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I學生故事 | 陳語琪:追光者

2020-08-28 HFI華附國際部


陳語琪(Yuki Chen)

華附國際部2020屆畢業生,初中畢業於廣州越秀育才實驗學校,在19/20海外大學中獲美國芝加哥大學(ED2)、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院校錄取。


我依然記得去年大概這個時候我看一篇名為Lumos的學生故事時的熱血沸騰。Lumos是哈利波特裡的一個咒語,意為螢光閃爍,學姐說,「希望我們都會找到那道光。」同樣很喜歡哈利波特的我,毫不猶豫地轉發並附上了一句對未來的期待——「希望我也能找到我的那道光」。幾分鐘後,Delia評論道:「你會找到的。」


我找到了。


追尋著給予我力量的光輝,我也在跌跌撞撞中努力地成為一道光。



小時候的我總是有很遠大的夢想,我跟小夥伴們說我要成為「女強人」。外公外婆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我的想像,將我抱上珠江公園湖邊的大石頭,我向空中揮灑花瓣與落葉。我揮著雨打飛花的劍法,仰頭望著陽光下的飛花落葉,這便是我童年的第一抹灑脫——我喜歡往高處站。


小學六年似乎一直很順利。我對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從寫作業、考試到積極競選班長,以至於到了高中之後好朋友對我的第一印象是老師問有誰想做班長時我果斷的舉手。這是我「能做第一,為什麼要做第二」的倔強和好勝,我想發光,我想往高處走。


剛進小學不久我就找到了我崇拜的對象,是當時的大隊長。小小的我凝望著學姐在升旗臺上發言時眼裡自信的光,暗自下定決心:我要成為像她一樣閃閃發光的人!


臺下的我,後來成為了在升旗臺上演講的大隊長;當時崇拜的那位學姐,現在成了我在芝加哥大學的學姐。


這樣優秀的人,是我成長路上的光。


上了初中,我遇到更強勁的對手了。在育才實驗,優秀的人聚集一堂,我發現我不再是小學時帶著鋒芒的自己。想爭取入學考的獎學金,卻在當時最拿手的學科英語上面失手;想當班長,卻發現自己在軍訓的時候連標兵都拿不到。


但我不服氣。


看著當上班長的、也是到了現在跟我關係最好之二的兩個同學,我對自己說:我要追,我一定追得上。


於是我加倍地努力,追著發光的他們。在開學第二次競選班幹部的時候我跳上講臺發表了志存高遠的講話,當上了班長,一當就是三年。剛進初中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現在所說的「真正喜歡的東西」,但這麼多年在班長的職位上我在心中埋下了想用自己微薄力量改變周遭的種子。往前走,是能夠讓我以後去追尋更多東西的資本,是我那時想要的東西。


二沙島的煙雨南路一號,是我在深夜夢裡常常會回到的地方。正是這樣一個被很多人稱為「魔鬼訓練營」、「軍事化管理」的初中,我稱之為最溫暖的家。在這裡,我明白追著其他發光的人,我可以變得更好;跟很多個發光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是一個閃閃發亮的集體。我在一個一個光亮之中好好地長大著。


  • 尋光

來到HFI,一切都變了。獨立的個體被無限地放大,每個人都有著不同學習節奏,每個人都是那麼多才多藝。我失去了方向,不知往哪走。跟每個人一樣,我焦慮,聽著學長學姐和老師永遠掛在嘴邊的「找到你的passion(熱愛的東西)」,被七門課的GPA拉扯著。在入學HFI之後的第一個深秋,我獨自走在校道上,暗下決心捂住耳朵不聽關於passion的大道理:


「像以前一樣,踏實地做好我能做的,去尋找生活裡的微光,追尋優秀的人吧。」


我記得跟Ava一起坐在美史課堂裡拼命記筆記,一邊仰望著學識淵博的學長學姐,感嘆著他們怎麼可以在高強度課業之下還可以飽覽群書,課後用各種問題糾纏Jerry。我偏愛小小的歷史碎片,喜歡歷史長河裡零零星星的個體的聲音。


