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I學生故事 | 胡天依:長大

2020-08-28 HFI華附國際部

胡天依(Tenny Hu)

華附國際部2020屆畢業生,初中畢業於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於2018年插班入讀華附國際部,在19/20海外大學中獲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布林茅爾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20000加幣 )等院校錄取。



開始敲鍵盤的時候廣州剛經歷了陰雨連綿的一周,推開窗撲鼻而來的是雨後青草和泥土夾雜在一起的味道;小風一吹鼻子裡感覺溼溼的,鞋子上沾滿了路邊水坑裡的泥濘,怎麼也蹭不掉。


愣著神,一打開電腦我卻什麼內容也想不起來了。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像一個個小碎片藏匿在我心裡的各個角落,但把它們收集起來卻顯得格外不易。在我跟父親聊天的時候,我發誓說一定要寫一個感天動地的學生故事。但放下電話,我卻發現寫一個總結性的東西反倒不像自己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我想它有意義,有情感,有溫度,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故事裡做一回真正的主角。


小時候,我總問長大是什麼。


在為了一個十塊錢的小馬玩具而大哭耍賴的年紀,長大是有零花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在梳著羊角辮的年紀,長大是能戴著中隊長的肩章耀武揚威地走在校園裡;在懵懂步入青春期的年紀,長大是能理直氣壯地買一雙時髦的鞋。從初中開始我便渴望著長大,但是真正站在長大的分岔口我卻有些猶豫。因為馬上十八歲的自己能看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害怕長成大人後不再擁有身邊人的包容,自己也會在慢慢碰壁後磨去稜角,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所以我希望這一篇學生故事能記錄下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好在未來不知多少年後讀起,還能看到一個有夢想有熱情的自己。


01


每當在雨後走過華附門口的人行天橋,青草和泥土的味道混雜在乾淨潮溼的空氣中鑽進我的鼻腔,總能將我拉回初三下午的體鍛課。


如果高中經歷是一煲靚湯,初中生活便是湯中的一點點鹽。那也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我喜歡在華新每周的體鍛課上偷懶。做準備運動的時候偷偷勾一勾朋友的小拇指,做伏地挺身的時候趴在草上數著蝸牛,跳繩的時候趁老師不注意叫搭檔多數五十個。我也記得403宿舍裡草泥馬和校服圍成的專屬logo,24小時不間斷的爆笑聲,中秋節半夜三點睡不著意外看到的煙花。初三緊張的晚自習,背後暗中觀察的攝像頭,班主任時不時的大嗓門,這些讓當時的我痛苦不堪的記憶在現在看來都成了一種美好奢望的享受。閉上眼睛,我開始懷念晚上十點鐘準時熱鬧起來的辦公室,地上壘起來比我還高的英語作業,每周日晚小測絞盡腦汁都不會做的物理和政治背誦。忘不掉的是體育課大汗淋漓後喝的第一口綠豆冰沙,考第一名那一瞬間湧上心頭的洋洋得意,中考結束後的一絲茫然與不舍。非常非常感謝在華新的三年時光,給我機會認識了最好的朋友和老師,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平淡無奇的學習和生活中能挖掘出很多樂趣,把每一天活出意義並非是件難事。


我很少向身邊人提起來轉學來HFI之前的學校生活。一時半會兒解釋不清的狀況和極其戲劇性的情緒變化總會讓我不好意思去提起高一的經歷。一踏入高中我所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不適應。從一個傳統的普通初中步入國際部,我的英語水平遠遠不足以支撐我用全英解決學校裡的所有學習問題。在高一一開學,我清晰記得自己第一次託福模考後坐在機房裡對著考了7分的閱讀發愣,慢慢踱步回宿舍卻聽到別人考了23分的那種無助和困惑。我經常在宿舍熄燈後躲在廁所裡大哭,壓力排山倒海地使我喘不過氣來。我甚至想不出來託福閱讀怎樣可以考到20分,我懷疑自己這一輩子能不能考到那麼多分。儘管不願意承認,但內心潛意識的自己總是在用成績來定義一個人成功與否。


