長每一步的喜孩子嬰兒車一起來看看吧。
1、爸爸媽媽感情不和
寶寶生出來之後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會比爸爸多,從懷胎到哺乳,都離不開媽媽,所以久而久之,寶寶從心裡就會比較依賴媽媽。當父母感情不和發生爭吵時,即便只是小打小鬧,寶寶看到後也會很傷心,擔心媽媽受到欺負,擔心媽媽不要他,所以夫妻感情的融洽很重要,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爸爸也要表現的多愛媽媽一點,比如在寶寶面前擁抱、拉手等,讓寶寶感受到一個家的氛圍,這樣寶寶就會明白爸爸愛媽媽,也就會接受爸爸了。
2、爸爸工作忙
爸爸工作比較忙,經常要加班,回家很晚,陪孩子的時間不多。這也是孩子和爸爸不親的一個原因,面對這樣的原因,還是要從爸爸自身做起,爸爸在家要多抽出一點時間關心媽媽,照顧寶寶,不要以「上班忙」為藉口,一回到家就躺著玩手機休息,爸爸多陪伴媽媽和寶寶,會讓寶寶感受到安全感,寶寶也會更加信任爸爸媽媽,能夠積極主動地和爸爸媽媽建立良好的關係,而不是拒絕爸爸靠近。
3、媽媽別讓爸爸無辜「躺槍」
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再不聽話我讓你爸收拾你。」「你爸要回來了,你還不趕緊收拾睡覺。」媽媽這樣做,只會讓爸爸無辜「躺槍」,孩子往往從內心就開始害怕爸爸,自然也就會離爸爸越來越遠。這樣做不僅會破壞父子關係,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個壞印象:媽媽管不了我,家裡只有爸爸能管我,只要爸爸不知道,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這樣對管教孩子和孩子的成長都沒有任何好處。
4、爸爸太嚴厲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爸爸為了讓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對孩子特別的嚴厲,孩子只要犯錯就會面臨責罵或者棍棒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害怕爸爸,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膽小自卑,整個人都是為了討好父母而活著,二是孩子會為了反抗父母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
總之,想要孩子和爸爸親,爸爸就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媽媽和孩子,做到一個好丈夫、好父親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相處才能和睦融洽,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