在這之前,我鐵定自己會成為一個理科生——得到難題的答案的狂喜,拼湊等號兩頭晦澀難懂的符號,比細品字裡行間的內涵和研究社會運轉的理論來的要更熾熱。但是越往前走,我卻看到了社科的可愛之處。


於是在Pioneer研究項目裡,明明分配到的是水環境化學這樣一個硬核理科,我硬生生把方向拽到了廣州及附近城市的河湧與民生之間的關係。穿梭在廣州和我的家鄉江門之間的河湧,我發現在我心目中採訪附近居民、了解河湧的故事比對著電腦屏幕上的excel表格畫趨勢曲線要更有溫度。


在社會學盛行的浪潮中,我擔憂地拼湊著自己的活動清單上的十個事件。我很害怕,害怕我只是一個在春天的田野間採花的女孩,看到喜歡的顏色就擁入懷中,最後除了那些單獨看很動人、放在一起卻雜亂無章的活動以及幾個略好看的數字之外,一無所有。然而,我卻驚喜地發現,這些小花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我,而東亞文化研究,不偏不倚地讓我心動了。


其實我也沒做什麼」高大上的活動「。回頭想想,我總是循著我崇拜的人的腳步,坦白講大多數時候出於私心,在努力地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保護我在意的東西。


我記得讀到白俄羅斯女作家Svetlana Alexievich的書Secondhand Time。她執著地用口述歷史去詮釋宏大的歷史事件,正與我學美國歷史時的感悟不謀而合。我無法觸及那麼大的格局,於是我從離我最近的城中村開始做起。我記錄老一輩人在城中村裡的記憶,那些年輕人聽到總會不耐煩地扭過頭的故事……我怕他們被城市遺忘。


我記得聽粵劇藝術家胡娟娟和麥嘉老師講他們年輕時候練功有多辛苦,他們神採飛揚地介紹粵劇的唱念做打,還一臉憐惜地看著當年表演的道具。曾經讀報時看到粵劇就匆匆翻過的我,看著與好朋友們一起做的紀錄片裡高興得像小孩子似的兩位老藝術家,還有學著粵劇招式的我們,眼眶竟溼了。


我記得第一次咖啡拉花做出一個完美的愛心時的狂喜,又抑制激動生怕打翻我的大作,捧著它四處炫耀,國際認證的咖啡師證書還被我小心翼翼地裱了起來;更令我難忘的是在與老師思想碰撞之後迸發的咖啡沙龍的想法。坐在小會議室裡,落地窗外是斜陽,落地窗內是咖啡香,我品著咖啡聽著每個人暢所欲言,像在夢裡。


Yuki備考咖啡師證書


很多人說申請季能夠找到自我,參悟人生奧義。但我覺得沒有,至少我沒有。我沒有在某一個瞬間大徹大悟,只是在某個值得銘記的地點和時間想起了很多很多個星星點點的碎片。我沒有夢校,到了申請季中段才找到自己心儀專業,以至於和吉吉在直播分享會的時候自嘲為「隨心/迷糊姐妹」,但是原來追著優秀的人,追著光,我也可以發光。


  • 追光


再講講我和芝加哥大學的結緣吧,似乎有點一見鍾情的浪漫。那是決定我ED2選校的一個陰天,12:58,北愛爾蘭的海邊,我坐在礁石上。還沒有從ED被拒的失望緩過來,我在芝加哥大學和相對簡單一點的學校之間糾結。


我記起申請季伊始我的父母對我選校選專業的支持:「只要你選擇了不後悔就好了。」我記得交ED申請那一天情緒崩潰;記得lan仔在很多否定的聲音裡肯定我有照亮世界的能力,鼓勵我「和苦難相互成就」;記得很多很多個像lanlan、owo、wonwon、hyy、傻臉的好朋友在我需要他們的時候輕輕拍下我的肩膀,告訴我,「我們在」。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然後我們便一起發光,照亮青春這場陰鬱的風暴。