我經常放學以後為了應付失眠而在操場上跑步,看著金茂灣的金色招牌在夕陽裡亮著;周日一個人吃一碗牛肉丸米線,拿著手機在知乎上搜搜「如何應付孤獨感」;在期中考出分後跑到小涼亭裡偷偷拿著老年手機打電話,哭著說自己壓力好大不想讀書了。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為了諷刺挖苦高一的生活,或者為了體現出過去的自己有多可憐。相反,我想說,現在的我甚至感謝這段讓我痛苦不堪的經歷,因為正是這些看似破碎難過的記憶在幫助我變得更好。我是個非常要強的人,所以浸沒在排山倒海的壓力裡還帶給我無限動力,做事更沉穩,也漸漸明白了只有自己才是永遠最牢靠的夥伴。所以如今每當別人問起「你高一的時候怎樣呀」,我總會回答「挺難的,不過挺好的」。



持續寫學生故事的時候,在HFI的兩年生活馬上就要走到終點。考完final後的最後兩天我跟朋友瘋狂地看電影聊天刷微博,好像要把平時沒能做的事情全都給補回來。現在還能清晰記得2018年8月13號晚上我站在七樓宿舍的走廊上發現HFI的宿舍能看到小蠻腰,於是發了一條朋友圈寫著「a whole new beginning」心裡暗戳戳地希望自己能逆風翻盤。HFI的生活像一場刺激緊張卻又讓人捨不得放手的夢。夢裡沒有電視劇裡的瑪麗蘇情節,也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我還清晰記得第一次開小會時馬哥說的「transfer能不太痛苦地度過前兩個月,你就能在HFI生存下來」。於是高二的我每天看著手機數日子。一周周過去直到兩個月,我就自豪地跟爸媽打電話,說「原來HFI也不是那麼恐怖嘛」。


我逐漸習慣了跟大家一樣一邊在205對著SAT錯題泡一下午,一邊輕描淡寫地跟別人說「我明天有三個sum」;捧著巨重的binder東倒西歪地飛奔在課室之間;偶爾起得很早,體驗做第一批進入205的勤奮學生。跟Catnip同學飯後嘬著酸奶在操場上散散步,跑到後門買一碗牛腩粉,坐在Darwin班吃一吃辣到掉眼淚的酸菜魚;和Ava一起在hug課上看著紀錄片講閒話;跟Eva站在宿舍門口吹著冷風寫bc作業,第一次見識半夜十一點半準時熄燈的小蠻腰;第一次進706見到滿宿舍學姐的忐忑不安到晚上的劇本殺;跟小蘇一起聊完美劇後興奮到睡不著,和小顧溜出去二刷最喜歡的電影。我總想將腦海裡的每一個畫面都寫出來,印在紙上好讓自己別忘記,但在HFI的無數美好和記憶總在腦袋裡盤旋著卻難以說出口。很多人都會說,當人生的列車到了某一個站臺,總有些人會下車,總有些人要離開。但我想自私地關上車門,好讓裝著滿滿當當幸福回憶的火車駛向終點,遇到過的所有人永遠留在身邊。



02

我很感謝高二Mr. A的Human Geography。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學社科相關的知識。從東南亞的人口販賣活動到UN救助的偷渡難民,HUG這門課給了我很多機會去坐下來認真了解社會的方方面。從小到大我自認為是一個對情緒敏感的人,所以在HUG課上看到世界上很多難以想像的痛苦偶然給了我小小的念頭去學社會學。我一直堅信一個人的多面性能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而「改變世界」或是「幫助別人」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難。高二的時候我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平凡之輩》,講的就是幾個走在街上不會被人多看任何一眼的平凡人怎樣做成了自己世界裡的主角。電影裡看著十惡不赦的小偷心裡卻有著格外柔軟的一面,傻裡傻氣無所事事的小警察卻是個真正偉大的父親,成天逃學打架的小混混是個真正講情講理的好人。社會是多元化的,無數多不同的個體融合在其中,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被認可被尊重,將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將平淡的人生過的偉大。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其實融合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雙會洞察的眼睛,每個人都能把平凡活出偉大。所以我慢慢相信自己能幫助社會(聽起來確實很偉大)的一個途徑就是好好學專業知識。所以也許文科的reading十分難嗑,專業資料又讓人看的頭暈腦脹,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在LSE的三年把這個方向堅持下去,能讓每個人的偉大都被人看到。



03

當我的申請季悄無聲息地結束時,我心裡有的疲倦遠遠超出了興奮或憤慨。從持續了幾乎一年的SAT血戰開始,我總是埋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低頭花了無數時間死啃標化,在自己的興趣裡找出閃光點來做成活動,每晚在電腦上瞪著酸痛的眼睛敲鍵盤寫文書。從110+1500的理想標化(對我自己而言)到流暢感人的ps,我認為自己用盡了潛能去將美國申請做到完美。然而站在三月底終點線的自己卻頂著哭腫了的眼睛憤憤不平又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千字的日記去批判申請季的不公。如果有學弟學妹看到這裡,我用自己的小小經驗告訴大家——一定要學會放過自己,在認清自己平凡的基礎上用盡全力去改變它。


被ED夢校reject之前我甚至都收到了學校的漏風,在view portal的一瞬間明知自己99%會被拒絕,還是難過的擠了幾滴眼淚。時間其實也沒有很久,去年的十一月提交申請的時候我自大地以為70%的可能性自己會被錄取,直到十二月中旬一封嚴謹冷漠的拒信才一盆水把我潑醒。現在我還很清楚地記得凌晨五點看完結果後自己貓在黑黑的房間裡在手機上打了一堆字,「從此Northampton安逸悠閒的小鎮生活變成了不可能,instagram上想卻又捨不得取消關注的smith college就一直成了心裡的遺憾。我可能註定要體驗一遍完整的申請季,體驗被拒絕的痛苦,了解真正適合自己的是什麼。」



在我自己完整走過一遍申請季(同時申請英美加三國)才猛地發現申請季有時候在被過度妖魔化。這本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有機會坐下來去仔細了解自己喜歡的學校的方方面面,從頭到尾寫一篇滿意的文書,點下view portal一瞬間心裡的期待——但總是因為我們自己過度的苛刻和跟別人的比較才讓自己變得不快樂。因為總是跟別人比較,才在RD集中放榜的早晨看著朋友圈給自己無限大的peer pressure;因為對自己過於苛刻,才在放榜的過程中不斷拔高期待值和要求,但忘記了一開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樣,申請季絕對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明白「有些人什麼也沒做就能申請到很好的學校,有些人拼盡全力最後到頭來什麼也沒得到」的大道理,但有時候卻把自己陷進「不公平」的死循環,對申請的結果耿耿於懷走不出來。在3.12凌晨三點收到LSE的offer是我從來沒想過的,於是在後來我的潛意識裡便給自己又提高了要求,到三月底卻發現幾乎是一場空。所以如果看到這裡的你即將要申請,麻煩跟自己說:「請放過我自己。」這不是一種沮喪消極的態度,反而是在幫助自己去享受申請季裡面的各種興奮與激動。不要讓peer pressure把自己埋在比較的痛苦裡面。有空的時候麻煩抬抬頭,你會發現外界對你的讚揚遠遠大於你對自己的欣賞。最後想對所有我的peer說,不管去了哪裡你們都能把大學三年或者四年過的精彩,因為我們是HFI學子:)



長大以後我看到的更多。兩百米操場不再像望不到盡頭的大草坪,偶爾能驚喜地發現破舊的角落能長出幾根草,回家的路好像也越走越近。可是有時候我不想長大。不想失去在大雨天悠閒坐在公交上看路人的時間,忘記一個人在溼漉漉的小路上聽著音樂打發時間的小樂趣,無暇回應朋友在難過時候打過來的一通電話,聞不到秋天陽臺上樹葉夾著菸草味的清香,看不見生活裡最童趣真實的一面。可是開往終點的列車永遠不會停,到站的人總會下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穩穩坐在屬於我的位置上只盯著既定的前方。最後祝大家平安喜樂,萬事勝意,都能把自己平凡的生活活出偉大。


感謝篇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在十七年的生活裡一直作為我最好的朋友陪伴在我身邊,給我金錢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勵我去探索所有的不可能。


感謝馬哥在申請季給我的支持和幫助,感謝佳琪老師和周老師一路上的陪伴和給予我的寶貴意見。


感謝華新的所有老師,在初中我人生觀形成的最重要的三年教會我很多大道理。這些道理和鼓勵是陪伴我度過艱難時間的動力。


感謝我們飛翔的403,小七欣爺雞穎額娘軒軒,給我最最難忘的宿舍時光。


感謝軒,我最好的朋友,在我每一次難過到不行的時候給我安慰和鼓勵。謝謝珊珊姐和fwt,儘管因為高考我們很久沒有聯繫,但是回憶永遠在。還有傑克班長,剛來華附的時候偶爾聊聊天真的是件很讓人快樂的事情(並且讓我很有歸屬感)。