我記起在大理的客棧屋頂看星星。那天半夜零下十度左右,我穿著一件衛衣就衝了出去,抬頭仰望散落整個夜空的星星。我不知道那能不能叫銀河,也不知道具體的星座,但我記得我心裡湧出的感動。我想起有人說過「如果一開始目標朝著星星奔去,那麼即使最後無法跨越光年,也終於有機會觸碰月亮了」。


我記得讀到博爾赫斯的Labyrinth(《迷宮》)——博爾赫斯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還是活得入骨的虛無主義者呢?我想起了芝加哥大學:人生如果不在絕望和狂喜之間來來回回,還有什麼意義呢?無論是作出這個選擇本身,還是芝加哥大學的生活,都一定是那樣有意義的吧。


於是,腳下是暗湧的海面,我急匆匆在備忘錄裡寫下這樣一句話:往高處走你才能聽得到風,風會告訴你方向。接著,我打開了一個新的文件,名為UChicago Supp。


就決定是你了,UChicago。


在北愛爾蘭海邊


在我清醒過來之前,是錄取結果頁面掉下來的寫著Congratulations中每一個字母的氣球,是媽媽在我耳邊比我還大聲的尖叫聲,是發了pyq之後lan仔的第一條評論「說你可以的啦」,是初中的好朋友hyj說我給他報喜讓他又重新有了動力,是無數無數個cong。


好朋友曾說我是個容易追逐別人的人。我竟在這評價中聽出了褒義——也許我的確是這樣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還不知道我要去哪,也許哪都不去,但我喜歡追著光走,慢慢前行也好,向前狂奔也罷。優秀的人是光,生活中的很多個瞬間也是光。在陰鬱的日子裡,我很幸運我能是被照亮的那個,也許在追著光的路上,我也在慢慢成為光,成為別人的光,成為自己的光。在這十八年的人生,我確實沒有懂得多高深的人生奧義,但我想為崇拜正名。追著那些微小而確實的光,我跌跌撞撞往高處走,雖然沒有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萬世巨星,但也絕不能被稱作平庸。


看到這裡的你,也許也還沒有找到自己。那就先為追著的那道光往上生長吧。或者,逃離城市去看星星,在沒有光汙染的地方看純淨的銀河。


那道光,你會找到的。


------------------

感謝自己,感謝我適時勇敢,聽從我心。

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對我的支持從來都是無條件的。

感謝Yuki Jin,她不止給了我同名的親切,還有一直以來的幫助,直到申請季之後還給了我很多鼓勵。

感謝HFI的老師們,特別是美國歷史和經濟老師Jerry,他對芝加哥的喜愛感染了我;還有教統計的關月老師,我真的特別記得交ED那天在路上碰見她,她對我的鼓勵和肯定。