感謝高一的學校和所有老師同學,這一年的經歷教會我很多東西,對我來說非常寶貴。


感謝我在HFI遇到的所有人。白到發光的老李頭(別打我)catnip,205外賣科普小達人amy,我的兩年聊天(討論學習)同桌ava,跟我在疫情期間嚴肅討論美妝(儘管我什麼也沒學會)的精緻卡莉,老讓我發愁怎麼也長不大的嘻嘻哈哈misty。還有小顧小蘇,我在708才真正熟悉來的兩個小美女,每天能在宿舍聊到停不下來。706的所有學姐,教給我HFI生存手冊和潛水寶典。還有所有我遇到的人,能遇到你們真的很幸運。


最後感謝一下自己,能一路堅持下來,希望能在最後越走越遠。


畢業季,我想留一句父親用了十幾年的個性籤名——對身邊的人好一些,因為下一輩子不一定能遇到。


文字 | HFI Y12 胡天依

圖 | HFI 天宇 / Eric

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HFI學生故事 | 劉芳琪:天真
    感謝hfi的同學和老師。感謝遇見的所有人。願我的未來,也能過得天真、無悔。文字 | HFI Y12 劉芳琪圖 | HFI 天宇 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
  • 2020華附國際部HFI最後一場入學考試將於7月27日舉行
    學生證(學生卡)或在讀證明的複印件;iv. 紙質近期(六個月內)免冠正面彩色底大一寸照片兩張;v. 考務費500元(不可退);vi. 最近3個學期的獲獎證書/證明等複印件(如有)。2.報名步驟:登錄我校官網www.gdhfi.com, 點擊「在線報名」,選擇「華附AP美式高中」→選擇考試時間→填寫報名表→遞交報名表→致電招生辦(020-38630695)確認報名表遞交成功→郵寄(快遞僅限
  • HFI學生故事 | 陳語琪:追光者
    我依然記得去年大概這個時候我看一篇名為Lumos的學生故事時的熱血沸騰。Lumos是哈利波特裡的一個咒語,意為螢光閃爍,學姐說,「希望我們都會找到那道光。」同樣很喜歡哈利波特的我,毫不猶豫地轉發並附上了一句對未來的期待——「希望我也能找到我的那道光」。幾分鐘後,Delia評論道:「你會找到的。」我找到了。
  • HFI學生故事 | 雷韻喆:心力
    文字 | HFI Y12 雷韻喆圖 | HFI 天宇 / Eric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想借學生故事的機會記錄下十八歲的自己的所思所想。初中的時候我因為物理老師上課從來不點我回答問題而惱怒,認定老師是不關心我這個學生。老師聽後大為驚訝,說:那是因為你很讓我放心,我知道你肯定沒有問題。我一時失語。好像做一個不讓別人操心、一眼在人群中不那麼突出的人也沒啥不好的。做決定的時候能夠順從自己的想法,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已經足夠好了,不用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足夠特別。比起別人是否覺得自己特別,自己認同自己的獨特性顯得更為重要。
  • HFI學生故事 | 楊子程:向陽而生
    我:老師,我寫不出故事……Yuki:沒關係,你文書不也普普通通寫出來的,這個照樣初中在學生會混了三年,幫著組織了不少活動,沒見得活幹得有多好,但卻樂在其中。說到底,就是為了感到「被他人需要」和聽到那一聲聲「辛苦了」「幹得不錯」。這種「虛榮心」確實顯得有點「膚淺」,但偏偏作為我的原動力一直到了現在,也讓我在高一吃了不少苦頭。 HFI學子的每日三省:這裡是哪?這哪來的大佬?我是怎麼考進來的?
  • HFI學生故事 | 賴沐圻:划船
    既然在晚會上出了個叫「划船」的節目,那我想,為什麼不能用它來作為我的故事的題目呢?當我想到小學五年級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以及自己最喜歡看的動漫One Piece,還有幾個月前讀過的Joseph Conrad的小說,我便打算創造一個把我的人生比作划船的理論。希望這個理論能讓讀完它的你更了解我,也更了解你自己。
  • HFI學生故事 | 範雨辰:幾何
    故事,發生過的事情,陰陽怪氣的名字取不得。思索來思索去,覺得還是取一事物名罷了。在這十八年間,對我影響深遠的事物不過幾個。
  • HFI學生故事 | 施宇鳴:夢、時光與讚歌
    如果你是學生,我希望你可以看到自己高中三年的餘音仍在發光;如果你是老師和家長,我希望你可以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是多麼燦爛。失去了第二學期,才發現曾經的遙遙無期將在一瞬間結束。 高一,我喜歡在門口的石板小路上拿著書唱歌,一聲一聲,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我放下了曾經的負擔,還沒有迎來新的思考。
  • HFI學生故事 | 方胤祺:堅持&後悔
  • HFI學生故事 | 袁紹軒:抬頭看天,低頭看路
    想了半天學生故事寫啥,掏心掏肺,思想雲遊,東拼西湊了半天,無果。本想著可以總結人生前18年的所思所想,或者分享申請季的所得所獲,結果發現自己的笨腦袋很難用文字表達出一些「很超級的、很終級的」東西。這麼寶貴的機會,總不能用來繼續琢磨自己那些有謂的,無謂的想法,所以就寫一些手頭上的,可以與人分享的東西。文筆不好,請多見諒。
  • 班迪故事口袋——詩歌:《我長大了》
    伴著春夏,伴著秋冬,我長大了。可是,什麼才叫長大呢?爸爸說:「長大是從蹣跚學步到展翅高飛!」媽媽說:「長大是從丫丫學語到出口成章!」老師說:「長大是從一張白紙到色彩斑斕!」哦,我明白了!長大是過程!長大是希望!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今天,我們長大了!
  • 《故事媽媽陪孩子慢慢長大》教你如何講故事
    《故事媽媽陪孩子慢慢長大》  基本信息:>  書名:故事媽媽陪孩子慢慢長大  作者:江慧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2362838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定價:35元  內容介紹:  成長中和長大後,誰能忘得掉兒時枕邊母愛的聲音?
  • 長大的孩子想聽故事
    奶奶邊給我扇風邊輕輕絮叨著這座村莊過往的故事。我不願意聽,就一個人撿著小石塊在青石板上劃拉一個個正方形。漸漸得,蟬鳴越來越盛,也漸漸起了些涼風,白天農作的鄰居們大都吃過晚飯,拿著小板凳來拉著家常。我躺在奶奶懷裡,望著繁星布滿夜空,尋找著星座,尋找著銀河,視線跟隨發著光的小星星繞著一圈又一圈,耳邊的聲音慢慢越來越寥遠。
  • 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
    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作者:(日本)竂美千子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適合年齡:3-6歲內容簡介:長大以後做什麼》簡單卻富有意蘊,用童謠般活潑流暢的語言、彩虹般豐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眼前,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大聲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願。
  •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我長大以後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我長大以後 2020-04-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聲繪本故事】《Grow,Vegetables,Grow!》蔬菜,快快長大
    作者:Alyse Sweeney 繪者:Michelle Berg 適讀年齡:3-6歲 今天給小朋友分享的英文繪本故事是
  • 故事小主播|伍舒城:等我長大就不一樣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故事)
    在她的公眾號裡(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育兒故事,已經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小莉點評現在的小主播是伍舒城小朋友,他給大家講了一隻醜陋的毛毛蟲,最終變成漂亮蝴蝶的故事。舒城小朋友講故事時,語音清晰,不緊不慢,節奏感把握得很到位,整個講故事過程行雲流水,娓娓道來,寶貝真的很棒哦!
  • 「不想長大的蝌蚪」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不想長大的蝌蚪》  1、【不想長大的蝌蚪】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故事講述的是一隻不想長大的蝌蚪,哥哥姐姐都長大了,唯獨它長不大。  「孩子們,現在你們可以自由玩玩,等你們長大了,就可以跟著媽媽學本領了。」青蛙媽媽一邊說,一邊招呼著孩子們。  「噢,我喜歡這樣玩,我才不想長大呢。」最小的一隻蝌蚪說。
  •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餵故事書成長的父母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這本書我學到了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無形的,影響很大的。父母的「耐心、耐心和耐心」。隨時翻翻它,為自己日漸減少的耐心,補充些能量。不要急著驗收孩子的成果,幸福絕對會在不遠處,等著你。
  • 推薦《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翻開這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你會發現,汪培珽也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只是普通媽媽一樣,是個沒有不良嗜好的懶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找到了一種最舒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