感謝沙幫的lanlan、吉吉、wonwon、owo、沙姜、貓貓,閃電vibe和四宮格真的很快樂。

感謝YS,初中三年我認識了很多好的沒話說的人,希望我們都能在彼此的歲月裡熠熠生輝。

感謝達爾文班可愛的山雀們。

最後,感謝看到這裡的你,隔著屏幕抱抱你吧。


文字 | HFI Y12 陳語琪

圖 | HFI 天宇 / Eric

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HFI學生故事 | 劉芳琪:天真
    感謝hfi的同學和老師。感謝遇見的所有人。願我的未來,也能過得天真、無悔。文字 | HFI Y12 劉芳琪圖 | HFI 天宇 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
  • 2020華附國際部HFI最後一場入學考試將於7月27日舉行
    學生證(學生卡)或在讀證明的複印件;iv. 紙質近期(六個月內)免冠正面彩色底大一寸照片兩張;v. 考務費500元(不可退);vi. 最近3個學期的獲獎證書/證明等複印件(如有)。2.報名步驟:登錄我校官網www.gdhfi.com, 點擊「在線報名」,選擇「華附AP美式高中」→選擇考試時間→填寫報名表→遞交報名表→致電招生辦(020-38630695)確認報名表遞交成功→郵寄(快遞僅限
  • 「追光者」暢聊會,走進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11月7日,鄭州新華策劃團隊,走進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舉辦「我們都是追光者」暢聊會。600名大學師生聆聽演講,現場氣氛熱烈。
  • HFI學生故事 | 胡天依:長大
    在我跟父親聊天的時候,我發誓說一定要寫一個感天動地的學生故事。但放下電話,我卻發現寫一個總結性的東西反倒不像自己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我想它有意義,有情感,有溫度,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故事裡做一回真正的主角。小時候,我總問長大是什麼。
  • 【講座進大學】追光者暢聊會,走進鄭州科技學院
    「感覺暢聊會這種活動形式挺新穎的,了解了很多名人作家的精彩故事,還增長了不少見識……」4月9日下午,「毅加志願」團隊發起人
  • 岑寧兒《追光者》,如果可以,我想重新認識你
    初次聽《追光者》這首歌,是在電視劇《夏至未至》中,很柔和的一首歌,節奏很平穩,略帶著悲傷,結合著電視劇中的角色和劇情,很有感觸的一首抒情歌。或許提到岑寧兒不是太熟悉,但是一提到那首《追光者》便是耳熟能詳的了,其實岑寧兒私下還是一個學霸呢,在她17歲時,岑寧兒便獨自離開香港前往加拿大留學,她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藝術系,是文化研究的學士。她對於音樂很熱愛,直到在北京工作得到李宗盛的賞識,岑寧兒也開始和更多的音樂人接觸,這對於她的音樂道路有著深刻的影響。
  • HFI學生故事 | 雷韻喆:心力
    文字 | HFI Y12 雷韻喆圖 | HFI 天宇 / Eric版權歸華附國際部 | 轉載請註明出處想借學生故事的機會記錄下十八歲的自己的所思所想。初中的時候我因為物理老師上課從來不點我回答問題而惱怒,認定老師是不關心我這個學生。老師聽後大為驚訝,說:那是因為你很讓我放心,我知道你肯定沒有問題。我一時失語。好像做一個不讓別人操心、一眼在人群中不那麼突出的人也沒啥不好的。做決定的時候能夠順從自己的想法,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已經足夠好了,不用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足夠特別。比起別人是否覺得自己特別,自己認同自己的獨特性顯得更為重要。
  • HFI學生故事 | 楊子程:向陽而生
    我:老師,我寫不出故事……Yuki:沒關係,你文書不也普普通通寫出來的,這個照樣初中在學生會混了三年,幫著組織了不少活動,沒見得活幹得有多好,但卻樂在其中。說到底,就是為了感到「被他人需要」和聽到那一聲聲「辛苦了」「幹得不錯」。這種「虛榮心」確實顯得有點「膚淺」,但偏偏作為我的原動力一直到了現在,也讓我在高一吃了不少苦頭。 HFI學子的每日三省:這裡是哪?這哪來的大佬?我是怎麼考進來的?
  • 追光者
    為了靠近它,追光者唯有爭分奪秒,時不我待。王大珩(左)與蔣築英進行學術交流工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走進長光所,迎面而來的科研工作者總是步履匆匆。  他們打招呼很特別:「距離小課題結項還有幾天?」有的甚至精確到分鐘:「今天需要的器件幾點幾分可以給我?」
  • 流行鋼琴《追光者》附琴譜
    後臺留言流行鋼琴《追光者》編配:墨音樂下拉「閱讀原文」獲取琴譜>夏至未至夏天要到了,那年《夏至未至》《追光者》也是火了一個盛夏,剛好聽眾留言,這首追光者。《追光者》——網友留言最近有什麼好聽的流行歌適合改編成鋼琴曲,可以來後臺留言哦!
  • 追光者——光,心之所向
    光點,給人以希望,追逐奔跑,努力觸及到光所在的遠方;今天,小樂給大家推薦一首旋律優美,歌詞上口的歌曲——《追光者》。《追光者》是岑寧兒演唱的歌曲,由唐恬作詞,馬敬作曲,是電視劇《夏至未至》的插曲[1],收錄於聽見時代傳媒2017年6月19日發行的原聲專輯《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後收錄於2017年12月12日發行的現場專輯《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中。
  • HFI學生故事 | 賴沐圻:划船
    既然在晚會上出了個叫「划船」的節目,那我想,為什麼不能用它來作為我的故事的題目呢?當我想到小學五年級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以及自己最喜歡看的動漫One Piece,還有幾個月前讀過的Joseph Conrad的小說,我便打算創造一個把我的人生比作划船的理論。希望這個理論能讓讀完它的你更了解我,也更了解你自己。
  • 《蝴蝶夢》:活成別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為「發光體」?
    在麗貝卡的光環籠罩下,這個故事開場就已經死去、但所有人還被她所深深影響的人物,無疑奪走了戲裡戲外所有人的目光。然而,這次重新閱片,我把注意力放在了這個卑微到連名字都沒有的女主身上,因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如何一步步從「追光者」成為一個「發光體」的過程。而這對於許許多多活在別人的影子裡的人,都會有啟發。
  • 岑寧兒,不止有《追光者》
    提及岑寧兒,你或許會陌生,或者,只能想到她的一首《追光者》,就像多數年輕人,把《匆匆那年》以為是王菲的成名曲一樣。儘管多數人知道岑寧兒是從《追光者》開始,但她的歌手生涯並非從這首歌開始。她一直很低調,活躍在香港樂壇。早在十年前,她就擔任劉美君的和聲,出現在「大開色戒演唱會」上。到了2010年,岑寧兒又在陳奕迅 「DUO演唱會」上擔任和聲,並且獨唱《The End of The World》,四年後,她又在被林憶蓮邀請同臺合唱。
  • 中國舞的「追光者」
    在臺灣學生群體中,那些考上北京舞蹈學院的臺灣學生名字被口耳相傳。  「想要把臺灣每個舞團都考考看」的臺灣高中生盧彥瑋在此行之後,就決定來大陸試一試。他和福建師範大學大學生們在共同研習閩南拍胸舞時「不拍不相識」,「他們跳起民族舞,說起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那麼好玩。」
  • 中國人民警察節|追光者
    原標題:中國人民警察節|追光者
  • HFI學生故事 | 範雨辰:幾何
    故事,發生過的事情,陰陽怪氣的名字取不得。思索來思索去,覺得還是取一事物名罷了。在這十八年間,對我影響深遠的事物不過幾個。
  • 岑寧兒《追光者》,我可以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
    《追光者》是岑寧兒演唱的歌曲,由唐恬作詞,馬敬作曲,是電視劇《夏至未至》的插曲 ,《追光者》MV於2017年6月16日首發,收錄於同年6月19日聽見時代傳媒發行的原聲專輯《夏至未至·聽見青春》中。《追光者》乾淨舒緩,歌詞直戳心意。岑寧兒的演唱溫暖而有治癒感 ,她細膩地唱出劇中角色立夏面對愛情委婉又小心翼翼的模樣,詮釋了這首歌盛滿純真的感覺 ,唱出了一段有愛的崇拜卻從不卑微的難言愛戀,能讓聽眾不自覺地陷入對青春往事的回憶之中 ,也表達出了所有女孩的心聲。該曲詞意真切、歌聲款款,蘊含著一份單純的愛意和堅定的承諾,能令人聽到純真,聽出故事。
  • HFI學生故事 | 施宇鳴:夢、時光與讚歌
    如果你是學生,我希望你可以看到自己高中三年的餘音仍在發光;如果你是老師和家長,我希望你可以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是多麼燦爛。失去了第二學期,才發現曾經的遙遙無期將在一瞬間結束。 高一,我喜歡在門口的石板小路上拿著書唱歌,一聲一聲,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我放下了曾經的負擔,還沒有迎來新的思考。
  • 夢想的「追光者」!山大舉行2020年度「榜樣的力量」頒獎典禮
    、優良學風班、十佳團支部等優秀學生個人和集體代表。來自濟南、威海、青島一校三地校長獎獲得者代表,管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段景卉、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子豪、物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竇愷瑩,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生潘瀚、公共衛生學院2018級碩士生李巖志共同講述了《追夢路上》的故事